水稻-香蕉輪作聯合添加稻桿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栽培方式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水稻-香蕉輪作聯合添加稻桿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栽培方式,包括如下步驟:步驟一、收集稻桿,曬干,粉碎至稻桿長度≤0.2㎝,得到稻桿粉末;步驟二、將所述稻桿粉末按土壤質量的1~3%添加到土壤中,翻耕土壤使稻桿與土壤充分混合;步驟三、向土壤中灌水,水面高度適合水稻種植,插秧;水稻種植期間保持土壤淹水狀態,水稻收割前7~10天排水,水稻收割后,曬田,翻耕土壤,種植香蕉。本發明在水稻種植后使土壤pH值升高,短期內降低土壤氧化還原電位從而顯著降低土壤中尖胞鐮刀菌的數量,改善了土壤微生物區系,降低下茬香蕉枯萎病的發病率,并且相比單獨的水稻與香蕉輪作,能夠提升枯萎病防控效果和促進香蕉的生長。
【專利說明】水稻-香蕉輪作聯合添加稻桿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栽培方式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農業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水稻-香蕉輪作聯合添加稻桿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栽培方式。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由尖抱鍵刀菌古巴專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FOC)侵染引起的香蕉枯萎病(又稱香蕉黃葉病,巴拿馬枯萎病),在我國南部迅速蔓延,嚴重阻礙了現代香蕉產業的健康發展,使香蕉的生產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該病害傳播途徑廣泛,可通過水、土壤等介質傳播,我國部分蕉園已經遭受毀園打擊。由于氣候條件的限制,我國可種植香蕉的耕地面積原本就小,若再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我國香蕉產業將面臨嚴峻形勢。
[0003]目前有通過物理方法,化學消毒,抗病苗選育等香蕉枯萎病防治的報道,如淹水休耕措施,化學防治,新品種引種等。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香蕉枯萎病的發病率,但同時也存在很多不利之處。如淹水休耕需要時間比較久,而且對于生產來說沒有達到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施用石灰,土壤消毒劑等方法會對土壤結構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使土壤板結,對環境造成污染,不利于農業可持續發展而且化學物質在土壤中的殘留則會導致香蕉果實中有害物質超標。選育新的香蕉抗病品種難度比較大,很難做到既能抗病又可以保證香蕉品質。推廣水旱輪作具有改善地力,減少草害,減輕病蟲害等意義,選擇水旱輪作也是有效降低香蕉園枯萎病發病率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也有研究人員研究水稻與香蕉輪作,但不夠深入且需要多季的輪作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水稻-香蕉輪作聯合添加稻桿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栽培方式,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水稻-香蕉輪作降低香蕉園內香蕉枯萎病發病率的效果不理想、費時等缺陷。
[0005]為解決上述缺陷,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水稻-香蕉輪作聯合添加稻桿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栽培方式,包括如下步驟:
[0007]步驟一、收集稻桿,曬干,粉碎至稻桿長度< 0.2 Cm,得到稻桿粉末;
[0008]步驟二、將步驟一所述稻桿粉末按土壤質量的I~3%添加到土壤中,翻耕土壤使稻桿與土壤充分混合;
[0009]步驟三、向土壤中灌水,水面高度適合水稻種植,插秧;水稻種植期間保持土壤淹水狀態,水稻收割前7~10天排水,水稻收割后,曬田,翻耕土壤,種植香蕉。
[0010]步驟三所述曬田的時間為15~20天。
[0011]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0012]1、本發明栽培方式針對香蕉枯萎病高發病蕉園,選擇水稻-香蕉輪作聯合添加稻桿的方法,能夠在水稻種植后使土壤PH值升高,短期內降低土壤氧化還原電位從而顯著降低土壤中尖胞鐮刀菌的數量,改善了土壤微生物區系,降低下茬香蕉枯萎病的發病率,并且相比單獨的水稻與香蕉輪作,能夠提升枯萎病防控效果和促進香蕉的生長。
[0013]2、本發明栽培方式與其他香蕉枯萎病防控措施相比,通過輪作與農業廢棄物稻桿的合理利用防止了對環境的破壞,也避免了土地資源的浪費。
[0014]3、本發明栽培方式時間周期上比較合理,使土壤中真菌數量減少,細菌數量增加,維持了香蕉園較為合理的土壤微生物圈,而且有一定的促生作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實施例1水稻種植期間Eh值的變化;
[0016]圖2為實施例1水稻種植90天時pH值的變化(與O天比較);
[0017]圖3為實施例1水稻種植90天時土壤尖胞鐮刀菌、真菌、細菌和放線菌的數量;
[0018]圖4為實施例1種植香蕉90天時香蕉枯萎病的發病率。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做更進一步地解釋。以下特定的實施例旨在更詳細地描述本發明,而不應理解為限定本發明的范圍。
[0020]一種水稻-香蕉輪作聯合添加稻桿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栽培方式,包括如下步驟:
[0021]步驟一、收集稻桿,曬干,粉碎至稻桿長度< 0.2 Cm,得到稻桿粉末;
[0022]步驟二、將步驟一`所述稻桿粉末按土壤質量的I~3%添加到土壤中,翻耕土壤使稻桿與土壤充分混合;
[0023]步驟三、向土壤中灌水,水面高度以適合水稻種植為宜,插秧;水稻種植期間保持土壤淹水狀態,水稻收割前7~10天排水,水稻收割后,曬田15~20天,翻耕土壤,種植香蕉。
[0024]本發明栽培方式適于能夠種植水稻與香蕉的產區,且要求有良好的水利條件。
[0025]本發明的發病率由不同處理中發病植株占處理總植株數的百分比得出。
[0026]以下實施例香蕉枯萎病高發病蕉園病土的土壤理化性質如下:pH6.03~6.69,有機質含量 5.2g/kg,全氮 73.3mg/kg,速效磷 237.2mg/kg,速效鉀 207.6mg/kg。
[0027]實施例1
[0028](I)、水稻秸桿的處理
[0029]收集農田稻桿,自然曬干,粉碎至稻桿長度< 0.2 Cm。
[0030](2)、高發病香蕉園土壤種植水稻后土壤中微生物的變化
[0031]水稻種植小區試驗如下:一、CK,香蕉枯萎病高發病蕉園病土 ;二、W,香蕉枯萎病高發病蕉園病土的淹水處理;三、WR,香蕉枯萎病高發病蕉園病土種植水稻的淹水處理;四、WRS,香蕉枯萎病高發病蕉園病土添加有機物料稻桿(占土壤質量的1%)種植水稻的淹水處理。每個處理3次重復,共12個小區。每個小區的面積為1.4mX 1.8m,每兩株秧苗一穴。種植0、30、60、90天測定土壤pH值,Eh值,并分別稀釋涂布計數各處理土壤中尖胞鐮刀菌、真菌、細菌和放線菌的數量。
[0032]土壤樣品尖孢鐮刀菌、真菌、細菌、放線菌計數采用平板涂布。尖孢鐮刀菌選擇K2培養基[Sun E J, Su H J, Ko W H.1dentification of 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Race4from soil or host tissue by cultural characters[J].Phytopathology, 1978, 68:1672-1673.]:K2HP04lg、KC10.5g、MgSO4.7H200.5g、Fe-Na-EDTA0.01g、L_ 天門冬酰胺 2g、半乳糖10g、瓊脂16g,去離子水定容至900mL,高壓滅菌后冷卻至60°C,加入IOOmL鹽溶液(五氯硝基苯 75%WP0.9g、Oxgal 10.45g、Na2B4O7.IOH2O0.5g、硫酸鏈霉素 0.3g,用 10wt% 磷酸調pH值至3.8±0.2)。真菌,細菌,放線菌分別采用孟加拉紅培養基,LB培養基和高氏一號培養基[Wang B B, Yuan J, Zhang J, et al.Effects of novel bioorganic fertilizerproduced by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W19on antagonism of Fusarium wilt ofbanana [J].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2013,49 (4): 435-446.]。稱取土壤樣品 5g,加入到45mL無菌水中,170r/min振蕩20min,進行系列梯度稀釋后尖孢鐮刀菌、真菌、細菌和放線菌分別于K2培養基、孟加拉紅培養基、LB培養基、高氏一號培養基上涂布,30°C培養2d后計取土壤樣品中可培養細菌數量,4d后計取尖孢鐮刀菌、真菌和放線菌的數量。
[0033]結果表明,相比于其他處理,WRS處理中30天內可以使土壤Eh值降低至-200mv以下(圖1 ),90天時pH值的增加顯著高于其它各個處理(圖2),尖胞鐮刀菌在90天時的數量顯著低于其它各個處理(圖3)。WRS處理的尖胞鐮刀菌數量為1.4X103CFU/g ;CK尖胞鐮刀菌數量為7.9X 103CFU/g ;ff處理尖胞鐮刀菌數量為4.3X 103CFU/g ;WR處理尖胞鐮刀菌數量為2.2X 103CFU/g。WRS相比于CK,土壤中尖胞鐮刀菌數量減少了 82.3% ;相比于W,土壤中尖胞鐮刀菌數量減少了 67.4% ;相比于WR,土壤中尖胞鐮刀菌數量減少了 36.4%。
[0034](3)、水稻輪作后對香蕉生長的影響
[0035]為確定添加有機物料稻桿后種植水稻對下茬香蕉的生長是否有影響,水稻收獲后,收集4個處理土壤,分別進行下茬香蕉盆栽實驗,每個處理30盆,每盆15kg 土且種一株香蕉苗。各盆栽處理在種植期間未施用肥料。結果表明(表1),在香蕉種植90天時,WRS處理的土壤下茬香蕉株高、莖粗、葉面積,均顯著高于WR處理的土壤,而與其它兩個處理(CK,W)無顯著性差異。
[0036]表1不同處理盆栽香蕉種植90天時長勢
[0037]
【權利要求】
1.一種水稻-香蕉輪作聯合添加稻桿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栽培方式,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收集稻桿,曬干,粉碎至稻桿長度< 0.2 Cm,得到稻桿粉末; 步驟二、將步驟一所述稻桿粉末按土壤質量的I~3%添加到土壤中,翻耕土壤使稻桿與土壤充分混合; 步驟三、向土壤中灌水,水面高度適合水稻種植,插秧;水稻種植期間保持土壤淹水狀態,水稻收割前7~10天排水,水稻收割后,曬田,翻耕土壤,種植香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香蕉輪作聯合添加稻桿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栽培方式,其特征在于,步驟 三所述曬田的時間為15~20天。
【文檔編號】A01G16/00GK103749229SQ201410018023
【公開日】2014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15日
【發明者】阮云澤, 辛侃, 李 榮, 沈其榮, 吳建川, 黃維富 申請人:海南大學, 海南萬鐘實業有限公司, 南京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