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稻田生態養殖泥鰍的方法

文檔序號:250790閱讀:347來源:國知局
稻田生態養殖泥鰍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稻田生態養殖泥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對稻田施肥耙平,田埂內1-1.5m處挖掘外環溝,其內再挖掘“十”或“井”字形溝,形成相通的養殖溝;在外環溝搭起防逃裝置;外環溝設置有進水口、排水口和溢水口;采用生石灰化水對稻田消毒,次日將整個稻田耙動;將發酵后的畜禽糞肥施入稻田進行肥水;肥水后的稻田插入莖稈堅硬、抗倒伏、抗病害、耐肥力、在深水中生長及產量高的水稻品種的秧苗;秧苗返青后,將泥鰍苗放入稻田;養殖期間按泥鰍的生長投放食料,同時保持水質透明度為25-30cm。采用本發明的方法養殖得到的泥鰍,天然無污染,為純綠色食品;水稻施肥少,減少肥料投入的同時,稻田收獲的水稻還具有一定的增產。
【專利說明】稻田生態養殖泥鰍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水產養殖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稻田生態養殖泥鰍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稻田養 殖水產動物,采用的普通水稻一般植株在I米左右,水稻生長時田間水位一般只能保持在10-20厘米,所養殖的水產動物生活空間受到限制,從而影響水產動物的產量;同時,如果田間水位一直保持在40厘米以上,水稻植株極易倒伏,影響水稻產量。此外,由于普通水稻防病蟲害的能力較差,在栽種的過程中,還必須進行防病除蟲,防病除蟲一般使用農藥,這樣會影響水產動物的生長,這樣不僅會影響水產動物的產量,還會對水產動物造成一定的農藥污染。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稻田生態養殖泥鰍的方法,以解決上述的問題。
[0004]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稻田生態養殖泥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05]對稻田施肥,然后耙平,在耙平的所述稻田的四周挖掘外環溝,所述外環溝與田埂相距1-1.5m,在所述外環溝內挖掘“十”字形或“井”字形溝,并與所述外環溝相通;
[0006]在所述外環溝搭起70_90cm的防逃裝置;
[0007]所述外環溝設置有進水口、排水口和溢水口,所述進水口和所述排水口分別設置有防止所述泥鰍外逃的裝置;
[0008]米用生石灰化水對所述稻田消毒,次日將整個所述稻田I巴動以使生石灰水與稻田淤泥充分混合;
[0009]將發酵后的畜禽糞肥施入所述稻田進行肥水,以培育水中天然餌料;
[0010]在肥水后的所述稻田插入莖桿堅硬、抗倒伏、抗病害、耐肥力、在深水中生長及產量聞的水稻品種的秩苗;
[0011]所述秧苗返青后,將泥鰍苗放入所述稻田;
[0012]養殖期間按泥鰍的生長投放食料,同時保持水質透明度為25-30cm。
[0013]優選地,所述外環溝寬度為l-2m,深度為0.4-0.6m。
[0014]優選地,所述“十”字形或“井”字形溝寬度為1-1.5m,深度為0.4-0.6m。
[0015]優選地,所述生石灰的用量為每畝稻田75-100kg。
[0016]優選地,所述水稻品種為蘆葦稻。
[0017]優選地,所述畜禽糞肥的用量為每畝稻田180_220kg。
[0018]優選地,每畝所述稻田放養所述泥鰍苗1.5-2萬尾,每尾重量為3_5g。
[0019]優選地,放養前,對所述泥鰍苗消毒,所述消毒采用以下方式中的任一種:
[0020]Ca) 2%-3%的食鹽液浸泡10分鐘;
[0021](b) 5%-7%食鹽水浸洗鰍體10-15秒;
[0022](c)0.lmg/kg-0.2mg/kg高猛酸鉀溶液浸洗鰍體10-15秒。[0023]優選地,在所述泥鰍快速生長期,稻田水位保持在60cm以上。
[0024]優選地,每次投餌量以1-2小時內吃完為準。
[0025]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稻田生態養殖泥鰍的方法,泥鰍與水稻共養,水稻田中的蚯蚓、水蚤和雜草等為泥鰍的天然餌料生物,再結合投喂少量的飼料即可養殖泥鰍;同時,泥鰍直接吃掉水中的部分有害昆蟲,對水稻起到生物防治蟲害的功能;另外,由于泥鰍在田間活動還能疏松土壤,提供根呼吸的氧氣,其糞便還含有大量的氮元素也可為水稻生長提供肥料;采用莖桿堅硬、抗倒伏以及深水生長的水稻品種,深水指在水深為0.6m以上的水中,能夠防止稻田中的水稻倒伏,并且深水給予泥鰍更大的生活空間;采用的水稻抗病蟲能力強,進一步能夠減少除蟲工作,也防止了噴灑的藥物對泥鰍的污染。總之,采用本發明的方法養殖得到的泥鰍 ,天然無污染,為純綠色食品;水稻施肥少,減少肥料投入的同時,稻田收獲的水稻還具有一定的增產。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子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0027]本發明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稻田生態養殖泥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28]對稻田施肥,然后耙平,在耙平的所述稻田的四周挖掘外環溝,所述外環溝與田埂相距1-1.5m,在所述外環溝內挖掘“十”字形或“井”字形溝,并與所述外環溝相通;
[0029]在所述外環溝搭起70_90cm的防逃裝置;
[0030]所述外環溝設置有進水口、排水口和溢水口,所述進水口和所述排水口分別設置有防止所述泥鰍外逃的裝置;
[0031 ] 米用生石灰化水對所述稻田消毒,次日將整個所述稻田I巴動以使生石灰水與稻田淤泥充分混合;
[0032]將發酵后的畜禽糞肥施入所述稻田進行肥水,以培育水中天然餌料;
[0033]在肥水后的所述稻田插入莖桿堅硬、抗倒伏、抗病害、耐肥力及產量高的水稻品種的秩苗;
[0034]所述秧苗返青后,將泥鰍苗放入所述稻田;
[0035]養殖期間按泥鰍的生長投放食料,同時保持水質透明度為25-30cm。
[0036]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稻田生態養殖泥鰍的方法,泥鰍與水稻共養,水稻田中的蚯蚓、水蚤和雜草等為泥鰍的天然餌料生物,再結合投喂少量的飼料即可養殖泥鰍;同時,泥鰍直接吃掉水中的部分有害昆蟲,對水稻起到生物防治蟲害的功能;另外,由于泥鰍在田間活動還能疏松土壤,提供根呼吸的氧氣,其糞便還含有大量的氮元素也可為水稻生長提供肥料;采用莖桿堅硬、抗倒伏以及深水生長的水稻品種,深水指在水深為0.6m以上的水中,能夠防止稻田中的水稻倒伏,并且深水給予泥鰍更大的生活空間,利于泥鰍生長;采用的水稻抗病蟲能力強,進一步能夠減少除蟲工作,也防止了噴灑的藥物對泥鰍的污染。總之,采用本發明的方法養殖得到的泥鰍,天然無污染,為純綠色食品;水稻施肥少,減少肥料投入的同時,稻田收獲的水稻還具有一定的增產。
[0037]對稻田耙平要求田塊表層平整,高低相差不超過5cm,土壤顆粒下粗上細。施肥輕氮重磷鉀,一次性施足不追施,以有機肥為主,每畝達到純氮?ο-llkg,五氧化二磷5-6kg,氧化鉀ΙΟ-llkg。稻田除草原則上不用化學除草劑,必要時,選用藥效短、無殘留的藥物,在水稻插秧前進行田間封閉除草,用藥量少,確保蝦苗投入后不受藥害。
[0038]水稻作單季稻栽培,播種期宜在5月I 一 10日前后。要求用1.5%的確靈500倍浸種24小時,并帶藥保溫保濕催芽。“蘆葦稻”分蘗中等,秧田要增施一定量的氮磷鉀肥。畝秧田播種量5kg,畝本田種量0.5kg左右。泥漿塌谷后,每畝用17.2%幼禾葆200g兌水40-50kg,均勻噴灑秧板除草。在肥水管理上,基肥用15%的復合肥10kg,二葉一心其畝施尿素6kg,起身肥在插秧前3天,畝施尿素6kg。一葉一心期保持秧溝水,可用300mg/kg多效唑控高促蘗,二葉一心期灌水上秧板,期間做好勻苗,三葉期后保持淺水層促早發。病蟲方面要防治好薊馬、稻飛虱、螟蟲等。移栽的適宜葉齡4葉左右,秧齡22-28天。
[0039]蘆葦稻屬大穗型品種,群體較大,為充分發揮個體優勢,協調群個體生長,大田移栽密度為50-70 X 50-70cm,畝插叢數0.4萬叢。爭取每叢成穗20個以上,畝有效穗8萬,每穗總粒爭取300粒左右,實粒200粒以上,最終實現高產。養殖溝處不再栽種,保證泥鰍生長對氧氣的需求。
[0040]插后灌深水護苗 ,成活返青后適當淺水灌溉促分蘗,蘆葦稻可以在0.8-1.5米水中生長,但為了促進分蘗,適當擱田也是必須的。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適時擱田。收獲前15-20天開始要逐步降低水位,使泥鰍逐步回游到養殖溝中,直至斷水,有利于機械收割。優選地,在所述泥鰍快速生長期,稻田水位保持在60cm以上,以有利于泥鰍的生長,水位的選擇還需要考慮蘆葦稻的生長,一般選擇60-70cm。
[0041]由于泥鰍易于鉆入土壤,為了防止其潛逃,便于管理,與田埂相距1-1.5m的地方挖掘外環溝。在開挖外環溝時,可利用挖掘的土加高加固田埂,并夯實以防滲漏。防逃裝置是在稻田四周用水泥或塑料板或薄膜或紗窗等筑起的高度為70-90cm “防逃墻”,其中塑料板或薄膜或紗窗入泥25-35厘米。進水管和排水管和溢水管各I處,管口均用細密鐵絲網攔截,排水管平時用水泥封住,起防逃和防止敵害生物入池的作用。
[0042]根據需求,優選地,所述外環溝寬度為l-2m,深度為0.4-0.6m。
[0043]優選地,所述“十”字形或“井”字形溝寬度為1-1.5m,深度為0.4-0.6m。這樣得到的溝與外環溝相通,形成相通的養殖溝,方便控制水位,便于管理。
[0044]優選地,所述生石灰的用量為每畝稻田75-100kg。將石灰化水潑灑于魚凼、魚溝及田塊中,以進行消毒,次日用耙子等工具將凼、溝及田底耙動一下,使石灰漿與淤泥充分混合,來達到全面的消毒目的。
[0045]優選地,所述水稻品種為蘆葦稻。蘆葦稻品種的水稻株型高大,植株高達160-180cm,形似“蘆葦”,俗稱蘆葦稻。蘆葦稻莖粗桿壯,葉鞘厚重,抱握力強,抱握面大,抗倒伏性能極強;根系發達,在水中生長時每個節上可發育形成發達的水生根,吸肥和耐肥力強,具有優異的水體凈化能力;葉片長、厚、挺,葉色深,轉色順暢,熟相極佳,抗病蟲能力強,并且這種水稻能在深水生長,一般在0.6-lm的水深生長,相對于普通水稻的10-20cm水位生長,深水生長還有不易于有蟲害發生的優勢。
[0046]優選地,所述畜禽糞肥的用量為每畝稻田180_220kg。畜禽糞肥需要先進行發酵,發酵是指將畜禽糞肥堆放一段時間,以防止其施加到稻田中時產生熱量,而對稻田中的水稻根系造成損害。畜禽糞肥的施用以肥水為主,具體為:施用前將動物糞便先發酵,即堆放一段時間,然后經孔徑為長寬均為0.5-1.0cm的篩子用水沖進行過濾,棄掉留在篩子上面的大塊雜質,水沖的糞便用于肥水。[0047]經驗證,每畝稻田放養所述泥鰍苗1.5-2萬尾,每尾重量為3_5g。泥鰍與稻田共養生長良好。泥鰍苗可以直接放養到稻田,也可以將泥鰍種先在養殖溝內飼養,等插秧返青后,提高水位,放養至稻田。具體為:稻田田間工程結束后,放養前2周,每畝用75-100kg生石灰化水潑灑于魚凼、魚溝及田塊中,以進行消毒,次日用耙子等工具將凼、溝及田底耙動一下,使石灰漿與淤泥充分混合;放種前一周施入發酵過的畜禽糞肥進行肥水,畝用量200kg,以培育水中天然餌料;將從天然水域捕撈泥鰍種,要求體質健壯無病無傷,年齡在2齡,雌性體重15-25g,雄性體重12克以上在4月上旬將泥鰍種放入養殖溝中飼養,待秧苗返青后再提高稻田水位放泥鰍入田。
[0048]優選地,放養前,對所述泥鰍苗消毒,所述消毒采用以下方式中的任一種:
[0049](a) 2%-3%的食鹽液浸泡8-12分鐘;
[0050](b) 5%-7%食鹽水浸洗鰍體10-15秒;
[0051](c)0.lmg/kg-0.2mg/kg高猛酸鉀溶液浸洗鰍體10-15秒。[0052]由于泥鰍適宜于水田養殖,在養殖過程中一般沒有疾病發生,但是還是需要進行一定的預防措施。首先要堅持健康養殖,按規程操作,防范于未然。其次,要做好預防工作:一是,泥鰍苗種消毒,泥鰍苗種放養至稻田前對其進行消毒,消毒可以采用2%的食鹽液浸泡10-12分鐘,也可以為采用3%的食鹽液浸泡8-10分鐘;消毒可以采用5%、6%食鹽水分別浸洗鰍體12-15秒;也可以采用7%食鹽水分別浸洗鰍體10-12秒;消毒可以采用0.lmg/kg高錳酸鉀溶液浸洗鰍體12-15秒;也可以采用0.2mg/kg高錳酸鉀溶液浸洗鰍體10-12秒。二是,定期消毒,每10-15天施生石灰按每畝15-20kg化水全池潑灑,每月1-2次調節池水pH值至微堿性,用生物制劑改善池塘微生物結構,改良水質。
[0053]泥鰍的常見病害有車輪蟲、舌杯蟲、三代蟲等寄生蟲引起的疾病。細菌感染引起的赤皮病、腐鰭病、爛尾病,以及由水霉感染引起的水霉病等。寄生蟲主要危害泥鰍苗種,可采用0.6mg/kg硫酸銅溶液或與硫酸亞鐵組成的合劑(5: 2)來防治車輪蟲和舌杯蟲;用
0.3mg/kg的晶體敵百蟲殺滅三代蟲。赤皮、腐鰭、爛尾通常是因為捕撈和運輸過程中擦傷魚體和水質惡化等因素誘發。采用濃度為0.3mg/kg的二氧化氯或濃度為0.8-1.0mg/kg的漂白粉全池潑灑,結合用10mg/kg的土霉素浸泡消毒,可防治這些細菌引起的疾病。
[0054]泥鰍放養至稻田后,要保持稻田中的水呈茶褐色,透明度為25-30cm。一般每周施肥一次,每次施入人畜糞肥,用量按每畝150-200kg。在天氣晴朗、水體透明度大于30cm時可適當增加施肥量;水質過肥時應減少或停止施肥,并注入新水。
[0055]泥鰍是雜食性魚類,在人工飼養條件下,通過施肥培養浮游生物餌料,沉積池底的殘餌、糞渣也可作它的食料;還可投喂商品飼料,如花生餅、米糠、麩皮、豆餅、蠶蛹粉、螺、蚯蚓、水絲蚓、魚肉、家禽家畜內臟等。泥鰍個體小,重量輕,貪吃,吃飽時易引起消化不良,影響正常呼吸造成脹死,因此,在養殖過程中,為了保證浮游生物不斷,必須及時、少量、均勻地追施有機肥,如動物糞便。具體地,每隔10-15天施肥I次,每次每畝施肥150kg。另外根據水色的具體情況,每次每畝施1.5kg左右的尿素或2.5kg碳酸氫氨,以保持水體呈黃綠色。
[0056]優選地,每次投餌量以1-2小時內吃完為準。具體地:
[0057]泥鰍處于生長旺季,如7-8月,以動物性餌料:植物性餌料為1:1的重量比,日投餌2次,每次投餌量為泥鰍總重量的8%-12% ;泥鰍處于生長淡季,如9-10月,投喂植物性飼料,日投餌2次,每次投喂量為泥鰍總重量的2-4% ;3-6月和11-2月,投喂植物性飼料,日投餌2次,每次投喂量為泥鰍總重量的1.5%-2.5% ;以上投喂時間均為上下午各一次。一般來講,泥鰍四五月份放養至稻田,泥鰍放養初期主要以水中的天然餌料為食;10月份收獲。根據市場需要,有時泥鰍在春節前后逮捕,泥鰍天冷基本就不吃食物了,也不用投餌料了。動物性飼料包括:蠶蛹粉、螺、蚯蚓、水絲蚓、魚肉、家禽家畜內臟、蠅蛆、螺、蛘、屠宰場下腳料等,植物性飼料包括:花生餅、米糠、麩皮、豆餅、豆渣、菜子餅等。
[0058]注意日夜巡田,每天要堅持早、晚巡田,觀察泥鰍攝食是否正常,檢查田埂是否有漏洞,特別是雨天注意仔細檢查漏洞,防止天敵入侵如水蛇、鴨等。注意檢查進排水攔魚設施,有損壞要及時修補。當水溫超過30°C時,要經常換清水,并增加水的深度,嚴防被農藥污染的水入田。如泥鰍時常游到水面“換氣”或在水面游動,表明要注入新水,停止施肥。
[0059]泥鰍是溫水性魚類,在稻田中呈土黃色,其生長水溫為15_34°C,最適生長水溫為
24-30°C。當水溫降到5-6°C以下或高于35-36°C時,它便潛入泥中10-30厘米泥層進行休目民,所以養殖泥鰍的稻田應慎重挑選,一般宜選擇水源充足且穩定、水質清新且無污染、注排水方便、保水性能好而且交通方便、水利設施好的田塊。優選地,所述稻田位于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以及保水性能好的位置。為了便于管理種養泥鰍,優選地,所述稻田為2-10畝。稻田養蝦后,水稻的蟲 害明顯減輕,尤其是可以使用誘蟲燈誘害蟲。
[0060]實施例1
[0061]選擇2畝稻田位于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以及保水性能好的位置;
[0062]對稻田施肥,然后耙平,在耙平的稻田的四周挖掘外環溝,外環溝寬度為lm,深度為0.4m,外環溝在田埂內Im處,外環溝內挖掘“十”字形或“井”字形溝,寬度為lm,深度為
0.4m,形成相通的養殖溝;
[0063]在外環溝搭起70cm的防逃裝置,外環溝設置有進水口、排水口和溢水口,進水口和排水口分別設置有防止泥鰍外逃的裝置;
[0064]米用生石灰化水對稻田消毒,生石灰的用量為每畝稻田75kg,次日將整個稻田奉巴動以使生石灰水與稻田游泥充分混合;
[0065]將發酵后的畜禽糞肥施入稻田進行肥水,畜禽糞肥的用量為每畝稻田180kg以培育水中天然餌料;
[0066]在肥水后的稻田插入蘆葦稻的秧苗;
[0067]秧苗返青后,將泥鰍苗采用3%的食鹽液浸泡10分鐘,消毒后放入稻田,每畝稻田放養泥鰍苗1.5-2萬尾,每尾重量為3-5g ;
[0068]養殖期間按泥鰍的生長投放食料,投餌量以1-2小時內吃完為準。在泥鰍快速生長期,稻田水位保持在60-70cm。
[0069]泥鰍放養至稻田后,要保持稻田中的水呈茶褐色,同時保持水質透明度為
25-30cm,一般每周施肥一次,每次施入人畜糞肥,用量按每畝150kg,在天氣晴朗、水體透明度大于30cm時可適當增加施肥量;水質過肥時應減少或停止施肥,并注入新水;另外根據水色的具體情況,每次每畝施1.5kg尿素,以保持水體呈黃綠色;整個過程注意日夜巡田以及病害的防治。
[0070]實施例2
[0071]選擇6畝稻田位于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以及保水性能好的位置;[0072]對稻田施肥,然后耙平,在耙平的稻田的四周挖掘外環溝,外環溝寬度為1.5m,深度為0.5m,外環溝在田埂內1.2m處,外環溝內挖掘“十”字形或“井”字形溝,寬度為1.2m,深度為0.5m,形成相通的養殖溝;
[0073]在外環溝搭起80cm的防逃裝置,外環溝設置有進水口、排水口和溢水口,進水口和排水口分別設置有防止泥鰍外逃的裝置;
[0074]米用生石灰化水對稻田消毒,生石灰的用量為每畝稻田85kg,次日將整個稻田奉巴動以使生石灰水與稻田游泥充分混合;
[0075]將發酵后的畜禽糞肥施入稻田進行肥水,畜禽糞肥的用量為每畝稻田200kg以培育水中天然餌料;
[0076]在肥水后的稻田插入蘆葦稻的秧苗;
[0077]秧苗返青后,將泥鰍苗采用5%食鹽水浸洗鰍體10-15秒消毒后放入稻田,每畝稻田放養泥鰍苗1.5-2萬尾,每尾重量為3_5g ;
[0078]養殖期間按泥鰍的生長投放食料,投餌量以1-2小時內吃完為準。在泥鰍快速生長期,稻田水位保持在70-80cm。
[0079]泥鰍放養至稻田后,要保持稻田中的水呈茶褐色,同時保持水質透明度為25-30cm,一般每周施肥一次,每次施入人畜糞肥,用量按每畝180kg,在天氣晴朗、水體透明度大于30cm時可適當增加施肥量;水質過肥時應減少或停止施肥,并注入新水;另外根據水色的具體情況,每次每畝施2kg左右的尿素,以保持水體呈黃綠色;整個過程注意日夜巡田以及病害的防治。
[0080]實施例3
[0081]選擇10畝稻田位于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以及保水性能好的位置;
[0082]對稻田施肥,然后耙平,在耙平的稻田的四周挖掘外環溝,外環溝寬度為2m,深度為0.6m,外環溝在田埂內1.5m處,外環溝內挖掘“十”字形或“井”字形溝,寬度為1.5m,深度為0.6m,形成相通的養殖溝;
[0083]在外環溝搭起90cm的防逃裝置,外環溝設置有進水口、排水口和溢水口,進水口和排水口分別設置有防止所述泥鰍外逃的裝置;
[0084]米用生石灰化水對稻田消毒,生石灰的用量為每畝稻田100kg,次日將整個稻田奉巴動以使生石灰水與稻田游泥充分混合;
[0085]將發酵后的畜禽糞肥施入稻田進行肥水,畜禽糞肥的用量為每畝稻田220kg以培育水中天然餌料;
[0086]在肥水后的稻田插入蘆葦稻的秧苗;
[0087]秧苗返青后,將泥鰍苗采用0.lmg/kg高錳酸鉀溶液浸洗鰍體10-15秒,消毒后放入稻田,每畝稻田放養泥鰍苗1.5-2萬尾,每尾重量為3-5g ;
[0088]養殖期間按泥鰍的生長投放食料,投餌量以1-2小時內吃完為準。在泥鰍快速生長期,稻田水位保持在80-90cm。
[0089]泥鰍放養至稻田后,要保持稻田中的水呈茶褐色,同時保持水質透明度為
25-30cm, 一般每周施肥一次,每次施入人畜糞肥,用量按每畝200kg,在天氣晴朗、水體透明度大于30cm時可適當增加施肥量;水質過肥時應減少或停止施肥,并注入新水;另外根據水色的具體情況,每次每畝施2.5kg碳酸氫氨,以保持水體呈黃綠色;整個過程注意日夜巡田以及病害的防治。
[0090]采用以上實施例稻田養殖泥鰍,實現了充分利用水資源、增加單位面積產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以及增加農民收入的種養結合項目,在種植的水稻田塊內利用田中蚯蚓、水蚤和雜草等天然餌料生物,結合投喂少量的飼料來養殖泥鰍,同時,泥鰍直接吃掉水中的部分有害昆蟲,對水稻起到生物防治蟲害的功能;由于泥鰍在田間活動還能疏松土壤,其糞便含有大量的氮元素也可為水稻生長提供肥料;采用深水生長的水稻能給泥鰍提供更大的生長空間,最終使水稻增產5%-15%,每畝可產泥鰍30-50kg,每畝可增加收入600-1000元。
[0091]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 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稻田生態養殖泥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對稻田施肥,然后耙平,在耙平的所述稻田的四周挖掘外環溝,所述外環溝在田埂內1-1.5m處,所述外環溝內挖掘“十”字形或“井”字形溝,形成相通的養殖溝; 在所述外環溝搭起70-90cm的防逃裝置; 所述外環溝設置有進水口、排水口和溢水口,所述進水口和所述排水口分別設置有防止所述泥鰍外逃的裝置; 采用生石灰化水對所述稻田消毒,次日將整個所述稻田耙動以使生石灰水與稻田淤泥充分混合; 將發酵后的畜禽糞肥施入所述稻田進行肥水,以培育水中天然餌料; 在肥水后的所述稻田插入莖桿堅硬、抗倒伏、抗病害、耐肥力、在深水中生長及產量高的水稻品種的秧苗; 所述秧苗返青后,將泥鰍苗放入所述稻田; 養殖期間按泥鰍的生長投放食料,同時保持水質透明度為25-30c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生態養殖泥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環溝寬度為l-2m,深度為 0.4-0.6mο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生態養殖泥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形或“井”字形溝寬度為1-1.5m,深度為0.4-0.6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生態養殖泥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石灰的用量為每畝稻田75-100kg。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生態養殖泥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品種為蘆葦稻。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生態養殖泥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畜禽糞肥的用量為每畝稻田180-220kg。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生態養殖泥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畝所述稻田放養所述泥鰍苗1.5-2萬尾,每尾重量為3-5g。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稻田生態養殖泥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放養前,對所述泥鰍苗消毒,所述消毒采用以下方式中的任一種: Ca) 2%-3%的食鹽液浸泡10分鐘; (b)5%-7%食鹽水浸洗鰍體10-15秒; (c)0.lmg/kg-0.2mg/kg高錳酸鉀溶液浸洗鰍體10-15秒。
9.根據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稻田生態養殖泥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泥鰍快速生長期,稻田水位保持在60cm以上。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稻田生態養殖泥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次投餌量以1-2小時內吃完為準。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3931530SQ201410151329
【公開日】2014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5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5日
【發明者】莊應強, 吳殿星, 屠娟麗 申請人:嘉興職業技術學院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