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全營養微生物生防有機肥的制備方法與應用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全營養微生物生防有機肥的制備方法與應用,包括如下步驟:(1)將擬康氏木霉TRIPI和黑根霉RN-9進行平板培養;(2)將擬康氏木霉TRIPI和黑根霉RN-9菌絲塊進行PDB液體培養;(3)將液體培養液進行發酵培養,制得發酵液;(4)將農家肥原料接種發酵液,混合均勻,經堆料發酵,制得發酵料;(5)向發酵料中加入其他成分,混合均勻,制得全營養微生物生防有機肥;本發明制備的全營養微生物生防有機肥對病原菌的抑制率較高,對黃瓜枯萎病的相對防效較高,與單一菌種發酵液制備的生防有機肥相比,黃瓜根際土壤、黃瓜根系、黃瓜莖稈中的病原菌含量較低,并且黃瓜葉片防御酶的反應快,酶活高,持續時間長。
【專利說明】【技術領域】
[〇〇〇1] 本發明涉及一種全營養微生物生防有機肥的制備方法與應用,屬于復合微生物肥 料【技術領域】。 -種全營養微生物生防有機肥的制備方法與應用 【背景技術】
[0002] 土壤是指覆蓋于地球陸地表面,具有肥力特征,能夠生長綠色植物的疏松物質層, 主要組成成分為礦物質、有機質、微生物、水分等。土壤中所含微生物種類有很多,主要有細 菌、真菌、放線菌、藻類和原生動物等。土壤越肥沃,微生物越多。但是由于世界人口數量增 多,住房面積、城市面積加大,導致土地面積的急劇降低。農民為了追求經濟效益,開始過度 使用土地,從而出現了一系列的農業問題,其中土傳病害尤為嚴重。
[0003] 土傳病害是指生活在土壤中的病原體在條件適宜時從作物根部或莖基部侵害作 物而引起的病害。農民為追求經濟效益,進而出現高度集約化種植,重茬率增高,種植品種 單一,導致土壤病原菌大量積累及土壤有機質含量減少;同時過多使用農藥化肥,使土壤中 的有益生物減少,藥害肥害急劇加重,土壤的自主修復能力減弱;由于引起土傳病害的病原 菌自身一般為多寄主微生物,導致其具有很強的侵染能力,可以侵染數種乃至數百種農作 物和雜草植物,并且在惡劣的環境下有特殊的生存方式,植物界認定為最難防治的病害之 〇
[0004] 土傳病害的實質是由于土壤中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及有益微生物及生防微生 物的減少造成的。首先生防菌在土傳病害的防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生防菌的種類和 數量眾多,具有驚人的繁殖速度;許多生防菌存在于植物根際和地上部,對植物的生態比較 適宜;其大多可以人工培養,便于控制;有些生防菌不僅能防治病害而且可以增加作物產 量。其次,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增加可以改善土壤有益微生物及生防微生物的生長環境,有利 于其快速繁殖及生長,同時,有機質含量的增加有利于土壤無機質的轉化,土壤酶活力的提 升,土壤肥力的提升,維持土壤的可持續利用。解決土傳病害的最為重要的有效措施是向土 壤中施入以大量的有機質為載體的大量多種有益生防微生物及生防微生物
[0005] 隨著生物科技的迅速發展,生物肥料應運而生,生物肥料主要以生防菌為中心,是 一種新型復合肥料。現在市面上銷售的料大多為單一雖然有部分的生物肥料含2-4種菌 種,但是大多是將生防菌單獨發酵之后,然后按照一定的混合比例將發酵液混合,這種肥料 并不能達到疊加的技術效果。
[0006] 本發明中,在種子培養階段,通過控制發酵時間、溫度、轉速等措施,將兩種生防菌 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混合發酵,使發酵液中的孢子含量達到最高,且孢子活力較高。在混合 發酵過程中,兩種生防菌相互作用,使發酵液中的次生代謝物質的種類及含量增加。在防治 土傳病害方面,這種生產方式可以達到疊加的效果。
【發明內容】
[0007] 本發明針對土傳病害和現有生物肥料作用不佳等問題,提供一種無污染、高效、實 用的生物肥料的制備方法及應用。
[0008] 具體來說,是以絲狀擬康氏木霉和黑根霉為中心,并且將兩種真菌進行混合發酵, 以畜禽糞便、作物秸桿、樹枝、落葉等原料為主要堆肥材料,添加黃腐酸鉀、甲殼素、常量元 素、微量元素等,制備全營養微生物生防有機肥。這種復合型生物肥料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 的生長,調節土壤理化生及生化性狀,提供農作物生長所必需的營養物質,提高作物產量和 品質,增強作物的抗逆性,并且不會對環境產生污染,是一種綠色高效的復合型生物肥料。
[0009] 本發明技術方案如下:
[〇〇1〇] 一種全營養微生物生防有機肥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11] (1)將擬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iningii)TRIPI 和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 RN-9接種于PDA平板培養基上進行平板培養;
[0012] (2)將步驟(1)平板培養后的擬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iningii)TRIPI 和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 RN-9菌絲塊轉接至PDB培養基中,進行搖瓶培養,制得液 體培養液;
[0013] (3)將步驟(2)制得的液體培養液按體積比為1: (1?3)接種于麩皮葡萄糖培養 基中,經發酵培養,制得菌種發酵液;
[0014] 上述麩皮葡萄糖培養基每升組分如下:
[0015] 麩皮50?70克,葡萄糖20克,水定容至1L;
[〇〇16] (4)將農家肥原料干料粉碎后,按干重的30?50wt %加水,混合均勻,然后按 農家肥原料干料的干重的1. 5?5wt%接種步驟(3)制得的發酵液,混合均勻,經堆料發 酵 3 ?5 天,制得擬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iningii)TRIPI 和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 RN-9的孢子數之和不小于0. 5億/克的發酵料;
[0017] (5)按步驟⑷制得的發酵料質量的0.02%?0.05%加入甲殼素、7.0%?8.0% 加入尿素、〇.5%?1.5%加入硫酸鈣化 &304)、5.0%?12.0%加入三水合磷酸氫二鉀 (Κ2ΗΡ0 4 ·3Η20)、1. 0%?5. 0%加入凹凸棒土,混合均勻,然后按步驟(4)制得的發酵料質量 的1%?5%加入甲基纖維素、1%?5%加入羧甲基纖維素鈉、1%?5%加入乙基纖維素, 混合均勻,制得全營養微生物生防有機肥。
[0018] 根據本發明優選的,所述步驟⑴中的擬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iningii) TRIPI購自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菌種保 藏編號 CGMCC N0. 1443 ;
[0019] 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 RN-9于2013年11月5日保藏于中國微生物菌種 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菌種保藏編號CGMCC N0. 8436,保藏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中關村北一條13號,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0020] 根據本發明優選的,所述步驟(1)中的培養條件為在25°C?30°C培養36h?60h。
[0021] 根據本發明優選的,所述步驟(2)中的菌絲塊為用內徑為5mm的打孔器在菌落邊 緣打孔后,用接種環挑取獲得。
[0022] 根據本發明優選的,所述步驟(2)中的液體培養條件為在25°C?30°C、100? 150rpm條件下,培養8?15天。更優的,液體培養條件為在28°C、120rpm條件下,培養4? 5天。
[0023] 根據本發明優選的,所述步驟(3)中的發酵培養條件為在25°C?30°C、100? 150rpm條件下,培養3?5天。更優的,發酵培養條件為在28°C、120rpm條件下,培養4天。
[0024] 根據本發明優選的,所述步驟(4)中的農家肥原料為作物秸桿、樹葉、雜草。
[0025] 根據本發明優選的,所述步驟(4)中的粉碎為粉碎至長度1?3cm。
[0026] 根據本發明優選的,所述步驟(4)中的堆料發酵為:將堆料堆成截面為寬1. 5? 2. 5m、高0. 8?1. 2m的條形堆,每天翻堆3?4次。
[0027] 上述平板PDA培養基為本領域常用培養基,也可按如下組分配制:
[0028] 馬鈴薯200g,蔗糖20g,瓊脂18g,蒸餾水定容至1000mL。
[0029] 上述PDB培養基為本領域常用培養基,也可按如下組分配制:
[0030] 馬鈴薯200g,蔗糖20g,蒸餾水定容至1000mL。
[0031] 有益效果
[0032] 本發明制備的全營養微生物生防有機肥對病原菌的抑制率較高,對黃瓜枯萎病的 相對防效較高,與單一菌種發酵液制備的生防有機肥相比,黃瓜根際土壤、黃瓜根系、黃瓜 莖桿中的病原菌含量較低,并且黃瓜葉片防御酶的反應快,酶活高,持續時間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3] 圖1-1 :五種生防菌之間的對峙實驗結果照片;
[0034] 圖中:CK為對照組,中間組為實驗組;其中,1、黑根霉與TPI,2、黑根霉與TP II,3、 黑根霉與 TPIII,4、黑根霉與 TPIV,5、TPI 與 TP II,6、TPI 與 TPIII,7、TPI 與 TPIV,8、TP II 與 TP III,9、TP II 與 TP IV,10、TP IV與 TP III ;
[0035] 圖2-1五種生防菌對灰葡萄孢的抑制效果曲線圖;
[0036] 圖2-2 :五種生防真菌與灰霉的對峙實驗正面結果照片;
[0037] 圖2-3 :五種生防真菌對灰霉的對峙試驗反面結果照片;
[0038] 圖2-4五種生防菌對尖孢鐮刀菌黃瓜專化型的抑制效果曲線圖;
[0039] 圖2-5五種生防真菌對尖孢鐮刀菌黃瓜專化型的抑制試驗正面結果照片;
[0040] 圖2-6五種生防真菌對尖孢鐮刀菌黃瓜專化型的抑制試驗反面結果照片;
[0041] 圖3-1生防菌發酵液對尖孢鐮刀菌黃瓜專化型的抑制效果柱狀圖;
[0042] 圖3-2生防菌發酵液對灰葡萄孢的抑制效果柱狀圖;
[0043] 圖4-1生防菌發酵液對黃瓜枯萎病的盆栽實驗結果照片;
[0044] 圖5-1熒光定量PCR不同起始模板lg拷貝數和CT值的標準曲線;
[0045] 圖5-2不同處理對黃瓜莖桿中尖孢鐮刀菌含量的抑制率柱狀圖;
[0046] 圖5-3不同處理對黃瓜根系中尖孢鐮刀菌含量的抑制率柱狀圖;
[0047] 圖5-4不同處理對土壤中尖孢鐮刀菌含量的抑制率柱狀圖;
[0048] 圖6-1不同處理黃瓜葉片中的S0D酶活變化曲線;
[0049] 圖6-2不同處理黃瓜根莖中的S0D酶活變化曲線;
[0050] 圖6-3不同處理黃瓜葉片中PAL酶活變化曲線;
[0051] 圖6-4不同處理黃瓜根莖中PAL酶活變化曲線;
[0052] 圖6-5不同處理黃瓜葉片中P0D酶活變化曲線;
[0053] 圖6-6不同處理黃瓜根莖中P0D酶活變化曲線;
[0054] 圖7-1全營養微生物生防有機肥對棉花枯萎病的田間防治效果照片;
[0055] 圖7-2全營養微生物生防有機肥對棉花枯萎病的田間防治效果照片;
[0056] 圖7-3全營養微生物生防有機肥對棉花枯萎病的田間防治效果照片;
[0057] 圖7-4全營養微生物生防有機肥對棉花枯萎病的田間防治效果照片;
[0058] 圖7-5全營養微生物生防有機肥對棉花枯萎病的田間防治效果照片;
[0059] 圖7-6全營養微生物生防有機肥對棉花枯萎病的田間防治效果照片; 【具體實施方式】
[0060]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闡述,但本發明所保護范圍不限于此。
[0061] 培養基
[0062] 平板PDA培養基組分如下:
[0063] 馬鈴薯200g,蔗糖20g,瓊脂18g,蒸餾水定容至1000mL。
[0064] PDB培養基組分如下:
[0065] 馬鈴薯200g,鹿糖20g,蒸饋水定容至1000mL。
[0066] 實施例1
[〇〇67] 一種全營養微生物生防有機肥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68] (1)將擬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iningii)TRIPI 和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 RN-9接種于PDA平板培養基上,在28°C進行平板培養48h ;
[0069] (2)將步驟(1)平板培養后的擬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iningii)TRIPI 和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 RN-9用內徑為5mm的打孔器在菌落邊緣打孔后,用接種環 挑取菌絲塊轉接至PDB培養基中,在28°C、120rpm條件下,進行PDB液體培養10天,制得液 體培養液;
[0070] (3)將步驟(2)制得的液體培養液按1:1接種于麩皮葡萄糖培養基中,在25°C、 lOOrpm條件下,發酵培養5天,制得發酵液;
[0071] 上述麩皮葡萄糖培養基每升組分如下:
[0072] 麩皮70克,葡萄糖20克,水定容至1L ;
[0073] (4)將小麥秸桿干料粉碎至長度1?3cm后,按干重的40wt%加水,混合均勻,然 后按小麥秸桿干重的2wt%接種步驟(3)制得的發酵液,混合均勻,將堆料堆成截面為寬 2m、高lm的條形堆,每天翻堆3?4次,經堆料發酵5天,制得發酵料;經檢測,擬康氏木霉 (Trichoderma pseudokiningii)TRIPI 和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 RN-9 的抱子數之和 > 〇· 65 億 / 克;
[0074] (5)按步驟⑷制得的發酵料質量的0.05%加入甲殼素、7.0%加入尿素、1.5%加 入硫酸鈣(CaS0 4)、5. 0%加入三水合磷酸氫二鉀(Κ2ΗΡ04 · 3H20)、5. 0%加入凹凸棒土,混合 均勻,然后按步驟(4)制得的發酵料質量的5%加入甲基纖維素、1%加入羧甲基纖維素鈉、 5%加入乙基纖維素,混合均勻,制得全營養微生物生防有機肥。
[0075] 所述步驟⑴中的擬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iningii)TRIPI購自中國微 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菌種保藏編號CGMCC N0. 1443 ;
[0076] 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 RN-9于2013年11月5日保藏于中國微生物菌種 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菌種保藏編號CGMCC N0. 8436,保藏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中關村北一條13號,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0077] 實施例2
[0078] -種全營養微生物生防有機肥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79] (1)將擬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iningii)TRIPI 和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 RN-9接種于PDA平板培養基上,在25°C進行平板培養60h ;
[0080] (2)將步驟(1)平板培養后的擬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iningii)TRIPI 和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 RN-9用內徑為5mm的打孔器在菌落邊緣打孔后,用接種環 挑取菌絲塊轉接至PDB培養基中,在25°C、150rpm條件下,進行PDB液體培養15天,制得液 體培養液;
[0081] (3)將步驟(2)制得的液體培養液按體積比1:2接種于麩皮葡萄糖培養基中,在 30°C、150rpm條件下,發酵培養3天,制得發酵液;
[0082] 上述麩皮葡萄糖培養基每升組分如下:
[0083] 麩皮50克,葡萄糖20克,水定容至1L ;
[0084] (4)將雜草干料粉碎至長度1?3cm后,按干重的30wt%加水,混合均勻,然后按 小麥秸桿干重的5wt%接種步驟(3)制得的發酵液,混合均勻,將堆料堆成截面為寬2m、 高lm的條形堆,每天翻堆3?4次,經堆料發酵3天,制得發酵料;經檢測,擬康氏木霉 (Trichoderma pseudokiningii)TRIPI 和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 RN-9 的抱子數之和 > 〇· 55 億 / 克;
[0085] (5)按步驟⑷制得的發酵料質量的0.02%加入甲殼素、8.0%加入尿素、0.5%加 入硫酸鈣(CaS0 4)、12. 0%加入三水合磷酸氫二鉀(Κ2ΗΡ04 ·3Η20)、1. 0%加入凹凸棒土,混合 均勻,然后按步驟(4)制得的發酵料質量的1%加入甲基纖維素、5%加入羧甲基纖維素鈉、 1 %加入乙基纖維素,混合均勻,制得全營養微生物生防有機肥。
[0086] 所述步驟(1)中的擬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iningii)TRIPI購自中國微 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菌種保藏編號CGMCC N0. 1443 ;
[0087] 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 RN-9于2013年11月5日保藏于中國微生物菌種 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菌種保藏編號CGMCC N0. 8436,保藏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中關村北一條13號,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0088] 實施例3
[0089] 一種全營養微生物生防有機肥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90] (1)將擬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iningii)TRIPI 和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 RN-9接種于PDA平板培養基上,在30°C進行平板培養36h ;
[0091] (2)將步驟(1)平板培養后的擬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iningii)TRIPI 和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 RN-9用內徑為5mm的打孔器在菌落邊緣打孔后,用接種環 挑取菌絲塊轉接至PDB培養基中,在30°C、lOOrprn條件下,進行PDB液體培養8天,制得液 體培養液;
[0092] (3)將步驟(2)制得的液體培養液按體積比1:3接種于麩皮葡萄糖培養基中,在 28°C、120rpm條件下,發酵培養4天,制得發酵液;
[0093] 上述麩皮葡萄糖培養基每升組分如下:
[0094] 麩皮50克,葡萄糖20克,水定容至1L ;
[0095] (4)將玉米秸桿干料粉碎至長度1?3cm后,按干重的50wt %加水,混合均勻,然 后按小麥秸桿干重的1.5wt%接種步驟(3)制得的發酵液,混合均勻,將堆料堆成截面為寬 2m、高lm的條形堆,每天翻堆3?4次,經堆料發酵5天,制得發酵料;經檢測,擬康氏木霉 (Trichoderma pseudokiningii)TRIPI 和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 RN-9 的抱子數之和 > 〇. 6億/克;
[〇〇96] (5)按步驟⑷制得的發酵料質量的0.04%加入甲殼素、7. 5%加入尿素、1.0%加 入硫酸鈣(CaS04)、10. 0%加入三水合磷酸氫二鉀(Κ2ΗΡ04 ·3Η20)、3. 0%加入凹凸棒土,混合 均勻,然后按步驟(4)制得的發酵料質量的3%加入甲基纖維素、3%加入羧甲基纖維素鈉、 3%加入乙基纖維素,混合均勻,制得全營養微生物生防有機肥。
[0097] 所述步驟(1)中的擬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iningii)TRIPI購自中國微 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菌種保藏編號CGMCC N0. 1443 ;
[0098] 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 RN-9于2013年11月5日保藏于中國微生物菌種 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菌種保藏編號CGMCC N0. 8436,保藏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中關村北一條13號,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0099] 試驗例1
[〇1〇〇] 對峙培養測定生防菌之間的拮抗活性
[〇1〇1] 在對峙實驗中,共有五種生防真菌:
[0102] 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 RN-9,以下簡稱黑根霉;保藏編號 CGMCC N0. 8436
[0103] 擬康氏木霉 I (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TRIPI,以下簡稱 TP I ;保藏標號 CGMCC NO. 1443
[0104] 擬康氏木霉II (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以下簡稱TP II,購自中國微生物 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編號CGMCC N0. 3. 6612 ;
[0105] 木霉I (Trichoderma Pers.),以下簡稱TPSI,購自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 會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編號CGMCC N0. 3. 301 ;
[0106] 木霉II (Trichoderma Pers.),以下簡稱TPS II,購自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 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編號CGMCC N0. 3. 1539 ;
[0107] 試驗方法:在盛有PDA的培養皿兩側,分別接種直徑為5mm的生防真菌菌絲塊。 28°C培養108h,并且每12h記錄菌絲生長長度。
[0108] 實驗結果如表1-1、1-2、1-3、1-4和圖1-1所示:在培養至108h時,通過五種生防 菌之間的抑制率可以發現黑根霉生長速率最快,并且其菌絲為氣生菌絲,TP I的抑制率最 大。故選擇黑根霉和TP I為最佳生防菌株。
[0109] 表1-1四種生防菌對黑根霉的抑制率
[0110]
【權利要求】
1. 一種全營養微生物生防有機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 將擬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iningii)TRIPI 和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 RN-9接種于PDA平板培養基上進行平板培養; (2) 將步驟(1)平板培養后的擬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iningii)TRIPI和黑 根霉(Rhizopus nigricans) RN-9菌絲塊轉接至PDB培養基中,進行PDB液體培養,制得液 體培養液; (3) 將步驟(2)制得的液體培養液按體積比為1: (1?3)接種于麩皮葡萄糖培養基中, 經發酵培養,制得發酵液; 上述麩皮葡萄糖培養基每升組分如下: 麩皮50?70克,葡萄糖20克,瓊脂18-20克,水定容至1L ; (4) 將農家肥原料干料粉碎后,按干重的30?50wt %加水,混合均勻,然后按農家肥原 料干料的干重的1. 5?5wt%接種步驟(3)制得的發酵液,混合均勻,經堆料發酵3?5天, 制得擬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iningii)TRIPI 和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 RN-9的孢子數之和不小于0. 5億/克的發酵料; (5) 按步驟(4)制得的發酵料質量的0.02%?0.05%加入甲殼素、7.0%?8.0% 加入尿素、〇.5%?1.5%加入硫酸鈣化 &304)、5.0%?12.0%加入三水合磷酸氫二鉀 (Κ2ΗΡ0 4 ·3Η20)、1. 0%?5. 0%加入凹凸棒土,混合均勻,然后按步驟(4)制得的發酵料質量 的1%?5%加入甲基纖維素、1%?5%加入羧甲基纖維素鈉、1%?5%加入乙基纖維素, 混合均勻,制得全營養微生物生防有機肥; 所述步驟(1)中的擬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iningii)TRIPI購自中國微生物 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菌種保藏編號CGMCC NO. 1443 ; 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 RN-9于2013年11月5日保藏于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 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菌種保藏編號CGMCC NO. 8436,保藏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 村北一條13號,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的培養條件為在 25°C?30°C培養 36h ?60h。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的菌絲塊為用內徑為 5mm的打孔器在菌落邊緣打孔后,用接種環挑取獲得。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的液體培養條件為在 25°C?30°C、100?150rpm條件下,培養8?15天。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液體培養條件為在28°C、120rpm條件 下,培養10天。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的發酵培養條件為在 25°C?30°C、100?150rpm條件下,培養3?5天。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發酵培養條件為在28°C、120rpm條件 下,培養4天。
8.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⑷中的農家肥原料為作物秸 桿、樹葉、雜草。
9.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的粉碎為粉碎至長度 1 ?3cm〇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的堆料發酵為:將堆 料堆成截面為寬1. 5?2. 5m、高0. 8?1. 2m的條形堆,每天翻堆3?4次。
【文檔編號】C05F17/00GK104108964SQ201410322413
【公開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8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8日
【發明者】陳靠山, 樊恒達, 張鵬英, 于志丹, 周南, 郭艷玲, 王太林, 王靜 申請人:山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