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草魚的生態養殖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草魚的生態養殖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1)在草魚成魚養殖池塘中,修建“回”形溝,往溝中加注池水;(2)在池塘中央池底和池埂上種植黑麥草;(3)將1齡魚種放進成魚養殖池塘的“回”形溝;(4)待池塘中黑麥草被草魚啃食完畢,加注池水至正常池塘水位,繼續以池埂上黑麥草為主飼養草魚,輔助投喂人工配合飼料;(5)待池埂上黑麥草開始抽穗,留部分成熟黑麥草開留種,其它區域種植蘇丹草,供后期養殖草魚食用。本發明環保高效,既保證了青飼料的投喂量又減少了割草所用勞動力,采用本方法,能夠有效減少草魚養殖過程中漁藥的使用和人工配合飼料的投喂,并且能夠顯著提高草魚肌肉品質。
【專利說明】一種草魚的生態養殖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水產養殖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減少草魚病害和提高草魚品質的生態養殖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草魚肉質鮮美,營養豐富,在我國淡水中養殖面積最大,年產量在淡水魚中最高,在我國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在我國草魚的養殖模式主要有兩種:第一種為投喂人工配合飼料養殖模式,這種顆粒性飼料營養全面,能夠顯著促進魚類生長,但是草魚長期攝食顆粒飼料會使腸道粘膜中細胞及消化腺體細胞更新受到影響,使肝胰臟不能維持正常生理功能,引起一系列疾病,出現脂肪肝、腸炎和出血病等,因此在此模式下養殖草魚容易出現魚病發生率高、養殖風險較高及魚體體型較為短胖等;另外一種養殖模式為傳統的投喂青飼料,這種養殖模式草魚生長相對較慢,但是這種養殖草魚從體型到營養成分更接近野生草魚,但是人工割草會消耗大量的人力,不符合當代生產力的發展方向。
[0003]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喜歡新鮮、安全和營養的食品。綠色健康的水產品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通過對研究此項“回”形溝養殖技術,能夠減少勞動力的付出,并且能夠保證草魚的品質安全,減少草魚病害的發生。這種模式生產的草魚身體健康,營養全面,口感好,所以此技術擁有較好的應用前景。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擬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草魚的生態養殖方法,采樣該方法能夠減少草魚病害的發生,提聞草魚肌肉品質。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草魚生態養殖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
[0006](I)、在草魚成魚養殖池塘中,修建“回”形溝,溝寬25m、深80cm- lm,在放養草魚魚種前,往溝中加注池水,池水以灌滿“回”形溝為準;
[0007](2)、在池塘中央池底和池埂上種植黑麥草;
[0008](3)、將I齡魚種放進成魚養殖池塘的“回”形溝,在養殖過程中逐漸升高水位淹沒黑麥草,供草魚食用,每次注水高度一般在20 - 30cm ;
[0009](4)、待池塘中黑麥草被草魚啃食完畢,加注池水至正常池塘水位,繼續以池埂上黑麥草為主飼養草魚,輔助投喂人工配合飼料;
[0010](5)、待池埂上黑麥草開始抽穗,留部分成熟黑麥草開留種,其它區域種植蘇丹草,供后期養殖草魚食用。
[0011]本發明的草魚生態養殖的方法,采用“回”形溝養殖草魚,養殖過程中以青飼料為主,適當投喂配合飼料,能夠減低病害的發生,提高草魚肌肉品質,從而解決了草魚病害易發生,品質變差等問題。本發明的方法適用于多種淡水食草性魚類的養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0013]實施例1:
[0014]本發明包括以下步驟:
[0015]1,在草魚成魚養殖池塘中,修建“回”形溝,溝寬25m、深80cm-lm。在放養草魚魚種前,往溝中加注池水,池水以灌滿“回”形溝為準;
[0016]2,當年2月份,在池塘中央池底和池埂上種植黑麥草;
[0017]3,當年3月份,將I齡魚種放進成魚養殖池塘的“回”形溝,在養殖過程中逐漸升高水位淹沒黑麥草,供草魚食用,適當投喂配合飼料,注水次數根據草魚攝食黑麥草的具體情況而定,每次注水高度一般在20 - 30cm ;
[0018]4,待池塘中黑麥草被草魚啃食完畢,加注池水至正常池塘水位,繼續以池埂上黑麥草為主飼養草魚,適當投喂人工配合飼料;
[0019]5,待池埂上黑麥草開始抽穗,留小部分成熟黑麥草留種,其它區域種植蘇丹草,供后期養殖草魚食用;
[0020]6,當年12月份或翌年I月份,養殖草魚即可達到商品規格上市。
[0021]為了充分證明本發明方法的創造性,發明人作了如下的養殖實驗:
[0022]在同一地區,修建了兩口對照池塘和兩口 “回”形溝池塘,四口池塘占地面積相同均為10000m2,其中“回”形溝寬25米。池塘均是東西走向。池塘按照每667m2投放120kg一齡草魚,草魚平均體重500g,投放1800kg。普通池塘只投喂人工配合飼料,回型池以青飼料為主,投喂少量人工配合飼料。在五月中旬將池埂上的黑麥草清除種植蘇丹草。
[0023]養殖過程中,普通池塘養殖的草魚在五月份開始出現草魚出血病和草魚細菌性腸炎,雖然施用了魚藥進行治療,但是草魚死亡仍然較多。“回”形溝池塘草魚沒有發生群體性病害。
[0024]養殖結束,“回”形溝池塘與普通池塘相比節約人工配合飼料30 %,對照池塘草魚單個體重大于“回”形溝池塘的草魚,但是由于病害導致草魚成活率低,年終總產量無顯著差異。“回”形溝池塘草魚體型勻稱,普通池塘草魚體型短肥。經過感官評定,“回”形溝池塘草魚肌肉硬度、彈性、口感等指標均高于普通池塘。
[0025]“回”形溝池塘由于沒有施用魚藥,保證了草魚的質量安全,同時節約了大量的人工配合飼料,養殖效益較高。養殖的草魚口感更好,更受消費者的喜愛。
【權利要求】
1.一種草魚的生態養殖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 (1)、在草魚成魚養殖池塘中,修建“回”形溝,溝寬25m、深80cm-1m,在放養草魚魚種前,往溝中加注池水,池水以灌滿“回”形溝為準; (2)、在池塘中央池底和池埂上種植黑麥草; (3)、將I齡魚種放進成魚養殖池塘的“回”形溝,在養殖過程中逐漸升高水位淹沒黑麥草,供草魚食用,每次注水高度一般在20 - 30cm ; (4)、待池塘中黑麥草被草魚啃食完畢,加注池水至正常池塘水位,繼續以池埂上黑麥草為主飼養草魚,輔助投喂人工配合飼料; (5)、待池埂上黑麥草開始抽穗,留部分成熟黑麥草開留種,其它區域種植蘇丹草,供后期養殖草魚食用。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4160992SQ201410370175
【公開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30日
【發明者】李大鵬, 王景偉, 馬玲巧 申請人:華中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