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及種莖的培育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白及種莖的培育方法。本發明將白及組培塊莖通過4-6個月的馴化,培育出可以直接下地播種的白及種莖,為白及人工種植提供有效高產優質種苗(種莖),這種白及種莖普通種植戶可以直接下地播種,按規范化種植技術規程,3-4年后可以達到白及藥材畝產鮮品1000-1500㎏,按目前價格畝產值10-15萬元,本發明解決了制約白及規模化生產核心技術瓶頸問題,使白及真正走向人工生產,保護珍稀藥用資源,為白及產業化發展提供原料保障。
【專利說明】白及種莖的培育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農業【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白及種莖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珍稀名貴藥材白及為蘭科植物白及(沒的干燥塊莖。白及是多年 生宿根小草本,由于極高的藥用價值,以及在工業等方面用途不斷擴展,市場需求量逐年攀 升,市場供應主要靠野生資源,目前極少見有100畝以上的種植基地,價格持續上漲近100 倍,達到500元/kg,是極少數只漲價不疊加的珍稀藥材之一。野生資源遭到毀滅性采挖,野 生資源瀕危,被列入國家的珍稀瀕危的植物加以保護,而且還收載于國際貿易公約(CITES) 附錄二中,受到國際保護,禁止野生資源貿易。此外,白及花大、色艷,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白及塊莖含白及膠質(粘液質)、淀粉、揮發油、葡萄糖等。白及味苦、甘、澀;性微寒;歸 肺、肝、胃經;具有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的功能。主要用于治療咳血、吐血、外傷出血、瘡瘍 腫毒、皮膚皸裂、肺結核咳血、潰瘍病出血等。除以上臨床藥用外,白及膠屬于根莖類天然高 分子多糖,可代替西黃著膠粉與阿拉伯膠粉作為乳化劑、懸浮劑用于食品及化工領域。
[0003] 進行人工栽培是解決市場需求與保護白及資源最為有效的途徑,但據《全國藥材 信息》(2013)報道分析,雖然近年來也不斷有家種白及種植成功的報道,整體規模都不大, 超過100畝的極少,至今仍未見到家種商品上市銷售,種植技術尚未真正突破。主要技術瓶 頸問題是高產優質種苗奇缺,目前一般以白及組培快繁技術培育種苗的技術存在技術瓶頸 難題,如果按常規的方式培育組培苗,看起來可以獲得大量的苗,但這些苗下地后要么難以 形成塊莖,要么塊莖小而且生長極慢,種植后難以獲得產量,這也是多年來白及組培苗難以 推廣的核心難題,也是缺乏規模化種植基地的關鍵,技術瓶頸一直未突破。由此,亟需發展 一種可以直接下地的白及種莖生產技術方法,為人工種植提供有效高產優質種苗。
【發明內容】
[0004]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白及種莖的培育方法,它培育出可以直 接下地播種的白及種莖,為白及人工種植提供有效高產優質種苗(種莖),以克服現有技術 的不足。
[0005] 本發明的是這樣實現的:白及種莖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基質配制:基質由6份鋸末面、3份碎樹皮及1份自制配方基質組成;鋸末面的蒸煮 時間為3-5小時,碎樹皮的蒸煮時間為4-6小時;自制配方基質由泥炭土及腐熟干燥的家養 動物糞組成,泥炭土與腐熟干燥的家養動物糞的質量比例為4:6。
[0006] 2)播種:在3-7月,將選好的白及組培塊莖洗凈后直接播種在苗床上,播種的球莖 直徑為0. 5-1. 0cm,播種后第二天噴灑水,潤濕即可; 3)管理:調整大棚內的溫度及苗床濕度,溫度控制在18-32°C,苗床濕度以土層潮 濕但緊握不出水為準;播種之后10天內噴施有機肥或復合肥,有機肥或復合肥的用量為 15-20kg/ 畝; 4)采收:大棚馴化4-6個月,白及種莖最大粒徑30 mm以上,即可采挖,采挖后立即移栽 到大田,3-4年采收白及藥材。
[0007] 本發明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將白及組培塊莖通過特殊篩選的基質進行4-6個月的馴化,培育出可以直接 下地播種的白及種莖,為白及人工種植提供有效優質種苗(種莖),這種白及種莖普通種 植戶可以直接下地播種,按規范化種植技術規程,3-4年后可以達到白及藥材畝產鮮品 1000-1500 kg,按目前價格畝產值10-15萬元,本發明使白及真正走向人工生產。本發明方 法簡單易行,容易實施例,效果理想。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 附圖1為白及馴化苗生長發育情況; 附圖2為白及馴化新老塊莖比較。
【具體實施方式】
[0009] 本發明的實施例:白及種莖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基質配制:在大棚內建設苗床,苗床寬1.2m,起壟20-30 cm,平整后在苗床上鋪設一 層厚度為8cm的基質,基質由6份鋸末面、3份碎樹皮及1份自制配方基質組成;鋸末面的 蒸煮時間為3-5小時,碎樹皮的蒸煮時間為4-6小時;自制配方基質由泥炭土及腐熟干燥的 家養動物糞組成,泥炭土與腐熟干燥的家養動物糞的質量比例為4:6。
[0010] 2)播種:2014年5月21日,在安龍縣欣蔓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馴化基地,挑 選白及組培塊莖直徑達到5-10 mm的瓶苗經煉苗后,出瓶洗苗,移栽到鋪好基質的大棚苗床 上,播種后噴灑水,潮濕即可; 3) 管理:調整大棚內的溫度及苗床濕度,溫度控制在18-32°C,溫度高時注意通風,5-9 月加一層遮陽網,苗床濕度以土層潮濕但緊握不出水為準;播種之后10天內噴施有機肥, 有機肥或復合肥的用量為18kg/畝,每月噴施1次; 4)測量與采收:從2014年7月白及馴化苗已基本出苗整齊,開始間隔1個月測量一 次,即7月16日,8月16日,9月16日,直到白及種莖采收期10月15日止,每次隨機取樣 10株,測量白及組培塊莖馴化生長發育情況,包括老白及組培塊莖最大粒徑,新塊莖最大粒 徑,白及苗的莖長,莖粗(直徑),葉片長、寬,根數、平均根長,進行統計分析(表1、圖1),葉 片數基本都為4,馴化新塊莖由組培塊莖不到10mm,近2個月后的7月16日已發育生長到 14. 22mm,近6個月后的10月15日,已得到30mm以上的35. 13mm,可以采收移栽到大田。
[0011] 對照試驗: 1)基質配制:在大棚內建設苗床,苗床寬1.2m,起壟20-30 cm,平整后在苗床上鋪設一 層厚度為8cm的基質,基質由6份未蒸煮的鋸末面、4份未蒸煮的碎樹皮組成; 2) 播種:2014年5月21日,在安龍縣欣蔓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馴化基地,挑選白及 組培塊莖直徑達到5-10 mm的瓶苗經煉苗后,出瓶洗苗,移栽到鋪好基質的大棚苗床上,播 種后噴灑水,潮濕即可; 3) 管理:調整大棚內的溫度及苗床濕度,溫度控制在18-32°C,溫度高時注意通風,5-9 月加一層遮陽網,苗床濕度以土層潮濕但緊握不出水為準;播種之后10天內噴施有機肥, 有機肥或復合肥的用量為18kg/畝,每月噴施1次; 4)測量與采收:從2014年7月白及馴化苗已基本出苗整齊,開始間隔1個月測量一 次,即7月16日,8月16日,9月16日,直到白及種莖采收期10月15日止,每次隨機取樣 10株,測量白及組培塊莖馴化生長發育情況,包括老白及組培塊莖最大粒徑,新塊莖最大粒 徑,白及苗的莖長,莖粗(直徑),葉片長、寬,根數、平均根長,進行統計分析(表2),葉片數基 本都為4,馴化新塊莖由組培塊莖不到10mm,近2個月后的7月16日已發育生長到14. 22 醒,近6個月后的10月15日,已得到30醒以上的35. 13醒,可以采收移栽到大田。
[0012] 結果分析:進行基質處理并添加配方基質標記為處理,試驗結果顯示處理與對照 差異明顯。對照試驗即基質沒有處理、且不用配方基質,除了病蟲害嚴重外,5個月后新塊莖 最大粒徑只有12. 13mm,變化不大;處理即本發明所采用的配方基質,并對基質進行蒸煮處 理,5個月后新塊莖最大粒徑到35. 13mm,差不多是對照的3倍(圖2)。
【權利要求】
1. 一種白及種莖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 基質配制:在大棚內建設苗床,并在苗床上鋪設一層厚度為7-10 cm的基質,基質由 6份鋸末面、3份碎樹皮及1份自制配方基質組成;鋸末面的蒸煮時間為3-5小時,碎樹皮的 蒸煮時間為4-6小時;自制配方基質由泥炭土及腐熟干燥的家養動物糞組成,泥炭土與腐 熟干燥的家養動物糞的質量比例為4:6 ; 2) 播種:在3-7月,將選好的白及組培塊莖洗凈后直接播種在苗床上,播種的球莖直徑 為0? 5-1. 0 cm,播種后第二天噴灑水,潤濕即可; 3) 管理:調整大棚內的溫度及苗床濕度,溫度控制在18-32°,苗床濕度以土層潮濕 但緊握不出水為準;播種之后10天時間內噴施有機肥或復合肥,有機肥或復合肥的用量為 15-20kg/ 畝; 4) 采收:在大棚馴化4-6個月,白及種莖最大粒徑30 mm以上,即可采挖,采挖后立即移 栽到大田,3-4年采收白及藥材。
【文檔編號】A01G31/00GK104472202SQ201410846552
【公開日】2015年4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14年12月31日
【發明者】吳明開, 張荷軒, 劉君 申請人:貴州省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