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收割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玉米收割機,能夠容易地避免玉米植物體與發動機的接觸并且容易地對發動機進行檢查等作業。該玉米收割機包括:發動機(4a),其在行駛車體的橫向一端部配置在前行駛裝置(1)與后行駛裝置(2)之間;側罩體,其能夠自如地切換為覆蓋發動機(4a)的車體橫向外側的覆蓋狀態和使發動機(4a)的車體橫向外側敞開的覆蓋解除狀態。
【專利說明】玉米收割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玉米收割機,該玉米收割機包括:行駛車體,其具有左右一對前行駛裝置和左右一對后行駛裝置;收割裝置,其連結在所述行駛車體的前部上,從農田收割玉米。
【背景技術】
[0002]以往,如專利文獻I所示,公知一種包括作為左右一對前行駛裝置的前車輪、作為左右一對后行駛裝置的后車輪、收割裝置和發動機的玉米收割機。
[0003]專利文獻1:CN201369937Y
[0004]在包括具有前行駛裝置及后行駛裝置的行駛車體和與行駛車體的前部連接的收割裝置的玉米收割機上配置有發動機。但是,為了容易地避免發動機與植立于行駛車體的橫側的玉米植物體中向行駛車體側傾斜或倒伏的玉米植物體或者從農田飛濺到行駛車體上的土塊、莖桿屑接觸,將發動機配置在行駛車體內側的較深部位,在這種情況下,難以對傳動帶等發動機附屬部件和發動機等進行檢查或更換等作業。也就是說,手難以從行駛車體的外部接觸到發動機和附屬部件。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容易地避免莖桿等與發動機的接觸,并且容易對發動機進行作業的玉米收割機。
[0006]本實用新型的玉米收割機的特征在于,包括:
[0007]行駛車體,其具有左右一對前行駛裝置和左右一對后行駛裝置;
[0008]收割裝置,其與所述行駛車體的前部連接,從農田收割玉米;
[0009]發動機,其在所述行駛車體的橫向一端部,配置在所述前行駛裝置與所述后行駛裝置之間;
[0010]側罩體,其能夠自如地切換為覆蓋所述發動機的車體橫向外側的覆蓋狀態和使所述發動機的車體橫向外側敞開的覆蓋解除狀態。
[0011]根據本構成,在側罩體處于覆蓋解除狀態時,通過使發動機的車體橫向外側在前行駛裝置與后行駛裝置之間敞開,并且使發動機位于行駛車體的橫向一端部,能夠容易地在發動機的車體橫向外側附近確保作業空間。通過在發動機的車體橫向外側附近容易地確保作業空間,手能夠容易地從行駛車體橫向外側接觸到發動機。
[0012]這樣,為了容易地在發動機的行駛車體橫向外側確保作業空間,發動機位于行駛車體的橫向一端部,在側罩體處于覆蓋狀態時,由于發動機的車體橫向外側被側罩體覆蓋,因此能夠利用側罩體保護發動機,以使向行駛車體側倒伏或傾斜的玉米植物體或者飛濺的莖桿屑、土塊等不與發動機接觸。
[0013]因此,根據本實用新型,利用側罩體能夠容易地避免玉米植物體、莖桿屑等與發動機的接觸、碰撞,并且在對發動機進行檢查等作業時,容易在發動機附近確保作業空間,并使手容易接觸到發動機,能夠容易且高效地進行作業。
[0014]在本實用新型中,優選所述發動機位于設置在所述行駛車體的前部的駕駛部與設置在所述行駛車體的后部的玉米回收箱之間,
[0015]所述側罩體的行駛車體前后方向長度設定為所述側罩體的前端位于所述發動機與所述駕駛部之間且所述側罩體的后端位于所述發動機與所述玉米回收箱之間的行駛車體前后方向長度。
[0016]根據本構成,覆蓋狀態的側罩體以從發動機向行駛車體前方和行駛車體后方突出的狀態位于發動機的行駛車體橫向外側,因此不僅能夠防止玉米植物體、莖桿屑等從橫向進入發動機,還能夠容易地避免玉米植物體、莖桿屑等從側罩體的前側和后側被卷入發動機。
[0017]因此,根據本實用新型,能夠精確地防止玉米植物體、莖桿屑等與發動機的接觸、碰撞。
[0018]在本實用新型中,優選所述玉米回收箱支撐為繞朝向行駛車體前后方向的擺動軸芯擺動自如,能夠切換為玉米出入口朝向行駛車體橫向外側的排出姿態、所述玉米出入口朝向行駛車體上方的儲存姿態。
[0019]根據本構成,即使側罩體處于覆蓋狀態,也能夠在側罩體的后方確保玉米回收箱的移動路徑,能夠將玉米回收箱切換為排出姿態。
[0020]因此,根據本實用新型,在進行使存儲在玉米回收箱中的玉米排出的作業時,不需要將側罩體切換為覆蓋解除狀態的操作,能夠迅速地進行作業。
[0021]在本實用新型中,優選在所述發動機和所述側罩體的上方,設有用于發動機冷卻的散熱器和旋轉式風扇、配置在所述散熱器的車體橫向外側的防塵罩。
[0022]根據本構成,利用旋轉式風扇的送風作用,發動機冷卻風從行駛車體的外部經由防塵罩被吸入并供給到散熱器,由于散熱器、旋轉式風扇和防塵罩位于比發動機高的配置高度,因此散熱器,旋轉式風扇和防塵罩位于從農田濺起的塵埃難以達到的配置高度,能夠抑制塵埃的吸入。
[0023]因此,根據本實用新型,難以發生由塵埃引起的防塵罩和散熱器的網眼堵塞,從而能夠長時間良好地對發動機進行冷卻。
[0024]在本實用新型中,優選所述防塵罩比所述覆蓋狀態的側罩體的上端位于靠近上方的位置。
[0025]根據本構成,在打開防塵罩而使散熱器的進氣面側敞開時,能夠不受處于覆蓋狀態的側罩體的影響而直接打開防塵罩。
[0026]因此,根據本實用新型,在使散熱器的進氣面側敞開而對散熱器進行檢查等作業時,能夠使側罩體保持覆蓋狀態而高效地進行作業。
[0027]在本實用新型中,優選所述側罩體支撐為繞擺動軸芯能夠自如地切換為所述覆蓋狀態和所述覆蓋解除狀態。
[0028]根據本構成,側罩體的載荷支撐在擺動支點上,并且側罩體能夠切換為覆蓋狀態和覆蓋解除狀態。
[0029]因此,根據本實用新型,在側罩體切換為覆蓋狀態和覆蓋解除狀態時,能夠容易地將側罩體的載荷支撐在擺動支點上。
[0030]在本實用新型中,優選所述擺動軸芯朝向行駛車體上下方向。
[0031]根據本構成,由于側罩體能夠向行駛車體前后方向擺動而切換為覆蓋狀態和覆蓋解除狀態,因此能夠將側罩體維持在一定的配置高度,并且使側罩體能夠切換為覆蓋狀態和覆蓋解除狀態。
[0032]因此,根據本實用新型,在將側罩體切換為覆蓋狀態和覆蓋解除狀態時,能夠一邊使側罩體維持一定的配置高度一邊使側罩體擺動,操作較為容易。
[0033]在本實用新型中,優選所述擺動軸芯朝向行駛車體前后方向。
[0034]根據本構成,由于側罩體能夠向行駛車體上下方向擺動而切換為覆蓋狀態和覆蓋解除狀態,因此利用側罩體的重量作為下降操作力能夠使側罩體下降擺動。
[0035]因此,根據本實用新型,在使側罩體下降擺動時,能夠利用側罩體的重量作為下降操作力而使操作容易。
[0036]在本實用新型中,優選所述擺動軸芯位于所述覆蓋狀態的側罩體的上端側。
[0037]根據本構成,由于側罩體能夠向行駛車體上下方向擺動而切換為覆蓋狀態和覆蓋解除狀態,因此利用側罩體的重量作為下降操作力能夠使側罩體下降擺動。另外,能夠使幾乎整個側罩體上升擺動而切換為覆蓋解除狀態,并且使幾乎整個側罩體向上方避開而使發動機的行駛車體橫向外側沿上下方向在較廣的范圍內敞開。
[0038]因此,根據本實用新型,在使側罩體下降擺動時,利用側罩體的重量作為下降操作力能夠使作業容易,并且在對發動機進行作業時,能夠使發動機的行駛車體橫向外側沿上下方向在較廣的范圍內敞開而使作業容易。
[0039]在本實用新型中,優選所述側罩體在所述覆蓋解除狀態下的安裝姿態設定為水平或大致水平的安裝姿態。
[0040]根據本構成,在將側罩體切換為覆蓋解除狀態而使發動機的行駛車體橫向外側敞開時,由于側罩體處于水平或大致水平的安裝姿態,行駛車體橫向外側不被側罩體覆蓋,能夠使發動機的上方空間敞開。
[0041]因此,根據本實用新型,例如,在發動機的上方設有散熱器等發動機附屬裝置的情況下,在將側罩體切換為覆蓋解除狀態而對發動機進行作業時,使發動機附屬裝置的行駛車體橫向外側也敞開,能夠容易地對發動機附屬裝置進行作業等。
[0042]在本實用新型中,優選所述發動機的上方設有用于發動機冷卻的散熱器,
[0043]所述側罩體支撐在散熱器支撐框架上,該散熱器支撐框架安裝在所述行駛車體上并支撐所述散熱器。
[0044]根據本構成,使散熱器支撐框架具有擺動自如地支撐側罩體的支撐功能,利用該簡單的支撐結構,能夠使側罩體擺動自如地切換為覆蓋狀態和覆蓋解除狀態。
[0045]因此,根據本實用新型,能夠以簡單的結構且較低的成本得到使側罩體通過擺動而能夠容易地切換為覆蓋狀態和覆蓋解除狀態。
[0046]在本實用新型中,優選擺動自如地支撐所述側罩體的鉸鏈連結在所述側罩體和所述散熱器支撐框架上。
[0047]根據本構成,利用使作業臺支撐框架具有擺動自如地支撐側罩體的支撐功能的簡單的支撐結構和鉸鏈連結在側罩體和作業臺支撐框架上的緊湊的支撐結構,能夠使側罩體擺動自如地切換為覆蓋狀態和覆蓋解除狀態。
[0048]因此,根據本實用新型,利用簡單且緊湊的支撐結構能夠低成本且緊湊地使側罩體通過擺動而能夠容易地切換為覆蓋狀態和覆蓋解除狀態。
[0049]在本實用新型中,優選包括支撐機構,該支撐機構能夠自如地切換為通過支撐將所述側罩體固定為所述覆蓋解除狀態的鎖止狀態和解除對所述側罩體的支撐的鎖止解除狀態。
[0050]根據本構成,在將側罩體切換為覆蓋解除狀態時,不需要使側罩體支撐為覆蓋解除狀態的操作,利用切換為鎖止狀態的支撐機構就能夠使側罩體保持覆蓋解除狀態。
[0051]因此,根據本實用新型,在對發動機進行作業時,不需要用于使側罩體保持覆蓋解除狀態的特別的操作或道具就能夠容易地進行作業。
[0052]在本實用新型中,優選所述支撐機構以相對于所述發動機沿行駛車體前后方向偏移的狀態配置。
[0053]根據本構成,從行駛車體橫向看支撐機構不與發動機重疊,在從發動機的行駛車體橫向外側進行發動機或附屬裝置的檢查、更換時該支撐機構不會成為障礙。
[0054]因此,根據本實用新型,在對發動機或附屬裝置進行作業時,能夠利用支撐機構使側罩體維持覆蓋解除狀態,并且支撐機構難以成為作業的障礙,從而能夠容易地進行作業。
[0055]在本實用新型中,優選在所述發動機的上方設有用于發動機冷卻的散熱器,
[0056]所述支撐機構支撐在散熱器支柱上,該散熱器支柱安裝在所述行駛車體上并支撐所述散熱器。
[0057]根據本構成,使散熱器支柱具有支撐支撐機構的支撐功能,能夠以簡單的支撐結構安裝支撐機構。
[0058]因此,根據本實用新型,利用簡單的支撐結構安裝支撐機構,能夠低成本得到不需要特別的操作或道具就能夠使切換為覆蓋解除狀態的側罩體保持覆蓋解除狀態的支撐機構。
[0059]在本實用新型中,優選所述支撐機構是屈伸連桿。
[0060]根據本構成,利用屈伸連桿能夠結構簡單且輕質地構成支撐機構。
[0061]因此,根據本實用新型,從支撐機構的角度出發,能夠結構簡單且輕質地得到不需要特別的操作或道具就能夠使切換為覆蓋解除狀態的側罩體保持覆蓋解除狀態的支撐機構。
[0062]在本實用新型中,優選包括將所述側罩體固定為所述覆蓋狀態的鎖止工具。
[0063]根據本構成,利用鎖止工具將側罩體固定為覆蓋狀態,能夠防止側罩體的零件松動或意外地解除覆蓋狀態。
[0064]因此,根據本實用新型,能夠防止由側罩體的零件松動或覆蓋狀態的意外解除所引起的變形、破損。
[0065]在本實用新型中,優選包括屈伸連桿,該屈伸連桿能夠自如地切換為通過支撐將所述側罩體固定為所述覆蓋解除狀態的伸展狀態和解除所述側罩體的支撐的彎曲狀態,
[0066]通過將所述鎖止工具安裝在所述側罩體和鎖止工具支撐部上將所述側罩體固定為覆蓋狀態,并且通過從所述側罩體和所述鎖止工具支撐部上取下所述鎖止工具而將其安裝在所述屈伸連桿上,將所述屈伸連桿固定為所述伸展狀態。
[0067]根據本構成,使同一鎖止工具具有將屈伸連桿固定為伸展狀態的連桿固定功能和將罩體固定為覆蓋狀態的罩體固定功能,能夠以簡單的固定機構將屈伸連桿固定為伸展狀態,將側罩體固定為覆蓋狀態。
[0068]另外,在將屈伸連桿固定為伸展狀態時,將側罩體切換為覆蓋解除狀態,從側罩體上取下鎖止工具而將其安裝在屈伸連桿上,在將側罩體固定為覆蓋狀態時,屈伸連桿處于彎曲狀態,從屈伸連桿上取下鎖止工具而將其安裝在側罩體上,因此不存在不使用鎖止工具的狀態。
[0069]因此,根據本實用新型,利用共用鎖止工具的簡單的固定機構能夠得到將屈伸連桿固定為伸展狀態而使側罩體保持覆蓋解除狀態、將側罩體固定為覆蓋狀態而防止側罩體的零件脫落等的結構。
[0070]在本實用新型中,優選所述側罩體的行駛車體前方的端部的形狀是越向行駛車體后方越靠近行駛車體橫向外側的傾斜形狀。
[0071]根據本構成,即使植立于行駛車體橫側的玉米植物體向行駛車體側傾斜或倒伏,利用側罩體的端部的傾斜形狀能夠將傾斜或倒伏的玉米植物體擠向行駛車體橫向外側。
[0072]因此,根據本實用新型,利用簡單的機構使側罩體具有將玉米植物體擠向行駛車體橫向外側的功能,能夠容易地避免玉米植物體被卷入行駛車體側或被側罩體切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73]圖1是表示玉米收割機整體的左視圖。
[0074]圖2是表示玉米收割機整體的俯視圖。
[0075]圖3是表示玉米收割機整體的右視圖。
[0076]圖4是表示玉米回收箱的后視圖。
[0077]圖5是表示動力部的側視圖。
[0078]圖6是表示動力部的主視圖。
[0079]圖7是表示作為發動機和散熱器的支撐結構的分解狀態的支撐結構的立體圖。
[0080]圖8是表示覆蓋解除狀態的側罩體的縱剖主視圖。
[0081]圖9是表示覆蓋狀態的側罩體的縱剖主視圖。
[0082]圖10是表示屈伸連桿的支撐作用的說明圖。
[0083]圖11是表示具有其他實施結構的側罩體的立體圖。
[0084]附圖標記說明
[0085]I前行駛裝置;2后行駛裝置;3駕駛部;4a發動機;6收割裝置;7玉米回收箱;7a玉米出入口 ;30散熱器;31側罩體;31c端部;31F前端;31R后端;31U上端;32防塵罩;34旋轉式風扇;42散熱器支柱;45散熱器支撐框架;50鉸鏈;51支撐機構(屈伸連桿);57鎖止工具支撐部;58鎖止工具;P,X,Y擺動軸芯。
【具體實施方式】
[0086]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0087]圖1是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玉米收割機整體的左視圖。圖2是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玉米收割機整體的俯視圖。圖3是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玉米收割機整體的右視圖。如圖1、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玉米收割機包括:作為左右一對前行駛裝置的前車輪1、1 ;作為左右一對后行駛裝置的轉向操作自如的后車輪2、2 ;行駛車體,其構成為左右前車輪1、1被來自設置在動力部4的發動機4a的驅動力驅動而自走;收割裝置6,其與行駛車體的前部連接,利用升降液壓缸5能夠升降而切換為分禾器11的前端側下降到農田地面附近的下降作業狀態和分禾器11的前端側從農田地面上升到較高位置的上升非作業狀態;收割物回收箱7,其設置在行駛車體的后部;輸送裝置8,其跨設在收割裝置6的后部與收割物回收箱7的上方;殘桿處理裝置9,其升降操作自如地支撐在行駛車體的前后輪之間的部位。
[0088]行駛車體包括設置在行駛車體的前部的駕駛部3,構成為搭載駕駛部3而駕駛的乘用型。駕駛部3上設有駕駛艙3a。輸送裝置8從駕駛艙3a的下方穿過。輸送裝置8的輸送終端部上設有:風扇裝置8a,其向從輸送裝置8朝回收箱7供給的玉米供給清選風;除去裝置8b,其除去混入輸送裝置8所輸送的玉米中的莖桿、葉子。
[0089]玉米收割機將收割裝置6切換為下降作業狀態并使行駛車體行駛,從而利用收割裝置6對玉米植物體中的玉米(種子連接成棒狀而成為穗的部位)進行收割,利用輸送裝置8將來自收割裝置6的玉米向行駛車體后方輸送,將來自輸送裝置8的玉米回收并存儲在玉米回收箱7中。玉米收割機在收割裝置6對玉米進行收割時利用殘桿處理裝置9將以植立狀態殘留在農田中的殘桿切碎并排出到農田上。
[0090]對收割裝置6進行說明。
[0091]如圖2所示,收割裝置6包括:三行收割路徑12 ;旋轉攪龍14,其驅動回轉自如地設置在收割路徑12的后側,使來自各收割路徑12的玉米沿輸送平臺13在行駛車體橫向上輸送而聚集在輸送裝置8的前方;撥入葉片15,其一體旋轉自如地設置在旋轉攪龍14的左右螺旋輸送板14a,14a之間的部位,將玉米撥入輸送裝置8的入口。在各收割路徑12的兩橫側設有驅動回轉自如的環狀回轉收割鏈16和在環狀回轉收割鏈16的下方繞朝向行駛車體前后方向的軸芯驅動回轉自如的收割輥16a。設置在各收割路徑12上的環狀回轉收割鏈16和收割輥16a —邊將從分禾器11送入的玉米植物體向后方搬運,一邊將玉米植物體中的玉米從莖桿上取下而進行收割。
[0092]對玉米回收箱7進行說明。
[0093]以下,將玉米回收箱7簡稱為回收箱7。回收箱7包括安裝部件21,該安裝部件21設置在回收箱7的上端部的橫向一端側的前后兩側。前后一對安裝部件21、21在回收箱7的前后兩側分開配置,經由一根支軸23旋轉自如地支撐在車體框架F上所立設的前后一對箱支柱22、22上,回收箱7支撐為繞由支軸23的軸芯構成且位于回收箱7的上端部的橫向外側的朝向行駛車體前后方向的擺動軸芯P擺動自如。
[0094]如圖4所示,回收箱7利用設置在回收箱7的前后兩側的升降液壓缸24,使底側相對于車體框架F向下降側擺動而處于儲存姿態。在回收箱7處于儲存姿態時,設置在回收箱7的上端部的玉米出入口 7a朝向行駛車體上方而使來自輸送裝置8的玉米落入玉米出入口 7a,從而回收并儲存利用收割裝置6收割到的玉米。
[0095]如圖4中的雙點劃線所示,回收箱7利用升降液壓缸24,使底側相對于車體框架F向上升側擺動而處于排出姿態。在回收箱7處于排出姿態時,玉米出入口 7a朝向行駛車體左橫向外側,使所儲存的玉米從玉米出入口 7a向行駛車體的左橫向外側自然落下而排出。
[0096]前后箱支柱22設置為從車體框架F的橫端部立起。前后箱支柱22處于上端側比車體框架F向車體左橫向外側伸出的傾斜姿態。在各箱支柱22的上端部與比車體框架F上連接有箱支柱22的部位靠近行駛車體橫向內側的部位之間,連結有加強用箱支柱25。前箱支柱22和后箱支柱22被位于回收箱7的行駛車體橫向外側的一對加強桿26、26連結。一對加強桿26、26中的一加強桿26與前箱支柱22的上端部和后箱支柱22的下端部連結,而另一加強桿26與前箱支柱22的下端部和后箱支柱22的上端部連結。
[0097]對動力部4進行說明。
[0098]如圖1、圖2、圖5、圖6所不,動力部4包括:發動機4a,其設置在行駛車體的右橫向一端部上的前車輪I與后車輪2之間的部位;散熱器30,其設置在發動機4a的上方,用于冷卻發動機;側罩體31,其覆蓋發動機4a的車體橫向外側。
[0099]發動機4a以作為輸出軸4b的曲軸(參照圖6)朝向行駛車體橫向的搭載姿態支撐在車體框架F上所設置的前后一對發動機支撐框架35、35上。前后一對發動機支撐框架35,35從構成車體框架F的左右一對朝向行駛車體前后方向的主框架20、20中的左主框架20向行駛車體左橫向外側延伸。各發動機支撐框架35上設有左右一對發動機支座36。各發動機支座36經由緩沖膠37支撐發動機4a的連結部4c。
[0100]在發動機4a的上方,除設有散熱器30之外,還設有配置在散熱器30的行駛車體橫向外側的防塵罩32、配置在散熱器30的行駛車體橫向內側的風扇罩體和旋轉式風扇34,以進行發動機4a的冷卻。
[0101]S卩,旋轉式風扇34被從發動機4a的輸出軸4b經由傳動帶39a、傳動帶輪39b、帶輪支軸39c、傳動帶輪39d和傳動帶39e傳遞到的驅動力旋轉驅動而送風。利用旋轉式風扇34的送風作用,將發動機冷卻風從行駛車體橫向外側經由防塵罩32上所設置的除塵部32a吸引到防塵罩32的內側而朝向行駛車體橫向內側供給到散熱器30。因此,來自防塵罩32的發動機冷卻風從行駛車體橫向外側經過散熱器30的熱交換部向行駛車體橫向內側流動,散熱器30利用發動機冷卻風使由于發動機4a的冷卻而升溫的發動機冷卻水散熱。防塵罩32的除塵部32a由網狀的除塵部件構成,通過對發動機冷卻風進行過濾而除去塵埃。
[0102]經由進氣管28a與發動機4a的進氣歧管4d連接的空氣濾清器27在發動機4a的上方配置在比散熱器30靠近行駛車體前方的位置。預進氣管28b從空氣濾清器27的進氣口 27a朝向行駛車體上方延伸,在預進氣管28b的延伸端部上連接有空氣預濾器29。
[0103]對散熱器30和防塵罩32的支撐結構進行說明。
[0104]如圖5、圖6、圖7所不,散熱器支撐框架45包括:前散熱器支柱40,其從前后一對發動機支撐框架35、35中的前發動機支撐框架35的延伸端部朝向行駛車體上方立設;朝向行駛車體橫向的基部框架41,其在比后發動機支撐框架35靠近行駛車體后方從主框架20延伸;左右一對后散熱器支柱42、42,其從基部框架41的行駛車體橫向上的兩個部位分別朝向行駛車體上方立設;朝向行駛車體橫向的橫向連結框架43,其橫跨連結在左右一對后散熱器支柱42、42的上端部上;朝向行駛車體前后方向的前后方向連結框架44,其橫跨連結在上述橫向連結框架43與前散熱器支柱40上。前散熱器支柱40設置為:從在前發動機支撐框架35的延伸端部上以從發動機支撐框架35向前方突出的狀態設置的支撐部35a突出。
[0105]散熱器30配置成其下端與橫向連結框架43和前后方向連結框架44的上端位于相同或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并連結在橫向連結框架43和前側散熱器支柱40上。
[0106]防塵罩32以比處于后述覆蓋狀態的側罩體31的上端31U位于靠近行駛車體上方側的狀態支撐在散熱器支撐框架45上。具體地說,防塵罩32橫跨連結在前后方向連結框架44與橫向連結框架43上。在前側散熱器支柱40上設有從上端側朝向行駛車體前方突出設置的支撐體46,該支撐體46支撐空氣濾清器27。
[0107]對側罩體31進行說明。
[0108]偵彳罩體31位于駕駛艙3a的后方附近的部位與回收箱7的前方附近的部位之間,其在行駛車體前后方向上的長度為L。也就是說,側罩體31的行駛車體前后方向長度L設定為側罩體31的前端31F位于發動機4a與駕駛部3之間且側罩體31的后端31R位于發動機4a與回收箱7之間的行駛車體前后方向的長度。此外,側罩體31的行駛車體前后方向長度L設定為比散熱器支撐框架45的行駛車體前后方向長度長的行駛車體前后方向的長度。側罩體31的前端31F的形狀為沿行駛車體上下方向的鉛直線形狀。從側罩體31的前端31F到下端31D的端部邊緣31a的形狀是向側罩體內側凹入的彎曲邊緣的形狀。側罩體31的后端31R的形狀是沿行駛車體上下方向的鉛直線形狀。側罩體31的上端31U的形狀是沿行駛車體前后方向的直線形狀。
[0109]側罩體31的行駛車體前方的端部且包括前端31F的端部31c的表面側的形狀是以越向行駛車體后方越靠近行駛車體橫向外側的方式倒角而呈傾斜形狀。
[0110]因此,即使位于行駛車體橫向外側的植立狀態的玉米植物體向行駛車體側傾斜、倒伏,利用行駛車體前方的端部31C的傾斜形狀將其擠向行駛車體橫向外側,能夠防止傾斜、倒伏的玉米植物體卷入行駛車體內側或被側罩體31切斷。
[0111]側罩體31經由設置在上端部上的前后一對鉸鏈50、50支撐在散熱器支撐框架45上。因此,側罩體31能夠繞由前后一對鉸鏈50、50所設定的擺動軸芯,即位于側罩體31的上端側的朝向行駛車體前后方向的擺動軸芯X上下擺動,該側罩體31通過上下擺動能夠切換為對發動機4a的覆蓋狀態和覆蓋解除狀態。
[0112]圖8是表示覆蓋解除狀態的側罩體31的縱剖主視圖。如圖8所示,使側罩體31繞擺動軸芯X上升擺動,當與側罩體31的車體前后方向上的中間部連接的屈伸連桿51處于伸展狀態時,側罩體31處于覆蓋解除狀態。在側罩體31處于覆蓋解除狀態時,使發動機4a的行駛車體橫向外側敞開,從而能夠從行駛車體橫向外側容易地檢查或更換傳動帶39a等發動機4a的附屬部件和發動機4a。側罩體31在處于覆蓋解除狀態時,處于水平或大致水平的安裝姿態。
[0113]圖9是表示覆蓋狀態的側罩體31的后視圖。如圖9所示,使側罩體31繞擺動軸芯X下降擺動,當屈伸連桿51收縮而側罩體31的下端部沿著發動機支撐框架35和基部框架41的行駛車體橫向外側的延伸端部配置時,側罩體31處于覆蓋狀態。側罩體31在處于覆蓋狀態時,覆蓋發動機4a的車體橫向外側,防止位于行駛車體橫向外側的植立狀態的玉米植物體、由于殘桿處理裝置9的切碎處理等而從農田飛濺出的莖桿屑等與發動機4a接觸、碰撞。
[0114]前后鉸鏈50橫跨連結在側罩體31與散熱器支撐框架45上。如圖7、圖8、圖9所示,前鉸鏈50包括:罩體側鉸鏈體50a,其固定在側罩體31的上端部的內表面側;支撐框架側鉸鏈體50b,其固定在散熱器支撐框架45中的前散熱器支柱40和前后方向連結框架44上;鉸鏈銷50c,其橫跨安裝在罩體側鉸鏈體50a與框架側鉸鏈體50b上,使罩體側鉸鏈體50a相對于框架側鉸鏈體50b繞擺動軸芯X回轉自如地連結在框架側鉸鏈體50b上。后鉸鏈50包括:罩體側鉸鏈體50a,其固定在側罩體31的上端部的內表面側;支撐框架側鉸鏈體50b,其固定在散熱器支撐框架45中的后側的散熱器支柱42上;鉸鏈銷50c,其橫跨安裝在罩體側鉸鏈體50a與框架側鉸鏈體50b上,使罩體側鉸鏈體50a相對于框架側鉸鏈體50b繞擺動軸芯X回轉自如地連結在框架側鉸鏈體50b上。罩體側鉸鏈體50a連結在沿側罩體31的前后方向在側罩體31的上端部的內表面側上所設置的加強材料31e上。
[0115]屈伸連桿51包括:罩體側連桿51a,其一端側經由連結銷52回轉自如地連結在側罩體31的內表面側;作為車體側連桿的支柱側連桿51b,其一端側經由連結銷53回轉自如地連結在散熱器支撐框架45中的后散熱器支柱42上;連結銷54,其相對回轉自如地連結罩體側連桿51a和支柱側連桿51b的另一端側彼此之間。罩體側連桿51a連結在側罩體31的內面側所設置的前后一對朝向側罩體上下方向的加強材料31d,31d中的后加強材料31d上。
[0116]屈伸連桿51以從行駛車體側面看相對于發動機4a位于偏向行駛車體后方的部位的狀態配置。因此,在從行駛車體橫向外側對發動機4a進行作業時,屈伸連桿51不會成為阻礙。
[0117]如圖8所示,伴隨著側罩體31的上升擺動,屈伸連桿51由于側罩體31的拉起操作而伸展。在側罩體31處于覆蓋解除狀態時,罩體側連桿51a和支柱側連桿51b處于連結銷54的軸芯比通過連結銷52和連結銷53的軸芯的直線S靠近下方的超過死點的伸展狀態。如圖10所示,屈伸連桿51在處于超過死點的伸展狀態時,利用罩體側連桿51a與支柱側連桿51b的另一端部51d彼此之間的抵接,克服側罩體31的重量而維持伸展狀態,將側罩體31支柱支撐為覆蓋解除狀態。
[0118]在使側罩體31從覆蓋解除狀態下降擺動時,彎曲屈伸連桿51,使連結銷54的軸芯比通過連結銷52和連結銷53的軸芯的直線S位于上方,并且使側罩體31開始下降擺動,然后,如圖9所示,屈伸連桿51由于下降擺動的側罩體31的按壓操作而彎曲而解除對側罩體31的支撐,使側罩體31能夠下降擺動為覆蓋狀態。
[0119]因此,屈伸連桿51具有能夠自如地切換為將側罩體31支撐為覆蓋解除狀態的鎖止狀態和解除對側罩體31的支撐的鎖止解除狀態的支撐機構。屈伸連桿51在側罩體31切換為覆蓋解除狀態時,自行切換為鎖止狀態,將側罩體31支撐為覆蓋解除狀態。
[0120]在側罩體31的下部設有鎖止孔56,在后側的左右一對散熱器支柱42、42中的后散熱器支柱42上設有鎖止工具支撐部57。在鎖止工具支撐部57上設有與安裝在側罩體31的鎖止孔56上的帶旋鈕的螺栓58螺紋結合,并利用帶旋鈕的螺栓58將側罩體31緊固在鎖止工具支撐部57上的內螺紋孔57a。
[0121]因此,在將側罩體31切換為覆蓋狀態時,通過在側罩體31與鎖止工具支撐部57上安裝裝卸自如的帶旋鈕的螺栓58,并利用帶旋鈕的螺栓58能夠將側罩體31固定為覆蓋狀態。因此,帶旋鈕的螺栓58是將側罩體31固定為覆蓋狀態的鎖止工具。
[0122]如圖10所示,在屈伸連桿51的罩體側連桿51a和支柱側連桿51b上設有供帶旋鈕的螺栓58裝卸的鎖止孔59。在罩體側連桿51a與支柱側連桿51b的鎖止孔59上安裝帶旋鈕的螺栓58,利用罩體側連桿51a或支柱側連桿51b與帶旋鈕的螺栓58的螺紋結合來防止帶旋鈕的螺栓58的分離或脫落,在屈伸連桿51處于伸展狀態的卡合狀態下,利用帶旋鈕的螺栓58連結罩體側連桿51a和支柱側連桿51b。
[0123]因此,在屈伸連桿51切換為伸展狀態時,將從側罩體31及鎖止工具支撐部57上取下的帶旋鈕的螺栓58安裝在罩體側連桿51a和支柱側連桿51b上,從而能夠利用帶旋鈕的螺栓58將屈伸連桿51固定為伸展狀態。
[0124][其他實施方式]
[0125]圖11是表示具有其他實施結構的側罩體31的立體圖。如圖11所示,具有其他實施結構的側罩體31也可以經由設置在后端部的上下一對鉸鏈50支撐在支柱60上。因此,側罩體31繞在側罩體31的行駛車體后方的端部上所配置的朝向行駛車體上下方向的擺動軸芯Y向行駛車體前后方向擺動,從而切換為覆蓋狀態和覆蓋解除狀態。
[0126][其他實施例]
[0127](I)在上述實施例中,說明了采用前車輪I作為前行駛裝置且采用后車輪2作為后行駛裝置的例子,但是作為前行駛裝置和后行駛裝置也可以采用履帶式行駛裝置來替代前車輪I和后車輪2。
[0128](2)在上述實施例中,說明了將發動機4a和側罩體31配置在行駛車體右側的橫向端部上的例子,但是也可以配置在左側的橫向端部上。
[0129](3)在上述實施例中,說明了在將玉米回收箱7切換為排出姿態的狀態下玉米出入口 7a朝向行駛車體左橫向外側的例子,但是在將玉米回收箱7切換為排出姿態的狀態下玉米出入口 7a也可以朝向行駛車體右橫向外側。
[0130](4)在上述實施例中,說明了側罩體31擺動自如地支撐為覆蓋狀態和覆蓋解除狀態的例子,但是也可以采用側罩體31裝卸自如地被支撐的支撐結構,通過取下側罩體31而切換為覆蓋解除狀態,通過安裝側罩體31而切換為覆蓋狀態。
[0131](5)在上述實施例中,說明了支撐機構51以相對于發動機4a偏向行駛車體后方的狀態配置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以相對于發動機4a偏向行駛車體前方的狀態配置。
[0132](6)在上述實施例中,說明了利用屈伸連桿51構成支撐機構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利用在側罩體31與車體側上裝卸自如的支撐棒或者擺動自如地支撐在車體側并且在與車體側相反的一側的端部上能夠與側罩體31卡合且分離的支撐棒來構成支撐機構。
[0133](7)在上述實施例中,說明了側罩體31支撐在散熱器支撐框架45上的例子,但是側罩體31也可以支撐在設置于行駛車體的側罩體31的專用支撐部件上。
[0134](8)在上述實施例中,說明了以帶旋鈕的螺栓58作為鎖止工具的例子,但是也可以采用鎖銷等各種鎖止機構。
[0135]工業實用性
[0136]本實用新型除適用于包括對莖桿殘留在農田上的玉米植物體中的玉米進行收割的收割裝置6和回收并儲存玉米的回收箱7的玉米收割機之外,還能夠適用于包括割取玉米植物體的收割裝置、對來自收割裝置的玉米進行脫粒處理的脫粒裝置的玉米收割機。
【權利要求】
1.一種玉米收割機,其特征在于,包括: 行駛車體,其具有左右一對前行駛裝置和左右一對后行駛裝置; 收割裝置,其與所述行駛車體的前部連接,從農田收割玉米; 發動機,其在所述行駛車體的橫向一端部,配置在所述前行駛裝置與所述后行駛裝置之間; 側罩體,其能夠自如地切換為覆蓋所述發動機的車體橫向外側的覆蓋狀態和使所述發動機的車體橫向外側敞開的覆蓋解除狀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收割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發動機位于設置在所述行駛車體的前部的駕駛部與設置在所述行駛車體的后部的玉米回收箱之間, 所述側罩體的行駛車體前后方向長度設定為所述側罩體的前端位于所述發動機與所述駕駛部之間且所述側罩體的后端位于所述發動機與所述玉米回收箱之間的行駛車體前后方向長度。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玉米收割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玉米回收箱 支撐為繞朝向行駛車體前后方向的擺動軸芯擺動自如,能夠切換為玉米出入口朝向行駛車體橫向外側的排出姿態和所述玉米出入口朝向行駛車體上方的儲存姿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收割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發動機和所述側罩體的上方,設有用于發動機冷卻的散熱器和旋轉式風扇、配置在所述散熱器的車體橫向外側的防塵罩。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玉米收割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發動機和所述側罩體的上方,設有用于發動機冷卻的散熱器和旋轉式風扇、配置在所述散熱器的車體橫向外側的防塵罩。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玉米收割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發動機和所述側罩體的上方,設有用于發動機冷卻的散熱器和旋轉式風扇、配置在所述散熱器的車體橫向外側的防塵罩。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玉米收割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塵罩比所述覆蓋狀態的側罩體的上端位于靠近上方的位置。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玉米收割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塵罩比所述覆蓋狀態的側罩體的上端位于靠近上方的位置。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玉米收割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塵罩比所述覆蓋狀態的側罩體的上端位于靠近上方的位置。
10.根據權利要求1~9中任一項所述的玉米收割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側罩體支撐為繞擺動軸芯能夠自如地切換為所述覆蓋狀態和所述覆蓋解除狀態。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玉米收割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擺動軸芯朝向行駛車體上下方向。
12.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玉米收割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擺動軸芯朝向行駛車體前后方向。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玉米收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擺動軸芯位于所述覆蓋狀態的側罩體的上端側。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玉米收割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側罩體在所述覆蓋解除狀態下的安裝姿態設定為水平或大致水平的安裝姿態。
15.根據權利要求1~9、11~14中任一項所述的玉米收割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發動機的上方設有用于發動機冷卻的散熱器, 所述側罩體支撐在散熱器支撐框架上,該散熱器支撐框架安裝在所述行駛車體上并支撐所述散熱器。
16.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玉米收割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發動機的上方設有用于發動機冷卻的散熱器, 所述側罩體支撐在散熱器支撐框架上,該散熱器支撐框架安裝在所述行駛車體上并支撐所述散熱器。
17.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玉米收割機,其特征在于, 擺動自如地支撐所述側罩體的鉸鏈連結在所述側罩體和所述散熱器支撐框架上。
18.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玉米收割機,其特征在于, 擺動自如地支撐所述側罩體的鉸鏈連結在所述側罩體和所述散熱器支撐框架上。
19.根據權利要求1~9、11~14、16~18中任一項所述的玉米收割機,其特征在于, 包括支撐機構,該支撐機構能夠自如地切換為通過支撐將所述側罩體固定為所述覆蓋解除狀態的鎖止狀態和解除對所述側罩體的支撐的鎖止解除狀態。
20.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玉米收割機,其特征在于, 包括支撐機構,該支撐機構能夠自如地切換為通過支撐將所述側罩體固定為所述覆蓋解除狀態的鎖止狀態和解除對所述側罩體的支撐的鎖止解除狀態。
21.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玉米收割機,其特征在于, 包括支撐機構,該支撐機構能夠自如地切換為通過支撐將所述側罩體固定為所述覆蓋解除狀態的鎖止狀態和解除對所述側罩體的支撐的鎖止解除狀態。
22.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玉米收割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撐機構以相對于所述發動機沿行駛車體前后方向偏離的狀態配置。
23.根據權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玉米收割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撐機構以相對于所述發動機沿行駛車體前后方向偏離的狀態配置。
24.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玉米收割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發動機的上方設有用于發動機冷卻的散熱器, 所述支撐機構支撐在散熱器支柱上,該散熱器支柱安裝在所述行駛車體上并支撐所述散熱器。
25.根據權利要求20~22中任一項所述的玉米收割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發動機的上方設有用于發動機冷卻的散熱器, 所述支撐機構支撐在散熱器支柱上,該散熱器支柱安裝在所述行駛車體上并支撐所述散熱器。
26.根據權利要求23所述的玉米收割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發動機的上方設有用于發動機冷卻的散熱器, 所述支撐機構支撐在散熱器支柱上,該散熱器支柱安裝在所述行駛車體上并支撐所述散熱器。
27.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玉米收割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撐機構是屈伸連桿。
28.根據權利要求20~22、24,26中任一項所述的玉米收割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撐機構是屈伸連桿。
29.根據權利要求23所述的玉米收割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撐機構是屈伸連桿。
30.根據權利要求25所述的玉米收割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撐機構是屈伸連桿。
31.根據權利要求1~9、11~14、16~18、20~22、24、26、27、29、30中任一項所述的玉米收割機,其特征在于, 包括將所述側罩體固定為所述覆蓋狀態的鎖止工具。
32.根據權利要求31所述的玉米收割機,其特征在于, 包括屈伸連桿,該屈伸連桿能夠自如地切換為通過支撐將所述側罩體固定為所述覆蓋解除狀態的伸展狀態和解除所述側罩體的支撐的彎曲狀態, 通過將所述鎖止工具安裝在所述側罩體和鎖止工具支撐部上而使所述側罩體固定為覆蓋狀態,并且通過從所述側罩體和所述鎖止工具支撐部上取下所述鎖止工具而安裝在所述屈伸連桿上,使所述屈伸連桿固定為所述伸展狀態。
33.根據權利要求1~9、11~14、16~18,20~22、24、26、27、29、30、32中任一項所述的玉米收割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側罩體的行駛車體前方的端部的形狀是越向行駛車體后方越靠近行駛車體橫向外側的傾斜形狀。
【文檔編號】A01D75/18GK203851491SQ201420148008
【公開日】2014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29日
【發明者】八木澤俊夫 申請人:株式會社久保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