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茶樹害蟲測報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茶樹害蟲測報裝置,屬于害蟲燈光防治系統【技術領域】。其包括獨立的誘蟲殺蟲區域,每個誘蟲殺蟲區域均設有LED可調光源、高壓電網和接蟲盤,所述的LED可調光源和高壓電網連接總控制器。本實用新型中的茶樹害蟲測報裝置利用遮光板將其誘蟲殺蟲部分分為四個區域,而且每個區域都安裝了一個LED可調光源,不僅可以比較不同光波對不同害蟲的誘殺效果,而且可以比較不同時間段對不同昆蟲的誘殺效果,不僅可以為科學用燈提供參考,也為昆蟲的趨光性研究提供依據。
【專利說明】一種茶樹害蟲測報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害蟲燈光防治系統【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茶樹害蟲測報裝置。【背景技術】
[0002]害蟲的燈光誘殺技術是利用昆蟲的趨光性,將具有趨光性的害蟲引誘到燈體周圍,然后再用一些物理或化學手段消滅這些聚集過來的害蟲的技術。這種技術的應用不僅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更不會造成有毒有害物質在農副產品中的殘留,是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的重要手段之一。對提高農副產品的質量、保證人民的食品安全以及出口創匯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隨著農業現代化的不斷發展以及人類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這種技術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各式各樣的相關產品也被相繼開發出來,如殺蟲燈、蟲情測報裝置等,它們在各自的領域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0003]然而,由于不同的環境具有不同種類的昆蟲及種群密度,不同的昆蟲具有不同的生活規律、形態特征和飛行能力。目前殺蟲燈、蟲情測報裝置等還存在著很多缺陷,這些裝置并不能在每個領域都能達到預期的良好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0004]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設計提供一種茶樹害蟲測報裝置的技術方案。
[0005]所述的一種茶樹害蟲測報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獨立的誘蟲殺蟲區域,每個誘蟲殺蟲區域均設有LED可調光源、高壓電網和接蟲盤,所述的LED可調光源和高壓電網連接總控制器。
[0006]所述的一種茶樹害蟲測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樹害蟲測報裝置通過設置兩兩成90度的4塊遮光板構成獨立的誘蟲殺蟲區域,所述的遮光板上下端均固定設置粘板夾,上下粘板夾之間設置粘蟲板。
[0007]所述的一種茶樹害蟲測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蟲盤底部呈網狀,網孔直徑為0.5?I毫米。
[0008]所述的一種茶樹害蟲測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ED可調光源為單面發光,由360nm?450nm內的10種不同單色光LED組成,各種顏色的單色光LED均勻分布于燈體內,每種顏色的單色光LED的電路獨立。
[0009]所述的一種茶樹害蟲測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遮光板上方設置防雨罩,所述的防雨罩上設有雨水感應器。
[0010]所述的一種茶樹害蟲測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遮光板下方設置接蟲盤,所述的接蟲盤底部配合設置排水裝置,所述的排水裝置上設有用于支撐接蟲盤的鐵條,所述的排水裝置設置在機箱上,所述的總控制器設置在機箱上。
[00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實用新型中的誘蟲光源均以LED作為燈芯,可以通過操作界面調節光源的波長,產生出針對不同害蟲的誘蟲光譜,提高了誘蟲光源對害蟲的針對性。
[0013]2.本實用新型中的茶樹害蟲測報裝置結合了高壓電網和粘蟲板來消滅茶樹害蟲,對于像茶尺蠖、茶毛蟲、茶蓑蛾等個體較大的害蟲用高壓電網電殺,而像茶小綠葉蟬這樣個體較小的害蟲用粘蟲板粘殺,因此可以準確測報茶園中各類趨光性害蟲的爆發情況。
[0014]3.本實用新型中的茶樹害蟲測報裝置利用遮光板將其誘蟲殺蟲部分分為四個區域,而且每個區域都安裝了一個LED可調光源,不僅可以比較不同光波對不同害蟲的誘殺效果,而且可以比較不同時間段對不同昆蟲的誘殺效果,不僅可以為科學用燈提供參考,也為昆蟲的趨光性研究提供依據。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本實用新型茶樹害蟲測報裝置的剖視圖;
[0017]圖3是圖1的A-A視圖。
[0018]圖中:101防雨罩,102雨水感應器,103高壓電網,104遮光板,105 LED可調光源,106粘板夾,107總控制器,108機箱,109排水裝置,110接蟲盤,111鐵條,112粘蟲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以及說明用來解釋本實用新型,但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
[0020]如圖1、圖2和圖3所示,茶樹害蟲測報裝置中設有獨立的誘蟲殺蟲區域,每個誘蟲殺蟲區域均設有LED可調光源105、高壓電網103、粘蟲板112和接蟲盤110,其中LED可調光源105和高壓電網103連接總控制器107。
[0021]優選為該獨立的誘蟲殺蟲區域由4塊遮光板104構成,4塊遮光板104兩兩之間夾角為90度,將茶樹害蟲測報裝置的誘蟲殺蟲部分分為四個獨立的誘蟲殺蟲區域,每個獨立的誘蟲殺蟲區域均有一個LED可調光源105、一個接蟲盤110以及高壓電網103。每個區域的高壓電網103之間相互獨立;每個區域中的LED可調光源105為單面發光,由360nm?450nm內的10種不同單色光LED組成,各種顏色的單色光LED均勻分布于燈體內,每種顏色的單色光LED的電路獨立;每個區域中的接蟲盤110的底部呈網狀,網孔直徑為0.5?I毫米。
[0022]遮光板104的上下兩端均設有粘板夾106,上下粘板夾106之間固定設有粘蟲板112。遮光板104上方設置防雨罩101,防雨罩101上設有雨水感應器102。雨水感應器102的設置可以有效保護該裝置,不會因進水造成電路短路而燒壞零件。遮光板104的下方設有排水裝置109,排水裝置109上焊接有若干鐵條111,鐵條111的設置用于放置接蟲盤110。排水裝置109安裝于機箱108上,機箱108上還安裝有總控制器107。總控制器107內部集成了系統時控開關設備、LED驅動電路、高壓電網升壓電路、主控電路和信號傳輸電路,其外部有LCD操作界面和按鈕,通過總控制器107可以實現茶樹害蟲測報裝置I的定時開關,包括LED可調光源、高壓電網等的定時開關,也可以實現LED可調光源的光波、光強調節,還可以控制各個茶樹害蟲誘殺裝置的定時開關、發光波譜和發光強度。[0023]在實際使用時,本實用新型中的總控制器107可以通過控制線連接茶樹害蟲誘殺裝置,以實現對茶樹害蟲的誘殺。
[0024]本實用新型的具體使用方法和工作過程如下:
[0025]首先,將茶樹害蟲測報裝置安裝于茶園較中心的位子,然后在茶園中每隔10?20米安裝一個茶樹害蟲誘殺裝置,調整好茶樹害蟲誘殺裝置的高度,優選的調整到與茶樹等高,最后通過轉接口和控制線將茶樹害蟲測報裝置和所有的茶樹害蟲誘殺裝置連接起來。
[0026]在本系統中,茶樹害蟲測報裝置的測報模式可以分為3種:第一種模式用于測報每天田間害蟲的爆發情況,在該模式下,我們只要設定茶樹害蟲測報裝置I的開關時間段,優選的為17:00?23:00,然后每天統計接蟲盤110和粘蟲板112上的害蟲種類和數量,就可知道目前茶園中的蟲害爆發情況,然后采取相應的燈光防治措施;第二中模式用于測報針對目前茶園中爆發的害蟲采用何種光譜誘殺最為有效,我們通過將茶樹害蟲測報裝置I中的4個LED可調光源105分別設置成不同的光波來誘蟲,其中一個用于對比,然后通過統計在各個區域中接蟲盤110和粘蟲板112上各種光波誘殺的害蟲種類和數量,分析比較后可以知道,針對目前茶園中爆發的害蟲情況該采用什么樣的光波來誘殺茶園中的害蟲最為有效;第三中模式用于測報針對目前茶園中爆發的害蟲在哪個時間段誘殺效果最好,我們通過將茶樹害蟲測報裝置中的4個LED可調光源105設置成相同的發射光波,然后通過定時控制,每隔相同的時間開啟一個LED可調光源105和與之同一區域的高壓電網,最后通過統計在各個區域中接蟲盤110和粘蟲板112上各種光波誘殺的害蟲種類和數量,分析比較后可以知道,針對目前茶園中爆發的害蟲情況該再哪個時段來誘殺茶園中的害蟲最為有效。
[0027]根據以上得到的結果,我們可以通過茶樹害蟲測報裝置上的總控制器107調整茶樹害蟲誘殺裝置的開關時間以及發射光譜,使每個茶樹害蟲誘殺裝置達到誘殺目前茶園中害蟲的最佳狀態。
【權利要求】
1.一種茶樹害蟲測報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獨立的誘蟲殺蟲區域,每個誘蟲殺蟲區域均設有LED可調光源(105)、高壓電網(103)和接蟲盤(110),所述的LED可調光源(105)和高壓電網(103)連接總控制器(107)。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茶樹害蟲測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樹害蟲測報裝置通過設置兩兩成90度的4塊遮光板(104)構成獨立的誘蟲殺蟲區域,所述的遮光板(104)上下端均固定設置粘板夾(106),上下粘板夾(106)之間設置粘蟲板(112)。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茶樹害蟲測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蟲盤(110)底部呈網狀,網孔直徑為0.5?I毫米。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茶樹害蟲測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ED可調光源(105)為單面發光,由360nm?450nm內的10種不同單色光LED組成,各種顏色的單色光LED均勻分布于燈體內,每種顏色的單色光LED的電路獨立。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茶樹害蟲測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遮光板(104)上方設置防雨罩(101 ),所述的防雨罩(101)上設有雨水感應器(102)。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茶樹害蟲測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遮光板(104)下方設置接蟲盤(110),所述的接蟲盤(110)底部配合設置排水裝置(109),所述的排水裝置(109)上設有用于支撐接蟲盤(110)的鐵條(111 ),所述的排水裝置(109)設置在機箱(108)上,所述的總控制器(107)設置在機箱(108)上。
【文檔編號】A01M1/14GK203788955SQ201420160186
【公開日】2014年8月27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3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3日
【發明者】陳宗懋, 邊磊, 孫曉玲, 陳華才, 辛肇軍, 羅宗秀 申請人: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