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履帶自走式雙旋耕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履帶自走式雙旋耕機,其包括機架、設置在機架底盤的履帶行走機構、以及分別設置在機架頂部兩端的動力機構和傳動機構。所述動力機構分別與所述履帶行走機構和所述傳動機構連接。進一步,該履帶自走式雙旋耕機還包括分別設置在所述機架前后兩端的兩旋耕機;所述傳動機構包括前傳動單元和后傳動單元;所述前傳動單元與所述動力機構的輸出端連接;所述后傳動單元與前傳動單元或動力機構輸出端連接;該前傳動單元和后傳動單元分別與前旋耕機和后旋耕機傳動連接。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履帶自走式雙旋耕機的作業效率高、作業成本低、能夠合理利用履帶自走式雙旋耕機動力機構的輸出效率。
【專利說明】一種履帶自走式雙旋耕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農用機械,特別是涉及一種履帶自走式雙旋耕機。
【背景技術】
[0002]履帶自走式旋耕機是完成耕、耙作業的耕耘機械。因其具有碎土能力強、耕后地表面積平坦等特點,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0003]現有技術的履帶自走式旋耕機一般包括機架、履帶行走機構、發動機、傳動箱總成和旋耕機。所述履帶行走機構設置在機架底部,所述發動機和傳動箱總成傳動連接并設置在機架頂部,所述旋耕機設置在機架一端并與所述傳動箱總成傳動連接。所述傳動箱總成由發動機的輸出軸驅動,從而驅動旋耕機的旋耕刀軸轉動,以實現旋耕刀的作業。但是,現有履帶自走式旋耕機存在著以下缺陷:
[0004](I)由于現有履帶自走式旋耕機的機架只有一端安裝有旋耕機,則履帶自走式旋耕機在較小面積的田地、田地角落或邊緣進行作業時,很難一次就將泥土碾碎,必須利用旋耕機再次進行碾土工作,才能碎土。這樣一來,就需要反復倒車,降低了履帶自走式旋耕機的工作效率低,增加了其作業成本。
[0005](2)由于現有履帶自走式旋耕機的傳動箱總成的不完善,即其只將收割機或拖拉機的動力輸出軸的動力傳動到一個方向,也即,現有履帶自走式旋耕機只傳動一個旋耕刀軸,使一個旋耕刀軸工作。故現有履帶自走式旋耕機的發動機輸出效率不能被有效地利用,
存在著浪費。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與不足,提供一種作業效率高、作業成本低、能夠合理利用履帶自走式雙旋耕機動力機構的輸出效率的履帶自走式雙旋耕機。
[0007]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履帶自走式雙旋耕機,其包括機架、設置在機架底盤的履帶行走機構、以及分別設置在機架頂部兩端的動力機構和傳動機構。所述動力機構分別與所述履帶行走機構和所述傳動機構連接。進一步,該履帶自走式雙旋耕機還包括分別設置在所述機架前后兩端的兩旋耕機;所述傳動機構包括前傳動單元和后傳動單元;所述前傳動單元與所述動力機構的輸出端連接;所述后傳動單元與前傳動單元或動力機構輸出端連接;該前傳動單元和后傳動單元分別與前旋耕機和后旋耕機傳動連接。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履帶自走式雙旋耕機的作業效率高、作業成本低、能夠合理利用履帶自走式雙旋耕機動力機構的輸出效率。
[0008]進一步,所述前傳動單元包括傳動一軸,所述后傳動單元包括傳動三軸。所述傳動一軸與動力機構輸出端連接,且其與傳動三軸傳動連接;所述傳動一軸和傳動三軸分別通過傳動部件與前旋耕機和后旋耕機的旋耕刀軸傳動連接。
[0009]進一步,所述前傳動單元還包括傳動二軸,所述后傳動單元還包括傳動四軸;所述傳動二軸分別通過傳動部件與傳動一軸和前旋耕刀軸傳動連接;所述傳動四軸分別通過傳動部件與傳動三軸和后旋耕刀軸傳動連接。
[0010]進一步,所述傳動部件為由鏈輪和鏈條組成的鏈式傳動部件,或所述傳動部件為由皮帶輪組成的帶輪式傳動部件。
[0011]進一步,所述機架設有兩支承架和兩連接架;所述兩支承架的一端分別垂直固定在機架上,其中一支承架的另一端與所述傳動一軸連接,另一支承架的另一端與所述傳動三軸連接;所述兩連接架分別設置在機架的前后兩端,其中一連接架的一端與所述傳動一軸連接,其另一端與所述傳動二軸連接;另一連接架的一端與所述傳動三軸連接,其另一端與所述傳動四軸連接。兩連接架和兩支承架的設置為旋耕機的安裝或拆卸提供了穩固的支撐點。
[0012]進一步,本實用新型還包括至少一個用于調節所述兩連接架與豎直方向上的夾角的液壓油缸,所述液壓油缸的一端分別連接于所述兩連接架底面,另一端分別連接于機架。此處設置有利于根據需要調節旋耕機刀的耕地深度,從而滿足不同的耕作需求,同時在過田埂時能提升旋耕機,以方便過田埂。
[0013]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結構,所述前傳動單元包括傳動二軸和第一變速箱,所述后傳動單元包括傳動四軸和第二變速箱;所述傳動二軸和傳動四軸分別與動力機構的輸出端連接,且所述傳動二軸和所述傳動四軸分別通過第一變速箱和第二變速箱與前旋耕機和后旋耕機的旋耕刀軸傳動連接。作為本實用新型中傳動機構的另一種結構,前傳動單元僅包括傳動二軸,后傳動單元僅僅包括傳動四軸,使得本履帶自走式雙旋耕機的結構更加簡單,成本進一步降低。
[0014]進一步,所述前旋耕機和后旋耕機的兩端分別通過內置鉸鏈的撐板連接于機架的前后兩端,所述撐板上設有用于調節旋耕機耕地高度的螺孔和螺栓;該螺栓與螺孔螺紋連接,且其穿過螺孔的一端抵觸在機架上。通過設置在撐板上的螺孔和螺栓的配合,實現了利用另一種結構對旋耕機的耕地高度進行調整,從而滿足不同的耕作需求,同時在過田埂時能提升旋耕機,以方便過田埂。
[0015]進一步,本實用新型還包括至少一個用于調節旋耕機旋耕深度的液壓油缸,所述液壓油缸的一端連接于第一變速箱或第二變速箱的底面,另一端連接于機架。此處設置有利于根據需要調節旋耕機刀的耕地深度,從而滿足不同的耕作需求,同時在過田埂時能提升旋耕機,以方便過田埂。
[0016]進一步,所述動力機構包括柴油機、行走離合器、行走變速箱、第一離合器、第二離合器、齒輪泵和油缸升降控制閥;所述柴油機安裝在機架頂部,其主驅動輸出端分別與行走離合器、第一離合器和第二離合器的輸入端連接,其副驅動輸出端與齒輪泵連接;該行走離合器與行走變速箱連接,該行走變速箱與履帶行走機構連接,第一離合器和第二離合器的輸出端分別與傳動二軸和傳動四軸連接,該齒輪泵的輸出端通過油缸升降控制閥與所述液壓油缸連接。為了更好地理解和實施,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履帶自走式雙旋耕機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是本實用新型履帶自走式雙旋耕機實施例1的傳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3是本實用新型履帶自走式雙旋耕機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實施例1
[0021]請同時參閱圖1和圖2,其中,圖1為本實用新型履帶自走式雙旋耕機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履帶自走式雙旋耕機的傳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履帶自走式雙旋耕機包括機架1、履帶行走機構2、動力機構3、傳動機構4和兩旋耕機5。所述履帶行走機構2設置在機架I的底盤上,所述動力機構3和傳動機構4分別設置在機架I頂部兩端;所述動力機構3分別與所述履帶行走機構2和所述傳動機構4連接;所述兩旋耕機5分別設置在所述機架I的前后兩端,分別為前旋耕機51和后旋耕機52。所述傳動機構4包括前傳動單元42和后傳動單元43。所述前傳動單元42與所述動力機構3的輸出端連接,前傳動單元42和后傳動單元43傳動連接,前傳動單元42和后傳動單元43分別與前旋耕機51和后旋耕機52傳動連接。通過設置在機架I前后兩端的兩旋耕機5同時工作,使得本實用新型履帶自走式雙旋耕機只要碾土一次,便具有碾土兩次的效果,減少了履帶自走式雙旋耕機的反復碾土的次數,使得本實用新型履帶自走式雙旋耕機作業效率高、作業成本低。傳動機構4與動力機構3輸出端連接同時傳動前傳動單元42和后傳動單元43,使得本實用新型履帶自走式雙旋耕機能夠合理利用履帶自走式雙旋耕機動力機構3的輸出效率。
[0022]具體地,請參閱圖2,其為本實用新型履帶自走式雙旋耕機的傳動機構示意圖。所述前傳動單元42包括傳動一軸42a和傳動二軸42b ;所述后傳動單元43包括傳動三軸43a和傳動四軸43b。所述傳動一軸42a與動力機構3的輸出端連接,且其通過傳動部件421與傳動二軸42b傳動連接;所述傳動二軸42b通過傳動部件422與前旋耕機51的旋耕刀軸傳動連接。所述傳動三軸43a通過傳動部件434與傳動一軸42a傳動連接,且其通過傳動部件431與傳動四軸43b傳動連接;所述傳動四軸43b通過傳動部件432與后旋耕機52的旋耕刀軸傳動連接。
[0023]進一步,所述傳動一軸42a的兩端端部分別設有可使其轉動的軸承座。傳動二軸42b的兩端端部分別設有可使其轉動的軸承座。傳動三軸43a的兩端端部分別設有可使其轉動的軸承座。傳動四軸43b的兩端端部分別設有可使其轉動的軸承座。
[0024]具體地,所述機架I設有兩支承架11和兩連接架12。所述兩支承架11分別與機架I所在的平面垂直,所述兩支承架11的一端都分別垂直固定在機架I上,其中一支承架111的另一端與所述傳動一軸42a上的軸承座連接;另一支承架112的另一端與所述傳動三軸43a上的軸承座連接。所述兩連接架12分別設置在機架I的前后兩端,其中一連接架121的一端與所述傳動二軸42b上的軸承座連接,其另一端與所述傳動一軸42a上的軸承座連接;另一連接架122的一端與所述傳動四軸43b上的軸承座連接,其另一端與所述傳動三軸43a上的軸承座連接。
[0025]上述各個傳動部件分別為由鏈輪和鏈條組成的鏈式傳動部件,或所述傳動部件為由皮帶輪組成的帶輪式傳動部件。在本實施例中,上述各個傳動部件為內部設有鏈輪和鏈條傳動結構的鏈輪箱組。
[0026]所述前旋耕機51包括前旋耕刀罩、前旋耕刀軸和前旋耕刀。所述前旋耕刀罩設置在前旋耕刀軸的上方,其相對兩側分別固定連接于傳動二軸42b與前旋耕刀軸之間的鏈輪箱組422的箱體上和設置在傳動二軸42b與前旋耕刀軸之間的撐板423上。所述前旋耕刀軸沿其軸向穿過前旋耕刀罩的相對兩側,且其通過鏈輪箱組422傳動連接于傳動二軸42b。所述前旋耕刀螺旋設置在前旋耕刀軸上。
[0027]所述后旋耕機52包括后旋耕刀罩、后旋耕刀軸521和后旋耕刀。所述后旋耕刀罩設置在后旋耕刀軸521的上方,其相對兩側分別固定連接于傳動四軸43b與后旋耕刀軸521之間的鏈輪箱組432的箱體上和設置在傳動四軸43b與后旋耕刀軸521之間的撐板433上。所述后旋耕刀軸511沿其軸向穿過后旋耕刀罩的相對兩側,且其通過鏈輪箱組432傳動連接于傳動四軸43b。所述后旋耕刀螺旋設置在后旋耕刀軸521上。
[0028]具體地,所述動力機構3包括柴油機、皮帶輪離合器、齒輪泵、油缸升降控制閥和變速箱。所述柴油機安裝在機架I頂部,其驅動輸出端分別與皮帶輪離合器和變速箱連接;所述皮帶輪離合器的輸出端與所述傳動一軸42a連接。所述變速箱的輸出端分別與所述履帶行走機構2和所述齒輪泵連接,所述齒輪泵的輸出端與油缸升降控制閥連接。
[0029]進一步,本實用新型履帶自走式雙旋耕機還包括至少一個調節所述兩連接架12與豎直方向上的夾角的液壓油缸,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液壓油缸設為兩個。所述兩液壓油缸6設有活塞桿的一端分別連接于所述兩連接架12底面,另一端分別連接于機架I上,且所述兩液壓油缸6連接于機架I的一端分別與所述油缸升降控制閥連接。
[0030]進一步,所述履帶自走式雙旋耕機還包括用于鎖定所述兩連接架12與豎直方向上的夾角的鎖位桿7。所述鎖位桿7 —端連接于所述兩連接架12,另一端固定設置在所述兩支承架11上。
[0031]進一步,所述兩連接架12的外側邊上設有多個沿其長度方向的定位孔123,所述鎖位桿7上設有與所述定位孔匹配的通孔71。所述鎖位桿7通過依次穿過通孔71和定位孔的螺栓固定件與所述兩連接架12可拆卸連接。由于兩連接架12上設有多個定位孔123,且鎖位桿7通過依次穿過通孔71和定位孔的螺栓固定件與所述兩連接架12可拆卸連接,則可將螺栓固定件拆除并根據需要變換旋耕刀的耕作深度,而將鎖位桿7中的通過對應另一定位孔,以實現旋耕刀的耕作深度的變換。
[0032]本實施例中的履帶自走式雙旋耕機工作過程如下:
[0033]當啟動柴油機時,柴油機分別傳動變速箱和皮帶輪離合器,則變速箱便會傳動履帶行走機構2,從而實現本實用新型履帶自走式雙旋耕機的自動行走。同時皮帶輪離合器傳動傳動一軸42a,被傳動的傳動一軸42a分別通過鏈輪箱組421和鏈輪箱組434傳動傳動二軸42b和傳動三軸43a ;傳動二軸42b通過鏈輪箱組422傳動前旋耕刀軸,前旋耕刀軸便帶動安裝在其上的前旋耕刀轉動;同時傳動三軸43a通過鏈輪箱組431傳動傳動四軸43b,再由傳動四軸43b通過鏈輪箱組432傳動后旋耕刀軸521,后旋耕刀軸521便帶動安裝在其上的后旋耕刀轉動,于是,便實現了前旋耕機51和后旋耕機52的一齊工作,使得本實用新型履帶自走式雙旋耕機的耕作效率更高,耕作成本低,動力機構的利用率高。
[0034]本實施例還具有其它變形實施例,例如:動力機構3中的變速箱的輸出端僅與所述履帶行走機構2連接,所述齒輪泵的輸入端與柴油機的副驅動輸出軸連接,所述齒輪泵的輸出端與油缸升降控制閥連接。
[0035]實施例2
[0036]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結構相似,其區別在于:去除掉后傳動單元43的傳動三軸43a、機架I中的支承架112和鏈輪箱組434的這三個結構,也即,所述后傳動單元43僅包括傳動四軸43b,且所述機架I上僅設有支承架111。所述傳動四軸43b與所述傳動一軸42a平行,其通過鏈輪箱組431直接與所述傳動一軸42a傳動連接,所述兩連接架12的一端分別與所述傳動一軸42a的軸承座連接,所述兩支承架11的一端分別與所述傳動一軸42a上的軸承座連接。
[0037]實施例3
[0038]請參閱圖3,在本實施例中,動力機構的結構改變為:所述動力機構C3包括柴油機、行走離合器、行走變速箱、第一離合器、第二離合器、齒輪泵和油缸升降控制閥;前傳動單元包括傳動二軸C21和第一變速箱,后傳動單元包括傳動四軸C31和第二變速箱,且本實施例中的履帶自走式雙旋耕機不包括兩支承架11、兩連接架12和鎖位桿7。所述柴油機安裝在機架Cl頂部,其主驅動輸出端分別與行走離合器、第一離合器和第二離合器的輸入端連接,其副驅動輸出端與齒輪泵連接。該行走離合器與行走變速箱連接,該行走變速箱與履帶行走機構C2連接,第一離合器和第二離合器分別設置在機架的前后兩端,其輸出端分別與傳動二軸C21和傳動四軸C31連接,該齒輪泵的輸出端通過油缸升降控制閥與所述兩液壓油缸連接。所述傳動二軸C21和所述傳動四軸C31分別通過第一變速箱和第二變速箱與前旋耕機C51的前旋耕刀軸C5a和后旋耕機C52的后旋耕刀軸C5b傳動連接,也即,傳動二軸C21和傳動四軸C31分別作為第一變速箱和第二變速箱的動力輸入軸,以驅動第一變速箱和第二變速箱傳動前旋耕刀軸C5a和后旋耕刀軸C5b。所述前旋耕機C51和后旋耕機C52的兩端分別通過內置鉸鏈的撐板A連接于機架Cl的前后兩端。
[0039]進一步,所述撐板A上設有用于調節旋耕機耕地高度的螺孔和螺栓Al。該螺栓Al與螺孔螺紋連接,且其穿過螺孔的一端抵觸在機架Cl上。所述兩液壓油缸的一端分別連接于第一變速箱和第二變速箱的底面,另一端連接于機架Cl。
[0040]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履帶自走式雙旋耕機的作業效率高、作業成本低、能夠合理利用履帶自走式雙旋耕機動力機構的輸出效率。
[0041]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如果對本實用新型的各種改動或變形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倘若這些改動和變形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和等同技術范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形。
【權利要求】
1.一種履帶自走式雙旋耕機,包括機架、設置在機架底盤的履帶行走機構、以及分別設置在機架頂部兩端的動力機構和傳動機構;所述動力機構分別與所述履帶行走機構和所述傳動機構連接;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分別設置在所述機架前后兩端的兩旋耕機;所述傳動機構包括前傳動單元和后傳動單元;所述前傳動單元與所述動力機構的輸出端連接;所述后傳動單元與前傳動單元或動力機構輸出端連接;該前傳動單元和后傳動單元分別與前旋耕機和后旋耕機傳動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履帶自走式雙旋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傳動單元包括傳動一軸,所述后傳動單元包括傳動三軸;所述傳動一軸與動力機構輸出端連接,且其與傳動三軸傳動連接;所述傳動一軸和傳動三軸分別通過傳動部件與前旋耕機和后旋耕機的旋耕刀軸傳動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履帶自走式雙旋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傳動單元還包括傳動二軸,所述后傳動單元還包括傳動四軸;所述傳動二軸分別通過傳動部件與傳動一軸和前旋耕刀軸傳動連接;所述傳動四軸分別通過傳動部件與傳動三軸和后旋耕刀軸傳動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履帶自走式雙旋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部件為由鏈輪和鏈條組成的鏈式傳動部件,或所述傳動部件為由皮帶輪組成的帶輪式傳動部件。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履帶自走式雙旋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設有兩支承架和兩連接架;所述兩支承架的一端分別垂直固定在機架上,其中一支承架的另一端與所述傳動一軸連接,另一支承架的另一端與所述傳動三軸連接;所述兩連接架分別設置在機架的前后兩端,其中一連接架的一端與所述傳動一軸連接,其另一端與所述傳動二軸連接;另一連接架的一端與所述傳動三軸連接,其另一端與所述傳動四軸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履帶自走式雙旋耕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至少一個用于調節所述兩連接架與豎直方向上的夾角的液壓油缸,所述液壓油缸的一端分別連接于所述兩連接架底面,另一端分別連接于機架。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履帶自走式雙旋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傳動單元包括傳動二軸和第一變速箱,所述后傳動單元包括傳動四軸和第二變速箱;所述傳動二軸和傳動四軸分別與動力機構的輸出端連接,且所述傳動二軸和所述傳動四軸分別通過第一變速箱和第二變速箱與前旋耕機和后旋耕機的旋耕刀軸傳動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履帶自走式雙旋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旋耕機和后旋耕機的兩端分別通過內置鉸鏈的撐板連接于機架的前后兩端,所述撐板上設有用于調節旋耕機耕地高度的螺孔和螺栓;該螺栓與螺孔螺紋連接,且其穿過螺孔的一端抵觸在機架上。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履帶自走式雙旋耕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至少一個用于調節旋耕機旋耕深度的液壓油缸,所述液壓油缸的一端連接于第一變速箱或第二變速箱的底面,另一端連接于機架。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履帶自走式雙旋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機構包括柴油機、行走離合器、行走變速箱、第一離合器、第二離合器、齒輪泵和油缸升降控制閥;所述柴油機安裝在機架頂部,其主驅動輸出端分別與行走離合器、第一離合器和第二離合器的輸入端連接,其副驅動輸出端與齒輪泵連接;該行走離合器與行走變速箱連接,該行走變速箱與履帶行走機構連接,第一離合器和第二離合器的輸出端分別與傳動二軸和傳動四軸連 接,該齒輪泵的輸出端通過油缸升降控制閥與所述液壓油缸連接。
【文檔編號】A01B33/02GK204090435SQ201420179791
【公開日】2015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4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4日
【發明者】鄧光輝 申請人:鄧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