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滅蟲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滅蟲裝置,所述裝置包括:主體支架,凹形反光鏡,所述凹形反光鏡底部具有一通孔,太陽能電池板,所述太陽能電池板通過第三支架與所述主體支架連接,風力發電器,蓄電池,滅蟲燈,集蟲袋,其中,所述滅蟲燈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燈管、電網、導軌、第六支架、圓形鐵圈,所述燈管、所述電網、所述導軌均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板與第二固定板之間,所述電網為圓筒狀,所述圓形鐵圈通過所述第六支架與所述導軌滑動連接,所述圓形鐵圈表面設有毛刷,所述電網位于所述圓形鐵圈內,實現了太陽能電池板取電結構設計合理,蓄電池電源穩定,延長了燈管和滅蟲燈的使用壽命,并且清洗電網方便快捷,且不容易電傷的技術效果。
【專利說明】-種滅蟲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生產研究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滅蟲裝置。
【背景技術】
[0002]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發展,農業生產也在不斷發展,農業生產追求更多的產出,為了 更多的產出生產者采用更高科技的生產工具和方法,其中,對害蟲的控制在農業生產中起 著重要的作用。
[0003] 傳統的滅蟲方法為采用農藥大面積滅殺,但是農藥對人體有較大的危害,當今追 求綠色環保食物成為人們的需求,所以傳統的滅蟲方法不適應如今的生產需要。
[0004] 如今有較多的生產者已經采用滅蟲燈進行滅蟲,滅蟲燈具有環保且操作簡單的特 點,但是現有的滅蟲燈采用高壓電網進行滅蟲,而高壓電網將害蟲殺死后,害蟲尸體會殘留 在電網上,導致需要工作人員每天手工進行清洗,且電網容易電傷工作人員。并且現有的滅 蟲燈使用的蓄電池電源不穩定,導致燈管使用壽命簡短,進而影響滅蟲燈的使用壽命。
[0005] 綜上所述,本申請發明人在實現本申請實施例中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過程中,發 現上述技術至少存在如下技術問題:
[0006] 在現有技術中,由于現有的滅蟲燈采用高壓電網進行滅蟲,在每天滅蟲后需要工 作人員去清除電網上的蟲源,使用麻煩,且容易電傷工作人員,并且直接采用太陽能電池板 取電,取電方式和結構單一,并且設計不合理,導致蓄電池電源不穩定,進而導致燈管使用 壽命簡短,影響滅蟲燈的使用壽命,所以,現有的滅蟲裝置存在太陽能電池板取電結構設計 不合理,導致蓄電池電源不穩定,進而導致燈管使用壽命簡短,影響滅蟲燈的使用壽命,且 需要工作人員去清除電網上的蟲源,使用麻煩,且容易電傷工作人員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7]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 一種滅蟲裝置,解決了現有的滅蟲裝置存在太陽能電池板取電 結構設計不合理,導致蓄電池電源不穩定,進而導致燈管使用壽命簡短,影響滅蟲燈的使用 壽命,且需要工作人員去清除電網上的蟲源,使用麻煩,且容易電傷工作人員的技術問題, 實現了太陽能電池板取電結構設計合理,蓄電池電源穩定,延長了燈管和滅蟲燈的使用壽 命,并且清洗電網方便快捷,且不容易電傷的技術效果。
[0008]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滅蟲裝置,所述裝置包括:
[0009] 主體支架,所述主體支架底部連接有一錐形底座;
[0010] 凹形反光鏡,所述凹形反光鏡通過第一支架與第二支架固定在所述主體支架的頂 端,所述凹形反光鏡底部具有一通孔;
[0011] 太陽能電池板,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為圓筒狀,所述太陽能電池板通過第三支架與 所述主體支架連接,其中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與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的底部連接,另一端穿 過所述通孔與所述主體支架的頂端連接,其中,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的底面位于所述凹形反 光鏡內,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的頂面位于所述凹形反光鏡外;
[0012] 風力發電器,所述風力發電器通過第四支架固定在所述主體支架上;
[0013] 蓄電池,所述蓄電池固定在所述主體支架上;
[0014] 滅蟲燈,所述滅蟲燈通過第五支架固定在所述主體支架上;
[0015] 集蟲袋,所述集蟲袋與所述滅蟲燈下端面連接;
[0016] 其中,所述滅蟲燈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燈管、電網、導軌、第六支架、圓 形鐵圈,所述燈管、所述電網、所述導軌均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板與第二固定板之間,所述 電網為圓筒狀,所燈管位于所述電網內,所述導軌位于所述電網水平方向右側,所述圓形鐵 圈通過所述第六支架與所述導軌滑動連接,所述圓形鐵圈表面設有毛刷,所述電網位于所 述圓形鐵圈內。
[0017] 其中,所述電網、所述燈管、所述太陽能電池板、所述風力發電器均與所述蓄電池 連接。
[0018] 其中,所述第一支架與所述第二支架尺寸相同,且所述第一支架與所述第二支架 均與水平面形成45度夾角。
[0019]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板與所述第二固定板尺寸相同。
[0020] 其中,所述第六支架一端與所述圓形鐵圈連接,另一端設有滑輪,所述滑輪能夠在 所述導軌內沿堅直方向上下滑動。
[0021] 本申請實施例中提供的一個或多個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術效果或優點:
[0022] 由于采用了在將太陽能電池板設置在凹形反光鏡內,增強了光照的效果,保障了 太陽能電池板的發電效果,進而保障了蓄電池的電源穩定,并且在電網外表面設置了帶清 洗刷的圓形鐵圈,并且可以上下滑動,方便了工作人員對電網進行清洗,所以,有效解決了 現有的滅蟲裝置存在太陽能電池板取電結構設計不合理,導致蓄電池電源不穩定,進而導 致燈管使用壽命簡短,影響滅蟲燈的使用壽命,且需要工作人員去清除電網上的蟲源,使用 麻煩,且容易電傷工作人員的技術問題,進而實現了太陽能電池板取電結構設計合理,蓄電 池電源穩定,延長了燈管和滅蟲燈的使用壽命,并且清洗電網方便快捷,且不容易電傷的技 術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3] 圖1是本申請實施例一中滅蟲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4] 圖2是本申請實施例一中滅蟲燈的結構示意圖;
[0025] 其中,1-主體支架,2-凹形反光鏡,3-太陽能電池板,4-風力發電器,5-蓄電池, 6-滅蟲燈,7-集蟲袋,8-錐形底座,9-第三支架,10-第二支架,11-第一支架,12-第四支 架,13-第五支架,14-第一固定板,15-第二固定板,16-燈管,17-電網,18-導軌,19-第六 支架,20-圓形鐵圈。
【具體實施方式】
[0026]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 一種滅蟲裝置,解決了現有的滅蟲裝置存在太陽能電池板取電 結構設計不合理,導致蓄電池電源不穩定,進而導致燈管使用壽命簡短,影響滅蟲燈的使用 壽命,且需要工作人員去清除電網上的蟲源,使用麻煩,且容易電傷工作人員的技術問題, 實現了太陽能電池板取電結構設計合理,蓄電池電源穩定,延長了燈管和滅蟲燈的使用壽 命,并且清洗電網方便快捷,且不容易電傷的技術效果。
[0027] 本申請實施中的技術方案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總體思路如下:
[0028] 采用了在將太陽能電池板設置在凹形反光鏡內,增強了光照的效果,保障了太陽 能電池板的發電效果,進而保障了蓄電池的電源穩定,并且在電網外表面設置了帶清洗刷 的圓形鐵圈,并且可以上下滑動,方便了工作人員對電網進行清洗,所以,有效解決了現有 的滅蟲裝置存在太陽能電池板取電結構設計不合理,導致蓄電池電源不穩定,進而導致燈 管使用壽命簡短,影響滅蟲燈的使用壽命,且需要工作人員去清除電網上的蟲源,使用麻 煩,且容易電傷工作人員的技術問題,進而實現了太陽能電池板取電結構設計合理,蓄電池 電源穩定,延長了燈管和滅蟲燈的使用壽命,并且清洗電網方便快捷,且不容易電傷的技術 效果。
[0029] 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說明書附圖以及具體的實施方式對上 述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說明。
[0030] 實施例一:
[0031] 在實施例一中,提供了一種滅蟲裝置,請參考圖1-圖2,所述裝置包括:
[0032] 主體支架1,所述主體支架1底部連接有一錐形底座8 ;
[0033] 凹形反光鏡2,所述凹形反光鏡2通過第一支架11與第二支架10固定在所述主體 支架1的頂端,所述凹形反光鏡2底部具有一通孔;
[0034] 太陽能電池板3,所述太陽能電池板3為圓筒狀,所述太陽能電池板3通過第三支 架9與所述主體支架1連接,其中所述第三支架9的一端與所述太陽能電池板3的底部連 接,另一端穿過所述通孔與所述主體支架1的頂端連接,其中,所述太陽能電池板3的底面 位于所述凹形反光鏡2內,所述太陽能電池板3的頂面位于所述凹形反光鏡2外;
[0035] 風力發電器4,所述風力發電器4通過第四支架12固定在所述主體支架1上;
[0036] 蓄電池5,所述蓄電池5固定在所述主體支架1上;
[0037] 滅蟲燈6,所述滅蟲燈6通過第五支架13固定在所述主體支架1上;
[0038] 集蟲袋7,所述集蟲袋7與所述滅蟲燈6下端面連接;
[0039] 其中,所述滅蟲燈6包括:第一固定板14、第二固定板15、燈管16、電網17、導軌 18、第六支架19、圓形鐵圈20,所述燈管16、所述電網17、所述導軌18均固定在所述第一固 定板14與第二固定板15之間,所述電網17為圓筒狀,所燈管16位于所述電網17內,所述 導軌18位于所述電網17水平方向右側,所述圓形鐵圈20通過所述第六支架19與所述導 軌18滑動連接,所述圓形鐵圈20表面設有毛刷,所述電網17位于所述圓形鐵圈20內。
[0040] 其中,在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電網17、所述燈管16、所述太陽能電池板3、所述風 力發電器4均與所述蓄電池5連接。
[0041] 其中,在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11與所述第二支架10尺寸相同,且所述 第一支架11與所述第二支架10均與水平面形成45度夾角。
[0042] 其中,在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板14與所述第二固定板15尺寸相同。
[0043] 其中,在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第六支架19 一端與所述圓形鐵圈20連接,另一端 設有滑輪,所述滑輪能夠在所述導軌18內沿堅直方向上下滑動。
[0044] 其中,在實際應用中,陽光照射在凹形反光鏡上,凹形反光鏡對陽光進行反射和聚 光,增加了太陽能電池板的發電,保障了蓄電池電源的穩定,在電網經過一夜的工作后,工 作人員將電網外的圓形鐵圈沿導軌進行上下滑動,由于圓形鐵圈上設有清洗刷,所以可以 方便快捷的對電網進行清洗,避免電傷。
[0045] 上述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術效果或優點:
[0046] 由于采用了在將太陽能電池板設置在凹形反光鏡內,增強了光照的效果,保障了 太陽能電池板的發電效果,進而保障了蓄電池的電源穩定,并且在電網外表面設置了帶清 洗刷的圓形鐵圈,并且可以上下滑動,方便了工作人員對電網進行清洗,所以,有效解決了 現有的滅蟲裝置存在太陽能電池板取電結構設計不合理,導致蓄電池電源不穩定,進而導 致燈管使用壽命簡短,影響滅蟲燈的使用壽命,且需要工作人員去清除電網上的蟲源,使用 麻煩,且容易電傷工作人員的技術問題,進而實現了太陽能電池板取電結構設計合理,蓄電 池電源穩定,延長了燈管和滅蟲燈的使用壽命,并且清洗電網方便快捷,且不容易電傷的技 術效果。
[0047] 盡管已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但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一旦得知了基本 創造性概念,則可對這些實施例作出另外的變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權利要求意欲解釋為包 括優選實施例以及落入本實用新型范圍的所有變更和修改。
[〇〇48]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 新型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實用新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 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
【權利要求】
1. 一種滅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 主體支架,所述主體支架底部連接有一錐形底座; 凹形反光鏡,所述凹形反光鏡通過第一支架與第二支架固定在所述主體支架的頂端, 所述凹形反光鏡底部具有一通孔; 太陽能電池板,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為圓筒狀,所述太陽能電池板通過第三支架與所述 主體支架連接,其中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與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的底部連接,另一端穿過所 述通孔與所述主體支架的頂端連接,其中,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的底面位于所述凹形反光鏡 內,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的頂面位于所述凹形反光鏡外; 風力發電器,所述風力發電器通過第四支架固定在所述主體支架上; 蓄電池,所述蓄電池固定在所述主體支架上; 滅蟲燈,所述滅蟲燈通過第五支架固定在所述主體支架上; 集蟲袋,所述集蟲袋與所述滅蟲燈下端面連接; 其中,所述滅蟲燈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燈管、電網、導軌、第六支架、圓形鐵 圈,所述燈管、所述電網、所述導軌均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板與第二固定板之間,所述電網 為圓筒狀,所燈管位于所述電網內,所述導軌位于所述電網水平方向右側,所述圓形鐵圈通 過所述第六支架與所述導軌滑動連接,所述圓形鐵圈表面設有毛刷,所述電網位于所述圓 形鐵圈內。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網、所述燈管、所述太陽能電池板、 所述風力發電器均與所述蓄電池連接。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與所述第二支架尺寸相同, 且所述第一支架與所述第二支架均與水平面形成45度夾角。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與所述第二固定板尺寸 相同。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支架一端與所述圓形鐵圈連接, 另一端設有滑輪,所述滑輪能夠在所述導軌內沿堅直方向上下滑動。
【文檔編號】A01M1/22GK203840990SQ201420261058
【公開日】2014年9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1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21日
【發明者】陳懷之, 王剛, 聶海濤, 張仁友, 胡國波 申請人:成都振中電氣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