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型剪毛動力傳動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改進型剪毛動力傳動裝置,包括機體、偏心軸、隔套、軸套、螺紋端蓋和內關節罩;在機體自身設置有的第一軸孔內設置著擋肩,在第一軸孔內設置著偏心軸和環繞偏心軸的隔套,隔套內周壁與偏心軸外周壁之間留有空隙,內關節罩配置在機體后端,偏心軸的一端從機體后端伸出第一軸孔;還包括前雙列角接觸球軸承、中雙列角接觸球軸承、后雙列角接觸球軸承、內關節齒輪、外關節齒輪、外關節罩和驅動軸。本實用新型可以使偏心軸動力傳動平穩,減少剪毛機在工作過程中產生的振動,轉動摩擦部件相互接觸面積小,摩擦阻力更小,轉動更靈活,由轉動摩擦導致的發熱量較低。
【專利說明】改進型剪毛動力傳動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剪毛動力設備結構的改進,特別是改進型剪毛動力傳動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普遍使用的硬關節軟軸式剪毛機,其剪頭前軸承安裝在機體內,后軸承安裝在內關節罩內,在內關節罩與機體孔內壁之間安裝著隔套,在內關節罩的后部安裝著后軸承,在機體孔內通過前、后軸承安裝著偏心軸,因此,現有的硬關節軟軸式剪毛機會產生兩個安裝間隙,使前軸承與后軸承安裝的同軸度較差,動力傳動不易保持平穩,而且現有的硬關節軟軸式剪毛機具有的環繞偏心軸的隔套等部件轉動時易因動摩擦而生熱,動摩擦則易使(傳動)部件材料磨損繼而影響傳動精度繼而引發振動,因此,偏心軸始終處于浮動的狀態。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進型剪毛動力傳動裝置,可以使偏心軸動力傳動平穩,減少剪毛機在工作過程中產生的振動,摩擦阻力更小,轉動更靈活,由轉動摩擦導致的發熱量較低。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改進型剪毛動力傳動裝置,包括機體、偏心軸、隔套、軸套、螺紋端蓋和內關節罩;在機體自身設置有的第一軸孔內設置著擋肩,在第一軸孔內設置著偏心軸和環繞偏心軸的隔套,隔套內周壁與偏心軸外周壁之間留有空隙,內關節罩配置在機體后端;偏心軸的一端從機體后端伸出第一軸孔;還包括前雙列角接觸球軸承、中雙列角接觸球軸承、后雙列角接觸球軸承、內關節齒輪、外關節齒輪、外關節罩和驅動軸;在第一軸孔內朝著從機體前端至其后端的方向依次安裝著均環繞偏心軸的前雙列角接觸球軸承、中雙列角接觸球軸承及后雙列角接觸球軸承,偏心軸以依次穿過前雙列角接觸球軸承、中雙列角接觸球軸承及后雙列角接觸球軸承的方式同時通過前雙列角接觸球軸承和中雙列角接觸球軸承安裝在第一軸孔內,但后雙列角接觸球軸承安置在偏心軸從機體后端伸出第一軸孔的軸段上,前雙列角接觸球軸承與中雙列角接觸球軸承兩者各自的外圈外周壁分別與第一軸孔內周壁靜摩擦接觸,在偏心軸位于前雙列角接觸球軸承和中雙列角接觸球軸承之間的軸段上安裝著相應位于第一軸孔內環繞偏心軸并接觸前雙列角接觸球軸承和中雙列角接觸球軸承的隔套,在偏心軸位于中雙列角接觸球軸承和后雙列角接觸球軸承之間的軸段上安裝著相應位于第一軸孔內環繞偏心軸并接觸中雙列角接觸球軸承和后雙列角接觸球軸承的軸套,前雙列角接觸球軸承相應被擋肩與隔套限位在擋肩和隔套之間,中雙列角接觸球軸承相應被隔套與將中雙列角接觸球軸承和后雙列角接觸球軸承隔開的軸套限位在隔套和軸套之間,內關節罩通過后雙列角接觸球軸承以環繞偏心軸的方式安裝在偏心軸從機體后端伸出第一軸孔的軸段上,內關節罩前部罩體從機體后端伸入第一軸孔而環繞軸套,內關節罩后部罩體則露置在第一軸孔之外而環繞后雙列角接觸球軸承,在偏心軸位于內關節罩和中雙列角接觸球軸承之間的軸段上安裝著螺紋端蓋,螺紋端蓋前部蓋體從機體后端伸入第一軸孔內并環繞內關節罩前部罩體,螺紋端蓋后部蓋體則露置在第一軸孔之外且被機體后端與內關節罩后部罩體限位于機體后端與內關節罩之間,偏心軸從機體后端伸出第一軸孔的軸段穿過內關節齒輪自身具有的中心軸孔,內關節齒輪在第一軸孔之外但設置于內關節罩內并相應以環繞偏心軸的方式固裝在偏心軸從機體后端伸入內關節罩內的軸段上,內關節齒輪的中心軸孔設置有的內螺紋孔與偏心軸從機體后端伸入內關節罩內的軸段設置有的外螺紋以螺紋連接方式相緊固,內關節罩和外關節罩兩者其中的一者設置有耳孔而其中的另一者設置有可配合插入耳孔的耳柱,內關節罩通過彼此配合的耳孔與耳柱鉸接外關節罩,驅動軸經外關節罩自身設置有的第二軸孔穿過外關節罩且其一端設置在外關節罩內并穿過設置在外關節罩內的外關節齒輪自身具有的中心軸孔,外關節齒輪相應以環繞驅動軸的方式固裝在驅動軸伸入外關節罩內的軸段上,外關節齒輪的中心軸孔設置有的內螺紋孔與驅動軸伸入外關節罩內的軸段設置有的外螺紋以螺紋連接方式相緊固,驅動軸以自轉的方式與第二軸孔內周壁動配合,內關節齒輪與外關節齒輪相傳動口四合。
[0005]本實用新型取消安裝在外關節罩上的滾動軸承,采用滑動軸承配合,使相鉸接的內關節罩與外關節罩圓筒之間的最小閉合角度在35° — 37°之間,以提高剪毛機使用時的靈活性。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軸承均為雙列角接觸球軸承,雙列角接觸球軸承能提高傳動精度,可穩定偏心軸(減少甚至防止偏心軸浮動),顯著地減少剪毛機在工作中產生的振動,延長剪毛機的使用壽命,設置在內關節罩內的后雙列角接觸球軸承則縮短內關節罩圓筒外壁軸向長度,顯著減少轉動部位的接觸面積,進一步降低動摩擦阻力和轉動摩擦所產生的熱量,以使內關節罩安裝穩定且轉動靈活。本實用新型可以使偏心軸動力傳動平穩,減少剪毛機在工作過程中產生的振動,轉動摩擦部件相互接觸面積小,摩擦阻力更小,轉動更靈活,由轉動摩擦導致的發熱量較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07]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拆解配裝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8]—種改進型剪毛動力傳動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機體7、偏心軸1、隔套2、軸套9、螺紋端蓋10和內關節罩4 ;在機體7自身設置有的第一軸孔內設置著擋肩,在第一軸孔內設置著偏心軸I和環繞偏心軸I的隔套2,隔套2內周壁與偏心軸I外周壁之間留有空隙,內關節罩4配直在機體7后端;偏心軸I的一端從機體7后端伸出弟一軸孔;還包括如雙列角接觸球軸承6、中雙列角接觸球軸承8、后雙列角接觸球軸承11、內關節齒輪5、外關節齒輪12、外關節罩13和驅動軸14 ;在第一軸孔內朝著從機體7前端至其后端的方向依次安裝著均環繞偏心軸I的前雙列角接觸球軸承6、中雙列角接觸球軸承8及后雙列角接觸球軸承11,偏心軸I以依次穿過前雙列角接觸球軸承6、中雙列角接觸球軸承8及后雙列角接觸球軸承11的方式同時通過前雙列角接觸球軸承6和中雙列角接觸球軸承8安裝在第一軸孔內,但后雙列角接觸球軸承11安置在偏心軸I從機體7后端伸出第一軸孔的軸段上,前雙列角接觸球軸承6與中雙列角接觸球軸承8兩者各自的外圈外周壁分別與第一軸孔內周壁靜摩擦接觸,在偏心軸I位于前雙列角接觸球軸承6和中雙列角接觸球軸承8之間的軸段上安裝著相應位于第一軸孔內環繞偏心軸I并接觸前雙列角接觸球軸承6和中雙列角接觸球軸承8的隔套2,在偏心軸I位于中雙列角接觸球軸承8和后雙列角接觸球軸承11之間的軸段上安裝著相應位于第一軸孔內環繞偏心軸I并接觸中雙列角接觸球軸承8和后雙列角接觸球軸承11的軸套9,前雙列角接觸球軸承6相應被擋肩與隔套2限位在擋肩和隔套2之間,中雙列角接觸球軸承8相應被隔套2與將中雙列角接觸球軸承8和后雙列角接觸球軸承11隔開的軸套9限位在隔套2和軸套9之間,內關節罩4通過后雙列角接觸球軸承11以環繞偏心軸I的方式安裝在偏心軸I從機體7后端伸出第一軸孔的軸段上,內關節罩4前部罩體從機體7后端伸入第一軸孔而環繞軸套9,內關節罩4后部罩體則露置在第一軸孔之外而環繞后雙列角接觸球軸承11,在偏心軸I位于內關節罩4和中雙列角接觸球軸承8之間的軸段上安裝著螺紋端蓋10(螺紋端蓋10不但能使前雙列角接觸球軸承6和中雙列角接觸球軸承8的位置安裝準確,還能消除機體7后端由于薄壁變形對軸承傳動造成的不利影響),螺紋端蓋10前部蓋體從機體7后端伸入第一軸孔內并環繞內關節罩4前部罩體,螺紋端蓋10后部蓋體則露置在第一軸孔之外且被機體7后端與內關節罩4后部罩體限位于機體7后端與內關節罩4之間,偏心軸I從機體7后端伸出第一軸孔的軸段穿過內關節齒輪5自身具有的中心軸孔,內關節齒輪5在第一軸孔之外但設置于內關節罩4內并相應以環繞偏心軸I的方式固裝在偏心軸I從機體7后端伸入內關節罩4內的軸段上,內關節齒輪5的中心軸孔設置有的內螺紋孔與偏心軸I從機體7后端伸入內關節罩4內的軸段設置有的外螺紋以螺紋連接方式相緊固,內關節罩4和外關節罩13兩者其中的一者設置有耳孔而其中的另一者設置有可配合插入耳孔的耳柱,內關節罩4通過彼此配合的耳孔與耳柱鉸接外關節罩13,驅動軸14經外關節罩13自身設置有的第二軸孔穿過外關節罩13且其一端設置在外關節罩13內并穿過設置在外關節罩13內的外關節齒輪12自身具有的中心軸孔,外關節齒輪12相應以環繞驅動軸14的方式固裝在驅動軸14伸入外關節罩13內的軸段上,外關節齒輪12的中心軸孔設置有的內螺紋孔與驅動軸14伸入外關節罩13內的軸段設置有的外螺紋以螺紋連接方式相緊固,驅動軸14以自轉的方式與第二軸孔內周壁動配合,內關節齒輪5與外關節齒輪12相傳動嚙合。
[0009]如圖1所示,在第一軸孔內且位于中雙列角接觸球軸承8與螺紋端蓋10的前部蓋體之間安裝著環繞偏心軸I和軸套9并接觸雙列角接觸球軸承8與螺紋端蓋10的波紋墊圈3,波紋墊圈3將中雙列角接觸球軸承8與螺紋端蓋10前部蓋體隔開并與第一軸孔內周壁相接觸。
[0010]隔套2為尼龍套或鋼套或塑料套。當隔套2為尼龍套時,因其重量輕,可減輕剪毛機重量。
【權利要求】
1.一種改進型剪毛動力傳動裝置,包括機體(7)、偏心軸(I)、隔套(2)、軸套(9)、螺紋端蓋(10)和內關節罩(4);在機體(7)自身設置有的第一軸孔內設置著擋肩,在第一軸孔內設置著偏心軸(I)和環繞偏心軸(I)的隔套(2),隔套(2)內周壁與偏心軸(I)外周壁之間留有空隙,內關節罩(4)配置在機體(7)后端,偏心軸(I)的一端從機體(7)后端伸出第一軸孔;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前雙列角接觸球軸承(6)、中雙列角接觸球軸承(8)、后雙列角接觸球軸承(11)、內關節齒輪(5)、外關節齒輪(12)、外關節罩(13)和驅動軸(14);在第一軸孔內朝著從機體(7)前端至其后端的方向依次安裝著均環繞偏心軸(I)的前雙列角接觸球軸承(6)、中雙列角接觸球軸承(8)及后雙列角接觸球軸承(11 ),偏心軸(I)以依次穿過前雙列角接觸球軸承(6 )、中雙列角接觸球軸承(8 )及后雙列角接觸球軸承(11)的方式同時通過前雙列角接觸球軸承(6)和中雙列角接觸球軸承(8)安裝在第一軸孔內,但后雙列角接觸球軸承(11)安置在偏心軸(I)從機體(7)后端伸出第一軸孔的軸段上,前雙列角接觸球軸承(6)與中雙列角接觸球軸承(8)兩者各自的外圈外周壁分別與第一軸孔內周壁靜摩擦接觸,在偏心軸(I)位于前雙列角接觸球軸承(6 )和中雙列角接觸球軸承(8 )之間的軸段上安裝著相應位于第一軸孔內環繞偏心軸(I)并接觸前雙列角接觸球軸承(6)和中雙列角接觸球軸承(8)的隔套(2),在偏心軸(I)位于中雙列角接觸球軸承(8)和后雙列角接觸球軸承(11)之間的軸段上安裝著相應位于第一軸孔內環繞偏心軸(I)并接觸中雙列角接觸球軸承(8 )和后雙列角接觸球軸承(11)的軸套(9 ),前雙列角接觸球軸承(6 )相應被擋肩與隔套(2 )限位在擋肩和隔套(2 )之間,中雙列角接觸球軸承(8 )相應被隔套(2 )與將中雙列角接觸球軸承(8 )和后雙列角接觸球軸承(11)隔開的軸套(9 )限位在隔套(2 )和軸套(9 )之間,內關節罩(4)通過后雙列角接觸球軸承(11)以環繞偏心軸(I)的方式安裝在偏心軸(I)從機體(7)后端伸出第一軸孔的軸段上,內關節罩(4)前部罩體從機體(7)后端伸入第一軸孔而環繞軸套(9),內關節罩(4)后部罩體則露置在第一軸孔之外而環繞后雙列角接觸球軸承(11),在偏心軸(I)位于內關節罩(4)和中雙列角接觸球軸承(8)之間的軸段上安裝著螺紋端蓋(10),螺紋端蓋(10)前部蓋體從機體(7)后端伸入第一軸孔內并環繞內關節罩(4)前部罩體,螺紋端蓋(10)后部蓋體則露置在第一軸孔之外且被機體(7)后端與內關節罩(4)后部罩體限位于機體(7)后端與內關節罩(4)之間,偏心軸(I)從機體(7)后端伸出第一軸孔的軸段穿過內關節齒輪(5)自身具有的中心軸孔,內關節齒輪(5)在第一軸孔之外但設置于內關節罩(4)內并相應以環繞偏心軸(I)的方式固裝在偏心軸(I)從機體(7)后端伸入內關節罩(4)內的軸段上,內關節齒輪(5)的中心軸孔設置有的內螺紋孔與偏心軸(I)從機體(7)后端伸入內關節罩(4)內的軸段設置有的外螺紋以螺紋連接方式相緊固,內關節罩(4)和外關節罩(13)兩者其中的一者設置有耳孔而其中的另一者設置有可配合插入耳孔的耳柱,內關節罩(4)通過彼此配合的耳孔與耳柱鉸接外關節罩(13),驅動軸(14)經外關節罩(13)自身設置有的第二軸孔穿過外關節罩(13)且其一端設置在外關節罩(13)內并穿過設置在外關節罩(13)內的外關節齒輪(12)自身具有的中心軸孔,外關節齒輪(12)相應以環繞驅動軸(14)的方式固裝在驅動軸(14)伸入外關節罩(13)內的軸段上,外關節齒輪(12)的中心軸孔設置有的內螺紋孔與驅動軸(14)伸入外關節罩(13)內的軸段設置有的外螺紋以螺紋連接方式相緊固,驅動軸(14)以自轉的方式與第二軸孔內周壁動配合,內關節齒輪(5)與外關節齒輪(12)相傳動嚙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進型剪毛動力傳動裝置,其特征是:在第一軸孔內且位于中雙列角接觸球軸承(8)與螺紋端蓋(10)的前部蓋體之間安裝著環繞偏心軸(I)和軸套(9)并接觸雙列角接觸球軸承(8)與螺紋端蓋(10)的波紋墊圈(3),波紋墊圈(3)將中雙列角接觸球軸承(8)與螺紋端蓋(10)前部蓋體隔開并與第一軸孔內周壁相接觸。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進型剪毛動力傳動裝置,其特征是:隔套(2)為尼龍套或鋼套或塑料套。
【文檔編號】A01K15/00GK203985497SQ201420501322
【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1日
【發明者】張天橋 申請人:新疆北元-泰瑞機械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