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苗種子培育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林木苗種子培育裝置,包括儲液腔,儲液腔上方設置有過濾板,過濾板上方設置有培育腔,培育腔上方中部設置有驅動電機,驅動電機下方連接有電機軸;電機軸另一端連接有旋轉盤;旋轉盤左右兩側分別連接有左導液腔和右導液腔,左導液腔和右導液腔下方均連接有多根導液管;培育腔上方右側設置有加熱腔;加熱腔上方設置有吹風機;培育腔上方左側設置有出液腔;培育腔左側設置有抽液機,抽液機上方連接有出液管,出液管另一端與出液腔左側相連接。該實用新型裝置能夠根據培育林業苗種子的需要,予以提供一定營養液,并能提供一定溫度環境,便于其生長,同時營養液可以回收利用。
【專利說明】林木苗種子培育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林木苗種子培育裝置,屬于林木【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對于很多的林木苗種子,我們都會研究其種子發芽所受的影響因素,以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和存活率,對此我們則需要研究種子培育發芽過程,而現在大多的種子培育都是簡單的進行土壤培育,這很難對種子的生長溫度以及各種情況進行很好的測量和觀察,對于種子發芽率和存活率的研究都需要詳細的各項數據,這十分不適合種子發芽率的實驗室研究。因此,需要予以改進,以便更好的解決林木苗種子培育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林木苗種子培育裝置,以便更好地給林木苗種子予以供給營養液和提供生長溫度,便于進行試驗研究,改善林木種子發芽生長的環境。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林木苗種子培育裝置,包括儲液腔,儲液腔上方設置有過濾板,過濾板上方設置有培育腔,培育腔上方中部設置有驅動電機,培育腔頂端中部和過濾板中部分別設置有上軸承座和下軸承座,驅動電機下方連接有電機軸;電機軸另一端穿過上軸承座連接有旋轉盤;旋轉盤下部連接有旋轉軸,旋轉軸另一端穿過下軸承座設置;旋轉盤左右兩側分別連接有左導液腔和右導液腔,左導液腔和右導液腔下方均連接有多根導液管,導液管底端均連接有培育管;培育管中均設置有多塊隔板;培育腔上方右側設置有加熱腔,加熱腔中設置有加熱棒;加熱腔上方設置有吹風機,吹風機左右兩側均連接有進風管,進風管底端均與加熱腔頂端相連接;加熱腔下方連接有多根出風管;培育腔上方左側設置有出液腔,出液腔下方連接有多根出液管;培育腔左側設置有抽液機,抽液機上方連接有出液管,出液管另一端與出液腔左側相連接;抽液機下方連接有進液管,儲液腔底部左側設置有過濾器,進液管另一端與過濾器相連接。
[0005]進一步地,儲液腔右側連接有支架,支架頂端設置有入液腔,入液腔上方設置有供液腔。
[0006]進一步地,旋轉軸底端設置有多塊攪拌葉片。
[0007]進一步地,過濾板上設置有多個過濾孔。
[0008]進一步地,隔板和培育管底部均設置有細孔用以排液。
[0009]本裝置中,在培育管中的隔板上放置林木苗種子,多層隔板使得培育管中可以放置培育大量的林木苗種子;在供液腔中加入林木苗種子培育所需的營養液,營養液經過濾板過濾后,從入液腔流入儲液腔中。驅動電機工作,使得旋轉軸帶動攪拌葉片旋轉,將儲液腔中的營養液和水攪拌,使其充分混合,隨后抽液機工作,儲液腔中的營養液則經過濾器過濾被抽入進液管中,再經出液管流入至出液腔中,營養液經出液管下落至左導液腔中,而后經導液管向下流入培育管中,為隔板上的種子提供營養液,隔板以及培育管底部均設置有細孔,過多的營養液則會從細孔下落至過濾板上,經過濾板過濾后從過濾孔下落至儲液腔中進行循環利用。驅動電機工作帶動旋轉盤旋轉,使得左導液腔和右導液腔帶動培育管進行旋轉,當施加營養液后的培育腔旋轉至右側,加熱棒外接電源,使得加熱棒通電而升溫,吹風機工作,吹出風經進風管進入加熱腔中,經加熱腔的加熱作用,使其升溫,而后,經出風管吹入至培育腔中,使得培育腔中具有一定溫度適宜種子發芽生長。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裝置能夠根據培育林業苗種子的需要,予以提供一定營養液,并能提供一定溫度環境,便于其生長,同時營養液可以回收利用,利用旋轉方式,可以進行多次循環供液、加溫,以此改善林木苗種子生長發芽環境,并便于觀察研究林木生長情況。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使用裝置結構示意圖。
[0012]圖中標記說明:1、支架;2、入液腔;3、供液腔;4、培育管;5、隔板;6、培育腔;7、右導液腔;8、出風管;9、加熱腔;10、加熱棒;11、吹風機;12、進風管;13、旋轉盤;14、上軸承座;15、驅動電機;16、左導液腔;17、出液腔;18、出液管;19、出液管;20、抽液機;21、進液管;22、過濾器;23、過濾板;24、過濾孔;25、旋轉軸;26、下軸承座;27、攪拌葉片;28、儲液腔;29、導液管;30、電機軸。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14]如圖1所示的林木苗種子培育裝置,包括儲液腔28,儲液腔28上方設置有過濾板23,過濾板23上方設置有培育腔6,培育腔6上方中部設置有驅動電機15,培育腔6頂端中部和過濾板23中部分別設置有上軸承座14和下軸承座26,驅動電機15下方連接有電機軸30 ;電機軸30另一端穿過上軸承座14連接有旋轉盤13 ;旋轉盤13下部連接有旋轉軸25,旋轉軸25另一端穿過下軸承座26設置;旋轉盤13左右兩側分別連接有左導液腔16和右導液腔7,左導液腔16和右導液腔7下方均連接有多根導液管29,導液管29底端均連接有培育管4 ;培育管4中均設置有多塊隔板5 ;培育腔6上方右側設置有加熱腔9,加熱腔9中設置有加熱棒10 ;加熱腔9上方設置有吹風機11,吹風機11左右兩側均連接有進風管12,進風管12底端均與加熱腔9頂端相連接;加熱腔9下方連接有多根出風管8 ;培育腔6上方左側設置有出液腔17,出液腔17下方連接有多根出液管18 ;培育腔6左側設置有抽液機20,抽液機20上方連接有出液管19,出液管19另一端與出液腔17左側相連接;抽液機20下方連接有進液管21,儲液腔28底部左側設置有過濾器22,進液管21另一端與過濾器22相連接。儲液腔28右側連接有支架1,支架I頂端設置有入液腔2,入液腔2上方設置有供液腔3。旋轉軸25底端設置有多塊攪拌葉片27。過濾板23上設置有多個過濾孔24。隔板5和培育管4底部均設置有細孔用以排液。
[0015]本裝置具體實施時,在培育管4中的隔板5上放置林木苗種子,多層隔板5使得培育管4中可以放置培育大量的林木苗種子;在供液腔3中加入林木苗種子培育所需的營養液,營養液經過濾板23過濾后,從入液腔2流入儲液腔28中。驅動電機15工作,使得旋轉軸25帶動攪拌葉片27旋轉,將儲液腔28中的營養液和水攪拌,使其充分混合,隨后抽液機20工作,儲液腔28中的營養液則經過濾器22過濾被抽入進液管21中,再經出液管19流入至出液腔17中,營養液經出液管18下落至左導液腔16中,而后經導液管29向下流入培育管4中,為隔板5上的種子提供營養液,隔板5以及培育管4底部均設置有細孔,過多的營養液則會從細孔下落至過濾板23上,經過濾板23過濾后從過濾孔24下落至儲液腔28中進行循環利用。驅動電機15工作帶動旋轉盤13旋轉,使得左導液腔16和右導液腔7帶動培育管4進行旋轉,當施加營養液后的培育腔4旋轉至右側,加熱棒10外接電源,使得加熱棒10通電而升溫,吹風機11工作,吹出風經進風管12進入加熱腔9中,經加熱腔9的加熱作用,使其升溫,而后,經出風管8吹入至培育腔4中,使得培育腔4中具有一定溫度適宜種子發芽生長。
【權利要求】
1.一種林木苗種子培育裝置,包括儲液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液腔上方設置有過濾板,所述過濾板上方設置有培育腔,所述培育腔上方中部設置有驅動電機,所述培育腔頂端中部和過濾板中部分別設置有上軸承座和下軸承座,所述驅動電機下方連接有電機軸;所述電機軸另一端穿過上軸承座連接有旋轉盤;所述旋轉盤下部連接有旋轉軸,所述旋轉軸另一端穿過下軸承座設置;所述旋轉盤左右兩側分別連接有左導液腔和右導液腔,所述左導液腔和右導液腔下方均連接有多根導液管,所述導液管底端均連接有培育管;所述培育管中均設置有多塊隔板;所述培育腔上方右側設置有加熱腔,所述加熱腔中設置有加熱棒;所述加熱腔上方設置有吹風機,所述吹風機左右兩側均連接有進風管,所述進風管底端均與加熱腔頂端相連接;所述加熱腔下方連接有多根出風管;所述培育腔上方左側設置有出液腔,所述出液腔下方連接有多根出液管;所述培育腔左側設置有抽液機,所述抽液機上方連接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另一端與出液腔左側相連接;所述抽液機下方連接有進液管,所述儲液腔底部左側設置有過濾器,所述進液管另一端與過濾器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林木苗種子培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液腔右側連接有支架,所述支架頂端設置有入液腔,所述入液腔上方設置有供液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林木苗種子培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軸底端設置有多塊攪拌葉片。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林木苗種子培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板上設置有多個過濾孔。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林木苗種子培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和培育管底部均設置有細孔用以排液。
【文檔編號】A01C1/02GK204047094SQ201420552914
【公開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5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25日
【發明者】李長城, 張偉 申請人:李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