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蟲循環水養殖器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螢火蟲循環水養殖器具,包括四根立柱管、篩網和水槽,所述篩網固定在四根立柱管的上部形成無底的養殖框,所述水槽固定在四根立柱管的下部,并與養殖框配合形成螢火蟲養殖空間,所述養殖框上設置有喂食窗,所述養殖框背面的其中一根立柱管上部外接進水管,所述養殖框下部固定設置有噴水管,所述噴水管通過該背面的立柱管與進水管連通;所述養殖框正面的其中一根立柱管外接排水管,所述水槽底面固定連接有出水管一,所述出水管一通過該正面的立柱管與排水管連通,且出水管一與水槽的連接處設置有過濾網。本實用新型能夠形成水循環養殖空間,模擬螢火蟲的生長環境,實現螢火蟲的規模化養殖。
【專利說明】螢火蟲循環水養殖器具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養殖設備,尤其涉及一種螢火蟲循環水養殖器具。
【背景技術】
[0002]由于獨特的發光習性,螢火蟲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目前已經得到了很多消費者和企業的青睞,其商業價值日益突顯。作為一種旅游資源和珍稀物種,規模化繁育是非常重要的。根據其生活習性,螢火蟲可分為陸生、半水生和水生三類。現有技術中,中國專利號“200820065376.0”公開了一種規模化飼養水棲螢火蟲裝置,其
【公開日】為2008年11月19日,其技術方案所述裝置包括盒體頂部有卡透明玻璃板的卡槽,兩對立的側面有插片框,插片框周邊有插插片的插槽,插片中間嵌有濾網。將嵌有不同篩目的插片插入插片框,一透明的玻璃板放入卡槽內。
[0003]但以上述專利文件為代表的現有技術,在實際養殖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如下缺陷:一、隨著螢火蟲的成長,需要多次更換濾片,存在著結構復雜、人工勞動強度大的缺點。二、該裝置需要放置在具有特定條件的水池中,對養殖環境要求較高。三、該裝置不能層疊養殖,空間占用較大。四、裝置內剩余的食物殘渣不易清除。五、該裝置不適合用于螢火蟲的規模化養殖。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螢火蟲循環水養殖器具,本實用新型能夠形成水循環養殖空間,模擬螢火蟲的生長環境,實現螢火蟲的規模化養殖。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6]一種螢火蟲循環水養殖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四根立柱管、篩網和水槽,所述篩網固定在四根立柱管的上部形成無底的養殖框,所述水槽固定在四根立柱管的下部,并與養殖框配合形成螢火蟲養殖空間,所述養殖框上設置有喂食窗,所述養殖框背面的其中一根立柱管上部外接進水管,所述養殖框下部固定設置有噴水管,所述噴水管通過該背面的立柱管與進水管連通;所述養殖框正面的其中一根立柱管外接排水管,所述水槽底面固定連接有出水管一,所述出水管一通過該正面的立柱管與排水管連通,且出水管一與水槽的連接處設置有過濾網。
[0007]所述水槽內設置有將水槽分為儲水槽和溢流槽的水位調節隔板,所述溢流槽底面固定設置有與排水管連通的出水管二,所述出水管二與溢流槽的連接處設置有過濾網,且出水管一與出水管二分別設置在水位調節隔板兩側。
[0008]所述水位調節隔板上開設有多個溢流孔,多個溢流孔呈多行分布在水位調節隔板上,所述溢流孔上設置有堵頭,且堵頭與溢流孔之間設置有過濾網。
[0009]所述四根立柱管之間設置有插槽,所述水槽通過插槽固定在立柱管上。
[0010]所述水槽由四塊作為側面和一塊作為底面的鋼化玻璃制成,且水槽的正面與底面活動連接,水槽正面的兩側邊分別與水槽的兩側面扣合連接。
[0011]所述水槽的底面由背面向正面傾斜設置,其傾斜角度為5— 1度。
[0012]所述進水管上設置有總進水開關,所述排水管上設置有總排水開關,所述噴水管上設置有噴水開關,該噴水開關設置在噴水管與立柱管的連接處;所述出水管一上設置有出水開關,該出水開關設置在出水管一與立柱管的連接處。
[0013]所述立柱管上端部的內徑大于下端部的外徑,且下端部的外徑與上端部的內徑相適配。
[0014]所述喂食窗為推拉窗,設置在養殖框正面。
[0015]采用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
[0016]一、本實用新型中,通過進水管、背面立柱管、噴水管、水槽、出水管一、正面立柱管和排水管的配合能夠使水槽內的水循環流動,從而模擬出螢火蟲的生長環境,有利于實現螢火蟲的規模化養殖。其中,通過篩網制成的無底養殖框有利于觀察螢火蟲的生長情況。通過喂食窗有利于喂食,通過過濾網能夠防止排水時螢火蟲逃逸。通過噴水管能夠及時地沖刷食料殘渣和螢火蟲糞便等雜物,保持養殖區清潔;通過排水管能夠及時地將糞便等殘渣排出,防治疾病發生。另外,立柱管既可作為支撐,又可作為進排水管,具有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和節約資源的優點。與中國專利號“200820065376.0”為代表的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中養殖框可層疊放置,也不需要安裝在特定的區域或環境中,占用空間小,有利于規模化養殖。
[0017]二、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水槽內設置有將水槽分為儲水槽和溢流槽的水位調節隔板,使用水位調節隔板能夠根據螢火蟲的生長階段調節合適的水位,保障螢火蟲的健康成長。通過過濾網能夠防止螢火蟲逃逸。
[0018]三、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水位調節隔板上開設有多個溢流孔,多個溢流孔呈多行分布在水位調節隔板上,該結構能夠調節多個檔次的水位,滿足螢火蟲不同生長階段的需要。另外,通過堵頭打開或關閉溢流孔,具有結構簡單實用的優點,而在堵頭與溢流孔之間設置過濾網的結構則能夠防止螢火蟲在溢流過程中受傷,能夠更好地保護螢火蟲。
[0019]四、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水槽通過插槽固定在立柱管上,水槽可拆卸式地固定在立柱管上,具有安裝簡單、便于運輸和便于更換維護的優點。
[0020]五、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水槽由四塊作為側面和一塊作為底面的鋼化玻璃制成,且水槽的正面與底面活動連接,水槽正面的兩側邊分別與水槽的兩側面扣合連接,該結構使得水槽透明,具有方便觀察螢火蟲和便于清理糞便殘渣的優點。
[0021]六、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水槽的底面由背面向正面傾斜設置,其傾斜角度為5 —10度,此結構使得糞便殘渣等能夠較為集中地堆積在水槽底面某一處,排放時有利于完全排除。
[0022]七、本實用新型中,所述進水管上設置有總進水開關,所述排水管上設置有總排水開關,所述噴水管上設置有噴水開關,所述出水管一上設置有出水開關,通過多個開關的配合,能夠獨立地控制養殖框的水源,保障養殖框內螢火蟲的生長環境更好。
[0023]八、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立柱管上端部的內徑大于下端部的外徑,且下端部的外徑與上端部的內徑相適配,該結構能夠將多個養殖框層疊,并能使層疊后各養殖框的排水管和進水管分別連通,有利于減小空間占用。與現有技術相比,在相同的空間內,該結構還使得本實用新型所能養殖的螢火蟲是現有技術的2— 5倍,
[0024]九、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喂食窗為推拉窗,設置在養殖框正面,該結構具有喂食方便和便于觀察螢火蟲的優點。
[0025]十、本實用新型主要適用于半水生和水生螢火蟲的規模化養殖,但也能夠用于養殖陸生螢火蟲。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多個養殖框的組合結構示意圖;
[0028]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養殖框內部背面的給水結構示意圖;
[0029]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養殖框內部正面的排水結構示意圖;
[0030]圖中標記為:1、立柱管,2、水槽,3、養殖框,4、喂食窗,5、進水管,6、噴水管,7、排水管,8、出水管一,9、總進水開關,10、總排水開關,11、噴水開關,12、出水開關,13、噴頭,14、水位調節隔板,15、堵頭,16、出水管二,17、儲水槽,18、溢流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31]實施例1
[0032]一種螢火蟲循環水養殖器具,包括四根立柱管1、篩網和水槽2,所述篩網固定在四根立柱管I的上部形成無底的方形養殖框3,所述水槽2固定在四根立柱管I的下部,并與養殖框3配合形成螢火蟲養殖空間,且水槽2四面的上邊沿與養殖框3四面的下邊沿緊密接觸;所述養殖框3的正面設置有喂食窗4,該喂食窗4為推拉窗結構;所述養殖框3背面的其中一根立柱管I上部外接進水管5,所述養殖框3下部固定設置有噴水管6,所述噴水管6通過設置在其上的噴頭13噴水,所述噴水管6通過該背面的立柱管I與進水管5連通;所述養殖框3正面的其中一根立柱管I外接排水管7,所述水槽2底面固定連接有出水管一 8,所述出水管一 8通過該正面的立柱管I與排水管7連通,且出水管一 8與水槽2的連接處設置有過濾網。
[0033]本實施例中,所述四根立柱管I之間設置有插槽,所述水槽2通過插槽固定在立柱管I上,必要時,可通過粘膠或螺釘等將水槽2固定在插槽中。
[0034]本實施例中,所述進水管5上設置有總進水開關9,所述排水管7上設置有總排水開關10,所述噴水管6上設置有噴水開關11,該噴水開關11設置在靠近噴水管6與立柱管
I的連接處;所述出水管一 8上設置有出水開關12,該出水開關12設置在靠近出水管一 8與立柱管I的連接處。
[0035]本實施例中,所述養殖框3由具有細小孔的紗網或不繡鋼絲網制成,其網孔孔徑以能防止螢火蟲逃逸為佳。
[0036]本實施例中,所述水槽2由四塊作為側面和一塊作為底面的鋼化玻璃制成,且水槽2的正面與底面活動連接,水槽2正面的兩側邊分別與水槽2的兩側面扣合連接,即水槽2正面的鋼化玻璃可以向下打開(如同汽車車門結構一樣)。其中,各鋼化玻璃連接處設置有密封膠條和密封膠,防止漏水。
[0037]本實施例中,所述喂食窗4采用玻璃制成,所述養殖框3上設置有內框和滑槽,內框上設置有膠條,關閉養殖框3時,玻璃與膠條貼合。
[0038]實施例2
[0039]一種螢火蟲循環水養殖器具,包括四根立柱管1、篩網和水槽2,所述篩網固定在四根立柱管I的上部形成無底的方形養殖框3,所述水槽2固定在四根立柱管I的下部,并與養殖框3配合形成螢火蟲養殖空間,且水槽2四面的上邊沿與養殖框3四面的下邊沿緊密接觸;所述養殖框3的正面設置有喂食窗4,該喂食窗4為推拉窗結構;所述養殖框3背面的其中一根立柱管I上部外接進水管5,所述養殖框3下部固定設置有噴水管6,所述噴水管6通過設置在其上的噴頭13噴水,所述噴水管6通過該背面的立柱管I與進水管5連通;所述養殖框3正面的其中一根立柱管I外接排水管7,所述水槽2底面固定連接有出水管一 8,所述出水管一 8通過該正面的立柱管I與排水管7連通,且出水管一 8與水槽2的連接處設置有過濾網。
[0040]本實施例中,所述水槽2內設置有將水槽2分為儲水槽17和溢流槽18的水位調節隔板14,所述溢流槽18底面固定設置有與排水管7連通的出水管二 16,所述出水管二 16與溢流槽18的連接處設置有過濾網,且出水管一 8與出水管二 16分別設置在水位調節隔板14兩側。
[0041]進一步的,所述水位調節隔板14靠近水槽2的左側或右側,其體積遠遠小于儲水槽17的體積,這樣,通過進水管5、噴水管6、儲水槽17、溢流槽18、出水管二 16和排水管7就可以為螢火蟲形成一個流動的水循環養殖空間。
[0042]本實施例中,所述出水管二 16的一端固定在溢流槽18的底面,另一端和出水管一8通過三通接頭連接在與排水管7相通的正面立柱管I上。
[0043]本實施例中,所述水位調節隔板14上開設有多個溢流孔,多個溢流孔呈多行分布在水位調節隔板14上,所述溢流孔上設置有堵頭15,且堵頭15與溢流孔之間設置有過濾網。
[0044]實施例3
[0045]一種螢火蟲循環水養殖器具,包括四根立柱管1、篩網和水槽2,所述篩網固定在四根立柱管I的上部形成無底的方形養殖框3,所述水槽2固定在四根立柱管I的下部,并與養殖框3配合形成螢火蟲養殖空間,且水槽2四面的上邊沿與養殖框3四面的下邊沿緊密接觸;所述養殖框3的正面設置有喂食窗4,該喂食窗4為推拉窗結構;所述養殖框3背面的其中一根立柱管I上部外接進水管5,所述養殖框3下部固定設置有噴水管6,所述噴水管6通過設置在其上的噴頭13噴水,所述噴水管6通過該背面的立柱管I與進水管5連通;所述養殖框3正面的其中一根立柱管I外接排水管7,所述水槽2底面固定連接有出水管一 8,所述出水管一 8通過該正面的立柱管I與排水管7連通,且出水管一 8與水槽2的連接處設置有過濾網。
[0046]本實施例中,所述水槽2的底面由背面向正面傾斜設置,其傾斜角度為5度、8度或10度,便于螢火蟲爬出水面。
[0047]本實施例中,所述出水管一 8和出水管二 16均連接在水槽2的最低處,便于需要時能夠將水槽2內的水排除干凈。
[0048]實施例4
[0049]一種螢火蟲循環水養殖器具,包括四根立柱管1、篩網和水槽2,所述篩網固定在四根立柱管I的上部形成無底的方形養殖框3,所述水槽2固定在四根立柱管I的下部,并與養殖框3配合形成螢火蟲養殖空間,且水槽2四面的上邊沿與養殖框3四面的下邊沿緊密接觸;所述養殖框3的正面設置有喂食窗4,該喂食窗4為推拉窗結構;所述養殖框3背面的其中一根立柱管I上部外接進水管5,所述養殖框3下部固定設置有噴水管6,所述噴水管6通過設置在其上的噴頭13噴水,所述噴水管6通過該背面的立柱管I與進水管5連通;所述養殖框3正面的其中一根立柱管I外接排水管7,所述水槽2底面固定連接有出水管一 8,所述出水管一 8通過該正面的立柱管I與排水管7連通,且出水管一 8與水槽2的連接處設置有過濾網。
[0050]本實施例中,所述立柱管I上端部的內徑大于下端部的外徑,且下端部的外徑與上端部的內徑相適配。這樣就可使多個養殖框3重疊,并能夠使重疊后各養殖框3的進水管5和排水管7分別連通。
[0051]本實用新型中,為了保證水的順利循環,不論是單獨使用養殖框3,還是多個養殖框3重疊使用,與進水管5連接的立柱管I下端為封閉結構,與排水管7連接的立柱管I下端為封閉結構。
【權利要求】
1.一種螢火蟲循環水養殖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四根立柱管(1)、篩網和水槽(2),所述篩網固定在四根立柱管(I)的上部形成無底的養殖框(3),所述水槽(2)固定在四根立柱管(I)的下部,并與養殖框(3)配合形成螢火蟲養殖空間,所述養殖框(3)上設置有喂食窗(4),所述養殖框(3)背面的其中一根立柱管(I)上部外接進水管(5),所述養殖框(3)下部固定設置有噴水管(6),所述噴水管(6)通過該背面的立柱管(I)與進水管(5)連通;所述養殖框(3 )正面的其中一根立柱管(I)外接排水管(7 ),所述水槽(2 )底面固定連接有出水管一(8 ),所述出水管一(8 )通過該正面的立柱管(I)與排水管(7 )連通,且出水管一(8 )與水槽(2)的連接處設置有過濾網。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螢火蟲循環水養殖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2)內設置有將水槽(2)分為儲水槽(17)和溢流槽(18)的水位調節隔板(14),所述溢流槽(18)底面固定設置有與排水管(7 )連通的出水管二( 16 ),所述出水管二( 16 )與溢流槽(18 )的連接處設置有過濾網,且出水管一(8)與出水管二(16)分別設置在水位調節隔板(14)兩側。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螢火蟲循環水養殖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調節隔板(14)上開設有多個溢流孔,多個溢流孔呈多行分布在水位調節隔板(14)上,所述溢流孔上設置有堵頭(15),且堵頭(15)與溢流孔之間設置有過濾網。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螢火蟲循環水養殖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根立柱管(I)之間設置有插槽,所述水槽(2 )通過插槽固定在立柱管(I)上。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螢火蟲循環水養殖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2)由四塊作為側面和一塊作為底面的鋼化玻璃制成,且水槽(2)的正面與底面活動連接,水槽(2)正面的兩側邊分別與水槽(2)的兩側面扣合連接。
6.如權利要求1、2或5所述的螢火蟲循環水養殖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2)的底面由背面向正面傾斜設置,其傾斜角度為5— 10度。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螢火蟲循環水養殖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管(5)上設置有總進水開關(9),所述排水管(7)上設置有總排水開關(10),所述噴水管(6)上設置有噴水開關(11 ),該噴水開關(11)設置在噴水管(6)與立柱管(I)的連接處;所述出水管一(8)上設置有出水開關(12),該出水開關(12)設置在出水管一(8)與立柱管(I)的連接處。
8.如權利要求1、2、5或7所述的螢火蟲循環水養殖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管(I)上端部的內徑大于下端部的外徑,且下端部的外徑與上端部的內徑相適配。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螢火蟲循環水養殖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喂食窗(4)為推拉窗,設置在養殖框(3)正面。
【文檔編號】A01K67/033GK204206934SQ201420601117
【公開日】2015年3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7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17日
【發明者】黃何, 曹成全, 金煒, 付強 申請人:四川峨眉半山生態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