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種植高粱的方法,具體涉及一種河套灌區鹽堿地種植高粱的方法。
背景技術: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糧農組織不完全統計,全世界鹽堿地的面積為9.5438億公頃,其中我國為9913萬公頃。我國堿土和堿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與土壤中碳酸鹽的累計有關,因而堿化度普遍較高,嚴重的鹽堿土壤地區植物幾乎不能生存。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作為珍貴的土地資源,鹽堿地的利用也愈發得到重視,改善鹽堿地用于農作物的種植是有效利用鹽堿地的良好方法,其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環保價值。
高粱是一種喜溫、喜光作物,在生育期間所需的溫度比玉米高,并有一定的耐高溫特性,根系發達,根細胞具有較高的滲透壓,從土壤中吸收水分能力強,抗旱、抗澇、耐鹽堿、耐瘠薄,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和較強的抗逆能力,無論平原肥地,還是干旱丘陵、瘠薄山區,均可種植。
河套灌區是中國設計灌溉面積最大的灌區,地處我國干旱的西北高原,降雨量少、蒸發量大,屬于沒有引水灌溉便沒有農業的地區。長期以來,由于灌水較多,而排水工程相應沒有跟上去,河套灌區土壤鹽堿化日趨加重,嚴重影響灌區農業生產的發展。目前,在河套灌區鹽堿地種植高粱,易出現出苗率低、出苗成活率低和苗黃苗弱等問題,直接影響了高粱作物的產量。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河套灌區鹽堿地種植高粱的方法,以解決河套灌區鹽堿地種植高粱出苗率低,出苗成活率低和苗黃苗弱等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河套灌區鹽堿地種植高粱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深耕灌溉洗鹽:于每年農歷3月中下旬,深耕20-30cm并進行翻土,以清除鹽堿地雜草,耙地疏松表土,作畦挖溝,溝深為25-35cm、寬為30-45cm,溝距為1-1.5m,利用噴灌方式對田畦進行洗鹽,灌溉水側滲入溝并排除;
(2)施肥改良:將磷石膏烘干至其水分含量為5~10%后,粉碎制成磷石膏粉,再將磷石膏粉與硫酸鉀、腐殖質和有機肥混合,均勻撒施在溝中后覆土填平,進行旋耕處理;
(3)播種:于每年農歷4月中下旬,開挖種植溝,溝深5-8cm,行距45-55cm,將高粱種子均勻播于種植溝內,覆土2-4cm;
(4)田間管理:播種后20~25天,進行間苗補植,株距保持在15cm,播種后30-35天,追加施肥,肥料選擇腐殖質、硫酸鉀和有機肥的混合物。
優選地,步驟(2)中,所述磷石膏粉、硫酸鉀、腐殖質和有機肥的質量比例為:磷石膏粉850-950份,硫酸鉀120-150份,腐殖質50-80份,有機肥90-115份。
優選地,步驟(2)和(4)中的有機肥以雞糞為主要原料。
優選地,步驟(4)中,所述腐殖質、硫酸鉀和有機肥的質量組成為:腐殖質40-70份,硫酸鉀110-140份,有機肥70-100份。
優選地,步驟(2)中,所述磷石膏粉、硫酸鉀、腐殖質和有機肥的質量比例為:磷石膏粉920份,硫酸鉀130份,腐殖質70份,有機肥105份。
優選地,步驟(4)中,所述腐殖質、硫酸鉀和有機肥的質量比例為:腐殖質60份,硫酸鉀125份,有機肥85份。
優選地,步驟(3)中,每畝地播種高粱種子1.1-1.4kg。
本發明主要是通過深耕整地、噴灌洗鹽和化學改良等手段,改善河套灌區鹽堿地,使其符合高粱的種植要求。本發明采用作畦開溝,噴灌側滲的方式,有效排除土壤中的鹽分。同時,本發明采用磷石膏粉為主,硫酸鉀、腐殖質和有機肥為輔的改良劑,一方面降低鹽堿地鹽堿含量,另一方面給土壤中增加氮磷鉀,提高土壤肥力,雙管齊下達到改善鹽堿地土壤的效果,促進高粱作物生長。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方法實現了在河套灌區鹽堿地種植高粱,高粱出苗率可提高到85%以上;再通過間苗、補植和追肥,高粱作物的產量得到明顯提高。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河套灌區鹽堿地種植高粱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深耕灌溉洗鹽:于每年農歷3月中下旬,深耕25cm并進行翻土,以清除鹽堿地雜草,耙地疏松表土,作畦挖溝,溝深為30cm、寬為40cm,溝距為1.3m,利用噴灌方式對田畦進行洗鹽,灌溉水側滲入溝并排除;
(2)施肥改良:將磷石膏烘干至其水分含量為7%后,粉碎制成磷石膏粉,再將磷石膏粉與硫酸鉀、腐殖質和有機肥按照磷石膏粉920份,硫酸鉀130份,腐殖質70份,有機肥105份的質量比例混合,有機肥以雞糞為主要原料,均勻撒施在溝中后覆土填平,進行旋耕處理;
(3)播種:于每年農歷4月中下旬,開挖種植溝,溝深6cm,行距50cm,將高粱種子均勻播于種植溝內,覆土3cm,每畝地播種高粱種子1.2kg;
(4)田間管理:播種后23天,進行間苗補植,株距保持在15cm,播種后33天,選擇質量比例為腐殖質60份,硫酸鉀125份,有機肥85份的混合肥料,追加施肥。
實施例二
河套灌區鹽堿地種植高粱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深耕灌溉洗鹽:于每年農歷3月中下旬,深耕20cm并進行翻土,以清除鹽堿地雜草,耙地疏松表土,作畦挖溝,溝深為25cm、寬為30cm,溝距為1m,利用噴灌方式對田畦進行洗鹽,灌溉水側滲入溝并排除;
(2)施肥改良:將磷石膏烘干至其水分含量為5%后,粉碎制成磷石膏粉,再將磷石膏粉與硫酸鉀、腐殖質和有機肥按照磷石膏粉850份,硫酸鉀120份,腐殖質80份,有機肥115份的質量比例混合,有機肥以雞糞為主要原料,均勻撒施在溝中后覆土填平,進行旋耕處理;
(3)播種:于每年農歷4月中下旬,開挖種植溝,溝深5cm,行距45cm,將高粱種子均勻播于種植溝內,覆土2cm,每畝地播種高粱種子1.1kg;
(4)田間管理:播種后25天,進行間苗補植,株距保持在15cm,播種后30天,選擇質量比例為腐殖質40份,硫酸鉀140份,有機肥100份的混合肥料,追加施肥。
實施例三
河套灌區鹽堿地種植高粱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深耕灌溉洗鹽:于每年農歷3月中下旬,深耕30cm并進行翻土,以清除鹽堿地雜草,耙地疏松表土,作畦挖溝,溝深為35cm、寬為45cm,溝距為1.5m,利用噴灌方式對田畦進行洗鹽,灌溉水側滲入溝并排除;
(2)施肥改良:將磷石膏烘干至其水分含量為10%后,粉碎制成磷石膏粉,再將磷石膏粉與硫酸鉀、腐殖質和有機肥按照磷石膏粉950份,硫酸鉀150份,腐殖質50份,有機肥90份的質量比例混合,有機肥以雞糞為主要原料,均勻撒施在溝中后覆土填平,進行旋耕處理;
(3)播種:于每年農歷4月中下旬,開挖種植溝,溝深8cm,行距55cm,將高粱種子均勻播于種植溝內,覆土4cm,每畝地播種高粱種子1.4kg;
(4)田間管理:播種后20天,進行間苗補植,株距保持在15cm,播種后35天,選擇質量比例為腐殖質70份,硫酸鉀110份,有機肥70份的混合肥料,追加施肥。
實施例四
河套灌區鹽堿地種植高粱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深耕灌溉洗鹽:于每年農歷3月中下旬,深耕25cm并進行翻土,以清除鹽堿地雜草,耙地疏松表土,作畦挖溝,溝深為30cm、寬為35cm,溝距為1.2m,利用噴灌方式對田畦進行洗鹽,灌溉水側滲入溝并排除;
(2)施肥改良:將磷石膏烘干至其水分含量為7%后,粉碎制成磷石膏粉,再將磷石膏粉與硫酸鉀、腐殖質和有機肥按照磷石膏粉900份,硫酸鉀135份,腐殖質75份,有機肥110份的質量比例混合,有機肥以雞糞為主要原料,均勻撒施在溝中后覆土填平,進行旋耕處理;
(3)播種:于每年農歷4月中下旬,開挖種植溝,溝深7cm,行距50cm,將高粱種子均勻播于種植溝內,覆土3cm,每畝地播種高粱種子1.2kg;
(4)田間管理:播種后22天,進行間苗補植,株距保持在15cm,播種后32天,選擇質量比例為腐殖質45份,硫酸鉀120份,有機肥90份的混合肥料,追加施肥。
實施例五
河套灌區鹽堿地種植高粱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深耕灌溉洗鹽:于每年農歷3月中下旬,深耕25cm并進行翻土,以清除鹽堿地雜草,耙地疏松表土,作畦挖溝,溝深為25cm、寬為35cm,溝距為1.2m,利用噴灌方式對田畦進行洗鹽,灌溉水側滲入溝并排除;
(2)施肥改良:將磷石膏烘干至其水分含量為7%后,粉碎制成磷石膏粉,再將磷石膏粉與硫酸鉀、腐殖質和有機肥按照磷石膏粉880份,硫酸鉀130份,腐殖質80份,有機肥100份的質量比例混合,有機肥以雞糞為主要原料,均勻撒施在溝中后覆土填平,進行旋耕處理;
(3)播種:于每年農歷4月中下旬,開挖種植溝,溝深6cm,行距45cm,將高粱種子均勻播于種植溝內,覆土2cm,每畝地播種高粱種子1.3kg;
(4)田間管理:播種后22天,進行間苗補植,株距保持在15cm,播種后31天,選擇質量比例為腐殖質55份,硫酸鉀130份,有機肥80份的混合肥料,追加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