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河套灌區次生鹽堿地用播種機用耕地機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202386閱讀:424來源:國知局
一種河套灌區次生鹽堿地用播種機用耕地機構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農用機械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河套灌區次生鹽堿地用播種機用耕地機構。



背景技術:

鹽堿地是鹽類集積的一個種類,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鹽分能影響到作物的正常生長,我國有大面積的鹽堿地,因此鹽堿地的種植非常重要。而鹽堿地的種植需要播種機,播種機是一種以作物的種子為播種對象的機械,現有的播種機一般采用圓盤式犁或鏵式犁,這兩種結構的犁均存在著犁地效率低的問題,并且傳統播種機在播種時很難控制落種的方向,容易造成落種方向的傾斜而導致播種不合理的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河套灌區次生鹽堿地用播種機用耕地機構,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現有播種機的耕地機構效率低下,播種時難以控制落種方向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河套灌區次生鹽堿地用播種機用耕地機構,包括支撐板和設置在支撐板頂部的安裝架,所述安裝架的頂端設置有絞龍,所述絞龍的頂部設置有進料斗,所述絞龍的底部設置有多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底部設置有播種器,所述播種器包括安裝轉軸,所述安裝轉軸的外壁設置有播種輪,所述播種輪的圓周外壁上均勻的設置有凹槽,所述播種輪的外側設置有外殼,所述外殼的頂部設置有種子進入口,所述外殼的底部設置有種子出口,所述種子出口連接有播種管,所述種子進入口與出料口連接,所述支撐板的左側設置有犁地裝置,所述支撐板的底部通過支撐架安裝有翻耕裝置,且翻耕裝置位于犁地裝置的右側,所述支撐板的底部通過支架設置有與翻耕裝置相配合的主電機,所述支撐板的右側設置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的底部設置有覆土器,所述絞龍的右側設置有與絞龍相配合的副電機,所述副電機的左側輸出端設置有第一轉軸,所述第一轉軸與絞龍內的轉軸相連,所述第一轉軸上設置有大齒輪,所述大齒輪的底部嚙合有小齒輪,所述小齒輪的左側設置有第二轉軸,所述第二轉軸穿過安裝架的另一端與設置在播種器內的安裝轉軸連接。

優選的,所述出料口至少為相同的五組,兩組所述播種器之間通過安裝轉軸連接。

優選的,所述犁地裝置包括犁身,所述犁身的底部設置有犁頭,所述犁頭均勻等間距的設置在犁身的底部,且犁頭的底部為鋸齒形結構。

優選的,所述翻耕裝置包括支撐軸,所述支撐軸的外壁均勻等間距的設置有安裝輪,所述安裝輪的圓周外壁上圓形陣列的設置有刀具。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設計巧妙,使用可靠,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新穎性,通過犁地裝置和翻耕裝置的配合使用,使得耕地效率更高,并且播種管與播種器的配合使用,使得落種方向更為準確。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局部右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播種器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播種器結構右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犁地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翻耕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中:1進料斗、2絞龍、3出料口、4播種器、41外殼、42種子進入口、43凹槽、44安裝轉軸、45種子出口、46播種輪、5安裝架、6支撐板、7犁地裝置、71犁身、72犁頭、8翻耕裝置、81支撐軸、82安裝輪、83刀具、9主電機、10播種管、11連接板、12覆土器、13副電機、14第一轉軸、15大齒輪、16小齒輪、17第二轉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6,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河套灌區次生鹽堿地用播種機用耕地機構,包括支撐板6和設置在支撐板6頂部的安裝架5,所述安裝架5的頂端設置有絞龍2,所述絞龍2的頂部設置有進料斗1,所述絞龍2的底部設置有多組出料口3,所述出料口3的底部設置有播種器4,所述播種器4包括安裝轉軸44,所述安裝轉軸44的外壁設置有播種輪46,所述播種輪46的圓周外壁上均勻的設置有凹槽43,所述播種輪46的外側設置有外殼41,所述外殼41的頂部設置有種子進入口42,所述外殼41的底部設置有種子出口45,所述種子出口45連接有播種管10,所述種子進入口42與出料口3連接,所述支撐板6的左側設置有犁地裝置7,所述支撐板6的底部通過支撐架安裝有翻耕裝置8,且翻耕裝置8位于犁地裝置7的右側,所述支撐板6的底部通過支架設置有與翻耕裝置8相配合的主電機9,所述支撐板6的右側設置有連接板11,所述連接板11的底部設置有覆土器12,所述絞龍2的右側設置有與絞龍2相配合的副電機13,所述副電機13的左側輸出端設置有第一轉軸14,所述第一轉軸14與絞龍2內的轉軸相連,所述第一轉軸14上設置有大齒輪15,所述大齒輪15的底部嚙合有小齒輪16,所述小齒輪16的左側設置有第二轉軸17,所述第二轉軸17穿過安裝架5的另一端與設置在播種器4內的安裝轉軸44連接。

其中,所述出料口3至少為相同的五組,兩組所述播種器4之間通過安裝轉軸44連接,方便播種輪46轉動播種,所述犁地裝置7包括犁身71,所述犁身71的底部設置有犁頭72,所述犁頭72均勻等間距的設置在犁身71的底部,且犁頭72的底部為鋸齒形結構,初步犁地,犁頭72的底部鋸齒均在地面上有一個著力點,提高犁地效率,所述翻耕裝置8包括支撐軸81,所述支撐軸81的外壁均勻等間距的設置有安裝輪82,所述安裝輪82的圓周外壁上圓形陣列的設置有刀具83,進一步耕地。

工作原理:使用時,從進料斗1向絞龍2內加入種子,絞龍2橫向運輸種子,然后種子從出料口3進入播種器4中,播種輪46上的凹槽43盛裝種子,方便控制播種數量,在播種輪46旋轉時,種子會從凹槽43進入種子出口45,最后進入播種管10,種子從播種管10的底部出去,完成播種,覆土器12給種子覆土,犁地裝置7初步犁地,翻耕裝置8進一步耕地,使得耕地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主電機9帶動翻耕裝置8轉動耕地,副電機13帶動絞龍2內部的螺旋送料體旋轉送料,通過第一轉軸14上設置的大齒輪15與小齒輪16嚙合,帶動第二轉軸17旋轉,第二轉軸17帶動播種輪46轉動,通過改變小齒輪16和大齒輪15的大小和齒數,可改變播種輪46的轉速,從而可以控制株距。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