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提高單季茭一年兩收第一茬茭白孕茭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苔管選擇,在第一年的9月,選擇沒有施用過敵磺鈉、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單季茭種苗田,采下苔管;
(2)剔除雄茭,在苔管任意一端橫切一刀,接著觀察苔管空腔部位有無絲狀物,無絲狀物的為雄茭,然后將無絲狀物的雄茭剔除,只留有絲狀物的苔管;
(3)育苗田選擇,選擇獨立的、外田水不會流經的小田塊作為育苗田進行苔管寄秧;
(4)苔管寄秧定植,將留下的苔管在育苗田上寄秧育苗,苔管寄秧育苗20天后,按每節一苗剪下,定植到大田內,同時留下十分之一的秧苗定植到育苗田內,大田和育苗田定植時間為10月上中旬,育苗田從定植后直至次年9月中旬采收單季茭期間,均按照傳統單季茭種植方式管理,全程不施用敵磺鈉、植物生長調節劑,只進行常規的施肥、病蟲防治;
(5)遲種苗區分補栽,到12月上旬時,在大田內根據植株高低來區分正常植株和遲種植株,遲種植株高于正常植株15厘米~20厘米,區分出遲種苗后,先將大田內劃出一個區塊作為移栽區塊,然后將全部遲種苗集中移栽到大田內的移栽區塊上,遲種苗移栽后留出的空缺補栽上種植苗;
(6)單季茭一年兩收第一茬管理,在第二年春,大田幼苗重新抽發,在大田內使用敵磺鈉、植物生長調節劑、微肥進行單季茭一年兩收第一茬茭白管理;
(7)采收和留種育苗,育苗田上的單季茭白在次年9月上中旬采收,采收完畢后剪下苔管,然后在苔管任意一端橫切一刀,接著觀察苔管空腔部位有無絲狀物,無絲狀物的為雄茭,然后將無絲狀物的雄茭剔除,只留有絲狀物的苔管,接著將育苗田翻耕后重新進行苔管寄秧育苗,以備大田定植,大田種植的單季茭一年兩收第二茬在次年10月初采收完畢,采收完畢后大田進行翻耕,大田和育苗田一起再定植育苗田進行留種的苔管苗。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單季茭一年兩收第一茬茭白孕茭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6)中進行單季茭一年兩收第一茬管理時,對大田內移栽區塊的遲種苗噴施濃度加倍的敵磺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