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畜牧行業生產設備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牲畜頸枷。
背景技術:
頸枷是指便于動物保定并可靈活開合的設備,便于獸醫或配種員對家畜進行常規體檢、去角、修蹄、免疫、治療、人工受精、妊娠檢查、產羔等操作,以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頸枷屬于牲畜養殖場的專用設備,尤其是在奶牛、奶羊的養殖中必不可少。使用頸枷可以方便、穩固地保定畜體,為飼喂工人、獸醫、配種員等的工作提供便利條件。
現有使用的頸枷,在家畜將頭部伸入后需要由人工鎖定,容易因為鎖定時動物受到驚嚇而脫離頸枷,因此,使用現有頸枷的操作過程繁瑣,且無法有效地將動物保定,難以滿足畜牧業生產的實際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一個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至少一種缺陷,提供一種操作簡便且保定有效的牲畜頸枷。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牲畜頸枷,用于定位牲畜的頸部,其中,包括框架、轉桿以及至少一個頸枷單元;所述框架具有上下間隔且相對設置的上端橫桿和下端橫桿;所述轉桿設于所述上端橫桿上方,所述轉桿上設有至少一個定位塊;每個所述頸枷單元包括第一立桿、第二立桿及活動桿,所述第一立桿和第二立桿間隔設于所述上端橫桿和下端橫桿之間,所述第一立桿與第二立桿之間的中部設有一鉸點;所述活動桿中部鉸接于所述鉸點,其頂部可轉動地設有定位舌片;其中,所述活動桿上部朝向所述第一立桿傾斜時,所述牲畜頭部能由所述活動桿上部與所述第二立桿之間穿過;所述牲畜頸部下壓而使所述活動桿上部朝向所述第二立桿轉動至豎直狀態時,所述定位舌片卡止于所述定位塊,而使所述活動桿無法再次向所述第一立桿轉動;處于豎直狀態時的所述活動桿與所述第二立桿的間距小于所述牲畜頭部寬度且大于頸部寬度。
根據本發明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所述上端橫桿的上方分別固定有至少兩個套管,所述轉桿同時可轉動地穿設于各所述套管。
根據本發明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所述套管為兩個,所述兩個套管分別固定于所述上端橫桿兩端的上方。
根據本發明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每個所述頸枷單元還包括支撐桿;所述支撐桿設于所述第一立桿中部,所述支撐桿的一自由端朝所述第二立桿延伸且位于所述第一立桿和第二立桿之間,所述鉸點位于所述支撐桿的自由端上。
根據本發明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每個所述頸枷單元還包括支撐桿;所述支撐桿設于所述下端橫桿的位于所述第一立桿與第二立桿之間的位置上,所述支撐桿的一自由端向上延伸且對應于所述第一立桿和第二立桿的中部,所述鉸點位于所述支撐桿的自由端上。
根據本發明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所述轉桿上間隔設有多個所述定位塊,所述多個定位塊位于所述轉桿的相同一側,所述頸枷單元為多個,所述多個頸枷單元的所述第二立桿呈豎直狀態時,多個所述定位舌片一一對應地卡止于所述多個定位塊。
根據本發明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所述轉桿的端部設有握持件,以供手動轉動所述轉桿。
根據本發明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所述活動桿的頂端水平設有一鉸軸,所述定位舌片鉸接于所述鉸軸;其中,所述活動桿上部朝向所述第一立桿傾斜轉動至一最大位置時,所述鉸軸搭置于所述轉桿,而限制所述活動桿上部無法繼續朝向所述第一立桿轉動。
根據本發明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所述活動桿的頂端固定有一叉架,所述叉架具有相對的兩個端臂,所述鉸軸設于所述兩個端臂之間,且所述上端橫桿和轉桿分別穿過于所述叉架與所述鉸軸界定的空間。
根據本發明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所述叉架呈Y型、U型或凵型。
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發明提出的牲畜頸枷的優點和積極效果在于:
本發明提出的牲畜頸枷,通過活動桿的設計及其與轉桿的配合鎖定,減少了實際生產中的操作過程,并實現快速有效地對牲畜進行自鎖式的保定。利用本發明提出的牲畜頸枷進行保定時,能夠減少人工操作過程,提高工作效率,鎖定過程無需人工參與。并且,在鎖定過程中,不會對牲畜產生驚嚇,更加有利于牲畜的保定。另外,通過多個頸枷單元分別與轉桿的配合鎖定,可以實現批量或單個解鎖,提升裝置的靈活性和可控性。
附圖說明
通過結合附圖考慮以下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的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各種目標、特征和優點將變得更加顯而易見。附圖僅為本發明的示范性圖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繪制。在附圖中,同樣的附圖標記始終表示相同或類似的部件。其中:
圖1是根據一示例性實施方式示出的一種牲畜頸枷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100.框架;
110.上端橫桿;
111.套管;
1111.鎖緊螺絲;
120.下端橫桿;
200.轉桿;
210.定位塊;
220.握持件;
300.頸枷單元;
310.第一立桿;
320.第二立桿;
330.鉸架;
331.鉸點;
340.活動桿;
341.鉸軸;
342.叉架;
350.定位舌片;
360.第三立桿;
G.重心。
具體實施方式
體現本發明特征與優點的典型實施例將在以下的說明中詳細敘述。應理解的是本發明能夠在不同的實施例上具有各種的變化,其皆不脫離本發明的范圍,且其中的說明及附圖在本質上是作說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
在對本發明的不同示例性實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參照附圖進行,所述附圖形成本發明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顯示了可實現本發明的多個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結構、系統和步驟。應理解,可以使用部件、結構、示例性裝置、系統和步驟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離本發明范圍的情況下進行結構和功能性修改。而且,雖然本說明書中可使用術語“上端部”、“下端”、“之間”、“側”等來描述本發明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這些術語用于本文中僅出于方便,例如根據附圖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說明書中的任何內容都不應理解為需要結構的特定三維方向才落入本發明的范圍內。
參閱圖1,圖1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夠體現本發明的原理的牲畜頸枷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在該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本發明提出的牲畜頸枷是以保護鎖定羊只為例進行說明的。本領域技術人員容易理解的是,為將本發明提出的牲畜頸枷應用于保護鎖定其他種類的牲畜,而對下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做出多種改型、添加、替代、刪除或其他變化,這些變化仍在本發明提出的牲畜頸枷的原理的范圍內。
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本發明提出的牲畜頸枷能夠用于定位羊只的頸部。該牲畜頸枷主要包括框架100、轉桿200以及多個頸枷單元300。以下參考圖1,對本發明提出的牲畜頸枷的各主要結構進行詳細說明,其中,圖1中具體示出了該牲畜頸枷的其中一個頸枷單元300及其連接結構。
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框架100具有上下間隔且相對設置的上端橫桿110和下端橫桿120。上端橫桿110兩端的上方分別固定有一個套管111。轉桿200設于上端橫桿110的上方,且轉桿200同時可轉動地穿設于兩個套管111。其中,轉桿200上間隔設有多個定位塊210,多個定位塊210位于轉桿200的相同一側。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方式中,轉桿200上多個定位塊210是分別與多個頸枷單元300一一對應而設置的,在本發明的其他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定位塊210的數量是與頸枷單元300的數量相同而進行增減,例如當頸枷單元300的數量為一個時,定位塊210的數量也相應地為一個,或為至少一個。
本領域技術人員容易理解的是,為設置上述具有上端橫桿110和下端橫桿120的框架100,并在上端橫桿110上方設置可以自身為軸轉動的轉桿200,而對上述的框架100和轉桿200的結構和相互連接關系做出多種改型、添加、替代、刪除或其他變化,這些變化仍在本發明提出的牲畜頸枷的原理的范圍內。例如,在本實施方式中,框架100的上端橫桿110和下端橫桿120之間是通過各頸枷單元300的第一立桿310和第二立桿320進行支撐連接的,頸枷單元300的具體結構將在以下內容中進行詳細說明,再此不予贅述。然而,在本發明的另一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框架100還可包括獨立于頸枷單元300的立桿,其支撐鏈接在上端橫桿110與下端橫桿120之間,以將上端橫桿110設置在下端橫桿120的上方。又如,在本發明的其他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套管111的數量并不限于兩個,而可在上端橫桿110的上方固定多個間隔分布的套管111,即套管111為至少兩個,且各套管111共軸以供轉桿200依次穿過。另外,當轉桿200穿設于各套管111時,套管111與定位塊210的位置錯開,以避免結構干涉而影響裝置使用。
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多個頸枷單元300設置在框架100上,各頸枷單元300在上端橫桿110界定的直線下方(亦即下端橫桿120界定的直線上方)間隔排列,且各頸枷單元300均位于上端橫桿110與下端橫桿120所共同界定的豎直平面上。每個頸枷單元300包括第一立桿310、第二立桿320、鉸架330及活動桿340。其中,第一立桿310和第二立桿320間隔地設置在上端橫桿110和下端橫桿120之間,且當框架100本身不具有立桿結構時,各頸枷單元300的第一立桿310和第二立桿320即作為連接上端橫桿110和下端橫桿120的結構。
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鉸架330設置在第一立桿310和第二立桿320之間。鉸架330包括立柱和橫桿,其中立柱固定在下端橫桿120且位于第一立桿310和第二立桿320之間,該立柱的頂端高度大致與第一立桿310和第二立桿320的中部對應。橫桿(或圖1所示的斜桿)連接在立柱頂端和第一立桿310之間。并且,鉸架330上設置有一鉸點331,該鉸點331可優選地設于鉸架330的立柱與橫桿的連接處。
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活動桿340的中部鉸接于上述鉸點331,活動桿340的頂部可轉動地設有定位舌片350。具體而言,活動桿340的頂端固定有一叉架342,其優選地呈Y型、U型或凵型等,即叉架342具有相對位于頂端橫桿兩側的兩個端臂(圖中由于視線遮擋僅示出其中一個端臂)。鉸軸341設于兩個端臂之間,且上端橫桿110和轉桿200分別穿過于叉架342與鉸軸341界定的空間。即,如以上端橫桿110所界定的水平方向為準,鉸軸341是大致位于與上述水平方向垂直的另一水平方向上。
本領域技術人員容易理解的是,為設置上述頸枷單元300,而對頸枷單元300的結構和設置方式做出多種改型、添加、替代、刪除或其他變化,這些變化仍在本發明提出的牲畜頸枷的原理的范圍內。例如,在本發明的另一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可不設置具有兩個端臂的叉架342,而在活動桿340的頂端水平設置上述鉸軸341,并將定位舌片350鉸接于鉸軸341,在該實施方式中,活動桿340的頂端部分位于頂端橫桿一側,即可以優選地呈l型、J型或型等,并不以此為限。再如,在本發明的又一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每個頸枷單元300包括大致水平設置的支撐桿,以替代上述實施方式中的鉸架330。具體而言,該支撐桿設于第一立桿310的中部,支撐桿的一自由端朝第二立桿320延伸且位于第一立桿310和第二立桿320之間,上述鉸點331即位于支撐桿的自由端上而與活動桿340的中部鉸接。類似的,在本發明的再一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每個頸枷單元300包括大致豎直設置的支撐桿,以替代上述實施方式中的鉸架330。具體而言,該支撐桿設于下端橫桿120的位于第一立桿310與第二立桿320之間的位置上,支撐桿的一自由端向上延伸且對應于第一立桿310和第二立桿320的中部,鉸點331位于支撐桿的自由端上而與活動桿340的中部鉸接。其中,在本發明的各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是以鉸點331位于第一立桿310與第二立桿320之間的中部為優選,而將活動桿340中部的鉸接位置設置在第一立桿310與第二立桿320之間的中部,以利于活動桿340近似于缸桿作用的自鎖動作,但并不以此為限。
進一步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每個頸枷單元300還包括一根第三立桿360。該第三立桿360豎直設置在上端橫桿110與下端橫桿120之間,且位于第二立桿320的遠離第一立桿310的一側。對于每個頸枷單元300,其第三立桿360至第一立桿310的間距與羊只的體位寬度大致對應,以保證該牲畜頸枷具有多個頸枷單元300時,各相鄰頸枷單元300保定的羊只互不推擠,有序間隔排列。
基于上述結構,在本實施方式中,本發明提出的牲畜頸枷對例如羊只的自鎖動作的工作原理大致如下:
在未對羊只進行保定時,活動桿340上部朝向第一立桿310傾斜轉動至一最大位置,此時鉸軸341搭置于轉桿200,而限制活動桿340上部無法繼續朝向第一立桿310轉動。在上述活動桿340上部朝向第一立桿310傾斜的狀態下(不限于上述最大位置),活動桿340、頂端橫桿和第二立桿320共同界定一個倒置的直角三角形空間。其中,活動桿340上部(即活動桿340位于鉸點331上方的部分)與第二立桿320之間的寬度大于羊只的頭部寬度(進一步優選地小于肩部或身體寬度),以供羊只頭部能夠由上述直角三角形空間的上部(位于鉸點331上方的部分)穿過。
在羊只頭部穿過上述直角三角形空間后,可在其下方放置飼料等物品,誘導羊只低頭進食,從而使羊只頸部觸壓活動桿340的下部(即活動桿340位于鉸點331下方的部分),使得活動桿340的下部由原先朝向第二立桿320傾斜的狀態,向第一立桿310方向旋轉,亦即使得活動桿340的上部由原先朝向第一立桿310傾斜的狀態,向第二立桿320方向旋轉。在活動桿340的上述旋轉過程中,定位舌片350由定位塊210上方滑過,當活動桿340轉動至豎直狀態時,定位舌片350卡止于定位塊210,從而使活動桿340的上部無法再次向第一立桿310轉動。此時,處于豎直狀態的活動桿340與第二立桿320的間距(即鉸點331與第二立桿320的水平距離)小于羊只頭部寬度且大于頸部寬度,而使羊只頭部無法退出,從而實現羊只自鎖式的保定。
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自鎖定位過程中,基于本實施方式中頸枷單元300為多個的設計,當多個頸枷單元300的各第二立桿320呈豎直狀態時,各定位舌片350一一對應地卡止于各定位塊210,從而實現對羊只的批量自鎖式保定。
另外,當需要接觸羊只鎖定時,以全部解鎖和部分解鎖為例進行說明如下。需要對所有羊只全部解鎖時,轉動轉桿200,使各定位塊210隨之轉動至轉桿200一側,即分別與各定位舌片350脫離卡止關系,則羊只抬頭并后退即可觸壓各活動桿340上部朝第一立桿310方向旋轉而重新出現上述直角三角形空間,從而實現全部羊只的批量解鎖。需要對羊只部分解鎖時,可以人工撥動需解鎖羊只對應位置的定位舌片350,使其與對應卡止的定位塊210脫離,從而實現指定羊只的部分解鎖。
在此應注意,附圖中示出而且在本說明書中描述的牲畜頸枷僅僅是能夠采用本發明原理的許多種牲畜頸枷中的一個示例。應當清楚地理解,本發明的原理絕非僅限于附圖中示出或本說明書中描述的牲畜頸枷的任何細節或牲畜頸枷的任何部件。
舉例來說,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轉桿200的端部設有握持件220,以供手動轉動轉桿200,從而實現轉桿200上的各定位塊210在位于轉桿200上方或一側的轉換,即各頸枷單元300在全部鎖定和全部解鎖之間的轉換。較佳地,該握持件220可以優選為轉輪或與轉桿200呈T字型布置的轉柄,但并不以此為限。
又如,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各套管111的其中至少一個(圖中所示為位于頂端橫桿110一端的套管111)上設置有鎖緊螺絲1111,該鎖緊螺絲1111用于在轉桿200穿設于套管111,且轉桿200轉動至使各定位塊210均位于其上方即鎖定位置時,對轉桿200進行鎖定而使其無法轉動。當需要全部解鎖時,則松動鎖緊螺絲1111,從而使轉桿200能夠再次轉動。
再如,上述對于鉸點331位置,是以其對應于第一立桿310和第二立桿320中部而進行說明的,即鉸點331亦對應于活動桿340的中部。然而該活動桿340的中部并不限于其中間位置,而是區別于其兩端部且靠近中間位置的范圍。其中,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鉸點331是相對第一立桿310和第二立桿320的中間位置(或活動桿340的中間位置)靠下設置,即可理解為鉸點331是位于活動桿340重心G的偏下位置。基于這種設計,在活動桿340上部偏向第一立桿310時,不考慮外力因素,由于重力影響使得活動桿340始終具有一上部朝第一立桿310方向的轉動趨勢,以方便羊只觸壓活動桿340后其頂端的定位舌片350與定位塊210的自動鎖定。當然,在本發明的其他示例性實施方式中,鉸點331相對于活動桿340重心G的位置亦可有其他選擇,例如重合設置,則通過調整活動桿340或鉸點331與第二立桿320的間距等手段,保證上述自鎖功能的實現,并不以此為限。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出的牲畜頸枷,通過活動桿340的設計及其與轉桿200的配合鎖定,減少了實際生產中的操作過程,并實現快速有效地對牲畜進行自鎖式的保定。利用本發明提出的牲畜頸枷進行保定時,能夠減少人工操作過程,提高工作效率,鎖定過程無需人工參與。并且,在鎖定過程中,不會對牲畜產生驚嚇,更加有利于牲畜的保定。另外,通過多個頸枷單元300分別與轉桿200的配合鎖定,可以實現批量或單個解鎖,提升裝置的靈活性和可控性。
以上詳細地描述和/或圖示了本發明提出的牲畜頸枷的示例性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不限于這里所描述的特定實施方式,相反,每個實施方式的組成部分和/或步驟可與這里所描述的其它組成部分和/或步驟獨立和分開使用。一個實施方式的每個組成部分和/或每個步驟也可與其它實施方式的其它組成部分和/或步驟結合使用。在介紹這里所描述和/或圖示的要素/組成部分/等時,用語“一個”、“一”和“上述”等用以表示存在一個或多個要素/組成部分/等。術語“包含”、“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開放式的包括在內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組成部分/等之外還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組成部分/等。此外,權利要求書及說明書中的術語“第一”和“第二”等僅作為標記使用,不是對其對象的數字限制。
雖然已根據不同的特定實施例對本發明提出的牲畜頸枷進行了描述,但本領域技術人員將會認識到可在權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圍內對本發明的實施進行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