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循環修復鎘污染稻田與種植水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1)修復期:在土壤重金屬鎘為三級(根據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值(GB 15618-1995)的評價方法)的稻田土壤中施用土壤活化劑,降低調節PH值的同時,種植超富集鎘植物,并對收割后的植物做無害化處理;
(2)動態監測稻田中土壤重金屬鎘含量;
(3)種植期:在土壤重金屬鎘為二級或一級(根據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值GB 15618-1995的評價方法)的稻田土壤中施土壤調理劑,提高PH值的同時,并種植水稻,
同時在種植起,通過施用重金屬鎘活化劑提高稻田中重金屬鎘的溶解性;通過施用重金屬鎘活化劑降低所述修復期中稻田的PH值;通過施用重金屬鎘鈍化劑調節所述種植期中稻田的PH值;通過施用重金屬鎘吸附劑吸附所述種植期中稻田的重金屬鎘;通過施用微生物肥料中的微生物菌種吸收所述種植期中稻田的重金屬鎘;
所述的復合微生物肥料添加的微生物菌種為芽孢桿菌≥0.2億cfu/g;
所述重金屬鎘鈍化劑施用量為珍珠巖100~150kg/畝/茬,復合微生物肥料40-50kg/畝/茬,氨基酸螯合鋅5~8kg/畝/茬,硅肥5~10kg/畝/茬,膨潤土100~150kg/畝/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金屬鎘活化劑為氨基酸(味精)渣與硫酸銨的混合物或醋酸殘渣與硫酸銨的混合物或為氨基酸(味精)渣、醋酸殘渣與硫酸銨的混合物。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循環修復鎘污染稻田與種植水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金屬鎘活化劑、肥料、重金屬鎘鈍化劑及吸附劑中Cd≤0.2mg/kg,所述重金屬鎘活化劑施用量為氨基酸(味精)渣300~500kg/畝/茬和硫酸銨40~80kg/畝/茬。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循環修復鎘污染稻田與種植水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金屬鎘活化劑施用量為醋酸渣300~500kg/畝/茬和硫酸銨40~80kg/畝/茬。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循環修復鎘污染稻田與種植水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金屬鎘活化劑施用量為醋酸渣150~250kg/畝/茬、醋酸殘渣150~250kg/畝/茬和硫酸銨40~80kg/畝/茬。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循環修復鎘污染稻田與種植水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動態監測稻田中重金屬鎘含量的頻率為茬/次,取樣范圍為9個取樣點/畝,在每畝中采用對角線均勻取樣。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循環修復鎘污染稻田與種植水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復期中稻田的PH值≤6.0。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循環修復鎘污染稻田與種植水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種植期中稻田的PH值為6.2~8.0。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循環修復鎘污染稻田與種植水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金屬鎘鈍化劑為珍珠巖、膨潤土、復合微生物肥料、生石灰、硅肥或氨基酸螯合鋅中的一種或多種。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循環修復鎘污染稻田與種植水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三步:種植過程中,包括如下步驟:
(1)、土地平整:明確田間規劃,確定田間小區的面積及溝渠位置;按照南方習慣種植方法,先將田間放滿水,再利用旋耕機進行對雜草及其土塊進行破碎,同時對水稻田進行土地平整;達到田間雜草全部被粉碎且無直立的活草,田間單位小區內高低落差小于10cm;
(2)、基肥的選擇、施用量及施肥方法:
1)肥料選擇:底肥選擇重金屬鎘含量在0.2mg/kg以下,芽孢桿菌活菌數(cfu)不低于0.2億/g,其他指標符合NY/T 798復合微生物肥料標準的復合微生物肥料;微量元素肥料選擇飼料級蛋氨酸鋅(GB/T 21694)和硅肥(NY/T 797);土壤改良劑選擇重金屬鎘含量在0.2kg/mg以下,其他指標符合GB/T 23349標準的膨潤土和珍珠巖;
2)底肥施用量
3)提前一周將水田進行灌水(按照當地一季稻、二季稻或三季稻的種植習慣),水位保持在3cm左右,將以上調理劑及肥料按用量進行撒施,均勻撒在水田表面,然后利用旋耕機再次進行石塊破碎、肥料拌勻及地塊的平整;
(3)、插秧:按照種植習慣進行插秧或拋秧;
(4)、田間管理;按照種植習慣進行;
(5)、水稻的收割與產量及重金屬含量的測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