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果木栽培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山葡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山葡萄,木質藤本,小枝圓柱形,無毛,嫩枝疏被蛛絲狀絨毛。果實直徑1-1.5厘米;種子倒卵圓形,頂端微凹,基部有短喙,種臍在種子背面中部呈橢圓形,腹面中棱脊微突起,兩側洼穴狹窄呈條形,向上達種子中部或近頂端。花期5-6月,果期7-9月。山葡萄解渴,營養價值豐富,山葡萄不僅可以美容養顏,還可以預防便秘。目前山葡萄種植的產量還不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山葡萄種植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具體實現:
一種山葡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育苗:將山葡萄幼苗在0.01-0.02wt%的生根粉ABT2號溶液中浸泡24-36h,浸泡后扦插到沙土中;
定植:將育苗后的山葡萄用1wt%的菌多靈溶液浸泡全株1h后,再浸泡根部5-6h,取出進行定植,定植密度:行距2.5m,株距1.5m;
追肥:當山葡萄葉片3-5片時進行追肥,一年施加0.2-0.4wt%的尿素溶液5-6次,施加葉面肥2-3次;
修剪:冬季修剪時,每平方米葡萄架上留30-40個牙,夏季修剪時,花后5-7天,對新梢反復摘心,只保留1個副梢;
花期噴藥:花期時噴0.2-0.4wt%的硼酸水溶液;
防治病蟲害:山葡萄發病前,用稀釋250倍的波爾多液2-3次,每隔10-15天噴灑一次,發生病害,噴灑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400倍溶液,每隔7-10天噴灑一次,連噴2次。
進一步的,定植前的土地進行整地施底肥,每畝施農家肥1500-2000kg、氮肥50-100kg、磷肥100-150kg;
追肥施加的葉面肥為0.001-0.002wt%的赤霉素溶液。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供的山葡萄種植方法,山葡萄育苗的成活率達90%以上,山葡萄的畝產量可達900-1000kg。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山葡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育苗:將山葡萄幼苗在0.01wt%的生根粉ABT2號溶液中浸泡36h,浸泡后扦插到沙土中;
定植:將育苗后的山葡萄用1wt%的菌多靈溶液浸泡全株1h后,再浸泡根部5h,取出進行定植,定植密度:行距2.5m,株距1.5m;
追肥:當山葡萄葉片3-5片時進行追肥,一年施加0.2wt%的尿素溶液6次,施加葉面肥0.001wt%的赤霉素溶液3次;
修剪:冬季修剪時,每平方米葡萄架上留30-40個牙,夏季修剪時,花后5-7天,對新梢反復摘心,只保留1個副梢;
花期噴藥:花期時噴0.2wt%的硼酸水溶液;
防治病蟲害:山葡萄發病前,用稀釋250倍的波爾多液2次,每隔15天噴灑一次,發生病害,噴灑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400倍溶液,每隔7天噴灑一次,連噴2次。
定植前的土地進行整地施底肥,每畝施農家肥2000kg、氮肥100kg、磷肥100kg。
實施例2
一種山葡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育苗:將山葡萄幼苗在0.02wt%的生根粉ABT2號溶液中浸泡24h,浸泡后扦插到沙土中;
定植:將育苗后的山葡萄用1wt%的菌多靈溶液浸泡全株1h后,再浸泡根部6h,取出進行定植,定植密度:行距2.5m,株距1.5m;
追肥:當山葡萄葉片3-5片時進行追肥,一年施加0.4wt%的尿素溶液5次,施加葉面肥0.002wt%的赤霉素溶液2次;
修剪:冬季修剪時,每平方米葡萄架上留30-40個牙,夏季修剪時,花后5-7天,對新梢反復摘心,只保留1個副梢;
花期噴藥:花期時噴0.4wt%的硼酸水溶液;
防治病蟲害:山葡萄發病前,用稀釋250倍的波爾多液3次,每隔10天噴灑一次,發生病害,噴灑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400倍溶液,每隔10天噴灑一次,連噴2次。
定植前的土地進行整地施底肥,每畝施農家肥1500kg、氮肥50kg、磷肥150kg。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