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免耕播種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604882閱讀:447來源:國知局
一種免耕播種機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一種播種機,尤其是一種免耕播種機,屬于農業機械領域。



背景技術:

保護性耕作技術是指充分利用生物、生化和土壤自身的特性來創造土壤與作物之間的生態平衡,在一個適當的周期內,不翻動上、下土層,以盡可能少的耕作次數來改善耕層構造,其中免耕法是指在一定年限或季節內,采取留茬覆蓋,使用免耕播種直接播種的優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減少耕作次數,降低耕作成本和勞動強度,也降低了耕作機組對耕作層壓實程度,保持適當的土壤孔隙度;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和水土流失,提高水土保持能力,能夠防止風蝕和揚沙,解決農田冬春裸地易起沙的問題;有效減緩土壤內有機質的分解速度,促進團粒結構的形成,提高蓄水保肥性能,提高抗旱能力;土壤保墑效果好,減少作物的灌溉次數,提高水的利用率。

為了滿足免耕播種需求,目前已有多種類型的免耕播種機被研發應用,但是現有的免耕播種機主要采用旋耕播種帶,旋耕面積占土地面積的 1/3,對土壤的擾動大,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免耕”播種;且需要的動力較大;秸稈、地面雜草或復雜的地表條件容易造成拖草,從而降低播種質量,影響出苗效果;此外現有的免耕播種機還存在以下缺點:地輪打滑,傳動不可靠,調整機構繁瑣,造成缺苗斷壟現象;鎮壓效果不佳、壟溝過深造成種苗難以成活;排種及排肥器的結構、性能對種子、肥料有一定程度的不適宜性,造成排種、排肥的不均勻;種肥分離不清,存在嚴重的燒種現象;播種面不平,形成 U 形播種帶,影響灌溉速度和效果,并造成灌溉用水量較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免耕播種機,能夠實現一體化耕地、播種、施肥和覆蓋。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免耕播種機,包括機架、設置在機架前部的旋耕機構、設置在機架中部的播種機構、設置在機架后部的整平壓實機構,所述播種機構包括儲種箱、肥料箱和給料導管,儲種箱和肥料箱設置在機架上部,給料導管通過調節閥連接儲種箱和肥料箱。

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旋耕機構包括設置在中部的傳動箱、與傳動箱相連的轉軸、均勻設置在轉軸上的若干刀片,所述刀片頭部向左側或右側彎曲。

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刀片彎曲的角度為45~60度,兩端的刀片彎曲角度為90度。

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整平壓實機構包括整平耙和滾筒,整平耙包括橫梁和均勻設置在橫梁上的耙齒。

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在于:耙齒之間的距離為1~4cm,所述滾筒上設置若干錐形釘。

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機架前端設置兩個調節軸套,調節軸套分別通過螺栓連接壓輪,所述壓輪包括輪轂和連接輪轂的調節軸,調節軸設置在調節軸套內部,所述調節軸上設置若干不同高度的螺孔,調節軸套上設置與螺孔匹配的通孔。

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發明在種植花生、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時可以一次實現小麥免耕播種施肥種植,播種深度只要能覆蓋種子出苗即可,節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

本發明的刀頭調整角度,轉速高,使切削后的土壤高速向后方拋出,土壤更加細碎,拋出后覆蓋在種子上,有利于種子發芽,提高了播種質量。

本發明調節桿上設置若干擋片,擋片位于儲種箱和肥料箱下端的出口,旋轉調節桿可以控制擋片角度,從而控制擋住儲種箱和肥料箱出口的大小,控制出料速度,方便調節播種密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結構側視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整平耙結構示意圖;

其中:1、機架,2、壓輪,3、刀片,4、傳動箱,5、肥料箱,6、給料導管,7、儲種箱,8、整平耙,9、滾筒。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一種免耕播種機,包括機架1、旋耕機構、播種機構和整平壓實機構。旋耕機構設置在機架1前端,播種機構設置在機架1中部,整平壓實機構設置在機架1的后部。播種機構包括儲種箱7、肥料箱5和給料導管6,儲種箱7和肥料箱5設置在機架1上部,給料導管6連接儲種箱7和肥料箱5下部,儲種箱7和肥料箱5下端設置調節閥,調節閥設置在儲種箱7和肥料箱5下端出口和給料導管6的入口。

調節閥包括橫向設置的調節桿、設置在調節桿一端的調節旋鈕、設置在調節桿另一端的齒輪,齒輪通過齒條連接轉輪;調節桿上設置若干擋片,擋片位于儲種箱7和肥料箱5下端的出口,旋轉調節桿可以控制擋片角度,從而控制擋住儲種箱7和肥料箱5出口的大小,控制出料速度。

旋耕機構包括設置在中部的傳動箱4、與傳動箱4相連的轉軸、均勻設置在轉軸上的若干刀片3,所述刀片3頭部向左側或右側彎曲。傳動箱4控制轉軸轉動,帶動刀片3轉動來耕地,轉速為400轉/分鐘,刀片3彎曲的角度為45~60度,兩端的刀片3彎曲角度為90度。改變了以往旋耕機刀頭角度75度左右,以往的旋耕機刀頭完全角度大,容易將土帶在刀頭上,增大傳動箱4旋轉的阻力,影響耕地效果。將角度改為45~60度會避免土帶到刀頭上,提高了耕地的效果。

切削后的土壤高速向后方拋出,土壤更細碎、更平整,土壤中的秸稈在播種器行走時由于底部呈75度的摩擦力大于正斜面的摩擦力,使秸稈脫落在秸稈和土壤一公分厚的混合層中,來解決免耕檢桿處理。種子經過給料導管6散落在秸稈和土壤混合層上,實現種子覆蓋。

整平壓實機構包括整平耙8和滾筒9,整平耙8包括橫梁和均勻設置在橫梁上的耙齒。耙齒之間的距離為1~4cm,滾筒9上設置若干錐形釘。整平耙8能夠將翻地播種后的土地整平,滾筒9能夠壓實。

機架1前端設置兩個調節軸套,調節軸套分別通過螺栓連接壓輪2,所述壓輪2包括輪轂和連接輪轂的調節軸,調節軸設置在調節軸套內部,所述調節軸上設置若干不同高度的螺孔,調節軸套上設置與螺孔匹配的通孔。壓輪2為了平衡旋耕過程中刀頭產生的向下的力,根據不同的土質調節調節軸在調節軸套上的高度,達到最佳的狀態。

本發明在種植花生、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時可以一次實現小麥免耕播種施肥種植,播種深度只要能覆蓋種子出苗即可,節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