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溫室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能源溫室大棚。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為了提高經濟收入,越來越多的人引進了蔬菜大棚,在蔬菜大棚中種植各種各樣的蔬菜。為了節約資源,現代化溫室大棚多采用新能源進行升溫保溫工作,現有的溫室大棚多采用太陽能光伏板直接鋪設于大棚頂上,大棚內采光多靠燈光進行光照,不利于植物的生長且采用燈光進行光照對資源造成浪費。太陽能光伏板另外鋪設造成占用空間大,增加土地使用成本。現有的新能源溫室大棚利用光照發電,能源依賴光照,在光照不足時影響大棚內部環境。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新型新能源溫室大棚,其合理利用空間,占地面積小,充分利用多種能源供應大棚內部的工作,對大棚內部升溫可有效進行調節,有效節約資源。
技術方案: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新能源溫室大棚,包括控制器、大棚主框架和置于大棚主框架上的大棚頂,大棚頂的頂端設有一組風力發電機,大棚主框架的內部上端設有主支撐座,大棚主框架的兩端上部固定有太陽能發電裝置,太陽能發電裝置包括支撐底座、固定于支撐底座上的第一光伏支架和第二光伏支架、設于第一光伏支架和第二光伏支架之間的太陽能光伏板,主支撐座上設有數個滑行軌道,滑行軌道上設有熱風機,大棚頂的頂部設有上下放置的第一卷簾和第二卷簾,第一卷簾和第二卷簾分別由第一卷簾控制器和第二卷簾控制器控制,太陽能光伏板、風力發電機均與控制器相連接,第一卷簾控制器和第二卷簾控制器均由卷簾控制器控制,卷簾控制器與控制器相連接,控制器還連接有儲電裝置和逆變器,熱風機內設有熱風機控制器,熱風機控制器和控制器相連接,大棚主框架的外部和大棚頂的外部均設有透光保溫防水板。
進一步的,控制器連接有溫度傳感器和光感傳感器。
進一步的,熱風機由移動座、吹風裝置和加熱器組成,移動座設于滑行軌道上,且移動座可在滑行軌道上移動,吹風裝置位于加熱器的上部,移動座、吹風裝置和加熱器均與熱風機控制器相連接。
進一步的,熱風機的底端均設有數個管道固定裝置,熱風機的底端通過管道固定裝置連接有數個熱風管道。
進一步的,熱風管道為鵝頸管道。
進一步的,大棚頂為梯形結構,風力發電機固定于大棚頂的最高點。
進一步的,支撐底座固定于主支撐座上,第一光伏支架的高度大于第二光伏支架的高度,第一光伏支架貼合于大棚頂的兩端。
進一步的,控制器連接有外接電源。
進一步的,光感傳感器采用二極管檢測電路,溫度傳感器采用DS18B20數字溫度傳感器。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本發明中太陽能光伏板將光能轉化為電能,有效利用光能,且太陽能發電裝置固定于大棚頂的兩端,太陽能光伏板不影響大棚頂的采光,不影響大棚內植物的光照,合理利用空間,無需另行鋪設光伏支架,有效減少土地占用面積,第一光伏支架的高度大于第二光伏支架的高度,第一光伏支架貼合于大棚頂的兩端,太陽能光伏板配合大棚頂的結構,有效提高太陽能光伏板的采光時間,避免大棚頂影響太陽能光伏板的采光;大棚的頂端設有一組風力發電機,合理利用風能,在光照不足時,可將風力轉換為電能,避免在光照不足時影響大棚內各部件的工作;控制器還連接有儲電裝置和逆變器,在風力發電機和太陽能光伏板產生的電量過多時,儲電裝置可對電量進行存儲,在風力和光照都不夠時,逆變器將儲電裝置內的電量轉換為交流電供大棚內各部件工作;控制器連接有外接電源,在風力和光照持續不夠時,可使用外接電源,維持大棚內各部件工作,且有效避免儲電裝置持續放電過多時造成損壞;風力發電機、太陽能光伏板、卷簾控制器和熱風機控制器均由控制器控制,第一卷簾控制器和第二卷簾控制器均由卷簾控制器控制,移動座、吹風裝置和加熱器均與熱風機控制器相連接,自動化程度高,減少人工成本;控制器連接有溫度傳感器和光感傳感器,可有效對大棚內溫度和采光進行實時監控,同時將信息反饋給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卷簾控制器和熱風機控制器工作;大棚頂的頂部設有上下放置的第一卷簾和第二卷簾,有效配合不同植物進行不同光照需求,更加智能化;大棚主框架的外部和大棚頂的外部均設有透光保溫防水板,有效提高大棚的保溫性能,減少熱能的損失,有效節約資源;熱風機的底端通過管道固定裝置連接有數個熱風管道,熱風管道為鵝頸管道,對大棚內供熱更加均勻,提高大棚內升溫的效率,且可定點進行升溫。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原理連接結構圖。
圖中標號:1-大棚主框架、2-太陽能發電裝置、3-風力發電機、4-主支撐座、5-大棚頂、6-熱風機、7-第一卷簾控制器、8-第二卷簾控制器、9-第一卷簾、10-第二卷簾、11-第一光伏支架、12-太陽能光伏板、13-第二光伏支架、14-支撐底座、15-滑行軌道、16-移動座、17-吹風裝置、18-加熱器、19-熱風管道、20-管道固定裝置、21-控制器、22-外接電源、23-儲電裝置、24-逆變器、25-溫度傳感器、26-光感傳感器、27-卷簾控制器、28-熱風機控制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加深本發明的理解,下面我們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述,該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定。
如圖1-圖2示出了本發明一種新能源溫室大棚的實施方式,新能源溫室大棚包括控制器21、大棚主框架1和置于大棚主框架1上的大棚頂5,大棚頂5的頂端設有一組風力發電機3,大棚主框架1的內部上端設有主支撐座4,大棚主框架1的兩端上部固定有太陽能發電裝置2,太陽能發電裝置2包括支撐底座14、固定于支撐底座14上的第一光伏支架11和第二光伏支架13、設于第一光伏支架11和第二光伏支架13之間的太陽能光伏板12,主支撐座4上設有數個滑行軌道15,滑行軌道15上設有熱風機6,大棚頂5的頂部設有上下放置的第一卷簾9和第二卷簾10,第一卷簾9和第二卷簾10分別由第一卷簾控制器7和第二卷簾控制器8控制,太陽能光伏板12、風力發電機3均與控制器21相連接,第一卷簾控制器7和第二卷簾控制器8均由卷簾控制器27控制,卷簾控制器27與控制器21相連接,控制器21還連接有儲電裝置23和逆變器24,熱風機6內設有熱風機控制器28,熱風機控制器28和控制器21相連接,大棚主框架1的外部和大棚頂5的外部均設有透光保溫防水板,控制器21連接有溫度傳感器25和光感傳感器26,熱風機6由移動座16、吹風裝置17和加熱器18組成,移動座16設于滑行軌道15上,且移動座16可在滑行軌道15上移動,吹風裝置17位于加熱器18的上部,移動座16、吹風裝置17和加熱器18均與熱風機控制器28相連接,熱風機6的底端均設有數個管道固定裝置20,熱風機6的底端通過管道固定裝置20連接有數個熱風管道19,熱風管道19為鵝頸管道,大棚頂5為梯形結構,風力發電機3固定于大棚頂5的最高點,支撐底座14固定于主支撐座4上,第一光伏支架11的高度大于第二光伏支架13的高度,第一光伏支架11貼合于大棚頂5的兩端,控制器21連接有外接電源22,光感傳感器26采用二極管檢測電路,溫度傳感器25采用DS18B20數字溫度傳感器。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本發明中風力發電機3和太陽能光伏板12產生的電量供應給控制器21、大棚主框架1內卷簾控制器27和熱風機控制器28工作,風力發電機3、太陽能光伏板12、卷簾控制器27和熱風機控制器28均由控制器21控制。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本發明中太陽能光伏板12將光能轉化為電能,有效利用光能,且太陽能發電裝置2固定于大棚頂5的兩端,太陽能光伏板12不影響大棚頂5的采光,不影響大棚內植物的光照,合理利用空間,無需另行鋪設光伏支架,有效減少土地占用面積,第一光伏支架11的高度大于第二光伏支架13的高度,第一光伏支架11貼合于大棚頂5的兩端,太陽能光伏板12配合大棚頂5的結構,有效提高太陽能光伏板12的采光時間,避免大棚頂5影響太陽能光伏板12的采光;大棚頂5的頂端設有一組風力發電機3,合理利用風能,在光照不足時,可將風力轉換為電能,避免在光照不足時影響大棚內各部件的工作;控制器21還連接有儲電裝置23和逆變器24,在風力發電機3和太陽能光伏板12產生的電量過多時,儲電裝置23可對電量進行存儲,在風力和光照都不夠時,逆變器24將儲電裝置23內的電量轉換為交流電供大棚內各部件工作;控制器21連接有外接電源22,在風力和光照持續不夠時,可使用外接電源22,維持大棚內各部件工作,且有效避免儲電裝置23持續放電過多時造成損壞;風力發電機3、太陽能光伏板12、卷簾控制器27和熱風機控制器28均由控制器21控制,第一卷簾控制器7和第二卷簾控制器8均由卷簾控制器27控制,移動座16、吹風裝置17和加熱器18均與熱風機控制器28相連接,自動化程度高,減少人工成本;控制器21連接有溫度傳感器25和光感傳感器26,可有效對大棚內溫度和采光進行實時監控,同時將信息反饋給控制器21,控制器21控制卷簾控制器27和熱風機控制器28工作;大棚頂5的頂部設有上下放置的第一卷簾9和第二卷簾10,有效配合不同植物進行不同光照需求,更加智能化;大棚主框架1的外部和大棚頂5的外部均設有透光保溫防水板,有效提高大棚的保溫性能,減少熱能的損失,有效節約資源;熱風機6的底端通過管道固定裝置20連接有數個熱風管道19,熱風管道19為鵝頸管道,對大棚內供熱更加均勻,提高大棚內升溫的效率,且可定點進行升溫。
上述具體實施方式,僅為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和結構特征,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相關人士能夠據以實施,但以上內容并不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是依據本發明的精神實質所作的任何等效變化或修飾,均應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