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農作物種植
技術領域:
,尤其是一種小麥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小麥是單子葉植物,是一種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的禾本科植物,小麥的穎果是人類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饅頭、餅干、面條等食物;發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白酒或生質燃料;小麥富含淀粉、蛋白質、脂肪、礦物質、鈣、鐵、硫胺素、核黃素、煙酸、維生素A及維生素C等;小麥是三大谷物之一,幾乎全作食用,僅約有六分之一作為飼料使用;因此,市場上小麥的需求量非常大。但是在小麥種植過程中,如果播種前種子處理不當,播種后極易發生病害,基肥使用不合理,會使得土壤有害菌滋生和地下蟲害泛濫,另外播種后管理不當,不但會導致小麥植株生長緩慢、營養不良、產量降低,而且會使得植株吸收養分的能力較低,導致麥粒癟小,營養物質含量降低;因此,發明一種能有效解決以上問題的小麥種植方法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技術實現要素: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小麥的種植方法。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小麥的種植方法,具體方法如下:(1)種植地土壤的處理及小麥種的處理9月下旬,在種植地土壤中施入腐熟有機肥,深耕26~28cm,10月上旬進行播種,播種量為9.4~9.8kg/畝;播種前使用由重量比為1:3.2~3.4:7.7~7.9橙皮素、山奈酚、鬼臼提取物的制成的浸種劑浸種33~35min,取出,晾曬至水分含量為15%~17%;所述的腐熟有機肥,按以下步驟進行制備:將3.3~3.5重量份的菝葜根、4.4~4.6重量份的青木香、2.7~2.9重量份的大薊和4.9~5.1重量份的薯莨混合粉碎,加入130~140重量份的水大火煮沸,文火熬煮65~69min,室溫自然冷卻,與5500~5700重量份的牛糞混合攪拌均勻,置入溫度為38~40℃的條件下密閉發酵18~20天,期間每天翻動一次,得腐熟有機肥;(2)小麥播種后的田間管理12月底對小麥進行灌溉處理,每畝灌溉量為74~76m3,灌溉后2~3天對小麥進行施追肥處理,每畝根施量為15~16kg;3月初對小麥進行灌溉處理,每畝灌溉量為55~57m3,灌溉后4~5天對小麥葉面噴施營養液,連續噴施兩次,間隔時間為6~8天;所述的追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尿素12~13份、硫酸鋅4.6~5.4份、淫羊藿提取物0.15~0.17份、黃精提取物0.21~0.23份、蛇床子素0.07~0.08份;所述的營養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麥冬多糖0.22~0.24份、羊角豆提取物0.31~0.33份、紅蓮子提取物0.29~0.31份、硫酸銅3.5~3.7份、鉬酸銨2.1~2.3份、磷酸二氫鉀11~12份。作為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步驟(1)所述的腐熟有機肥的使用量為3800~4000kg/畝。作為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步驟(1)所述的浸種劑的質量分數為340~360ppm。作為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步驟(2)所述的營養液的質量分數為0.15%~0.17%,每次的噴施量為33~34L/畝。作為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本發明所使用的菝葜根、青木香、大薊和薯莨的含量均以干重重量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小麥的種植方法,播種前使用本發明的浸種劑浸種,有效殺滅其攜帶的病菌,提高其抗病能力,施入本發明的腐熟有機肥進行深耕處理,有效殺滅土壤中的有害菌,防治地下蟲害,提高土壤的活性和養分,為其整個生長期提供均衡豐富的營養,促進其健壯生長,提高小麥產量和品質;12月底進行灌溉并追肥,有效提高小麥的抗寒能力,并能有效降低第二年病害的發生,3月初進行灌溉并噴施營養液,提高其細胞活性,促進對養分的快速吸收,提高麥穗和麥粒的形成質量;本發明使得小麥病害率降低至1.23%~1.28%、蛋白質含量達到17.44~17.56g/100g、千粒重達到48.31~48.61g,使得畝產量達到647.86~651.23kg、增產27.67%~28.33%。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用具體實施例說明本發明,但并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實施例1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小麥的種植方法,具體方法如下:(1)種植地土壤的處理及小麥種的處理9月下旬,在種植地土壤中施入腐熟有機肥,深耕26~28cm,10月上旬進行播種,播種量為9.4kg/畝;播種前使用由重量比為1:3.2:7.7橙皮素、山奈酚、鬼臼提取物的制成的浸種劑浸種33min,取出,晾曬至水分含量為15%~17%;所述的腐熟有機肥,按以下步驟進行制備:將3.3重量份的菝葜根、4.4重量份的青木香、2.7重量份的大薊和4.9重量份的薯莨混合粉碎,加入130重量份的水大火煮沸,文火熬煮65min,室溫自然冷卻,與5500重量份的牛糞混合攪拌均勻,置入溫度為38℃的條件下密閉發酵18天,期間每天翻動一次,得腐熟有機肥;(2)小麥播種后的田間管理12月底對小麥進行灌溉處理,每畝灌溉量為74m3,灌溉后2~3天對小麥進行施追肥處理,每畝根施量為15kg;3月初對小麥進行灌溉處理,每畝灌溉量為55m3,灌溉后4~5天對小麥葉面噴施營養液,連續噴施兩次,間隔時間為8天;所述的追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尿素12份、硫酸鋅4.6份、淫羊藿提取物0.15份、黃精提取物0.21份、蛇床子素0.07份;所述的營養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麥冬多糖0.22份、羊角豆提取物0.31份、紅蓮子提取物0.29份、硫酸銅3.5份、鉬酸銨2.1份、磷酸二氫鉀11份。作為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步驟(1)所述的腐熟有機肥的使用量為3800kg/畝。作為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步驟(1)所述的浸種劑的質量分數為340ppm。作為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步驟(2)所述的營養液的質量分數為0.15%,每次的噴施量為33L/畝。實施例2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小麥的種植方法,具體方法如下:(1)種植地土壤的處理及小麥種的處理9月下旬,在種植地土壤中施入腐熟有機肥,深耕26~28cm,10月上旬進行播種,播種量為9.6kg/畝;播種前使用由重量比為1:3.3:7.8橙皮素、山奈酚、鬼臼提取物的制成的浸種劑浸種34min,取出,晾曬至水分含量為15%~17%;所述的腐熟有機肥,按以下步驟進行制備:將3.4重量份的菝葜根、4.5重量份的青木香、2.8重量份的大薊和5重量份的薯莨混合粉碎,加入135重量份的水大火煮沸,文火熬煮67min,室溫自然冷卻,與5600重量份的牛糞混合攪拌均勻,置入溫度為39℃的條件下密閉發酵19天,期間每天翻動一次,得腐熟有機肥;(2)小麥播種后的田間管理12月底對小麥進行灌溉處理,每畝灌溉量為75m3,灌溉后2~3天對小麥進行施追肥處理,每畝根施量為15.5kg;3月初對小麥進行灌溉處理,每畝灌溉量為56m3,灌溉后4~5天對小麥葉面噴施營養液,連續噴施兩次,間隔時間為7天;所述的追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尿素12.5份、硫酸鋅5份、淫羊藿提取物0.16份、黃精提取物0.22份、蛇床子素0.075份;所述的營養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麥冬多糖0.23份、羊角豆提取物0.32份、紅蓮子提取物0.3份、硫酸銅3.6份、鉬酸銨2.2份、磷酸二氫鉀11.5份。作為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步驟(1)所述的腐熟有機肥的使用量為3900kg/畝。作為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步驟(1)所述的浸種劑的質量分數為350ppm。作為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步驟(2)所述的營養液的質量分數為0.16%,每次的噴施量為33.5L/畝。實施例3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小麥的種植方法,具體方法如下:(1)種植地土壤的處理及小麥種的處理9月下旬,在種植地土壤中施入腐熟有機肥,深耕26~28cm,10月上旬進行播種,播種量為9.8kg/畝;播種前使用由重量比為1:3.4:7.9橙皮素、山奈酚、鬼臼提取物的制成的浸種劑浸種35min,取出,晾曬至水分含量為15%~17%;所述的腐熟有機肥,按以下步驟進行制備:將3.5重量份的菝葜根、4.6重量份的青木香、2.9重量份的大薊和5.1重量份的薯莨混合粉碎,加入140重量份的水大火煮沸,文火熬煮69min,室溫自然冷卻,與5700重量份的牛糞混合攪拌均勻,置入溫度為40℃的條件下密閉發酵20天,期間每天翻動一次,得腐熟有機肥;(2)小麥播種后的田間管理12月底對小麥進行灌溉處理,每畝灌溉量為76m3,灌溉后2~3天對小麥進行施追肥處理,每畝根施量為16kg;3月初對小麥進行灌溉處理,每畝灌溉量為57m3,灌溉后4~5天對小麥葉面噴施營養液,連續噴施兩次,間隔時間為6天;所述的追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尿素13份、硫酸鋅5.4份、淫羊藿提取物0.17份、黃精提取物0.23份、蛇床子素0.08份;所述的營養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麥冬多糖0.24份、羊角豆提取物0.33份、紅蓮子提取物0.31份、硫酸銅3.7份、鉬酸銨2.3份、磷酸二氫鉀12份。作為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步驟(1)所述的腐熟有機肥的使用量為4000kg/畝。作為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步驟(1)所述的浸種劑的質量分數為360ppm。作為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步驟(2)所述的營養液的質量分數為0.17%,每次的噴施量為34L/畝。使用本實施例的種植方法及對比例小麥的普通種植方法種植“皖麥38”小麥60畝,平均分為4組,每組15畝,統計小麥病害率、平均蛋白質含量、平均千粒重和平均畝產量:表1實施例和對比例的對比結果實施例1實施例2實施例3對比例病害率(%)1.281.261.238.74平均蛋白質含量(g/100g)17.4417.5117.5613.79平均千粒重(g)48.3148.4348.6140.89平均畝產量(kg)647.86649.24651.23507.46相對增產率(%)27.6727.9428.33——從表1可知,本發明的種植方法小麥病害率降低至1.23%~1.28%、相對對比例小麥的普通種植方法降低7.46%~7.51%,使得平均蛋白質含量達到17.44~17.56g/100g、相對對比例小麥的普通種植方法提高3.65~3.77g/100g,使得平均千粒重達到48.31~48.61g、相對對比例小麥的普通種植方法提高7.42~7.72g,使得平均畝產量達到647.86~651.23kg、相對對比例小麥的普通種植方法增產27.67%~28.33%。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