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栽培系統,特別是一種無土栽培。
背景技術:
無土栽培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用基質或僅育苗時用基質,在定植以后用營養液進行灌溉的栽培方法。由于無土栽培可人工創造良好的根際環境以取代土壤環境,有效防止土壤連作病害及土壤鹽分積累造成的生理障礙,充分滿足作物對礦質營養、水分、氣體等環境條件的需要,栽培用的基本材料又可以循環利用,因此具有省水、省肥、省工、高產優質等特點。
但是現有的無土栽培技術只是對培養使用的基質和營養液進行研究,并沒有從撒種到收獲形成完整的無土栽培系統,不便于生產的統一管理,也不利于植株的生長培養。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新型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從撒種到收獲形成完成的栽培系統,利于植株生長,便于生產管理,植株生長良好,產量高的無土栽培系統。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無土栽培系統,包括撒種部,胚芽種植部,幼苗種植部和采集部,所述撒種部與胚芽種植部相連,所述胚芽種植部與幼苗種植部相連,所述幼苗種植部與采集部相連。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進行撒種后,植株即進入無土栽培系統中開始培養,根據植株生長的階段,生長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培育。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無土栽培系統,所述撒種部包括順序連接的撒種盤,所述撒種盤連有基質處理裝置和灑水裝置。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在進行撒種后對基質進行處理,適合種子萌芽,在對基質進行處理后,灑水使基質充分濕潤。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無土栽培系統,所述胚芽種植部包括與胚芽移栽裝置相連的水培池,所述水培池內包括營養液,所述水培池上方設有農藥噴灑裝置,所述胚芽移栽裝置內設有胚芽盤。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通過水培池對胚芽進行培植,保證胚芽在進入生長架之前良好發育,同時,所有的胚芽發育狀況基本一致,從而保證植株穩定生長。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無土栽培系統,所述幼苗部包括與生長架相連的幼苗移栽裝置,所述幼苗移栽裝置內設有幼苗盤;所述生長架設有光照系統和噴灑裝置,所述噴灑裝置能夠噴灑農藥和營養液的混合溶液。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生長架能夠充分利用種植空間,增加單位面積的產量,通過噴灑裝置和光照系統能夠進一步保證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養料和光,從而達到高產。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無土栽培系統,所述撒種裝置設有進入水培池的傳送裝置一,所述水培池與胚芽移栽裝置之間設有雙向傳送裝置,所述水培池設有進入幼苗移栽裝置的傳送裝置二,所述幼苗移栽裝置設有進入生長架的傳送裝置三,所述生長架設有進入采集部的傳送裝置四。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傳送裝置將植物傳送至下一階段,能夠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無土栽培系統的系統化程度,便于形成完整的無土栽培系統,便于統一管理。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無土栽培系統,包括以下栽培過程,
步驟一,將種子撒入撒種盤中,通過基質處理裝置在種子表面覆蓋一層基質,灑水裝置在基質表面灑水使基質濕潤;
步驟二,將撒種盤傳送入水培池中進行發芽,得到胚芽,將裝有胚芽的撒種盤從水培池傳送入胚芽移栽裝置,將胚芽移栽至胚芽盤中;
步驟三,將胚芽盤傳送入水培池中進行生長,通過農藥噴灑裝置定期噴灑農藥,得到幼苗,將裝有幼苗的胚芽盤傳送入幼苗移植裝置進行移栽,將幼苗移栽至幼苗盤中;
步驟四,將幼苗盤傳送入生長架中進行生長,通過光照系統為幼苗生長補充光源,通過噴灑裝置定期噴灑農藥和營養液,得到成株,將裝有成株的幼苗盤送入采集部進行采集。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無土栽培系統,所述營養液由質量份3份雞糞浸出液,10.37份KH2PO4,6.10份KNO3,2.25份NH4H2PO4,1.71份MgSO4和0.31份Ca(NO3)2組成。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營養液采用上述配方更加適宜綠色植物的生長,尤其是生菜的生長;雞糞浸出液可以為營養液提供大量的微量元素。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無土栽培系統,所述基質處理裝置在撒種盤表面覆蓋一層基質,所述基質的厚度為2.7cm,所述基質由質量份1份發酵棉桿,0.4份蛭石,0.7份松鱗,1份凹凸土和0.002份微生物組成,所述微生物包括脲酶,轉化酶和蛋白酶,所述基質的容重為0.4g/cm3,pH為6.2,總孔隙度為74%,氣水孔隙比為0.39;轉化酶活性1.37mol NaS2O3/g,蛋白酶活性為0.25mg NH+N/g,脲酶活性為0.13mgNH4+ N/g,過氧化氫酶活性為5.47mol KMnO4/g。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基質的對作物根基環境十分有利,在保證作物根系通氣空間的情況下,增加水分,養分的保持和供應,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長及增強其耐旱性。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無土栽培系統,所述水培池營養液的濃度為21%~37%,所述農藥噴灑裝置噴灑的農藥濃度為2.4%~3.2%,所述噴灑裝置噴灑的農藥與營養液為體積比1:8.3,所述混合溶液的濃度為34%~46%,所述農藥噴灑裝置和噴灑裝置的噴灑量及周期為4.72g/m2-10d,所述光照系統的光照周期為24h,光照強度為5~8WLx,所述光照周期為單期光照,其中明期為17h,暗期為7h。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針對植物不同的生長階段進行不同的農藥噴灑,以及營養液的供給,能夠保證植物穩定良好生長,并避免營養液、農藥的浪費,甚至過量的營養液及農藥對植物的生長造成負影響。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無土栽培系統,所述撒種盤,胚芽盤和幼苗盤由活性碳/親水性多孔泡沫制成,所述活性碳/親水性多孔泡沫由質量份34份聚醚三元醇,28份葡萄糖,9份硅油,13份辛酸亞錫,17份活性碳纖維和24份聚氨酯制成,所述親水性泡沫的表觀密度為27.5kg/m3,骨架密度為417.2 kg/m3,孔隙率為83.1%,吸水率為374.9%。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由活性碳/親水性多孔泡沫制成的撒種盤,胚芽盤和幼苗盤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和吸水性,具有良好的水分保持力和供給力;同時與微生物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能夠使得微生物附著,保證微生物的高活性,從而利于植物的生長。
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撒種盤,胚芽盤和幼苗盤,其表面微生物個數統計如下,細菌24.13×104個·g-1、真菌80.66×104個·g-1,放線菌0.51×104個·g-1、纖維素菌104.21×104個·g-1,氨化菌37.07×104個·g-1,硝化菌72.09×104個·g-1。
對生菜通過本實用新型的無土栽培系統進行育苗試驗,開始于2015年9月12日,結束于2015年12月27日,對生菜的單株形態各指標進行測算統計,包括葉片數,最大葉長,最大根長以及葉綠素含量,葉綠素含量通過95%乙醇提純法進行測定。平均葉片數為24片,最大葉長為26.4cm,最大根長為45.8cm,葉綠素含量為1.30mg·g-1。
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從撒種到收獲形成完成的栽培系統,利于植株生長,便于生產管理,植株生長良好,種植產量高。
2、充分利用種植空間,增加單位面積的產量,針對植物不同的生長階段進行不同的供給,從而達到高產。
3、對生菜進行育苗,平均葉片數為24片,最大葉長為26.4cm,最大根長為45.8cm,葉綠素含量為1.30mg·g-1。
附圖說明
圖1是一種無土栽培系統。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的說明。
為了使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無土栽培系統,包括撒種部,胚芽種植部,幼苗種植部和采集部,所述撒種部與胚芽種植部相連,所述胚芽種植部與幼苗種植部相連,所述幼苗種植部與采集部相連。所述撒種部包括順序連接的撒種盤,所述撒種盤連有基質處理裝置和灑水裝置。所述胚芽種植部包括與胚芽移栽裝置相連的水培池,所述水培池內包括營養液,所述水培池上方設有農藥噴灑裝置,所述胚芽移栽裝置內設有胚芽盤。所述幼苗部包括與生長架相連的幼苗移栽裝置,所述幼苗移栽裝置內設有幼苗盤;所述生長架設有光照系統和噴灑裝置,所述噴灑裝置能夠噴灑農藥和營養液的混合溶液。所述撒種裝置設有進入水培池的傳送裝置一,所述水培池與胚芽移栽裝置之間設有雙向傳送裝置,所述水培池設有進入幼苗移栽裝置的傳送裝置二,所述幼苗移栽裝置設有進入生長架的傳送裝置三,所述生長架設有進入采集部的傳送裝置四。所述營養液由質量份3份雞糞浸出液,10.37份KH2PO4,6.10份KNO3,2.25份NH4H2PO4,1.71份MgSO4和0.31份Ca(NO3)2組成。所述基質處理裝置在撒種盤表面覆蓋一層基質,并對應種子在土基的上表面摳出直徑為0.7cm,深度為0.2cm的凹坑,所述基質的厚度為2.7cm,所述基質由質量份1份發酵棉桿,0.4份蛭石,0.7份松鱗,1份凹凸土和0.002份微生物組成,所述微生物包括脲酶,轉化酶和蛋白酶,所述基質的容重為0.4g/cm3,pH為6.2,總孔隙度為74%,氣水孔隙比為0.39;轉化酶活性1.37mol NaS2O3/g,蛋白酶活性為0.25mg NH+N/g,脲酶活性為0.13mgNH4+ N/g,過氧化氫酶活性為5.47mol KMnO4/g。所述水培池營養液的濃度為21%~37%,所述農藥噴灑裝置噴灑的農藥濃度為2.4%~3.2%,所述噴灑裝置噴灑的農藥與營養液為體積比1:8.3,所述混合溶液的濃度為34%~46%,所述農藥噴灑裝置和噴灑裝置的噴灑量及周期為4.72g/m2-10d,所述光照系統的光照周期為24h,光照強度為5~8WLx,所述光照周期為單期光照,其中明期為17h,暗期為7h。所述撒種盤,胚芽盤和幼苗盤由活性碳/親水性多孔泡沫制成,所述活性碳/親水性多孔泡沫由質量份34份聚醚三元醇,28份葡萄糖,9份硅油,13份辛酸亞錫,17份活性碳纖維和24份聚氨酯制成,所述親水性泡沫的表觀密度為27.5kg/m3,骨架密度為417.2 kg/m3,孔隙率為83.1%,吸水率為374.9%。
實施例2
具體栽培過程如下,
步驟一,將種子撒入撒種盤中,通過基質處理裝置在種子表面覆蓋一層基質,灑水裝置在基質表面灑水使基質濕潤;
步驟二,將撒種盤傳送入水培池中進行發芽,得到胚芽,將裝有胚芽的撒種盤從水培池傳送入胚芽移栽裝置,將胚芽移栽至胚芽盤中;
步驟三,將胚芽盤傳送入水培池中進行生長,通過農藥噴灑裝置定期噴灑農藥,得到幼苗,將裝有幼苗的胚芽盤傳送入幼苗移植裝置進行移栽,將幼苗移栽至幼苗盤中;
步驟四,將幼苗盤傳送入生長架中進行生長,通過光照系統為幼苗生長補充光源,通過噴灑裝置定期噴灑農藥和營養液,得到成株,將裝有成株的幼苗盤送入采集部進行采集。
實施例3
發酵棉桿通過以下步驟制備,
步驟一,篩選無蟲眼的棉桿,用粉碎機將棉桿粉碎成1cm的長度;
步驟二,將粉碎后的棉桿放置于不透風的溫室中,保持溫室中的溫度恒定為42±2℃,向按照質量比棉桿:混合物=1:0.4向棉桿中加入混合物(W/W 雞糞:尿素=27:1),并混合均勻;
步驟三,加入總質量2.7%的添加菌劑(有機廢物發酵菌曲),加水至含水率為60%,開始發酵,每80h進行1次翻堆;
步驟四,發酵持續6d后,將溫室中溫度升溫至50℃,高溫發酵3d后,結束發酵。
實施例4
活性碳/親水性多孔泡沫通過以下步驟制備,
步驟一,按比列稱取一定量的聚醚三元醇,分別依次加入質量比為聚醚三元醇:水=1:0.3的水,硅油,再加入葡萄糖,攪拌15min,得到組分A備用;
步驟二,按比列稱取一定的聚氨酯,辛酸亞錫和活性碳纖維,保持溫度25℃高速攪拌10min后得到組分B;
步驟三,將組分A和B混合,高速攪拌3~5s后迅速倒入模具發泡,固化脫模,室溫下陳化24h,得到活性碳/親水性多孔泡沫。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