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化智能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防滑施肥車。
背景技術:
目前,大型的農場、園林的作物施肥,仍然采用人工施肥,或簡易式人工撒肥。一方面,人工施肥造成了勞動率的消耗、成本的增高及工作效率降低;另一方面,簡易式人工撒肥,易使農作物葉片燒毀,肥料的大量浪費。機械化程度的不高,造成了施肥的難度加大。
因此,為避免上述技術問題,確有必要提供一種防滑施肥車,所述的裝置結構特點為防滑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穩定性好, 實現莊稼的自動挖坑、自動放肥料,提高了高效施肥的車輛。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防滑施肥車,其包括:柴油動力機、傳送帶、防滑輪、肥料下落控制按鈕、操縱把手、座板、腳踏、支撐桿、主軸、肥料倉、輸送管、釘耙、定向輪、后輪,所述的傳送帶連接柴油動力機、防滑輪,所述的肥料下落控制按鈕、操縱把手位于柴油動力機后側,所述的座板、腳踏位于主軸正上方,所述的肥料倉、輸送管位于主軸的右側,所述的支撐桿布置在主軸上,所述的釘耙位于支撐桿下方,所述的后輪布置在主軸上,所述的定向輪位于后輪的下方。
進一步,所述的座板高度為主軸上方0.5m,所述的肥料倉的最大容量為10kg。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結構簡單、成本較低、穩定性好,實現莊稼的自動挖坑、自動放肥料,避免了摩擦小的污泥區域,高效施肥。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防滑施肥車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柴油動力機、2.傳送帶、3.防滑輪、4.肥料下落控制按鈕、5.操縱把手、6.座板、7.腳踏、8.支撐桿、9.主軸、10.肥料倉、11.輸送管、12.釘耙、13.定向輪、14.后輪。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防滑施肥車的結構示意圖。
一種防滑施肥車,其包括:柴油動力機(1)、傳送帶(2)、防滑輪(3)、肥料下落控制按鈕(4)、操縱把手(5)、座板(6)、腳踏(7)、支撐桿(8)、主軸(9)、肥料倉(10)、輸送管(11)、釘耙(12)、定向輪(13)、后輪(14),所述的傳送帶(2)連接柴油動力機(1)、防滑輪(3),所述的肥料下落控制按鈕(4)、操縱把手(5)位于柴油動力機(1)后側,所述的座板(6)、腳踏(7)位于主軸(9)正上方,所述的肥料倉(10)、輸送管(11)位于主軸(9)的右側,所述的支撐桿(8)布置在主軸(9)上,所述的釘耙(12)位于支撐桿(8)下方,所述的后輪(14)布置在主軸(9)上,所述的定向輪(13)位于后輪(14)的下方。
其中,所述的座板高度為主軸上方0.5m,所述的肥料倉的最大容量為10kg。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大型農田莊稼需施肥的季節,人坐在座板上、腳踩踏板,手持操縱把手。啟動柴油動力機后,開至目的地,待釘耙刨坑完成后,啟動肥料下落控制按鈕,肥料下落坑內。
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些許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當以權利要求書所界定的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