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蒜瓣瓣尖機械識別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519647閱讀:466來源:國知局
一種蒜瓣瓣尖機械識別裝置的制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屬于農業機械裝置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蒜瓣瓣尖機械識別裝置。



背景技術:

大蒜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和出口產品,其用途廣泛,社會需求量大,大蒜的種植主要集中在山東、江蘇、安徽、河南、廣西、廣東、和陜西等各地種植;但因其具有不規則的外形,而且在種植的過程中一般要求直立栽種,導致國內外大蒜種植機械研究緩慢,長期以來主要依靠人工進行栽種,農民不但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而且生產成本大大提高,而且由于播種過程的不規范,收獲機械也沒有形成定型產品并批量生產。

在國際社會上大蒜播種機的發展歷程,尤其在發達國家(如美國)人少地多,大蒜栽種主要采取規模化和專業化栽種,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但是在播種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到農藝要求中的重要一項,就是大蒜瓣尖朝上的問題,不能保證直立度,及無法保證大蒜的出芽率;所以國外的大蒜播種機技術在我國的適用性不高。

目前我國國內的大蒜播種機械主要存在著以下一些問題。

1)、朝向隨機的點播技術;首先先壓穴,再用機械送種到種穴;在送種過程中,大蒜瓣尖朝向處于自由狀態,瓣尖方向完全由落種瞬間朝向及落種位置隨機確定,不符合農藝要求,得不到農民的認可,無法進行實際應用。

2)、人工輔助播種技術;該技術基本上解決了大蒜栽植瓣尖向上的技術問題,但必須事先將瓣尖按尖上根下的方式逐瓣用人工裝入大蒜播種器,因為效率低下,無法完成大批量機械化生產而不被采用。

3)、大蒜自動定向栽種技術;該技術解決了蒜種輸送過程中要求瓣尖朝上的自動調整問題,其主要由動力裝置、供料器、根部向下控制器等構成,如由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研制開發的2zDS一5型自走式大蒜栽植機該機為一次完成5行播種,行距為17.5cm;其特點為大蒜直立率高,能滿足大蒜播種要求;生產率高,是人工栽種效率的25倍。該機通過旋轉的取種勺及刮板單粒取種后,種子進入瓣尖自動定向控制裝置;該裝置關鍵結構設計是基于對蒜瓣的結構特點、重心位置確定的,在輸送管中運動時在重力作用下自動調整方向并順利落下;經落蒜口掉進已開出的種溝中,后面的覆土器覆土,完成自動播種;但是該機械裝置只能保證下落過程中的直立狀態,入溝后直立狀態也得不到保證。

所以提供一種在大蒜播種過程中蒜尖直立率高,結構簡單方便的機械識別裝置就顯的非常的必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

主要是為了提供一種蒜瓣瓣尖直立率且有效識別率高的機械識別裝置,不但滿足蒜瓣在播種過程中的機械化大生產要求,提高機械播種的生產效率,降低農民的勞動強度,而且有效的提高瓣尖在播種中的有效識別問題,提大蒜的播種成活率,從而進一步提高我國的大蒜有效年產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

提供了一種蒜瓣瓣尖機械識別裝置,包括圓筒機架,在圓筒機架的中心線位置處設置有中心轉軸,在中心轉軸上連接設置有驅動盤,在驅動盤盤面上開設有多個定位孔,在驅動盤上還設置有多個識別單元體,在識別單元體的兩側設置有弧形耳孔,弧形耳孔與定位孔位置匹配一致且其之間通過螺栓定位連接,在驅動盤的前端還設置有識別單元軸,識別單元體設置在識別單元軸的外側,在識別單元軸的外端面上還設置有位置相互均勻變換的兩條軌道槽,在圓筒機架的上端設置有進蒜管,在圓筒機架的下端分別設置有第一輸蒜管和第二輸蒜管。

所述的識別單元體主要由識別內筒和識別外筒組成,識別內筒套接在識別外筒內部,在識別外筒的下端部還設置有卡槽口,在卡槽口內設置有兩個疊加配合且相互對稱的識別薄片,其中識別薄片的中間位置處開設有識別孔,在識別薄片的一端還設置有與識別單元軸上的軌道槽相互匹配的滑移支腿。

在圓筒機架的內壁上還設置有弧形的彈性按壓板,且在識別單元體的識別內筒壁和外筒壁上還設置有活動彈簧。

在識別單位體的識別內筒上還設置有弧形擋料板。

所述的進蒜管傾斜設置且與圓筒機架中心線的夾角為15°。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極大的提高了蒜瓣在播種過程中機械化程度,提高了蒜瓣的播種效率,降低農民的勞動強度,同時有效的提高了瓣尖在播種時的有效識別問題,以及在播種后的直立率問題,提大蒜的播種成活率,從而進一步提高了我國的大蒜有效年產值,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識別單元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驅動盤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識別薄片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識別薄片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軌道槽展開截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圓筒機架;2為中心轉軸;3為驅動盤;4為定位孔;5為弧形耳孔;6為識別單元軸;7為軌道槽;8為進蒜管;9為第一輸蒜管;10為第二輸蒜管;11為識別單元體;12為識別內筒;13為識別外筒;14為卡槽口;15為識別薄片;16為識別孔;17為滑移支腿;18為彈性按壓板;19為活動彈簧;20為弧形擋料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出詳細的描述。

實施例一:如圖1~2所示,提供了一種蒜瓣瓣尖機械識別裝置,包括圓筒機架1,在圓筒機架的中心線位置處設置有中心轉軸2,在中心轉軸上連接設置有驅動盤3,在驅動盤3盤面上開設有多個定位孔4,在驅動盤上還設置有多個識別單元體11,在識別單元體的兩側設置有弧形耳孔5,弧形耳孔5與定位孔4位置匹配一致且其之間通過螺栓定位連接,在驅動盤3的前端還設置有識別單元軸6,識別單元體11設置在識別單元軸6的外側,在識別單元軸6的外端面上還設置有位置相互均勻變換的兩條軌道槽7,在圓筒機架的上端設置有進蒜管8,在圓筒機架的下端分別設置有第一輸蒜管9和第二輸蒜管10;在使用時,蒜瓣首先通過進蒜管進入該機械識別裝置內部,在中心轉軸上固定的驅動盤和在驅動盤上通過定位孔固定連接的識別單元體,在中心轉軸的旋轉帶動下滾動運轉,蒜瓣經過識別單元體的瓣尖識別后進過轉軸的運轉到達機架筒體底部,如果蒜尖合格朝上會在識別機構和軌道的相互運動作用下進入到第一輸蒜管進行蒜瓣播種,如果識別后蒜尖朝下,則會在運動作用下進入第二輸蒜管進行回收、調頭在識別。

實施例二:如圖1~7所示,所述的識別單元體主要由識別內筒12和識別外筒13組成,識別內筒套接在識別外筒內部,在識別外筒的下端部還設置有卡槽口14,在卡槽口14內設置有兩個疊加配合且相互對稱的識別薄片15,其中識別薄片15的中間位置處開設有識別孔16,在識別薄片的一端還設置有與識別單元軸上的軌道槽相互匹配的滑移支腿17;該識別單元采用外筒套內筒的結構方式,在外筒下設置卡槽口,在卡槽口內放置一組識別薄片組成主要的識別單元,由于在卡槽口內設置的是兩個識別薄片,其結構位置相互對稱,所以當識別薄片端部的滑移支腿在軌道槽內匹配做滑移運動時,其根據軌道槽的漸變軌道使得識別孔的開合存在一個漸變過程,當運行到寬軌道側時,上下兩個對稱的識別薄片的識別孔相互開合,在識別薄片上開出一個較窄的單元口,從而使得其夾住蒜瓣瓣尖位置,從而達到瓣尖播種識別的工作原理,而且其寬軌道側面的設置位置正好與第一輸蒜管的位置相互對應,以達到合格蒜尖落入第一輸蒜捅進行蒜苗播種的過程。

實施例三:如圖1~7所示,在圓筒機架的內壁上還設置有弧形的彈性按壓板18,且在識別單元體的識別內筒壁和外筒壁上還設置有活動彈簧19,加設彈性按壓板和活動彈簧后,使得蒜瓣可以有效的進入識別單元體的識別薄片孔位置處,從而避免有些長度較短的蒜瓣在識別單元體內左右晃動,無法有效的進入識別薄片進行瓣尖識別的過程,更加有效的提高了該識別裝置的工作和識別效率;在識別單位體的識別內筒上還設置有弧形擋料板20,所述的進蒜管傾斜設置且與圓筒機架中心線的夾角為15°;在識別單元內筒上設置的弧形擋料板可以有效的保證在蒜瓣從進蒜管進入后可靠的落入識別單元體內,不會出現蒜瓣落偏等問題。

綜上所述,該蒜瓣瓣尖機械識別裝置,結構簡單,設計新穎,極大的提高了蒜瓣在播種過程中機械化程度,提高了蒜瓣的播種效率,降低農民的勞動強度,同時有效的提高了瓣尖在播種時的有效識別問題,以及在播種后的直立率問題,提大蒜的播種成活率,從而進一步提高了我國的大蒜有效年產值,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