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水產養殖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水產動物流水養殖實驗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水產養殖領域需要進行針對水產動物進行各種實驗,包括水生生物的生態因子養殖實驗(鹽度、溫度、pH值等)、能量收支養殖實驗、免疫實驗、毒理實驗、病理實驗、營養實驗等,以下簡稱水產動物養殖實驗,此類實驗均需要以活體為實驗材料,在水中進行階段性養殖,除了要滿足其生長發育所需的基本條件外,上述實驗還需要最大限度的減少環境因子對實驗的影響,以保證實驗條件的一致性和可重復性,方可得出精確的可操作的數據,正因如此,上述實驗都會使用流水或循環水養殖實驗裝置作為實驗器具,以消除自然水域因環境因素帶來的干擾。
現有的水產動物實驗裝置結構簡單,水產動物的養殖實驗裝置常用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將實驗對象直接放入大水體的池子等容器中進行,這種方法設置對照組和平行組困難,且每個組誤差大,并且實驗的可重復性較差,二是,將實驗對象放入小規格水族箱或燒杯中進行分組實驗,但這種方法環境因子影響較大,無法保證實驗條件的一致性。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能保證水體環境一致的水產動物實驗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水產動物流水養殖實驗裝置,包括若干個養殖工位,養殖工位上設有養殖箱體,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供水工位,供水工位上設有供水箱體,供水箱體上設有出水通道,出水通道上設有與養殖箱體數量一致的進水支管,進水支管的出水端位于養殖箱體的上方,進水支管的進水端均與出水通道連通連接,所述養殖箱體上設有出水支管。
上述結構中,實現多個養殖工位上的養殖箱體內的水體同步進水和同步出水,將養殖所需的水體統一儲存到供水箱體內,保持養殖箱體內的水體條件一致,便于實驗環境的控制,提高實驗數據的準確性,養殖箱體內的水體統一操作還能縮短更換水體的時間,提高實驗效率。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所述養殖箱體的上端面為開口端,進水支管的出水端置于開口端的上方,開口端處覆蓋有網蓋,網蓋上設有均勻分布的網孔,所述養殖箱體的外周面上設有出水口,出水口上設有過濾網,出水口與出水支管的進水端連通。
上述結構中,開口端上設置網蓋是為了防止實驗動物跳出養殖箱體,又能方便進水支管內的水體通過網孔穿過網蓋從開口端上方落入養殖箱體內,因出水口的孔徑較大,過濾網的設置是為了防止體積較小的水產會從出水口逃出,出水口上的過濾網網孔需設計的大一點,因為水產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排泄物或其他雜質需通過出水口排出,出水支管的進水端與出水口密封連通,這樣能避免連接處漏水,造成資源浪費。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所述養殖箱體并排設置,養殖箱體的外周面上固定有水槽,相鄰兩個水槽相互連通,該水槽設置在出水支管的下方,且水槽的開口朝向出水支管,出水支管的出水端向下延伸穿過水槽的開口置于水槽內,所述水槽的底面上設有排水口。
上述結構中,因養殖箱體較多,即出水支管有多個,水體排放時,會造成到處流竄的現象,不僅給清理造成了難度,且容易浪費資源造成污染,若在每個出水支管上連接一根引流管,多個引流管需占用的面積較大,會提高實驗養殖成本,且也不方便排放,出水支管與引流管之間的連接也是個問題,容易脫開或其他情況,現將出水支管112內流出的水體先統一匯聚到水槽115內,再通過水槽115上的排水口1151進行排放或進行其他處理,可避免多根引流管的使用和浪費,減少多余的占地空間,節省成本。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所述出水通道上設有抽水泵,抽水泵設置在出水通道的進水端和最靠近出水通道進水端的進水支管之間,所述出水通道靠近進水端的位置設有出水控制閥,進水支管上設有進水支管控制閥,出水支管上設有出水支管控制閥。
上述結構中,因為供水箱體里的水不能自然流入養殖箱體內,所以抽水泵的設置是為了將供水箱體內的水體能順利的通過出水通道進入養殖箱體被使用,出水通道上的出水控制閥是為了控制水體的同進,進水支管和出水支管上的進水支管控制閥和出水支管控制閥是為了控制養殖箱體的使用狀況,如一個養殖裝置內設有多個養殖箱體,但是一個實驗組不需要用到全部的養殖箱體時,就可關閉與空置的養殖箱體連接的進水支管和出水支管上的進水支管控制閥和出水支管控制閥,使養殖裝置的使用更節能環保,利用率高。
采用上述方案,不僅能提供穩定統一的養殖條件,給水產動物提供一個流水養殖環境,還能利用該裝置同時進行多種實驗環境下的實驗。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外觀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局部結構圖;
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養殖箱體A-A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具體的描述,只用于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說明,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定,該領域的技術工程師可根據上述實用新型的內容對本實用新型作出一些非本質的改進和調整。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如圖1-3所示,一種水產動物流水養殖實驗裝置,包括若干個養殖工位1,養殖工位1上設有養殖箱體11,還包括供水工位2,供水工位2上設有供水箱體21,供水箱體21上設有出水通道211,出水通道211上設有與養殖箱體11數量一致的進水支管111,進水支管111的出水端1111位于養殖箱體11的上方,進水支管111的進水端1112均與出水通道211連通連接,所述養殖箱體11上設有出水支管112。實現多個養殖工位1上的養殖箱體11內的水體同步進水和同步出水,將養殖所需的水體統一儲存到供水箱體21內,保持養殖箱體11內的水體條件一致,便于實驗環境的控制,提高實驗數據的準確性,養殖箱體11內的水體統一操作還能縮短更換水體的時間,提高實驗效率。
上述養殖箱體11的上端面為開口端113,進水支管111的出水端1111置于開口端113的上方,開口端113處覆蓋有網蓋1131,網蓋1131上設有均勻分布的網孔1131a,所述養殖箱體11的外周面上設有出水口114,出水口114上設有過濾網1141,出水口114與出水支管112的進水端1121連通。開口端113上設置網蓋1131是為了防止魚類跳出養殖箱體11,又能方便進水支管111內的水體通過網孔1131a穿過網蓋1131從開口端113上方落入養殖箱體11內,因出水口114的孔徑較大,過濾網1141的設置是為了防止體積較小的水產會從出水口114逃出,出水口114上的過濾網1141網孔需設計的大一點,因為水產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排泄物或其他雜質需通過出水口114排出,出水支管112的進水端1121與出水口114密封連通,這樣能避免連接處漏水,造成資源浪費。
上述養殖箱體11并排設置,養殖箱體11的外周面上固定有水槽115,相鄰兩個水槽115相互連通,該水槽115設置在出水支管112的下方,且水槽115的開口朝向出水支管112,出水支管112的出水端1122向下延伸穿過水槽115的開口置于水槽115內,所述水槽115的底面上設有排水口1151。因養殖箱體11較多,即出水支管112有多個,水體排放時,會造成到處流竄的現象,不僅給清理造成了難度,且容易浪費資源造成污染,若在每個出水支管112上連接一根引流管,多個引流管需占用的面積較大,會提高實驗養殖成本,且也不方便排放,出水支管112與引流管之間的連接也是個問題,容易脫開或其他情況,現將出水支管112內流出的水體先統一匯聚到水槽115內,再通過水槽115上的排水口1151進行排放或進行其他處理,可避免多根引流管的使用和浪費,減少多余的占地空間,節省成本。
上述出水通道211上設有抽水泵2111,抽水泵2111設置在出水通道211的進水端2112和最靠近出水通道211進水端2112的進水支管111之間,所述出水通道211靠近進水端2112的位置設有出水控制閥2113,進水支管111上設有進水支管控制閥1113,出水支管112上設有出水支管控制閥1123。因為供水箱體21里的水不能自然流入養殖箱體11內,所以抽水泵2111的設置是為了將供水箱體21內的水體能順利的通過出水通道211進入養殖箱體11被使用,出水通道211上的出水控制閥2113是為了控制水體的同進,進水支管111和出水支管112上的進水支管控制閥1113和出水支管控制閥1123是為了控制養殖箱體11的使用狀況,如一個養殖裝置內設有多個養殖箱體11,但是一個實驗組不需要用到全部的養殖箱體11時,就可關閉與空置的養殖箱體11連接的進水支管111和出水支管112上的進水支管控制閥1113和出水支管控制閥1123,使養殖裝置的使用更節能環保,利用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