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馬鈴薯播種機壓桿式播種器,屬農業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
馬鈴薯因其在保障糧食安全方面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得到政府部門的廣泛 重視。2010 年,中國發布了馬鈴薯產業的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其中提及預計到 2015 年中國 馬鈴薯總產量將達到 1.5億噸,種植面積達到 1.2億畝,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 13%。目前,馬鈴薯有兩種播種方式,一種是馬鈴薯切塊后不帶芽直接播種,這種方式已經實現了機械化播種;還有一種是馬鈴薯切塊后催芽,芽苗長到1-3cm左右后帶芽播種,這種帶芽要求播種時芽苗必須朝上,現在播種都是是靠人工操作,工作效率低,勞動強度大,其主要原因是馬鈴薯在種植過程中往往非常的麻煩,使用現有的馬鈴薯播種機進行馬鈴薯播種時,馬鈴薯芽有的朝上,有的朝下,無法保證馬鈴薯芽全部朝上,這樣就影響馬鈴薯的生長。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馬鈴薯播種機的不足,提供一種能使播種的馬鈴薯芽苗全部朝上,有利于馬鈴薯生長的馬鈴薯播種機壓桿式播種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馬鈴薯播種機壓桿式播種器,包括托盒、豎壓桿、軸套、左連桿、右連桿、左滑板、右滑板、導向軸、滑板架,在托盒下端的前后兩側對稱焊接有前后兩個滑板架,托盒處在前后兩個滑板架的中部,左滑板、右滑板對稱設置在前后兩個滑板架之間,豎壓桿通過軸套固定在托盒的前側面上,豎壓桿的下端與左連桿、右連桿的上端通過軸銷鉸接在一起,左連桿、右連桿的下端分別與左滑板、右滑板內側的導向軸鉸接,帶動左滑板、右滑板左右滑動。
所述托盒為正方形框,由金屬板折握焊接而成,在托盒的前側面上焊接有一個軸套,軸套內設有豎壓桿。
所述豎壓桿的上下兩端設有軸孔,在豎壓桿下端的軸孔上面設有環形阻擋部,阻擋部的直徑不小于軸套的直徑。
所述左滑板、右滑板大小一致,在左滑板、右滑板的前后兩側面分別焊接有兩個導向輥,并通過導向輥安裝在前滑板架和后滑板架之間。
所述滑板架為內部設有長條孔的長方體金屬板,長條孔的高度大于導向輥的直徑。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合理,制造容易,安裝方便,使用壽命長,自動下料,能使播種的馬鈴薯芽苗全部朝上,有利于馬鈴薯生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儲料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放料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托盒、2豎壓桿、3軸套、4左連桿、5右連桿、6左滑板、7右滑板、8導向軸、9滑板架。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一種馬鈴薯播種機壓桿式播種器,包括托盒(1)、豎壓桿(2)、軸套(3)、左連桿(4)、右連桿(5)、左滑板(6)、右滑板(7)、導向軸(8)、滑板架(9),在托盒(1)下端的前后兩側對稱焊接有前后兩個滑板架(9),托盒(1)處在前后兩個滑板架(9)的中部,左滑板(6)、右滑板(7)對稱設置在前后兩個滑板架(9)之間,豎壓桿(2)通過軸套(3)固定在托盒(1)的前側面上,豎壓桿(2)的下端與左連桿(4)、右連桿(5)的上端通過軸銷鉸接在一起,左連桿(4)、右連桿(5)的下端分別與左滑板(6)、右滑板(7)內側的導向軸(8)鉸接,帶動左滑板(6)、右滑板(7)左右滑動。所述托盒(1)為正方形框,由金屬板折握焊接而成,在托盒(1)的前側面上焊接有一個軸套(3),軸套(3)內設有豎壓桿(2)。所述豎壓桿(2)的上下兩端設有軸孔,在豎壓桿(2)下端的軸孔上面設有環形阻擋部,阻擋部的直徑不小于軸套(3)的直徑。所述左滑板(6)、右滑板(7)大小一致,在左滑板(6)、右滑板(7)的前后兩側面分別焊接有兩個導向輥,并通過導向輥安裝在前后兩個滑板架(9)之間。所述滑板架(9)為內部設有長條孔的長方體金屬板,長條孔的高度大于導向輥的直徑。
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當馬鈴薯播種機壓桿式播種器隨著鏈條傳送帶離開地面后,豎壓桿(2)在拉力的作用下向上運動,通過左連桿(4)、右連桿(5)拉動左滑板(6)、右滑板(7)同時向中間運動,擋住托盒(1)的下口,在此狀態下,將塊狀馬鈴薯種帶有馬鈴薯芽的一面朝上放置在托盒(1)內。當馬鈴薯播種機壓桿式播種器隨著鏈條傳送帶移動到地面時,豎壓桿(2)在壓力的作用下向下運動,通過左連桿(4)、右連桿(5)拉動左滑板(6)、右滑板(7)同時向左右兩側運動,托盒(1)內的塊狀馬鈴薯種帶有馬鈴薯芽苗的一面朝上落入由播種開溝器開出的種溝內。本實用新型適用范圍廣,不僅適用于馬鈴薯的播種,還可以用于其他薯類作物和蔬菜類等經濟作物的播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