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糧食通風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淺圓倉多功能環流系統。
背景技術:
稻谷、麥子等糧食在小型糧倉儲藏過程中,需要定時進行內部通風,內部通風是將空氣壓入糧食的顆粒間隙中,可有效的對糧食實施降溫、除濕、藥劑熏蒸、調質、氣調、排除殘毒和異味等多種作用。現有淺圓倉通風系統均采用地槽通風系統,要完成該項工作需在糧倉底面鋪設適當的通風器械以保證本功能的實現,但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為:一是出風面積小,僅限于在窄窄的一條圓環的面積上能夠出風,不能保證倉內所有糧食顆粒均勻干燥、降溫等的效果實現;二是由于通風分配器均在地坪以下,方便出入倉作用,但通風面積小,通風系統阻力大,加之淺圓倉糧層深,自動分級嚴重,使淺圓倉成為各種倉型中最難通風的倉型;三是由于糧食的濕度較高不能達到防濕防霉的效果。因此,糧倉通風技術急需改善。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環流均溫、局部通風處理異常糧情、整倉緩速通風降溫和負壓通風清掃倉內衛生的淺圓倉多功能環流系統。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淺圓倉多功能環流系統,其中,包括在糧倉容器上設有的地槽通風口、與地槽通風口連接的循環管體和氣調控制器,及分別與氣調控制器連接和循環管體連接的回氣管;所述的回氣管與糧倉容器頂端連通;循環管體包括與地槽通風口連通的第一連通管、依次并排與第一連通管連通的第二連通管、第三連通管和第四連通管,及與第二連通管和第四連通管連通的第五連通管;所述的第二連通管與第三連通管連通;所述的第二連通管與回氣管連通;所述的氣調控制器上設置有第一環流風機;所述的第四連通管與第五連通管的交匯處設置有第二環流風機;所述的第一環流風機和第二環流風機之間設置有電源控制器。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二連通管、第三連通管、第四連通管上均設置有閥門。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二連通管上設置有法蘭。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是在淺圓倉環流系統用于熏蒸作業的基礎上,經過改造后可以集糧情局部處理、環流均溫、緩速通風降溫、倉內除塵等多種功能與一身,大大提升了環流系統的使用價值,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通過四個閥門的不同組合,選擇不同的管路,達到不同的環流方式,從而達到各種不同通風目的。環流均溫是通過開啟第二環流風機,將管道與倉房、糧堆連成一體,形成封閉循環系統,從而消除糧堆不同部位的溫差,達到均溫效果。緩速通風降溫是通過第二環流風機替代大功率離心風機作為動力,配合冷風機,將冷源送入糧堆,達到密閉環流緩速降溫目的。因此,實現了環流均溫、局部通風處理異常糧情、整倉緩速通風降溫和負壓通風清掃倉內衛生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淺圓倉多功能環流系統,包括在糧倉容器上設有的地槽通風口1、與地槽通風口1連接的循環管體2和氣調控制器3,及分別與氣調控制器3連接和循環管體2連接的回氣管4;所述的回氣管4與糧倉容器頂端連通;循環管體2包括與地槽通風口1連通的第一連通管21、依次并排與第一連通管21連通的第二連通管22、第三連通管23和第四連通管24,及與第二連通管22和第四連通管24連通的第五連通管25;所述的第二連通管22與第三連通管23連通;所述的第二連通管22與回氣管4連通;所述的氣調控制器3上設置有第一環流風機5;所述的第四連通管24與第五連通管25的交匯處設置有第二環流風機6;所述的第一環流風機5和第二環流風機6之間設置有電源控制器7。第二連通管22、第三連通管23、第四連通管24上均設置有閥門8。第二連通管22上設置有法蘭。
應用時,在淺圓倉環流系統用于熏蒸作業的基礎上,經過改造后可以集糧情局部處理、環流均溫、緩速通風降溫、倉內除塵等多種功能與一身,大大提升了環流系統的使用價值,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通過四個閥門的不同組合,選擇不同的管路,達到不同的環流方式,從而達到各種不同通風目的。環流均溫是通過開啟第二環流風機6,將管道與倉房、糧堆連成一體,形成封閉循環系統,從而消除糧堆不同部位的溫差,達到均溫效果。緩速通風降溫是通過第二環流風機6替代大功率離心風機作為動力,配合冷風機,將冷源送入糧堆,達到密閉環流緩速降溫目的。因此,實現了環流均溫、局部通風處理異常糧情、整倉緩速通風降溫和負壓通風清掃倉內衛生的效果。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