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大棚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智能溫室大棚。
背景技術:
溫室,又稱暖房。能透光、保溫(或加溫),用來栽培植物的設施。在不適宜植物生長的季節,能提供溫室生育期和增加產量,多用于低溫季節喜溫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溫室的種類多,依不同的屋架材料、采光材料、外形及加溫條件等又可分為很多種類。
現有的溫室大棚結構簡單,只能起到一定的保溫作用,根本不能實現對溫度、濕度、光照等環境因子的調控,且械化水平低,調控能力差,作業主要依靠人力,大大降低了生產管理的效率,鑒于以上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有必要將其進一步改進,使其更具備實用性,才能符合實際使用情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智能溫室大棚,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現有的溫室大棚結構簡單,只能起到一定的保溫作用,根本不能實現對溫度、濕度、光照等環境因子的調控,且械化水平低,調控能力差,作業主要依靠人力,大大降低了生產管理的效率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智能溫室大棚,包括支撐橫梁、塑料薄膜、太陽能電池板、電源插頭、土壤濕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顯示屏、排風管和進水管,所述支撐橫梁兩端固定于支撐立桿上,且支撐立桿底端與固定基座相連接,所述固定基座固定于地面,所述塑料薄膜包裹與支撐橫梁和支撐立桿上,所述太陽能電池板固定于支撐橫梁上,且太陽能電池板與蓄電池電性連接,所述蓄電池位于控制箱內部,且蓄電池與中央處理器電性連接,所述電源插頭與蓄電池電性連接,所述土壤濕度傳感器位于地面上,且土壤濕度傳感器用于監測地面中的土壤水分并將檢測出的數據通過AD傳感器傳輸給中央處理器,所述溫度傳感器用于監測空氣中的溫度并將檢測出的數據傳輸給中央處理器,所述顯示屏用于顯示中央處理器處理后的數據信息,所述排風管上固定安裝有排風機和電磁閥,所述進水管上設置有水泵和噴淋頭。
優選的,所述中央處理器為51單片機,且型號為AT89451。
優選的,所述中央處理器與排風機、電磁閥和水泵均電性連接。
優選的,所述排風管的進風端呈喇叭狀。
優選的,所述進水管固定于支撐橫梁上,且噴淋頭呈錐形狀。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智能溫室大棚設有土壤濕度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通過溫度傳感器反饋溫度,土壤濕度傳感器反饋土壤濕度,然后以51單片機作為控制器收集好大棚溫度和土壤濕度,與設定值進行比較,當超過設定值時控制排風機運行或水泵進行噴水加濕,整體智能化程度高,能夠對農作物生產環境實施調控,解放勞動力,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整個裝置以太陽能為主電源,市電作為輔助電源,采用清潔能源減少污染,使用效果好,排風管的進風端呈喇叭狀,排風速度快,降溫效果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流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結構電路原理示意圖。
圖中:1、支撐橫梁,2、支撐立桿,3、固定基座,4、塑料薄膜,5、地面,6、太陽能電池板,7、控制箱,8、蓄電池,9、中央處理器,10、電源插頭,11、土壤濕度傳感器,12、AD傳感器,13、溫度傳感器,14、顯示屏,15、排風管,16、排風機,17、電磁閥,18、進水管,19、水泵,20、噴淋頭。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智能溫室大棚,包括支撐橫梁1、支撐立桿2、固定基座3、塑料薄膜4、地面5、太陽能電池板6、控制箱7、蓄電池8、中央處理器9、電源插頭10、土壤濕度傳感器11、AD傳感器12、溫度傳感器13、顯示屏14、排風管15、排風機16、電磁閥17、進水管18、水泵19和噴淋頭20,支撐橫梁1兩端固定于支撐立桿2上,且支撐立桿2底端與固定基座3相連接,所述固定基座3固定于地面5,塑料薄膜4包裹與支撐橫梁1和支撐立桿2上,太陽能電池板6固定于支撐橫梁1上,且太陽能電池板6與蓄電池8電性連接,蓄電池8位于控制箱7內部,且蓄電池8與中央處理器9電性連接,中央處理器9為51單片機,且型號為AT89451,AT89451單片機是一種高效微控制器,從而能夠使整個設備運行穩定,中央處理器9與排風機16、電磁閥17和水泵19均電性連接,電源插頭10與蓄電池8電性連接,土壤濕度傳感器11位于地面5上,且土壤濕度傳感器11用于監測地面5中的土壤水分并將檢測出的數據通過AD傳感器12傳輸給中央處理器9,溫度傳感器13用于監測空氣中的溫度并將檢測出的數據傳輸給中央處理器9,顯示屏14用于顯示中央處理器9處理后的數據信息,排風管15上固定安裝有排風機16和電磁閥17,排風管15的進風端呈喇叭狀,進水管18上設置有水泵19和噴淋頭20,進水管18固定于支撐橫梁1上,且噴淋頭20呈錐形狀,噴灑范圍大,加濕效果好,結構合理。
工作原理:在使用該智能溫室大棚時,先對該裝置進行一個簡單的結構了解,太陽能電池板6能夠將太陽輻射轉化為電能并儲存在蓄電池8當中,土壤濕度傳感器11和溫度傳感器13在蓄電池8的作用下開始工作,土壤濕度傳感器11和溫度傳感器13將檢測出的土壤濕度和空氣溫度傳輸給中央處理器9,當溫度超過設定值或濕度低于設定值時,中央處理器9驅動電磁閥17開始工作,使排風管15處于打開的狀態,然后使排風機16處于工作狀態,這樣排風機16可以將大棚內的空氣抽出,從而能夠使大棚內的溫度降低,同時中央處理器9驅動水泵19開始工作,水泵19可以將進水管18內的水流抽出并通過噴淋頭20噴灑在地面上,從而可以提高地面5的濕度,這就是該裝置整個的工作過程。
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