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一種組裝式可移動日光溫室,屬于種植養殖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普通日光溫室建造,受地理位置和環境的影響,建造工序繁瑣費工費時,占地大,可利用面積比例低,浪費土地,由于建造材料的差異,其保溫抗災能力都較差,溫室在不用后,土地復墾難度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組裝式可移動日光溫室,拆卸方便,修建成本低。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組裝式可移動日光溫室,包括保溫板和骨件本體,所述骨件本體為U型槽結構,所述骨件本體作為骨架與多塊所述保溫板組合形成大棚的后墻、側墻以及后坡,所述骨件本體的結構為:包括支撐骨架和拱架,多根所述支撐骨架豎直設置在地面上,作為大棚的豎直支撐,多根所述支撐骨架橫向設置在豎直的支撐骨架上,作為橫向支撐或大棚橫梁,多根所述拱架平行等距設置,作為覆膜骨架,且所述拱架上端固定在大棚橫梁上,下端固定在地面上,多個所述拱架之間通過支撐骨架橫向固定,所述用于固定拱架的支撐骨架兩端固定設置在大棚的兩側,且該支撐骨架位于拱架的內側;
所述后坡上設置有活動卷簾,控制所述活動卷簾下降能給大棚御寒保暖。
所述拱架的U型槽口朝向大棚外側,用于覆膜,所述膜覆蓋在U型槽的槽棱上,且所述膜通過卡簧壓固在拱架的U型槽口內。
所述拱架為上下兩層,且兩層所述拱架背靠背設置,即上層的拱架的U型槽開口朝向大棚外側,下層的拱架的U型槽開口朝向大棚內側,兩層所述拱架均用于鋪設膜,使得大棚膜形成雙膜結構。
兩層所述拱架之間通過拱架連接件相互桁接在一起固定,所述拱架連接件為U型槽結構。
所述大棚的后墻或側墻上設置有門或窗,所述門用于供人進出,所述窗用于通風。
所述大棚的后墻上設置有多塊反光幕。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利用多層復合保溫板作為大棚的墻體及后坡,在后坡上設置活動卷簾,控制卷簾展開即能將大棚遮蓋住,降低了人力和建材成本,拆卸方便,占地面積小,對土地破壞力小,對復墾影響小,適用于種植養殖。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保溫板、2為支撐骨架、3為拱架、4為活動卷簾、5為卡簧。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組裝式可移動日光溫室,包括保溫板1和骨件本體,所述骨件本體為U型槽結構,所述骨件本體作為骨架與多塊所述保溫板1組合形成大棚的后墻、側墻以及后坡,所述骨件本體的結構為:包括支撐骨架2和拱架3,多根所述支撐骨架2豎直設置在地面上,作為大棚的豎直支撐,多根所述支撐骨架2橫向設置在豎直的支撐骨架2上,作為橫向支撐或大棚橫梁,多根所述拱架3平行等距設置,作為覆膜骨架,且所述拱架3上端固定在大棚橫梁上,下端固定在地面上,多個所述拱架3之間通過支撐骨架2橫向固定,所述用于固定拱架3的支撐骨架2兩端固定設置在大棚的兩側,且該支撐骨架2位于拱架3的內側;
所述后坡上設置有活動卷簾4,控制所述活動卷簾4下降能給大棚御寒保暖。
所述拱架3的U型槽口朝向大棚外側,用于覆膜,所述膜覆蓋在U型槽的槽棱上,且所述膜通過卡簧5壓固在拱架3的U型槽口內。
所述拱架3為上下兩層,且兩層所述拱架3背靠背設置,即上層的拱架3的U型槽開口朝向大棚外側,下層的拱架3的U型槽開口朝向大棚內側,兩層所述拱架3均用于鋪設膜,使得大棚膜形成雙膜結構。
兩層所述拱架3之間通過拱架連接件相互桁接在一起固定,所述拱架連接件為U型槽結構。
所述大棚的后墻或側墻上設置有門或窗,所述門用于供人進出,所述窗用于通風。
所述大棚的后墻上設置有多塊反光幕。
本實用新型利用多層復合保溫板作為大棚的墻體及后坡,在后坡上設置活動卷簾,控制卷簾展開即能將大棚遮蓋住,降低了人力和建材成本,拆卸方便,占地面積小,對土地破壞力小,對復墾影響小,適用于種植養殖。
本實用新型根據需要也可以進行工廠化育苗。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