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農用機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植物葉面噴施裝置。
背景技術:
植物葉面噴施技術具有兩方面作用,一方面噴施殺蟲殺菌劑可以有效消滅病蟲菌害的侵害,另一方面噴施植物激素和葉面肥可以增加植物的生長量和結實率。作為殺蟲殺菌和根外追肥的重要手段,植物葉面噴施技術是提高植物抗性、補充植物生育期中對某些營養元素的特殊需要、調節植物生長發育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好的噴施裝置,不僅要滿足對葉面噴施的均勻,而且角度可調,滿足各個方向的噴施。
根據中國專利申請號CN201520003507.2公開了一種電動打藥機,包括打藥機機體、可充電電源、微型隔膜水泵、輸液軟管、噴霧桿組成,所述打藥機機體帶有進液口,所述可充電電源和微型隔膜水泵位于機體的上方,并通過電源線相連接,所述噴霧桿與輸液軟管相連,所述噴霧桿中下方設有兩個間隔分布的把手,每個把手的一側都開有縫隙,在把手上設有繞把手一圈的固定片,所述固定通過螺絲固定擰緊把手。
上述實用新型雖然解決了傳統打藥機需要一只手拿噴霧桿,另一只手按壓壓桿,勞動強度大的問題,但對于如何改變噴頭噴射的角度以及如何讓農藥攪拌的更均勻,沒有給出相應的技術方案。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改變噴頭噴射角度和使攪拌更加均勻的葉面噴施裝置,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植物葉面噴施裝置,包括噴施機本體、水泵、輸液軟管和噴霧桿,所述水泵設置在噴施機本體內,所述水泵通過輸液軟管連接噴霧桿,所述噴霧桿包括內桿和外桿,所述內桿與外桿滑動連接在一起,所述內桿的頂部設有球狀噴頭,所述內桿外表面上設有可前后移動內桿的把手,所述外桿上開設有可供手柄前后移動的方形口。
優選的,所述噴施機本體內部設有攪拌機構,所述攪拌機構包括攪拌葉片、轉動軸和手柄,所述攪拌葉片固定在轉動軸上,所述轉動軸一端通過軸承轉動連接在噴施機本體上,另一端與設置在外部的手柄固定連接,所述手柄設置在與噴霧桿相對的一側。
優選的,所述內桿的內表面間隔分布有傾斜的擋板。
優選的,所述內桿外表面縱向設有U型凹槽,所述外桿的內表面縱向設有與U型凹槽相配合的U凸塊,所述內桿和外桿通過U型凹槽和U凸塊滑動連接在一起。
優選的,所述水泵的進水口處設有過濾網。
優選的,所述輸液軟管與噴霧桿通過開關閥連接在一起,所述開關閥上設有開關。
工作原理:當工作時,把配好的液體從進液口倒入噴施主體中,通過攪拌機構對噴施主體中的農藥進行先期的攪拌混合,接通水泵,農藥水順著軟管流到噴霧桿中,再流至噴頭處,由于噴霧桿設置有內桿和外桿,且內桿與輸液軟管之間通過可伸縮的軟管連接在一起,且內桿可相對外桿滑動,所述噴頭設置在內桿的頂部,通過調節設置在內桿上的把手,使內桿相對于外桿前后滑動,進而改變噴頭噴射的角度,同時設置的攪拌機構可對農藥水進行實時攪拌,防止藥液的沉淀,內桿中設置的傾斜擋板可農藥水進行再次混合攪拌,確保農藥水混合的均勻性,
有效效果:
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內桿相對外桿滑動的結構,通過設置在內桿上的手柄使內桿產生相對滑動,進而改變噴頭噴射的角度,同時設置攪拌機構,可實時對農藥水進行攪拌,有效保證了藥水混合的均勻性。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實施例1中的葉面噴施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實施例1中的葉面噴施裝置的噴霧桿的橫向剖視圖;
圖3:實施例1中的葉面噴施裝置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附圖標記如下:
1:噴施機本體,2:水泵,3:輸液軟管,4:噴霧桿,5:內桿,6:外桿,7:噴頭,8:把手,9:方形口,10:攪拌葉片,11:轉動軸。12:手柄,13:擋板,14:U型凹槽,15:U型凸塊,16:過濾網,17:開關閥, 18:開關。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結合附圖1、圖2和圖3,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植物葉面噴施裝置,包括噴施機本體1、水泵2、輸液軟管3和噴霧桿4,所述水泵2設置在噴施機本體1內,所述水泵2通過輸液軟管3連接噴霧桿4,所述噴霧桿4包括內桿5和外桿6,所述內桿5 與外桿6滑動連接在一起,所述內桿5的頂部設有球狀噴頭7,所述內桿5 外表面上設有可前后移動內桿5的把手8,所述外桿6上開設有可供手柄 12前后移動的方形口9。
進一步的,所述噴施機本體1內部設有攪拌機構,所述攪拌機構包括攪拌葉片10、轉動軸11和手柄12,所述攪拌葉片10固定在轉動軸11上,所述轉動軸11一端通過軸承轉動連接在噴施機本體1上,另一端與設置在外部的手柄12固定連接,所述手柄12設置在與噴霧桿4相對的一側。
進一步的,所述內桿5的內表面間隔分布有傾斜的擋板13。
進一步的,所述內桿5外表面縱向設有U型凹槽14,所述外桿6的內表面縱向設有與U型凹槽相配合的U凸塊15,所述內桿5和外桿6通過U 型凹槽14和U凸塊15滑動連接在一起。
進一步的,所述水泵的進水口處設有過濾網16。
進一步的,所述輸液軟管3與噴霧桿4通過開關閥17連接在一起,所述開關閥上設有開關18。
當工作時,把配好的液體從進液口倒入噴施主體1中,通過攪拌機構對噴施主體中的農藥進行先期的攪拌混合,接通水泵2,打開水泵開關,農藥水順著軟管流到噴霧桿4中,再留至噴頭7處,由于噴霧桿4設置有內桿5 和外桿6,且內桿5可相對外桿6滑動,所述噴頭7設置在內桿的頂部,通過調節設置在內桿上的把手8,使內桿5相對于外桿6前后滑動,進而改變噴頭 7噴射的角度,同時設置的攪拌機構可對農藥水進行實時攪拌,防止藥液的沉淀,內桿中設置的傾斜擋板可農藥水進行再次混合攪拌,確保農藥水混合的均勻性,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