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養豬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母幼飼料槽。
背景技術:
幼豬在斷奶前,必須培養其食用飼料槽內飼料的習慣,而逐漸達成斷奶的目的,目前常見的幼豬調教飼料槽有圓形和長方形兩種,但這些飼料槽都為單獨設置并和成豬飼料槽分開,造成空間浪費且加大了人力勞動。,觀察發現,母豬和幼豬同圈養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幼豬的正常生長,且能夠促進母豬的產奶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母幼飼料槽,可以同時供給母豬和幼豬飼料,且具有防拱設計、可拆卸、分料均勻以及清洗方便。
本發明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母幼飼料槽,包括自上而下設置第一飼料桶、第一飼料槽、第二飼料桶和第二飼料槽,第一飼料桶和第二飼料桶均為圓盤狀結構,第一飼料桶底部設有第一出料口,第二飼料桶底部設有第二出料口,第一飼料槽底部設有套管,第二飼料桶頂部設有與套管相適應的凹槽,使套管套接于第二飼料桶,第一飼料槽中央設有下料管,下料管連通第一飼料桶與第二飼料桶,第一飼料桶內壁設有擋板。
優選地,所述凹槽的縱截面為“L”形,使套管可以與第二飼料桶套接,由于套管固定于第一飼料槽底部,進而實現了第一飼料槽與第二飼料桶的可分離設計。
優選地,所述擋板與第一飼料桶內壁之間的夾角為15~60°,擋板設有至少一塊,設計擋板可以達到將飼料均勻分配的效果,使飼料不僅可以落入第一飼料桶,而且還有一部分通過下料管落入第二飼料桶內,第一飼料桶底部設有第一分料塊,第一分料塊為環狀結構,且縱截面為三角形,第二飼料桶底部設有第二分料塊,第二分料塊為圓錐結構,第一分料塊和第二分料塊均可以將飼料分流出去,防止飼料殘留在第一飼料桶和第二飼料桶內。
優選地,所述第一飼料槽的外徑小于第二飼料槽的外徑,第一飼料槽的外徑與第二飼料槽的外徑之差為10cm~15cm,采用這樣的設計,使整體呈現上窄下寬的結構,母豬和幼豬同時進食時,可防止下方的幼豬拱翻飼料槽。
優選地,所述第一飼料槽內壁設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另一端固定于第一飼料桶側壁,第二飼料槽內壁設有第二隔板,第二隔板另一端固定于第二飼料桶側壁,將進食的母豬或者幼豬互相分隔,防止爭搶飼料。
優選地,所述第一飼料槽和第二飼料槽側壁均設有排水口,排水口上設有翻蓋,第一出料口和排水口、第二出料口和排水口均一一對應設置,需要清洗飼料槽時,打開翻蓋,從里向外清洗時,殘留的飼料可以跟著水流一起流出飼料槽。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可供母豬幼豬同時進食:設計供母豬使用的第一飼料桶和第一飼料槽,在其下方設計供幼豬使用的第二飼料桶和第二飼料槽,用下料管將上下連通,只需直接從第一飼料桶放料,同時供給母豬和幼豬飼料;
(2)防拱設計:整體呈現上窄下寬的結構,母豬和幼豬同時進食時,可防止下方的幼豬拱翻飼料槽;
(3)可拆卸、清洗方便:設計套管、凹槽、排水口以及翻蓋,實現上下可分離,清洗方便簡單;
(4)分料均勻:由于下料管位于第一飼料槽中央,從第一飼料桶頂部下料時,難免出現飼料集中于第一飼料桶邊緣的情況,設計擋板,可保證下落的飼料也有部分通過下料管進入第二飼料桶內。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發明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母幼飼料槽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母幼飼料槽的縱剖視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母幼飼料槽的第二飼料桶和第二飼料槽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其中翻蓋處于未裝配狀態;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母幼飼料槽的隔板的第一飼料槽和套管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為:第一飼料桶1、第一飼料槽2、第二飼料桶3、第二飼料槽4、第一出料口5、第二出料口6、套管7、凹槽8、下料管9、擋板10、第一分料塊11、第二分料塊12、第一隔板13、第二隔板14、排水口15、翻蓋16。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
如圖1~4所示本發明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母幼飼料槽,包括一種母幼飼料槽,包括自上而下設置第一飼料桶1、第一飼料槽2、第二飼料桶3和第二飼料槽4,第一飼料桶1和第二飼料桶3均為圓盤狀結構,第一飼料桶1底部設有第一出料口5,第二飼料桶3底部設有第二出料口6,第一飼料槽2中央設有下料管9,下料管9連通第一飼料桶1與第二飼料桶3
如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母幼飼料槽的隔板的第一飼料槽2和套管7的立體結構示意圖,第一飼料槽2底部設有套管7,第二飼料桶3頂部設有與套管7相適應的凹槽8,使套管7套接于第二飼料桶3,凹槽8的縱截面為“L”形,由于套管7固定于第一飼料槽2底部,進而實現了第一飼料槽2與第二飼料桶3的可分離設計。
如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母幼飼料槽的縱剖視圖,第一飼料桶1內壁設有擋板10,擋板10與第一飼料桶1內壁之間的夾角為15~60°,擋板10設有至少一塊,設計擋板10可以達到將飼料均勻分配的效果,使飼料不僅可以落入第一飼料桶1,而且還有一部分通過下料管9落入第二飼料桶3內,第一飼料桶1底部設有第一分料塊11,第一分料塊11為環狀結構,且縱截面為三角形,第二飼料桶3底部設有第二分料塊12,第二分料塊12為圓錐結構,第一分料塊11和第二分料塊12均可以將飼料分流,防止飼料殘留在第一飼料桶1和第二飼料桶3內。
第一飼料槽2的外徑小于第二飼料槽4的外徑,第一飼料槽2的外徑與第二飼料槽4的外徑之差為10cm~15cm,采用這樣的設計,使整體呈現上窄下寬的結構,母豬和幼豬同時進食時,可防止下方的幼豬拱翻飼料槽。
第一飼料槽2內壁設有第一隔板13,第一隔板13另一端固定于第一飼料桶1側壁,第二飼料槽4內壁設有第二隔板14,第二隔板14另一端固定于第二飼料桶3側壁,將進食的母豬或者幼豬互相分隔,防止爭搶飼料。
第一飼料槽2和第二飼料槽4側壁均設有排水口15,排水口15上設有翻蓋16,第一出料口5和排水口15、第二出料口6和排水口15均一一對應設置,需要清洗飼料槽時,打開翻蓋16,從里向外清洗時,殘留的飼料可以跟著水流一起流出飼料槽。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