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農漁立體種養綜合系統,具體為一種水面旋轉載體農漁立體生產自動化系統。
背景技術:
傳統農作物、植物等種植栽培通常在陸地上進行,其收成直接受土壤結構、成分、肥沃程度及雨水的豐潤程度等影響。隨著城市化和土地沙漠化的進程加快,人口的迅速增長,工業的突飛猛進發展,可耕作土地正在急劇減少,勢必造成糧油等農產品收成減少而帶來供應不足的矛盾。
近些年來,隨著人口的迅速增長,工業的突飛猛進發展,人均耕地面積在逐年減少,與此同時糧食短缺的緊張狀況也日益突出。特別是我國,耕地面積減少更為嚴重。據有關部門的統計,我國的耕地每年以700萬畝的速度在逐年下降,目前,中國人均耕地面積由10多年前的1.58畝減少到1.38畝,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0%,這不能不引起有關方面的極大重視。所以,一方面需要嚴格控制非農業占地,另一方面要挖掘資源潛力,如改進鹽堿地,改進低產田,以及利用水域面積發展種植業等等,這些對緩解糧食紫張狀況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與此同時,我國的水產食品需求也步入了快速增長的時期,但是在人均耕地面積逐年減少的情況下,池塘、水庫、河汊、海岸的養殖也已經飽和,要想增加水產產量,只能在速生品種和高產上做文章,如果能夠既能在水域養殖同時進行水面栽培,是一項不錯的選擇。
目前,對水面作物栽培及水體水生動物養殖的立體種養方法和裝置相關文獻已作了報道:
1、中國專利,名稱:農漁立體生產自動化工程系統,申請號:201410129268.5,申請日2014.04.02,申請人:廣西象州黃氏水稻研究所,地址:545803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象州縣羅秀鎮羅秀村201號,發明人:黃日輝,摘要:該發明涉及農漁立體生產自動化工程系統,包括總控制系統、子控制系統和單元區控制系統,單元區控制系統包括水面作物種植系統和水體水生動物養殖系統。單元區內的農漁各項操作及水體凈化均有監測設備將信息傳入單元區控制終端計算機,由其根據反饋信息選擇操作模塊,整個過程中實現了精細化、自動化、機械化操作管理模式,使得農漁管理及時、準確、合理,在減少人工投入和勞動強度基礎上,提高了經濟效益并實現了可循環生產理念。
2、中國專利,名稱:農產品立體種植養殖的方法,申請號:cn200910179324.5,公開號:cn101755581b,申請人:孔赟榮,地址: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蛟川街道煉化公司居民區184幢601室,發明人:孔赟榮,摘要:一種農業種植養殖的綜合術,具體涉及二種植物一種動物的農產品立體種植養殖的方法,其主要是指絲瓜、水芹菜、螃蟹三位一體的立體種植養殖的方法。以實現高科技的農業種養殖業的高經濟收益。絲瓜、水芹菜、螃蟹等農產品立體種植養殖的方法主要通過螃蟹池、水芹菜田等的建成與絲瓜、水芹菜的種植、培育,螃蟹的養殖及其病害的防治,實現二種植物:絲瓜、水芹菜,一種甲殼動物:螃蟹,農業三位一體的“絲瓜、水芹菜、螃蟹等農產品立體種植養殖的方法”,用此種方法種植養殖生產農產品成本低,產量高,效益好,使農業生產產品質量大為提高、產量、效益翻番,實現年畝產收入超萬元,具有重要推廣價值。
3、中國專利,名稱:生態型稻田養鱉方法,申請號:cn201010248065.x公開號:cn102369906a,申請人:姚莉莉,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武康鎮民樂小區13幢101室,發明人:姚莉莉,摘要:一種生態型稻田養鱉方法,包括稻田選擇與準備、鱉苗放養、飼養及日常管理和做好常見鱉病的防治,其中稻田選擇與準備應注意地勢要低洼些,水源條件好,水流通暢,排灌方便;稻田開挖鱉溝,鱉溝上寬3米,底寬、深1.5米,長度根據稻田面積決定,占稻田總面積的20%左右為宜;田中央建造一處沙灘,長5米,寬1米,高出正常水位0.8米。該發明以水稻種植為主,養殖甲魚為輔的一種生態型稻鱉立體種養殖技術操作路線。一方面,稻田為鱉的生長提供了良好場所,另一方面鱉類的排泄物和食物碎屑作為水稻的有機肥料,在水稻吸收肥料生長的同時起到了凈化圍塘的作用,鱉又可為稻田疏松土壤和捕捉害蟲,有效提高了鱉、提高了經濟效益。
4、中國專利,名稱:一種連棟大棚葡萄園立體循環種養方法,申請號:cn201110245163.2,公開號:cn102405812b,申請人:江蘇沿海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地址:江蘇省鹽城市開放大道59號發明人:楊智青;徐文華;丁海榮,摘要:一種連棟大棚葡萄園立體循環種養方法,該方法通過種養結合將連棟大棚葡萄園空間、地面資源高效利用,具體是在江蘇沿海地區歐亞種葡萄避雨連棟大棚內種植優質牧草、養殖草鵝;形成牧草飼喂鵝,鵝排泄物增加土壤有機肥,供給于葡萄生產和牧草生長的“上果(葡萄)-中鵝-下草-糞肥田(排泄物)”的立體循環系統。該發明克服了葡萄園養雞傷根、破壞土壤層、影響經濟效益的弊端,應用該發明的葡萄園無需外來的任何肥料和農藥,減少了發生蟲草害,使得葡萄增產,增加鵝的生產效益。
5、中國專利,名稱:一種溫室大棚上花下魚立體養殖方法申請號:cn201210381636.6公開號:cn102860213b申請人:淄博沐風蘭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地址: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敬仲鎮西周村88號,發明人:王堅;冀麗玲;王錚;吳桂花;于光斗;于光欣;于光輝,摘要:一種溫室大棚上花下魚立體養殖方法,屬于花卉栽培和水產養殖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大花蕙蘭、羅非魚的立體養殖方法。該發明通過對立體大棚中的各種條件的控制,實現在北方環境下使的大花蕙蘭、羅非魚能夠同時生長且相互輔助。實現上花下魚的養殖模式,達到花魚雙收的目的,可以有效提高大棚的單位面積產量,而且在花魚供養的條件大大減少甚至避免了農藥的使用,從而提高經濟效益,具有節能、節地、節約人工、效益高的特點。
6、中國專利,名稱:一種水上種養結合器具及其制造方法,申請號:cn201210218342.1,公開號:cn102726242a,申請人:張朝峰,地址: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橫塘街道西街17-204,發明人:張朝峰,摘要:設置在水面的可以同時用作植物栽培和魚類養殖的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水上種養結合器具及其制造方法,主要由種植筏和網箱構成,其特征在于網箱上口四角分別固定在種植筏上,可以同時栽培水生植物和養殖魚類,利用植物吸收水體的氮、磷等營養物質,改善和修復水質,提高養殖魚類的生長速度和產品品質,達到生態環保和資源充分利用的目的。主權項:一種水上種養結合器具,主要由種植筏和網箱構成,其特征在于網箱上口四角分別固定在種植筏上。
以上文獻均采用了立體種植的方法,實現了水體或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具有節省空間、豐富種植模式的重要意義,但自動化控制不夠靈便,還沿用傳統勞作模式進行農事操作,無法實現精細化處理,在大規模種植模塊下,人力、資源均得不到最有效的利用;且隨著劉易斯拐點的出現,勞動成本不斷升高,迫切需要一種自動化立體種植模式的出現來應對農業勞動力危機。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我國人均耕地面積逐年減少,水產食品需求快速增長,以及農事操作繁重、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提供一種水面旋轉載體農漁立體生產自動化系統,充分利用大量閑置的水上資源,彌補耕地面積不足的問題,同時可避免多種自然災害,實現穩產、高產。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水面旋轉載體農漁立體生產自動化系統,其包括水面作物種植系統、水體水生動物養殖系統和控制系統;
所述水面作物種植系統包括圓形水面浮床、浮床定位旋轉裝置、作物生長監測裝置和農事操作機械化裝置;浮床定位旋轉裝置將圓形水面浮床固定在水面上,并能驅動其旋轉;該圓形水面浮床既可浮水面也可沉在水中,浮床浮力可以通過水管浮力來調節。
所述水體水生動物養殖系統包括:水體凈化處理系統和水生動物養殖系統;具體為把農作物種在水面的圓形水面浮床上,構成水面種植,水中養殖的立體種養空間。浮床種植的作物可以為水稻;瓜類如:甜瓜、西瓜;葉菜類如:空心菜、西洋菜、苦苣、生菜、京水菜和紫背菜;西紅柿或花卉植物。水體可養殖的水生動物為魚類、青蛙、田螺、鱉、蟹、烏龜和蝦。
所述圓形水面浮床用塑料管作浮筒圍成圓形浮床框體,圓形浮床框體內用塑料網作底以載荷培養基或圓形浮床框體上直接安置專用塑料盒培養基,圓形浮床框體中心為透光捕魚區;透光捕魚區內設置有一個橋墩,四個圓形水面浮床組成一個小單元,小單元兩側設有作業道路便于農漁收獲和運輸,小單元中心設做捕撈區;圓形水面浮床上方的作業道路與橋墩之間設置有工作橋。
所述浮床定位旋轉裝置為由電動機驅動的齒輪傳動裝置,圓形水面浮床外圓周設置有能與齒輪嚙合的齒形,每個圓形水面浮床均布嚙合有四個由電動機驅動的齒輪傳動裝置。四個由電動機驅動的齒輪傳動裝置將圓形水面浮床固定在水面上,圓形水面浮床均分為多個種植區,齒輪傳動裝置能將圓形水面浮床的各個種植區轉到工作橋處。工作橋建成封閉式工作室,避免工作人員的日曬雨淋。浮床定位旋轉裝置還可以為由電動機驅動的膠輪傳動裝置,膠輪傳動裝置與圓形水面浮床外圓周貼合,通過電動機驅動膠輪從而帶動圓形水面浮床轉動。
所述作物生長監測裝置為在小單元上空設置攝像頭,對本小單元的作物生長情況進行監測,并將監測信息輸送給控制系統終端計算機。
所述農事操作機械化裝置設置在工作橋上,由控制系統終端計算機控制,包括自動耕種機械、自動收獲機械、自動施藥裝置和自動施肥裝置。
所述水體凈化處理系統由灌溉凈化、微生物凈化和凈化帶三部分構成。
所述水生動物養殖系統由飼料投喂模塊、水質增氧模塊、水質與水生動物生長狀況監測模塊及捕撈模塊四個模塊組成;飼料投喂模塊和捕撈模塊都由單元區控制系統終端計算機控制;水質增氧模塊通過高壓水管壓入高壓空氣來完成;水質與水生動物生長狀況監測模塊由在水體中設置的水質探測儀和水底攝像頭來完成,監測數據傳入單元區控制系統終端計算機;捕撈模塊可根據需要利用餌料將水生動物誘入特制規格的籠子里即可捕撈。
所述水面旋轉載體農漁立體生產自動化系統的控制方法為:
(一)、水面作物種植系統由計算機控制步驟:
①打開控制系統的計算機,對各小單元以及小單元內的圓形水面浮床進行編號收集、監測各小單元的信息;圓形水面浮床上的種植區也進行編號,方便計算機控制浮床定位旋轉裝置將圓形水面浮床上的各個種植區轉到工作橋處;控制系統對各小單元按編號實行數字化管理;
②小單元上空攝像頭將作物生長發育過程中的監控信息傳至控制系統的計算機,分析信息后,確定農事操作類型;
③圓形水面浮床的旋轉控制:計算機確定圓形水面浮床的種植區,然后給浮床定位旋轉裝置下達指令,浮床定位旋轉裝置將圓形水面浮床的種植區旋轉移動至工作橋;
④由計算機下達指令使用自動耕種機械、自動收獲機械、自動施藥裝置或自動施肥裝置進行任務操作;
⑤任務完成后,信息記錄,保存;
(二)、水體水生動物養殖系統控制:
①水體凈化控制:根據水質調節幅度大小分別由灌溉凈化和微生物凈化來完成;
所述灌溉凈化為:根據不同種水生動物對水質的要求,當水質調節幅度大時,由控制系統終端計算機下達指令,通過調節進水閥和排水閥控制通過小單元的水流量來達到對本單元區水體凈化的目的;
所述微生物凈化為:通過水質探測儀監測,當水質需要小幅度調節時,由控制系統終端計算機下達指令,由機械自動從透光捕魚區或特定地點按需投入一定量的微生物制劑,通過微生物作用對水體進行凈化;
②飼料投喂控制:由水底攝像頭監測水生動物活動信息并傳入控制系統的計算機,經信息分析,確定飼料投喂需求,計算機下達指令,由機械自動從透光捕魚區或特定地點投放餌料;
③水體增氧控制:水體中水質探測儀監測水體含氧量等水質信息,并傳入控制系統的計算機,當出現缺氧信息時,“水體質量控制模塊”出現報警信號,計算機給定向噴射高壓噴槍下達“壓入高壓空氣”指令,確定操作時間,啟動操作;
④水生動物的捕撈控制:水底攝像頭監測水生動物生長發育信息,并將數據傳入控制系統的計算機,經信息分析,確定水生動物達到捕撈水平,由計算機控制,下達捕撈指令,將餌料投入特制規格的籠子,將水生動物引誘入籠子后,即可捕撈,捕撈后稱重,由計算機記錄信息,保存。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1、立體種養,模式新穎,是傳統農漁業生產模式的新突破。將作物種植到水面上的立體種養模式能有效地緩解土地資源有限性的壓力,以及人口增長和耕地縮減的矛盾。充分利用現有的土地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有利于將來城鎮化內的農業工程結合起來,建設一個全新的農業漁業生產模式。
2、種植養殖全程自動化,操作方便,節省人力。種在浮床上的農作物的播種、施肥、病蟲防治、成熟收獲,以及水質和水生生物的生長情況監測等工作都通過計算機來實現,免去農作物傳統種植過程的坭土翻耕,中耕培土,除草噴藥等一系列田間勞動,使農作物種植生產在室內實現全程機械化和自動化操作,農業生產工作者即可避免風吹日曬雨淋之苦。四個由電動機驅動的齒輪傳動裝置將圓形水面浮床固定在水面上,圓形水面浮床均分為多個種植區,齒輪傳動裝置能將圓形水面浮床的各個種植區轉到工作橋處,轉動控制更靈便,工作橋建成封閉式工作室,避免日曬雨淋。
3、提高水體自凈能力,改善養殖生態環境。人工浮床與池塘魚類是一個天然的可循環生態模型,浮床上種植的植物根系自然延伸并懸浮于水體中,吸附、吸收水中的氨、氮、磷等有機污染物質,為水體中的魚類和微生物提供生存和附著的條件,同時釋放出抑制藻類生長的化合物,在植物、動物、昆蟲以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使環境水質得以凈化,達到修復和重建水體生態系統的目的。
4、工作有針對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傳統農業生產的施藥施肥工作大多是全田操作,而本發明中的種植模塊是可分割、可移動的單體,并且通過計算機對每個單體進行監測,這樣在進行工作時就會有針對性,只需針對目標小單元內的作物病蟲害發生及需肥情況進行相應的農事操作,便可局部控制,針對性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以單體操作代替全田操作,大大減少了化學藥劑及肥料的施用,不僅節約了農本而且減輕了化肥、農藥對環境的污染。
5、省工省時。同上所述,在可轉動的立體種養模式下,對不需施肥、施藥或其它農事操作的模塊不需再耗費人工、物料在上面,只需對有需要的單體模塊就行操作即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工作時間。
6、經濟效益提高。可移動浮床單體的建立還可以按照人們需求、市場需要種植不同農作物,降低了全田種植某一作物受市場價格變動影響大的風險,靈活種植可以提高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水面旋轉載體農漁立體生產自動化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小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的序號的名稱為:
1、圓形水面浮床,2、浮床定位旋轉裝置,3、圓形浮床框體,4、塑料網,5、工作橋,6、橋墩,7、透光捕魚區,8、捕撈區。
具體實施方式
發明人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象州縣實施本發明,以下為本發明的一個優化實施例。
實施例1
本發明的水面旋轉載體農漁立體生產自動化系統,包括水面作物種植系統、水體水生動物養殖系統和控制系統;
所述作物為水稻、水生葉菜、西紅柿、瓜類或花卉植物;
所述水生動物為:魚、青蛙、田螺、烏龜和蝦;
所述水面作物種植系統包括圓形水面浮床1、浮床定位旋轉裝置2、作物生長監測裝置和農事操作機械化裝置;浮床定位旋轉裝置將圓形水面浮床固定在水面上,并能驅動其旋轉;
所述水體水生動物養殖系統包括:水體凈化處理系統和水生動物養殖系統;具體為把農作物種在水面的圓形水面浮床上,構成水面種植,水中養殖的立體種養空間。浮床種植的作物可以為水稻、瓜類、葉菜類如:空心菜、西洋菜、苦苣、生菜、京水菜和紫背菜;西紅柿或花卉植物。水體可養殖的水生動物為魚、青蛙、田螺、烏龜和蝦。
所述圓形水面浮床1用塑料管作浮筒圍成圓形浮床框體3,圓形浮床框體3內用塑料網4作底以載荷培養基,圓形浮床框體3中心為透光捕魚區7;透光捕魚區內設置有一個橋墩6,四個圓形水面浮床1組成一個小單元,小單元兩側設有作業道路便于農漁收獲和運輸,小單元中心設做捕撈區8;圓形水面浮床上方的作業道路與橋墩之間設置有工作橋5。
所述浮床定位旋轉裝置2為由電動機驅動的齒輪傳動裝置,圓形水面浮床1外圓周設置有能與齒輪嚙合的齒形,每個圓形水面浮床1均布嚙合有四個由電動機驅動的齒輪傳動裝置。
所述作物生長監測裝置為在小單元上空設置攝像頭,對本小單元的作物生長情況進行監測,并將監測信息輸送給控制系統終端計算機。
所述農事操作機械化裝置設置在工作橋5上,由控制系統終端計算機控制,包括自動耕種機械、自動收獲機械、自動施藥裝置和自動施肥裝置。
所述水體凈化處理系統由灌溉凈化、微生物凈化和凈化帶三部分構成。
所述水生動物養殖系統由飼料投喂模塊、水質增氧模塊、水質與水生動物生長狀況監測模塊及捕撈模塊四個模塊組成;飼料投喂模塊和捕撈模塊都由單元區控制系統終端計算機控制;水質增氧模塊通過高壓水管壓入高壓空氣來完成;水質與水生動物生長狀況監測模塊由在水體中設置的水質探測儀和水底攝像頭來完成,監測數據傳入單元區控制系統終端計算機;捕撈模塊可根據需要利用餌料將水生動物誘入特制規格的籠子里即可捕撈。
本系統控制方法為:
(一)、水面作物種植系統由計算機控制步驟:
①打開控制系統的計算機,對各小單元以及小單元內的圓形水面浮床1進行編號收集、監測各小單元的信息;
②小單元上空攝像頭將作物生長發育過程中的監控信息傳至控制系統的計算機,分析信息后,確定農事操作類型;
③圓形水面浮床1的旋轉控制:計算機確定圓形水面浮床1的種植區,然后給浮床定位旋轉裝置2下達指令,浮床定位旋轉裝置2將圓形水面浮床1的種植區旋轉移動至工作橋5;
④由計算機下達指令使用自動耕種機械、自動收獲機械、自動施藥裝置或自動施肥裝置進行任務操作;
⑤任務完成后,信息記錄,保存;
(二)、水體水生動物養殖系統控制:
①水體凈化控制:根據水質調節幅度大小分別由灌溉凈化和微生物凈化來完成;
所述灌溉凈化為:根據不同種水生動物對水質的要求,當水質調節幅度大時,由控制系統終端計算機下達指令,通過調節進水閥和排水閥控制通過小單元的水流量來達到對本單元區水體凈化的目的;
所述微生物凈化為:通過水質探測儀監測,當水質需要小幅度調節時,由控制系統終端計算機下達指令,由機械自動從透光捕魚區7或特定地點按需投入一定量的微生物制劑,通過微生物作用對水體進行凈化;
②飼料投喂控制:由水底攝像頭監測水生動物活動信息并傳入控制系統的計算機,經信息分析,確定飼料投喂需求,計算機下達指令,由機械自動從透光捕魚區7或特定地點投放餌料;
③水體增氧控制:水體中水質探測儀監測水體含氧量等水質信息,并傳入控制系統的計算機,當出現缺氧信息時,“水體質量控制模塊”出現報警信號,計算機給定向噴射高壓噴槍下達“壓入高壓空氣”指令,確定操作時間,啟動操作;
④水生動物的捕撈控制:水底攝像頭監測水生動物生長發育信息,并將數據傳入控制系統的計算機,經信息分析,確定水生動物達到捕撈水平,由計算機控制,下達捕撈指令,將餌料投入特制規格的籠子,將水生動物引誘入籠子后,即可捕撈,捕撈后稱重,由計算機記錄信息,保存。
實施例2
水面旋轉載體農漁立體生產自動化系統,所述系統包括水面作物種植系統、水體水生動物養殖系統和控制系統;
所述作物為水稻、水生葉菜、西紅柿、瓜類或花卉植物;
所述水生動物為:魚、青蛙、田螺、烏龜和蝦;
所述水面作物種植系統包括圓形水面浮床1、浮床定位旋轉裝置2、作物生長監測裝置和農事操作機械化裝置;浮床定位旋轉裝置將圓形水面浮床固定在水面上,并能驅動其旋轉;
所述水體水生動物養殖系統包括:水體凈化處理系統和水生動物養殖系統;
所述圓形水面浮床1用塑料管作浮筒圍成圓形浮床框體3,圓形浮床框體3上安置專用塑料盒培養基,圓形浮床框體3中心為透光捕魚區7;透光捕魚區內設置有一個橋墩6,四個圓形水面浮床1組成一個小單元,小單元兩側設有作業道路便于農漁收獲和運輸,小單元中心設做捕撈區8;圓形水面浮床上方的作業道路與橋墩之間設置有工作橋5。
所述水生葉菜包括空心菜、西洋菜、苦苣、生菜、京水菜和紫背菜。
所述浮床定位旋轉裝置2為由電動機驅動的膠輪傳動裝置,膠輪傳動裝置與圓形水面浮床1外圓周貼合,通過電動機驅動膠輪從而帶動圓形水面浮床1轉動。每個圓形水面浮床1均布貼合有四個由電動機驅動的膠輪傳動裝置。
所述作物生長監測裝置為在小單元上空設置攝像頭,對本小單元的作物生長情況進行監測,并將監測信息輸送給控制系統終端計算機。
所述農事操作機械化裝置設置在工作橋5上,由控制系統終端計算機控制,包括自動耕種機械、自動收獲機械、自動施藥裝置和自動施肥裝置。
所述水體凈化處理系統由灌溉凈化、微生物凈化和凈化帶三部分構成。
所述水生動物養殖系統由飼料投喂模塊、水質增氧模塊、水質與水生動物生長狀況監測模塊及捕撈模塊四個模塊組成;飼料投喂模塊和捕撈模塊都由單元區控制系統終端計算機控制;水質增氧模塊通過高壓水管壓入高壓空氣來完成;水質與水生動物生長狀況監測模塊由在水體中設置的水質探測儀和水底攝像頭來完成,監測數據傳入單元區控制系統終端計算機;捕撈模塊可根據需要利用餌料將水生動物誘入特制規格的籠子里即可捕撈。
水面旋轉載體農漁立體生產自動化系統控制方法為:
(一)、水面作物種植系統由計算機控制步驟:
①打開控制系統的計算機,對各小單元以及小單元內的圓形水面浮床1進行編號收集、監測各小單元的信息;
②小單元上空攝像頭將作物生長發育過程中的監控信息傳至控制系統的計算機,分析信息后,確定農事操作類型;
③圓形水面浮床1的旋轉控制:計算機確定圓形水面浮床1的種植區,然后給浮床定位旋轉裝置2下達指令,浮床定位旋轉裝置2將圓形水面浮床1的種植區旋轉移動至工作橋5;
④由計算機下達指令使用自動耕種機械、自動收獲機械、自動施藥裝置或自動施肥裝置進行任務操作;
⑤任務完成后,信息記錄,保存;
(二)、水體水生動物養殖系統控制:
①水體凈化控制:根據水質調節幅度大小分別由灌溉凈化和微生物凈化來完成;
所述灌溉凈化為:根據不同種水生動物對水質的要求,當水質調節幅度大時,由控制系統終端計算機下達指令,通過調節進水閥和排水閥控制通過小單元的水流量來達到對本單元區水體凈化的目的;
所述微生物凈化為:通過水質探測儀監測,當水質需要小幅度調節時,由控制系統終端計算機下達指令,由機械自動從透光捕魚區7或特定地點按需投入一定量的微生物制劑,通過微生物作用對水體進行凈化;
②飼料投喂控制:由水底攝像頭監測水生動物活動信息并傳入控制系統的計算機,經信息分析,確定飼料投喂需求,計算機下達指令,由機械自動從透光捕魚區7或特定地點投放餌料;
③水體增氧控制:水體中水質探測儀監測水體含氧量等水質信息,并傳入控制系統的計算機,當出現缺氧信息時,“水體質量控制模塊”出現報警信號,計算機給定向噴射高壓噴槍下達“壓入高壓空氣”指令,確定操作時間,啟動操作;
④水生動物的捕撈控制:水底攝像頭監測水生動物生長發育信息,并將數據傳入控制系統的計算機,經信息分析,確定水生動物達到捕撈水平,由計算機控制,下達捕撈指令,將餌料投入特制規格的籠子,將水生動物引誘入籠子后,即可捕撈,捕撈后稱重,由計算機記錄信息,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