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生物農藥領域,具體的說是gibberellaintermediaqjp2發酵提取物在防治植物害蟲與病原線蟲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小菜蛾plutelaxylostellal.(dbm)屬鱗翅目菜蛾科,是十字花科植物重要害蟲。小菜蛾發生世代多且重疊嚴重,對環境的適應性強,繁殖系數高,在我國各省區均有分布。嚴重為害甘藍、花椰菜、球莖甘藍、芥菜、白菜、蘿卜和油菜等,也取食馬鈴薯、番茄、蔥和洋蔥等,甚至包括紫羅蘭、桂竹香等觀賞植物及板藍根等藥用植物。多年來對小菜蛾的防治以使用化學合成農藥為主,不但使小菜蛾的抗性不斷增強,而且污染自然環境,影響食品安全。
近年來,隨著番茄保護地栽培面積迅速擴大,根結線蟲病發生的程度逐年加重。同時,根結線蟲危害還加重了枯萎病、根腐病等土傳性真菌病害和部分細菌病害的發生,嚴重影響番茄的產量與品質。與小菜蛾的防治類似,番茄根結線蟲病也主要依靠化學合成農藥,同樣帶來環境相容性差等問題。
因此,尋找并開辟小菜蛾與番茄根結線蟲病防治新途徑成為當前蔬菜生產中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其中,利用微生物來控制小菜蛾與番茄根結線蟲病,并開發微生物農藥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微生物農藥作為一種“環境友好”的無公害綠色農藥,能夠有效克服化學合成農藥的弊端,在植物病蟲害防治中的作用日益明顯。因此,從微生物中尋找并開發綠色環保的生物農藥已經成為未來農藥發展的趨勢。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gibberellaintermediaqjp2發酵提取物在防治植物害蟲與病原線蟲中的應用,所述gibberellaintermediaqjp2發酵提取物可用于制備微生物殺蟲劑與殺線蟲劑。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gibberellaintermediaqjp2發酵提取物在制備防治植物害蟲與病原線蟲微生物農藥中的應用。所述菌株保藏于2016年12月9日,保藏于北京市朝陽區北辰西路1號院3號,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編號為cgmccno.13199。所述植物害蟲為小菜蛾、甜菜夜蛾與粉紋夜蛾中的一種或幾種。所述植物病原線蟲為番茄根結線蟲、西洋參根結線蟲與棉花根結線蟲中的一種或幾種。
所述gibberellaintermediaqjp2發酵提取物的制備方法如下:gibberellaintermediaqjp2經培養基搖床或靜置發酵10-30天,乙酸乙酯提取3次得到。所述培養基比例為:甘露醇2%,葡萄糖2%,kh2po40.05%,mgso4?7h2o0.03%,酵母浸粉0.3%,玉米漿0.1%,人工海水(nacl3%)配制,ph6.5。
本發明所具有的優點:gibberellaintermediaqjp2發酵提取物可由菌株gibberellaintermediaqjp2經發酵培養、提取分離而獲得,其對小菜蛾具有較好的殺蟲活性,1.0mg/ml濃度,致死率達85.6±1.3%,可用于制備防治植物害蟲的微生物殺蟲劑;gibberellaintermediaqjp2發酵提取物對番茄根結線蟲病也具有較好的防控效果,其50倍與100倍稀釋液對番茄根結線蟲的致死率分別為95%與81%,可用于制備防治植物病原線蟲的微生物農藥。
本發明所涉及的gibberellaintermediaqjp2發酵提取物可以利用微生物進行規模發酵,具有生產工藝簡單、周期短、產品成本低等特點;且在環境中易于降解,對人畜毒性較低。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來進一步描述本發明,本發明的優點和特點將會隨著描述而更為清楚。但這些實施例僅是示例性的,并不對本發明的范圍構成任何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的是,在不偏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下可以對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細節和形式進行修改或替換,但這些修改和替換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實施例1:gibberellaintermediaqjp2發酵提取物的制備
(1)發酵培養
按照微生物的常規培養方法,挑取少量保存于pda培養基斜面的菌株gibberellaintermediaqjp2,接種于pda平板表面,28℃培養5天,作為規模發酵培養的菌種,待用。
pda培養基:馬鈴薯200g,葡萄糖20g,瓊脂12g,蒸餾水1000ml,ph調至7.0。
切取上述pda平板表面的菌種,接種至已滅菌的、盛有mh2培養基的三角瓶中,28℃、120rpm搖床培養10天。
mh2培養基:甘露醇2%,葡萄糖2%,kh2po40.05%,mgso4?7h2o0.03%,酵母浸粉0.3%,玉米漿0.1%,人工海水(nacl3%)配制,ph6.5。
(2)發酵提取物的制備
將培養基以四層紗布過濾,得到發酵液與菌絲體。發酵液以乙酸乙酯萃取3次,菌絲體以乙酸乙酯超聲提取3次,合并得到發酵提取物。
實施例2:小菜蛾殺蟲活性測定
采用葉碟浸漬法測定菌株發酵提取物對小菜蛾2齡幼蟲的殺蟲活性。
操作步驟:(1)將新鮮的油菜葉片剪成1cm×1cm的小葉碟,樣品(實施例1中制備得到的發酵提取物)用90%丙酮溶液配制成一定濃度的溶液;(2)吸取50μl樣品溶液加入裝有4片葉碟的24孔板中,每濃度8個重復,以90%丙酮溶液做空白對照;(3)待溶劑揮干后,加入小菜蛾2齡幼蟲,每孔1頭,蓋好蓋子,35℃、rh40%條件下避光培養;(4)培養72h后,觀察小菜蛾幼蟲取食和死亡情況,計算校正死亡率。校正死亡率=(a-ck)/(1-ck)×100%,a為樣品孔致死率,ck為對照孔致死率。
實驗表明,gibberellaintermediaqjp2發酵提取物在濃度為1.0mg/ml時,對小菜蛾具有較好的殺蟲活性,致死率為85.6±1.3%,可用于制備防治植物害蟲的微生物殺蟲劑。
實施例3:殺線蟲活性
(1)實驗方法
供試線蟲培養方法
稱取20g燕麥片加60ml水,滅菌后加入1ml番茄根結線蟲懸液,25℃培養7d。在無菌條件下,挑取適量已培養好的含線蟲的燕麥放于濾紙上,用簡易貝曼漏斗法洗出線蟲,將線蟲懸于無菌水中備用,濃度約為2000條/ml,4℃保存備用。
殺線蟲活性測定
取一定量樣品(實施例1中制備得到的發酵提取物),以50%dmso水溶液分別稀釋50與100倍,吸取1ml至滅菌離心管中,再加入線蟲懸液100μl,以50%dmso處理為對照,25℃靜置12h。混勻后,吸取混合液點到載玻片上,置于光學顯微鏡下計數死亡線蟲數及線蟲總數(線蟲僵直不動視為死亡),計算死亡率。每次觀察的線蟲數不少于30條。
判斷活性級別的標準為:死亡率>90%為“+++”級;70%<死亡率<90%,為“++”級;50%<線蟲死亡率<70%,為“+”級;死亡率<50%,為“-”級。
(2)實驗結果
gibberellaintermediaqjp2發酵提取物的50倍稀釋液對番茄根結線蟲的致死率為95%,活性級別為“+++”級;12h后在顯微鏡下觀察各處理蟲體形態,發現死亡線蟲的蟲體僵直,而對照活線蟲運動活潑。
而gibberellaintermediaqjp2發酵提取物的100倍稀釋液對番茄根結線蟲的致死率為81%,活性級別為“++”級。可見,盡管發酵提取物進一步稀釋后,致死率有所下降,但相比空白對照(5%)仍表現出明顯的殺線蟲活性。因此,gibberellaintermediaqjp2發酵提取物能夠有效防治植物病原線蟲,尤其是番茄根結線蟲,可用于制備防治植物病原線蟲的微生物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