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鱘魚的養殖方法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鱘魚的育苗方法。
背景技術:
鱘魚具有極高的食用、藥用、觀賞和經濟價值。鱘魚除體表骨板外其它部分都可食用,營養價值極高,被列為高級滋補品。鱘魚對軟化心腦血管,促進大腦發育,提高智商,預防老年性癡呆具有良好的功效;軟骨和骨髓含有抗癌因子,有“鯊魚翅,鱘魚骨”之說;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
鱘魚屬于冷水性魚類,生長速度快,肉質鮮嫩,是經濟效益比較好的特種水產品之一,在全國許多地區都有養殖。
目前,鱘魚的育苗方法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1)養殖廢水排污不完全;(2)排污時容易將仔魚吸附在排污口處;(3)魚苗馴化不科學,不能很好的適應人工飼料。這樣養出的魚苗體質較弱,會出現大批量的死亡,其成活率僅為10-30%。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按照鱘魚體重將鱘魚分生長階段養殖,其分段方法是:100g以下為魚苗,100-1500g為幼魚,1500g以上為成魚。
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根據鱘魚的生長特點,提供一種鱘魚在魚苗階段的養殖方法,以提高鱘魚的成活率和成長體質,提高養殖效率。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鱘魚的育苗方法,包括鱘魚在魚苗階段的流水養殖,所述魚苗階段是指鱘魚體重在100g以下的生長階段,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七個方面:
⑴采用盆池作為養殖池,在使用新盆池前,將盆池用0.7%的食鹽水溶液浸泡消毒24-36小時,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然后放入養殖水,盆池的高度為60-80cm,水深為35-45cm。
⑵初始放養:在盆池內放養體重在10g以下的魚苗,密度為每平方米2500-3500尾,流水速度為以每日流水交換量達6-8次為準,根據水體的體積確定流水進入和排出的速度;水體的溶氧量設置為6-8mg/l,當養殖水中的溶氧量低于6mg/l時,采用增氧裝置增氧;水溫設置為12℃-17℃。
⑶投喂開口飼料:當40%-50%的仔魚后腸的黑色栓排出時,開始投喂開口飼料;所述開口飼料為活餌飼料,即采用斬細的活蚯蚓或浮游動物,并用0.7%的食鹽溶液消毒后的新鮮飼料;日投喂率為0.9%-1.7%,每隔90-100分鐘定時投喂一次,每次投喂飼料12分鐘后清除未被攝食和未被排出的剩余飼料,保持池水干凈。
⑷分池養殖:將體重為10-18g的魚苗稱為一級重魚苗,此時進行第一次分池,使一級重魚苗在盆池中的放養密度為1300-2000尾/㎡;將體重為18-30g的魚苗稱為二級重魚苗,此時進行第二次分池,使二級重魚苗在盆池中的放養密度為1000-1300尾/㎡;將體重為30-45g的魚苗稱為三級重魚苗,此時進行第三次分池,使三級重魚苗在盆池中的放養密度為700-1000尾/㎡;將體重為45-70g的魚苗稱為四級重魚苗,此時進行第四次分池,使四級重魚苗在盆池中的放養密度為400-700尾/㎡;將體重為70-100g的魚苗稱為五級重魚苗,此時進行第五次分池,使五級重魚苗在盆池中的放養密度為200-400尾/㎡;每次分池前將盆池用0.7%的食鹽水溶液浸泡消毒3-7小時。
⑸馴化式投喂飼料:從分池養殖開始進行馴化式投喂,即活餌飼料和馴化飼料間隔投喂;對一級重魚苗投喂一級重魚苗馴化飼料,日投喂率為2.0%-3.5%,每隔130-140分鐘投喂一次,每投喂三次活餌飼料后投喂一次馴化飼料,每次投喂飼料15分鐘后清除未被攝食和未被排出的剩余飼料;對二級重魚苗投喂二級重魚苗馴化飼料,日投喂率改為3.5%-5.0%,每隔170-180分鐘投喂一次,每投喂兩次活餌飼料后投喂一次馴化飼料,每次投喂飼料15分鐘后清除未被攝食和未被排出的剩余飼料;對三級重魚苗投喂三級重魚苗馴化飼料,日投喂率改為3.5%-4.3%,每隔200-210分鐘投喂一次,每投喂一次活餌飼料后投喂一次馴化飼料,每次投喂飼料18分鐘后清除未被攝食和未被排出的剩余飼料;對四級重魚苗投喂四級重魚苗馴化飼料,日投喂率改為2.8%-3.5%,每隔4小時±10分鐘投喂一次,每投喂一次活餌飼料后投喂兩次馴化飼料,每次投喂飼料20分鐘后清除未被攝食和未被排出的剩余飼料;對五級重魚苗投喂五級重魚苗馴化飼料,日投喂率改為2.2%-2.8%,每隔6小時±10分鐘投喂一次,每投喂一次活餌飼料后投喂三次馴化飼料,每次投喂飼料20分鐘后清除未被攝食和未被排出的剩余飼料。
所述馴化飼料是按照重量份將魚粉62-68份、α-淀粉20-22份、魚油1.9-2.1份、肝粉1.9-2.1份、板藍根粉0.47-0.53份、青蒿粉0.47-0.53份混合,膨化制成細小顆粒,烘干,然后將細小顆粒過篩;所述過篩方法是:首先過12目篩,取過篩顆粒,再過14目篩,得到粒徑為1.40mm-1.70mm的未漏篩顆粒,作為五級重魚苗馴化飼料;繼續取過篩顆粒,再過16目篩,得到粒徑為1.18mm-1.40mm的未漏篩顆粒,作為四級重魚苗馴化飼料;繼續取過篩顆粒,再過18目篩,得到粒徑為1.00mm-1.18mm的未漏篩顆粒,作為三級重魚苗馴化飼料;繼續取過篩顆粒,再過20目篩,得到粒徑為0.85mm-1.00mm的未漏篩顆粒,作為二級重魚苗馴化飼料;繼續取過篩顆粒,再過30目篩,得到粒徑為0.60mm-0.85mm的未漏篩顆粒,作為一級重魚苗馴化飼料。
⑹每次投喂飼料前10-20分鐘清除魚苗的排泄物,然后增氧直到溶氧量達到7.5mg/l,再進行投喂。
⑺將盆池設置在室內,保持室內光照度在50lux以下,保持室內溫度在12-20℃之內。
所述盆池為流動活水式盆池,所述流動活水式盆池的池面上方設有進水管,進水管的管壁上設有密集的出水孔,而進水管管道的出口端為密封出口;便于流水從密集的出水孔懸空流落到下方的盆池中,同時將空氣中的氧氣帶入盆池中;池底設有排水口,排水口設在盆池中心;排水口上設有緩流筒管,所述緩流筒管的直徑為排水口的直徑的2-10倍,緩流筒管的下端筒口與池底緊密裝接并將排水口罩在中心;緩流筒管的下部管壁上挖設有密集的排水網孔,排水網孔的孔徑小于魚苗的體形;這樣可使盆池底的流水首先通過排水網孔排出,然后通過排水口排出,可以大大減少流水排出時的沖擊力,避免魚苗被吸附在排水口處;所述緩流筒管的上部管壁上挖設有密集的溢水網孔,溢水網孔的孔徑大于排水網孔的孔徑但小于魚苗的體形。這樣當盆池中的水過量時可從溢水網孔中大量流出,以平衡盆池中的流水量;所述盆池的底下的地基中挖設有排水孔道,排水孔道的入口與排水口緊密對接,然后首先垂直向下,再橫向向外延伸,流向外界排水槽;并使排水孔道不與盆池的池底外表面直接接觸。這樣可避免排水孔道中流水的聲音和震動影響魚苗。
所述進水管上出水孔的進水方式采用噴射進水方式,水道的噴射方向是與盆池內壁呈平行狀傾斜噴射;這樣可使池水形成環流狀態,便于池底污物最后集中沉積在盆池中心,再通過排水口排出。
所述盆池中還設有增氧器。
體重超過100g以上的鱘魚則分入室外水泥池作為幼魚中進行流動活水放養。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將100g以下的魚苗分初始級和五級體重分池養殖,可以使魚苗平衡生長,避免進飼不均,從而避免體弱死亡;采用針對性的分段飼料進行逐級馴化,可使魚苗逐步適應進飼材料,增加適應性;在飼料中加入中草藥,可以增強體質;采用適當的換水率、溶氧量、養殖密度、溫度和光照度可形成良好的休養生息習慣;采用流動活水式盆池可以在進水的同時帶入氧氣,適當增加溶氧量,可在排水時順帶排出池底的污物,使池水保持清潔;一系列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魚苗體質,增加成活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活水育苗池的中心垂直切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1.流動活水式盆池、2.進水管、3.出水孔、4.密封出口、5.排水口、6.緩流筒管、7.排水網孔、8.溢水網孔、9.地基、10.排水孔道、11.排水槽、12.增氧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以下實施例旨在說明本發明而不是對本發明的進一步限定,不應以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實施例1。
一種鱘魚的育苗方法,本方法只涉及鱘魚在魚苗階段的流水養殖,所述魚苗階段是指鱘魚體重在100g以下的生長階段,本發明包括如下七個方面:
⑴采用盆池作為養殖池,在使用新盆池前,將盆池用0.7%的食鹽水溶液浸泡消毒24-36小時,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然后放入養殖水,盆池的高度為60-80cm,水深為35-45cm。
⑵初始放養:在盆池內放養體重在10g以下的魚苗,密度為每平方米2500-3500尾,流水速度為以每日流水交換量達6-8次為準,根據水體的體積確定流水進入和排出的速度;水體的溶氧量設置為6-8mg/l,當養殖水中的溶氧量低于6mg/l時,采用增氧裝置增氧;水溫設置為12℃-17℃。
⑶投喂開口飼料:當40%-50%的仔魚后腸的黑色栓排出時,開始投喂開口飼料;所述開口飼料為活餌飼料,即采用斬細的活蚯蚓或浮游動物,并用0.7%的食鹽溶液消毒后的新鮮飼料;日投喂率為0.9%-1.7%,每隔90-100分鐘定時投喂一次,每次投喂飼料12分鐘后清除未被攝食和未被排出的剩余飼料,保持池水干凈。
⑷分池養殖:將體重為10-18g的魚苗稱為一級重魚苗,此時進行第一次分池,使一級重魚苗在盆池中的放養密度為1300-2000尾/㎡;將體重為18-30g的魚苗稱為二級重魚苗,此時進行第二次分池,使二級重魚苗在盆池中的放養密度為1000-1300尾/㎡;將體重為30-45g的魚苗稱為三級重魚苗,此時進行第三次分池,使三級重魚苗在盆池中的放養密度為700-1000尾/㎡;將體重為45-70g的魚苗稱為四級重魚苗,此時進行第四次分池,使四級重魚苗在盆池中的放養密度為400-700尾/㎡;將體重為70-100g的魚苗稱為五級重魚苗,此時進行第五次分池,使五級重魚苗在盆池中的放養密度為200-400尾/㎡;每次分池前將盆池用0.7%的食鹽水溶液浸泡消毒3-7小時。
⑸馴化式投喂飼料:從分池養殖開始進行馴化式投喂,即活餌飼料和馴化飼料間隔投喂;對一級重魚苗投喂一級重魚苗馴化飼料,日投喂率為2.0%-3.5%,每隔130-140分鐘投喂一次,每投喂三次活餌飼料后投喂一次馴化飼料,每次投喂飼料15分鐘后清除未被攝食和未被排出的剩余飼料;對二級重魚苗投喂二級重魚苗馴化飼料,日投喂率改為3.5%-5.0%,每隔170-180分鐘投喂一次,每投喂兩次活餌飼料后投喂一次馴化飼料,每次投喂飼料15分鐘后清除未被攝食和未被排出的剩余飼料;對三級重魚苗投喂三級重魚苗馴化飼料,日投喂率改為3.5%-4.3%,每隔200-210分鐘投喂一次,每投喂一次活餌飼料后投喂一次馴化飼料,每次投喂飼料18分鐘后清除未被攝食和未被排出的剩余飼料;對四級重魚苗投喂四級重魚苗馴化飼料,日投喂率改為2.8%-3.5%,每隔4小時±10分鐘投喂一次,每投喂一次活餌飼料后投喂兩次馴化飼料,每次投喂飼料20分鐘后清除未被攝食和未被排出的剩余飼料;對五級重魚苗投喂五級重魚苗馴化飼料,日投喂率改為2.2%-2.8%,每隔6小時±10分鐘投喂一次,每投喂一次活餌飼料后投喂三次馴化飼料,每次投喂飼料20分鐘后清除未被攝食和未被排出的剩余飼料。
將所述的馴化飼料按照如下重量比制作:魚粉6200kg、α-淀粉2000kg、魚油190kg、肝粉190kg、板藍根粉47kg、青蒿粉47kg混合,膨化制成細小顆粒,烘干,然后將細小顆粒過篩;所述過篩方法是:首先過12目篩,取過篩顆粒,再過14目篩,得到粒徑為1.40mm-1.70mm的未漏篩顆粒,作為五級重魚苗馴化飼料;繼續取過篩顆粒,再過16目篩,得到粒徑為1.18mm-1.40mm的未漏篩顆粒,作為四級重魚苗馴化飼料;繼續取過篩顆粒,再過18目篩,得到粒徑為1.00mm-1.18mm的未漏篩顆粒,作為三級重魚苗馴化飼料;繼續取過篩顆粒,再過20目篩,得到粒徑為0.85mm-1.00mm的未漏篩顆粒,作為二級重魚苗馴化飼料;繼續取過篩顆粒,再過30目篩,得到粒徑為0.60mm-0.85mm的未漏篩顆粒,作為一級重魚苗馴化飼料。
⑹每次投喂飼料前10-20分鐘清除魚苗的排泄物,然后增氧直到溶氧量達到7.5mg/l,再進行投喂。
⑺將盆池設置在室內,保持室內光照度在50lux以下,保持室內溫度在12-20℃之內。
所述盆池為流動活水式盆池1,所述流動活水式盆池1的池面上方設有進水管2,進水管2的管壁上設有密集的出水孔3,而進水管2的管道的出口端為密封出口4;便于流水從密集的出水孔3懸空流落到下方的盆池中,同時將空氣中的氧氣帶入盆池內水體中;池底設有排水口5,排水口5設在盆池中心;排水口5上設有緩流筒管6,所述緩流筒管6的直徑為排水口的直徑的2-10倍,本實施例將緩流筒管4的直徑做成18cm,將排水口3的直徑做成6cm;即將緩流筒管4的直徑做成為排水口3的直徑的3倍;緩流筒管6的下端筒口與池底緊密裝接并將排水口5罩在中心;緩流筒管6的下部管壁上挖設有密集的排水網孔7,排水網孔7的孔徑小于魚苗的體形;這樣可使盆池底的流水首先通過排水網孔7排出,然后通過排水口5排出,可以大大減少流水排出時的沖擊力,避免魚苗被吸附在排水口處;所述緩流筒管6的上部管壁上挖設有密集的溢水網孔8,溢水網孔8的孔徑大于排水網孔7的孔徑但小于魚苗的體形。這樣當盆池中的水過量時可從溢水網孔8中大量流出,以平衡盆池中的流水量;所述盆池的底下的地基9中挖設有排水孔道10,排水孔道10的入口與排水口5緊密對接,然后首先垂直向下,再橫向向外延伸,流向外界排水槽11;并使排水孔道10不與盆池的池底外表面直接接觸。這樣可避免排水孔道中流水的聲音和震動影響魚苗。
所述進水管2上出水孔3的進水方式采用噴射進水方式,水道的噴射方向是與盆池內壁呈平行狀傾斜向下噴射;這樣可使池水形成環流狀態,便于池底污物最后集中沉積在盆池中心,再通過排水口排出。
所述盆池中還設有增氧器12。
此后將體重超過100g以上的鱘魚分入室外水泥池中作為幼魚進行流動活水放養。
實施例2。
將實施例1中所述的馴化飼料按照如下重量比制作:魚粉6500kg、α-淀粉2100kg、魚油200kg、肝粉200kg、板藍根粉50kg、青蒿粉50kg混合,膨化制成細小顆粒,烘干,然后將細小顆粒過篩。
實施例3。
將實施例1中所述的馴化飼料按照如下重量比制作:魚粉6800kg、α-淀粉2200kg、魚油210kg、肝粉210kg、板藍根粉53kg、青蒿粉53kg混合,膨化制成細小顆粒,烘干,然后將細小顆粒過篩。
經長期試驗和實踐,本方法培育的鱘魚幼苗體質健壯,抗病能力強,生長速度快,成活率超過了60%;大大提高了養殖效益。其中采用實施例2制作的馴化飼料的成活率略高,達到了63.7%
經長期觀察,將體重超過100g以上的鱘魚出池放入室外水泥池中作為幼魚進行流動活水放養時,已經基本得到全部馴化,在室外水泥池中極少出現死亡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