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秸稈還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玉米秸稈還田方法。
背景技術:
秸稈是農業生產系統中一項重要的生物資源,秸稈還田是當今世界上普遍重視的一項培肥地力的增產措施,在杜絕了秸稈焚燒所造成的大氣污染的同時還有增肥增產作用。秸稈還田是把不宜直接作飼料的秸稈(麥秸、玉米秸和水稻秸稈等)直接或堆積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種方法。秸稈還田能增加土壤有機質,改良土壤結構,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容量減輕,促進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發育。秸稈還田增肥增產作用顯著,一般可增產5%-10%,減少化肥需求、促進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北方,玉米秸稈還田已經是普遍采用的方法,但是現有玉米秸稈還田只注重秸稈還田后肥力的增加,卻忽略了秸稈還田后進行連作,秸稈中的蟲卵、帶菌體等一些病蟲害,在秸稈直接粉碎過程中無法殺死,還田后留在土壤里,導致病蟲害加重。如在北方,麥秸還田后春小麥根腐病加重,在南方則小麥全蝕病加重;大豆秸稈還田后大豆根腐病和蟲害率提高。
因此,現有玉米秸稈還田方法導致土壤病菌增加,作物病害加重。如何減小玉米秸稈還田后病蟲害發生的概率、提高秸稈還田效果成了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玉米秸稈還田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玉米秸稈還田方法,所述玉米秸稈還田步驟如下:
(1)收獲玉米后及時利用后掛噴灑裝置的玉米收割機將玉米秸稈粉碎,粉碎過程中所述噴灑裝置同步在粉碎后的秸稈上噴施適量石灰;
(2)秸稈粉碎一天后將粉碎后的秸稈攤勻于田間,秸稈鋪攤厚度不超過3cm;
(3)利用噴霧裝置在粉碎的秸稈表面噴灑秸稈殺菌劑和氮磷鉀復合肥,所述秸稈殺菌劑用量為每畝1-1.5kg,所述氮磷鉀復合肥用量為每畝40-50kg;
(4)利用旋耕機進行旋耕,保證旋耕深度在15cm以上,使秸稈、殺菌劑、氮磷鉀復合肥和土壤充分接觸;
(5)對田地進行鎮壓保墑,壓實土壤,減少土壤空隙。
優選地,步驟(1)中秸稈粉碎長度不大于5cm。
優選地,所述殺菌劑為多菌靈或戊唑醇。
優選地,所述多菌靈和戊唑醇的濃度為800-1000倍。
優選地,所述多菌靈的濃度為800倍。
優選地,所述戊唑醇的濃度為900倍。
本發明提供的玉米秸稈還田方法具有以下優點:
1、可及時殺死秸稈帶來的病菌,減少玉米秸稈還田后病蟲害發生的概率、提高秸稈還田效果;
2、把秸稈的營養物質充分的保留在土壤里,提高作物產量;
3、促進農業節水、節成本、增產、增效,達到環保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軸向”、“徑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在此不再詳述。
實施例1
一種玉米秸稈還田方法,玉米秸稈還田步驟如下:
步驟一:收獲玉米后及時利用后掛噴灑裝置的玉米收割機將玉米秸稈粉碎,粉碎過程中噴灑裝置同步在粉碎后的秸稈上噴施適量石灰,粉碎過程中秸稈粉碎長度不大于5cm。
步驟二:秸稈粉碎一天后將粉碎后的秸稈攤勻于田間,秸稈鋪攤厚度不超過3cm;
步驟三:利用噴霧裝置在粉碎的秸稈表面噴灑秸稈殺菌劑和氮磷鉀復合肥,秸稈殺菌劑用量為每畝1-1.5kg,氮磷鉀復合肥用量為每畝40-50kg,本實施例中殺菌劑為濃度800倍的多菌靈;
步驟四:利用旋耕機進行旋耕,保證旋耕深度在15cm以上,使秸稈、殺菌劑、氮磷鉀復合肥和土壤充分接觸;
步驟五:對田地進行鎮壓保墑,壓實土壤,減少土壤空隙。
實施例2
一種玉米秸稈還田方法,玉米秸稈還田步驟如下:
步驟一:收獲玉米后及時利用后掛噴灑裝置的玉米收割機將玉米秸稈粉碎,粉碎過程中噴灑裝置同步在粉碎后的秸稈上噴施適量石灰,粉碎過程中秸稈粉碎長度不大于5cm。
步驟二:秸稈粉碎一天后將粉碎后的秸稈攤勻于田間,秸稈鋪攤厚度不超過3cm;
步驟三:利用噴霧裝置在粉碎的秸稈表面噴灑秸稈殺菌劑和氮磷鉀復合肥,秸稈殺菌劑用量為每畝1-1.5kg,氮磷鉀復合肥用量為每畝40-50kg,本實施例中殺菌劑為濃度900倍的戊唑醇;
步驟四:利用旋耕機進行旋耕,保證旋耕深度在15cm以上,使秸稈、殺菌劑、氮磷鉀復合肥和土壤充分接觸;
步驟五:對田地進行鎮壓保墑,壓實土壤,減少土壤空隙。
由于新鮮秸稈在腐熟過程中會產生各種有機酸,對作物根系有毒害作用。因此,在進行秸稈還田時施入適量的石灰,中和產生的有機酸。施用數量以30-40千克/畝為宜,以防中毒和促進秸稈腐解。同時,在秸稈還田時有病的秸稈攜帶有病菌,直接還田時會傳染病害,施入適量的石灰可產生高溫,可采取高溫堆制,以殺滅病菌。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披露的技術范圍內,可顯而易見地得到的技術方案的簡單變化或等效替換,均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