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水稻育秧方法,特別涉及一種在大棚中利用基質實現對水稻的機械化育秧的方法。
背景技術:
水稻的育秧質量是決定水稻產量的重要因素,根須發達、枝葉挺拔的壯秧意味著水稻生長的先天優勢,是穩產增產的重要保障。我國是傳統的水稻生產大國,對壯秧的需求量很大。
傳統的田間水田育秧方法,雖然可以培育出符合機插要求的壯秧,但是存在如下缺陷:①育秧、起秧勞動強度大,對人的身體傷害較大,且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人工成本越來越高,在經濟上并不合適;②秧苗品質難以保證,受外界氣候環境影響大,如果育秧播種時碰到連續低溫陰雨就會出現出苗不勻、出苗率低的問題;③栽插起苗受限于天候,如碰到連陰雨天氣,秧板無法搬運與栽插,影響及時栽插。
無土栽培是近幾年來蓬勃發展的作物栽培方式,其采用蛭石、木屑等作為固定植株的基質,通過向基質中添加適用于不同品種的營養液的方式來培養作物。其可以根據作物品種和不同生長期調節生長環境的溫濕度和營養液中的不同元素的含量,既可以不受客觀天候的影響,又能夠充分滿足植物生長所需,避免某些元素因添加過度而浪費,因此得到了日益推廣。
木薯是一種高產的高淀粉含量作物,廣泛應用于酒精生產,但木薯下腳料的處理一直是個難題,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燃燒、掩埋和堆肥等。但燃燒因其熱值低,且在使用前需要徹底干燥,周期長,價值低,熱電廠等單位不愿使用;掩埋則需占用大量的地方,且需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堆肥因其氮磷鉀等營養元素含量低,農民利用熱情不高。因此,酒精生產的木薯下腳料的處理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在大棚條件下,采用基質實現水稻的機械化育秧的方法。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水稻育秧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浸種催芽;
步驟2:播種;
步驟3:暗化處理;
步驟4:秧苗成長管理;
步驟5:秧苗移栽前管理。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的水稻育秧方法,其中,所述步驟1包括如下過程:
曬種:播種前,將水稻種子曬種2-3天;
種子處理:將曬好的種子,浸在預先配好的浸種藥液中48小時;
催芽:將吸足水的種子置于大棚內進行保濕催芽到破胸,種子破胸露白率達90%可進行播種。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的水稻育秧方法,其中,所述步驟2包括如下過程:
基質準備:所述基質為酒精生產過程中的木薯下腳料;
均勻播種:采用機械化流水線播種,一次性完成秧盤輸送、基質填入、噴水、播種、覆蓋基質蓋籽各作業過程,每盤芽谷播量常規稻130g-150g或者雜交稻80g-100g,秧盤內底部基質厚度控制在2.0cm-2.5cm,用于蓋籽的基質厚度為0.3cm-0.5cm。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的水稻育秧方法,其中,所述步驟3包括如下過程:
把播種結束的秧盤移入室內疊放整齊,依次疊放高度40-50張秧盤,在最上層育秧秧盤擺放一張空秧盤,堆放大小可根據育秧盤數及堆放容量定,暗化時間在48小時左右,待盤內出苗率達90%以上,芽長10-15mm,暗化結束。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的水稻育秧方法,其中,所述步驟4包括如下過程:
擺盤:將暗化出苗的秧盤擺放在大棚溫室內,在單層育秧大棚的情況下,將秧盤對齊平放在地面上,中間留走道;在層架式育秧大棚的情況下,將秧盤對齊平放在育秧架上,早播的放在上層,晚播的放在中、下層;
噴水:利用大棚噴滴灌設施,擺盤后噴水達到底盤淋透,表面不積水的程度;
水分管理:秧苗1葉1心期之前保持濕潤,如出現基質表層發白即補水,1葉1心期后控水,補水時間為日出前或日落后水溫與大棚室溫相接近時;
溫度管理:育秧期間晴天中午室溫上升較快時通過打開棚門、裙膜、啟動室內排風扇、覆蓋遮陽網的方式降低溫度。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的水稻育秧方法,其中,所述步驟5包括如下過程:
病蟲害防治:移栽前2d-3d施加起身藥;
煉苗:移栽前要控制水分與溫度進行煉苗,使秧苗適合機插秧要求,即秧齡13-15天,秧苗高度15-17cm,苗挺、葉綠、生長整齊、根須白、秧盤盤結度好,提起不斷裂,達到壯秧標準;
栽前起運:將運秧工具停靠走道起秧處,將秧盤整盤搬運到運秧工具車上,運往栽插大田。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的水稻育秧方法,其中,所述步驟1中,浸種藥液為17%殺螟丹·乙蒜素可濕性粉劑15g與25%吡蟲可濕性粉劑4g,并兌水4-5kg,用于浸種3-5kg。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的水稻育秧方法,其中,所述步驟1的催芽過程中,溫度控制為35℃-38℃。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的水稻育秧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驟2中,基質理化指標為:顆粒1.0mm≤∮≤2.5mm,容重0.10-0.80g/cm3,持水孔隙度>45%,相對含水量≤36%,ph為6.5-7.5,氮、磷和鉀元素的總量為200mg/kg。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的水稻育秧方法,其中,所述溫度管理中,控制齊苗期溫度為30℃-32℃、1葉1心期溫度為25℃-30℃、2葉1心溫度為20℃-25℃。
本發明的發明人提出了充分利用無土栽培技術的優勢,采用酒精生產過程中的木薯下腳料作為固定水稻秧苗的基質,通過大棚實現水稻的機械化育秧,全部工序完全機械化操作。由此,既解決了木薯下腳料的處理問題,變廢為寶,又實現了不受限于任何天氣影響,高效快速培育水稻壯秧,充分降低了人工成本,滿足了農業生產的秧苗需求。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本發明的水稻育秧方法,包括:
步驟1:浸種催芽;步驟2:播種;步驟3:暗化處理;步驟4:秧苗成長管理,步驟5:秧苗移栽前管理。
其中,所述步驟1的過程如下:
曬種:播種前,將水稻種子曬種2-3天;種子處理:將曬好的種子,浸在預先配好的藥液中48小時;催芽:將吸足水的種子置于大棚內進行保濕催芽到破胸,種子破胸露白率達90%可進行播種。
根據一個進一步優選的實施例,在步驟1中,浸種藥劑為將17%殺螟丹·乙蒜素(菌蟲清)可濕性粉劑15g,和25%吡蟲可濕性粉劑4g混合之后兌水4-5kg而成,可浸種3-5kg,特別優選浸種4kg。
根據一個進一步優選的實施例,在步驟1中,在催芽過程中溫度控制在35℃-38℃。
所述步驟2的過程如下:
基質準備:選用酒精生產廠家的木薯下腳料;均勻播種:采用機械化流水線播種,一次性完成秧盤輸送、基質填入、噴水、播種、覆蓋基質等作業過程。每盤芽谷播量常規稻130g-150g或雜交稻80g-100g。首先向秧盤內底部投入基質,控制厚度為2.0cm-2.5cm,然后播種,播種后投入基質以覆籽,覆籽基質的厚度為0.3cm-0.5cm。
其中,基質的理化指標為:顆粒1.0mm≤∮≤2.5mm,容重0.10-0.80g/cm3,持水孔隙度在45%以上,相對含水量≤36%,ph6.5-7.5,氮磷鉀三種元素的總量為200mg/kg。所述流水線作業就是用云馬2bl-280a等型號機器,采取機械化代替手工完成水稻盤育秧的鋪土、灑水、播種、覆土等工序的一種播種方式。
所述步驟3的過程如下:
把經過步驟2播種結束的秧盤移入大棚室內疊放整齊,依次擺放疊放40-50張秧盤,在最上層育秧秧盤擺放一張空秧盤,暗化時間在24-72小時左右,這與育秧期間的溫度等客觀條件有關,一般48小時左右的暗化處理之后盤內出苗率即可達90%以上,芽長10-15mm,暗化結束。
根據一個進一步優選的實施例,在步驟3中,在放置于最上位置的空秧盤上覆蓋遮陽網,以強化暗化效果。
所述步驟4包括如下過程:
擺盤:將暗化出苗的秧盤擺放在大棚溫室內,單層育秧大棚的,將秧盤對齊平放在地面上,中間留走道,便于管理操作與移栽前秧盤搬運;如果是層架式育秧大棚,則將秧盤對齊平放在育秧架上,早播的放在上層,晚播的放在中、下層,以便充分利用陽光照射。
噴水:利用大棚噴滴灌設施,擺盤后噴足水即可,達到底盤淋透,表面不積水的程度即可。
水分管理:秧苗1葉1心期之前保持濕潤,如出現基質表層發白即補水,1葉1心期后控水。
溫度管理:育秧期間晴天中午室溫上升較快時應及時采取降溫措施,可通過打開棚門、裙膜、啟動室內排風扇等方式加大空氣對流降低溫度,如遇到高溫天氣應覆蓋遮陽網及時降溫。
根據一個進一步優選的實施例,在步驟4中,為了避免水溫的急劇變化對根系生長的影響,補水時間宜在日出前或日落后水溫與大棚室溫相接近時進行。
根據一個進一步優選的實施例,在步驟4中,大棚溫室為目前生產上應用的標準大棚或連棟大棚。
根據一個進一步優選的實施例,在步驟4中,在溫度管理中,齊苗期將溫度控制在30℃-32℃,1葉1心期將溫度控制在25℃-30℃,2葉1心將溫度控制在20℃-25℃。
所述步驟5過程如下:
病蟲害防治:移栽前2d-3d用好起身藥。
移栽前要控制水分與溫度進行煉苗,使秧苗適合機插秧要求,即秧齡13-15天,秧苗高度15-17cm,苗挺、葉綠、生長整齊、根須白、秧盤盤結度好,提起不斷裂,達到壯秧標準。
移栽前起運:水稻栽插時應做到隨起隨栽,將運秧工具停靠走道起秧處,將秧盤整盤搬運到運秧工具車上,運往栽插大田。
根據一個進一步優選的實施例,在步驟5中,為了防治螟蟲、稻薊馬、灰飛虱、稻瘟病等常見性病蟲害,對應于一畝秧田的秧苗量,可用40氯蟲·噻蟲嗪水分散粒劑10g、32.5%嘧菌脂·本醚甲環
通過本發明的上述技術方案,與常規的露地育秧相比,可提早早茬水稻的播種期,可避免陰雨、高溫等自然災害育秧作業影響及對秧苗的傷害;大棚基質育秧采用制作酒精的木薯下腳料制成的基質,其蓄水性保水性好,育秧期間水分管理明顯簡化,播種擺盤足水后,前期只需補一次水即可完成育苗工作;本方法操作簡便、管理簡單、省工省力、秧苗盤結度好、根須雪白、秧苗健壯,栽插時缺棵斷壟少,秧苗成活率高。
本發明的水稻育秧方法大大提高了機械化水平,實現了省工、省力、簡化、降本增效、優質高產的目標,適合工廠化集中育供秧。2016年在江蘇省蘇州市太倉市城廂鎮萬豐村海豐農場進行了大棚機插水稻基質育秧應用試驗,供試試驗品種為南粳46,以露地水田育苗和露地硬地秧盤育苗為對照,5月23日播種,每盤播種量100g,出苗時間早2天,出苗率高15%,均勻度高,勞力省3個工,栽插斷壟缺棵率低,根系盤結率高。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用來限定本發明的實施范圍;如果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對本發明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均應涵蓋在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