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農藥劑型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苯醚甲環唑可分散油懸浮劑,并進一步公開其制備方法與應用。
背景技術:
苯醚甲環唑是一種廣譜高效的殺菌劑,主要抑制病菌細胞麥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從而破壞細胞膜結構與功能,主要用于果樹、蔬菜、小麥、馬鈴薯、豆類、瓜類等作物,對蔬菜和瓜果等多種真菌性病害具有很好的保護和治療作用。屬于高活性、難溶于水的有機化合物,必須添加載體、填料、乳化劑與分散劑等輔助成分,配制成各種類型的制劑才能便于田間施用,目前登記的劑型主要有乳油、可濕性粉劑、懸浮劑、水分散粒劑。這些傳統劑型在使用中存在對水藥液對靶標作物潤濕與沉積性能差、流失嚴重,一方面浪費大量藥劑,另外也造成環境污染等系列問題,是制約其高效、安全與科學使用的關鍵技術問題。
隨著全球生態環境與健康意識的提高,農藥新劑型的開發正朝著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方向發展。在當前新型農藥化合物創制愈發困難的形勢下,通過先進的劑型加工方法改善農藥的使用性能、充分發揮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與效能,已經成為提高農藥防治效果、降低殘留污染、節約施藥成本的重要途徑。
可分散油懸浮劑即是在此背景下發展而得,油懸浮劑是一種利用松脂基植物油或者甲酯化植物油代替水作為分散介質,將農藥加工成可分散的油懸浮劑劑型,該劑型一方面可以較好的解決農藥有效成分加工和貯存中對水分解等不穩定性問題,另一方面由于植物油本身具有對靶標良好的粘著與黏附特性,可以提高農藥有效成分對靶標的沉積與持留效率,從而提高了農藥有效利用率。
中國專利cn103141476a和cn106070233a分別公開了一種苯醚甲環唑可分散油懸浮劑,其以苯醚甲環唑為有效成分,輔助添加特定篩選的非離子表面活性劑、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助表面活性劑和穩定劑為助劑,分散于油相分散介質中,進而獲得可分散的油懸浮劑型。但是在實際應用中也發現,該油懸浮劑依然存在對果實的防治效果較葉片的防治效果差,并且存在著降低藥量田間使用防治率稍差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此,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苯醚甲環唑可分散油懸浮劑,以解決現有技術中苯醚甲環唑可分散油懸浮劑果實防治效果偏弱以及降低藥量防效偏差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述的苯醚甲環唑可分散油懸浮劑,其制備原料包括:
苯醚甲環唑原藥5-35重量份;非離子表面活性劑3-10重量份;陰離子表面活性劑3-10重量份;助表面活性劑3-10重量份;粘著促吸劑5-10重量份;穩定劑1-10重量份;酶改性劑2-6重量份;分散介質20-90重量份。
上述苯醚甲環唑可分散油懸浮劑,所述粘著促吸劑為聚氧乙烯月桂醚、二聚甘油亞油酸三酯和多穗柯棕的混合物,聚氧乙烯月桂醚、二聚甘油亞油酸三酯和多穗柯棕的質量之比為(2-4):(2-4):1;所述酶改性劑為過氧化氫酶和/或纖維素酶。
上述苯醚甲環唑可分散油懸浮劑,所述過氧化氫酶和所述纖維素酶的質量比為1-3:2-3。
上述苯醚甲環唑可分散油懸浮劑,所述油懸浮劑的制備原料還包括3-8重量份的聚谷氨酸。
上述苯醚甲環唑可分散油懸浮劑,所述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為十二烷基苯磺酸鈣、烷基萘磺酸鹽和二丁基萘磺酸鈉的混合物;非離子表面活性劑是失水山梨醇油酸酯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與丙烯酸接枝共聚物的混合物。
上述苯醚甲環唑可分散油懸浮劑,所述助表面活性劑選自異丙醇、丁醇或辛醇中的至少一種。
上述苯醚甲環唑可分散油懸浮劑,所述穩定劑選自有機膨潤土、硅藻土或硅酸鋁鎂中的至少一種。
上述苯醚甲環唑可分散油懸浮劑,所述分散介質為松脂基植物油和/或甲酯化植物油。
一種制備上述苯醚甲環唑可分散油懸浮劑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取選定量的所述分散介質、非離子表面活性劑、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助表面活性劑、粘著促吸劑,加入混合器中充分混合均勻;然后再加入配方量的苯醚甲環唑原藥與穩定劑,并高速剪切混合,隨后加入所述酶改性劑和聚谷氨酸進行改性處理,再次高速剪切混合,進臥式砂磨機進行濕法研磨,即得。
上述苯醚甲環唑可分散油懸浮劑,用于制備防治蔬菜、果樹、葡萄上真菌病害霜霉病的農藥制劑的用途。
本發明所述可分散油懸浮劑,在現有制備油懸浮劑原料的基礎上,添加粘著促吸劑和酶改性劑對產品進行改性,粘著促吸劑有助于藥液更好地黏附在作物上面并促進作物吸收,提高藥液有效成份對靶標的沉積和持留效率,提高藥液有效利用率,進而減少藥物使用量;添加的過氧化氫酶和/或纖維素酶有助于對產品劑型的聚合及懸浮分散情況進行很好的改性處理,制得的油懸浮制劑具有極好的懸浮性能,并且其有效成分的釋放效果更佳,對病蟲害的防效性能更優。另外,本發明所述油懸浮劑更優選添加聚谷氨酸為制備原料,其懸浮性能和藥效發揮性能進一步提升,改性效果更佳。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所述的苯醚甲環唑可分散油懸浮劑,其制備原料包括:
苯醚甲環唑原藥:純度為95%苯醚甲環唑原藥210.5g;
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失水山梨醇油酸酯聚氧乙烯醚、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聚醚)與丙烯酸接枝共聚物的混合物70克,失水山梨醇油酸酯聚氧乙烯醚、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聚醚)與丙烯酸接枝共聚物的質量比為3:2:2;
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十二烷基苯磺酸鈣與烷基萘磺酸鹽30g,十二烷基苯磺酸鈣與烷基萘磺酸鹽的質量比為1∶1;
助表面活性劑:異丙醇與辛醇的混合物40g,異丙醇與辛醇的質量比為2:1;
粘著促吸劑,聚氧乙烯月桂醚、二聚甘油亞油酸三酯和多穗柯棕的混合物8g:聚氧乙烯月桂醚、二聚甘油亞油酸三酯和多穗柯棕的質量之比為3.5:3.5:1;
穩定劑:有機膨潤土與硅藻土的混合物40g,有機膨潤土與硅藻土的質量比為1:3;
分散介質:松脂基植物油與甲酯化植物油共601.5g,松脂基植物油與甲酯化植物油的質量比為2:1。
在1500毫升玻璃燒廣口瓶中,加入上述選定量的分散介質、非離子表面活性劑、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助表面活性劑和粘著促吸劑,充分混合攪拌均勻;然后再加入苯醚甲環唑原藥與穩定劑,攪拌混合后高速(6000-8000r/min)剪切混合5min,然后進臥式砂磨機進行濕法研磨,即得。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所述的苯醚甲環唑可分散油懸浮劑,其制備原料包括:
苯醚甲環唑原藥:純度為95%苯醚甲環唑原藥157.9g;
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失水山梨醇油酸酯聚氧乙烯醚、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聚醚)與丙烯酸接枝共聚物的混合物70克,失水山梨醇油酸酯聚氧乙烯醚、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聚醚)與丙烯酸接枝共聚物的質量比為5:4:4;
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十二烷基苯磺酸鈣與烷基萘磺酸鹽30g,十二烷基苯磺酸鈣與烷基萘磺酸鹽的質量比為1∶1;
助表面活性劑:異丙醇與辛醇的混合物40g,異丙醇與辛醇的質量比為2:1;
粘著促吸劑,聚氧乙烯月桂醚、二聚甘油亞油酸三酯和多穗柯棕的混合物8g:聚氧乙烯月桂醚、二聚甘油亞油酸三酯和多穗柯棕的質量之比為3.5:3.5:1;
穩定劑:有機膨潤土與硅藻土的混合物40g,有機膨潤土與硅藻土的質量比為1:3;
酶改性劑:過氧化氫酶和所述纖維素酶共5g,過氧化氫酶和所述纖維素酶的質量之比為3:2;
分散介質:松脂基植物油與甲酯化植物油共644.1g,松脂基植物油與甲酯化植物油的質量比為2:1;
聚谷氨酸為5g。
在1500毫升玻璃燒廣口瓶中,加入上述選定量的分散介質、非離子表面活性劑、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助表面活性劑和粘著促吸劑,充分混合攪拌均勻;然后再加入苯醚甲環唑原藥與穩定劑,攪拌混合后高速(6000-8000r/min)剪切混合5min,加入酶改性劑和聚谷氨酸,攪拌混合后高速(6000-8000r/min)剪切混合5min,然后進臥式砂磨機進行濕法研磨,即得。
藥物性質試驗
1、懸浮率測試
按照我國相關農藥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gb/t14825-2006農藥懸浮率測定方法,gb/t19136-2003農藥熱貯穩定性測定方法,gb/t19137-2003農藥低溫穩定性測定方法,hg/t2467.5-2003農藥懸浮劑產品標準編寫規范)中的規定,對本發明的苯醚甲環唑可分散油懸浮劑主要技術指標進行測定,測試結果如下表1所示。
表1苯醚甲環唑可分散油懸浮劑主要技術指標測定結果表
可見,本發明所述可分散油懸浮劑由于添加了酶改性劑和聚谷氨酸進行改性,提升了制劑的懸浮性能。
2、防治效果
為驗證本發明的苯醚甲環唑可分散油懸浮劑在實際應用中的效果,2016年在北京朝陽農豐試驗場進行了防治梨黑星病田間藥效試驗,試驗結果如表2所示。
表2苯醚甲環唑防治梨黑星病試驗結果
田間試驗結果表明,在田間防治梨黑星病實際應用中,本發明所述油懸浮劑表現出了非常好的防效性能,尤其是對果實具有很好的防效。
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發明創造的保護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