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農業耕整土地作業機械,特別涉及一種往復鏟式耕整機。
背景技術:
由于自然因素和不合理的生產經營活動使土地水土流失日趨嚴重,如果不加以有效防治,任其發展下去黑土區的黑土層將會大部分消失。2000年以來示范推廣的保護性耕作法,除部分地區采用秸桿還田覆蓋的模式外,多數地區是采用留(高)茬固土的模式,且有許多地區采用(壟)溝(壟)臺交替的種植模式,不翻動土壤,不打亂耕層,較好保留地表根茬植被是保護性耕作追求的目標。而現在的耕整機均把土壤翻動,為了防止土層被破壞,只能通過人工將土壤翹動而不翻動,但人工效率低,人工費用大。因此,對于上述問題的解決就尤為重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實用方便、工作效率高、成本投入低的往復式鏟式耕整機。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往復鏟式耕整機,包含變速箱和柴油機,所述變速箱左端設有滑座,所述變速箱右端設有牽引座,所述變速箱頂端設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定連接扶手的底座,所述滑座上設有支撐座,所述柴油機固定連接在支撐座上,所述柴油機的輸出端通過皮帶與變速箱的輸入端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的底部垂直連接支架,所述支架與滑座構成一‘工’字形,所述支架上均勻設有多個凸起塊,所述凸起塊連接輔助支撐塊,所述輔助支撐塊中心位置設有一通孔,所述輔助支撐塊的通孔內設置刀柄,所述刀柄上設有外螺紋,所述刀柄通過螺母固定在輔助支撐塊上,所述刀柄下端內置承壓彈簧,所述承壓彈簧連接鏟刀,所述扶手的底座上設有中心轉軸,所述中心轉軸上設有執行件,所述執行件一端設有松緊齒輪,所述執行件另一端鉸接連桿,所述連桿連接手柄,所述連桿靠近手柄處設有一通孔,所述連桿穿過定位桿設置,所述定位桿設置在扶手上,所述定位桿在對應連桿上通孔的位置處設有一定位擋桿,所述執行件與扶手的底座之間設有回位彈簧,所述變速箱的輸出端對稱設置,且分別驅動輸出軸,所述輸出軸分別通過牽引銷連接驅動輪,所述牽引座通過牽引銷與牽引桿連接,所述牽引桿通過牽引銷連接座椅,所述座椅底部設置從動輪組。
進一步的,所述輔助支撐塊其中一端設有凹部,所述凸起塊置于凹部,所述凸起塊與凹部對應部位均設有一通孔且通過牽引銷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松緊齒輪設置在皮帶上方。
進一步的,所述支架上等間距焊接有3-5個凸起塊。
進一步的,所述刀柄和鏟刀沿軸線方向均設有凹槽,與其凹槽對應的輔助支撐塊和刀柄下端均設有凸起。
進一步的,所述驅動輪和從動輪組上設有松土齒,所述驅動輪為偏心輪或橢圓輪。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是:通過采用偏心輪或橢圓輪能夠帶動鏟刀與地面成一定角度做往復運動,切削、翹動但不翻動土壤,不破壞土層,達到疏松土壤、切開梨底層的目的,有效克服了目前常用的機械化耕作法存在的破壞土層的缺陷;另外通過采用松緊齒輪能有效的離合變速箱,實現機器的前進或停止;機器代替了人工,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約了人工成本的投入。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往復鏟式耕整機的結構示意立體圖。
圖2為本發明一種往復鏟式耕整機的第一種實施方式結構示意主體圖。
圖3為本發明一種往復鏟式耕整機的第二種實施方式結構示意立體圖。
在圖中,1.變速箱,2.柴油機,3.滑座,4.牽引座,5.固定座,6.扶手,7.支撐座,8.皮帶,9.支架,10.凸起塊,11.輔助支撐塊,12.刀柄,13.螺母,14.承壓彈簧,15.鏟刀,16.中心轉軸,17.執行件,18.松緊齒輪,19.連桿,20.手柄,21.定位桿,22.定位擋桿,23.回位彈簧,24.輸出軸,25.驅動輪,26.牽引桿,27.座椅,28.從動輪組,29.松土齒。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給出的實施例擬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但不能理解為是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發明內容對本發明的一些非本質的改進和調整,仍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在圖1、圖2、和圖3中,1.變速箱,2.柴油機,3.滑座,4.牽引座,5.固定座,6.扶手,7.支撐座,8.皮帶,9.支架,10.凸起塊,11.輔助支撐塊,12.刀柄,13.螺母,14.承壓彈簧,15.鏟刀,16.中心轉軸,17.執行件,18.松緊齒輪,19.連桿,20.手柄,21.定位桿,22.定位擋桿,23.回位彈簧,24.輸出軸,25.驅動輪,26.牽引桿,27.座椅,28.從動輪組,29.松土齒。
一種往復鏟式耕整機,包含變速箱1和柴油機2,變速箱1左端設有滑座3,變速箱1右端設有牽引座4,變速箱1頂端設有固定座5,固定座5固定連接扶手6的底座,滑座3上設有支撐座7,柴油機2固定連接在支撐座7上,柴油機2的輸出端通過皮帶8與變速箱1的輸入端連接,其特征在于:滑座3的底部垂直連接支架9,支架9與滑座3構成一‘工’字形,支架9上均勻設有多個凸起塊10,凸起塊10連接輔助支撐塊11,輔助支撐塊11中心位置設有一通孔,輔助支撐塊11的通孔內設置刀柄12,刀柄12上設有外螺紋,刀柄12通過螺母13固定在輔助支撐塊11上,刀柄12下端內置承壓彈簧14,承壓彈簧14連接鏟刀15,扶手6的底座上設有中心轉軸16,中心轉軸16上設有執行件17,執行件17一端設有松緊齒輪18,執行件17另一端鉸接連桿19,連桿19連接手柄20,連桿19靠近手柄20處設有一通孔,連桿19穿過定位桿21設置,定位桿21設置在扶手6上,定位桿21在對應連桿19上通孔的位置處設有一定位擋桿22,執行件17與扶手6的底座之間設有回位彈簧23,變速箱1的輸出端對稱設置,且分別驅動輸出軸24,輸出軸24分別通過牽引銷連接驅動輪25,牽引座4通過牽引銷與牽引桿26連接,牽引桿26通過牽引銷連接座椅27,座椅27底部設置從動輪組28。
輔助支撐塊11其中一端設有凹部,凸起塊10置于凹部,凸起塊10與凹部對應部位均設有一通孔且通過牽引銷連接。
松緊齒輪18設置在皮帶8上方。
支架9上等間距焊接有3個凸起塊10。
刀柄12和鏟刀15沿軸線方向均設有凹槽,與其凹槽對應的輔助支撐塊11和刀柄12下端均設有凸起。
驅動輪25和從動輪組28上設有松土齒29,驅動輪25為偏心輪或橢圓輪。
圖1示出了本發明一種往復鏟式耕整機的結構示意立體圖,在支架9上均勻焊接有三個凸起塊10,由于支架9安裝在滑座3上,能使凸起塊10與地面保持平行,凸起塊10能夠連接輔助支撐塊11,而輔助支撐塊11上垂直的安裝了刀柄12,刀柄12上安裝有鏟刀15,最終保證鏟刀15與地面垂直設置;動力由柴油機2傳遞給變速箱1,在柴油機2的輸出端與變速箱1的輸入端上均設有皮帶輪,皮帶輪之間通過皮帶8連接,在正常狀態下,皮帶8與皮帶輪保持松弛狀態,當啟動柴油機2時,是不會把力傳遞給變速箱1的,要想使力傳遞,在柴油機2啟動的狀態下,通過向后拉伸手柄20,連桿19能帶動執行件17圍繞中心轉軸16旋轉,使執行件17上的松緊齒輪18壓在皮帶8上,再使定位檔桿22穿過連桿19上的通孔(在柴油機2不工作的狀態下,用兩個手指向下按皮帶8,不是特別用勁,皮帶8能向下移動8-10mm是最好的緊張度),當皮帶8不在這個緊張度范圍內,可通過調節支撐座7在滑座5上的位置,來達到目的;變速箱1的輸出端通過輸出軸24安裝上驅動輪25,從而驅動一種往復鏟式耕整機向前運行;不需要柴油機2工作時,先把連桿19與定位檔桿22分離,由于執行件17與扶手6的底座之間設有回位彈簧23,從而執行件17帶動松緊齒輪18與皮帶8分離,皮帶松弛,柴油機2不會把力傳遞給變速箱1,再關閉柴油機2即可。
圖2示出了本發明一種往復鏟式耕整機的第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主視圖,輔助支撐塊11其中一端設有凹部,凸起塊10置于凹部,凸起塊10與凹部對應部位均設有一通孔且通過牽引銷連接,在輔助支撐塊11中心位置設有一通孔,輔助支撐塊11的通孔內設置刀柄12,刀柄12上設有外螺紋,刀柄12通過螺母13固定在輔助支撐塊11上,刀柄12下端內置承壓彈簧14,承壓彈簧14連接鏟刀15,刀柄12和鏟刀15沿軸線方向均設有凹槽,與其凹槽對應的輔助支撐塊11和刀柄12下端均設有凸起,從而不會發生位移現象,在牽引座上通過牽引銷與牽引桿26連接,牽引桿26通過牽引銷連接座椅27,座椅27底部設置從動輪組28,在工作過程中,工作人員能夠坐在座椅27上操作,由于驅動輪25為偏心輪,在轉動過程中能夠使鏟刀10向前進方向傾斜45°~90°角做往復運動,切削土壤,達到疏松土壤、切開犁底層的目的,另外在從動輪組28和驅動輪25上設有松土齒29,在運行過程中也能有效的起到疏松土壤的目的。
圖3示出了本發明一種往復鏟式耕整機的第二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主視圖與圖2示出了本發明一種往復鏟式耕整機的第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主視圖的區別僅僅在于連接的驅動輪25不同,在第二種實施方式中,驅動輪25為橢圓輪,同樣在轉動過程中能夠使鏟刀15向前進方向傾斜45°~90°角做往復運動,切削土壤,達到疏松土壤、切開犁底層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