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海洋養殖領域,具體涉及到一種拼接升降式海域養殖網箱。
背景技術:
從1999年我國首次從挪威引進大型深海抗風浪網箱設備,深海網箱在我國得到快速發展,后引進更為先進的挪威hdpe網箱和美國海洋站網箱等。從2001年國內自主開發的深海網箱進入投產階段。
深海網箱養殖作為一種高密度、集約化養殖方式,近年來在世界上發展十分迅速,并向自動化、多功能化、大型化和外海深水化的方向發展,尤其近幾年近海污染嚴重,魚產量和質量下降。導致養殖傾向深海。深海網箱大多為剛性的圓柱形和多邊棱柱形大型網箱,剛性差、體積大而重、需現場焊接和整體投放都問題可以優化解決。
目前的深海網箱都往大型化發展,10000立方及更大的居多,大多為剛性的圓柱形和多邊棱柱形大型網箱。固定式網箱剛性差、體積大而重、需現場焊接和整體投放等問題,影響到網箱的加工質量、運輸困難;笨重導致起吊設備要求高;固定式安裝不能靈活抵抗風浪。容量不變的基礎上,可以從拼接式、標準模塊化、質量輕強度高和升降式等多方面優化解決。
技術實現要素:
為克服現有技術中深海養殖網箱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新型的深海養殖網箱,其借助拼接式網箱框架組件、浮筒、網具、浮球組件、魚礁錨、進排氣管路系統和水下監控系統等部件實現網箱的圍養、抵抗風浪時的升降和魚生活狀況的監控。
本發明采用小件拼裝式結構,可以實現工廠正規的批量化、機械化、標準化規范生產,與普通大型工程中的單獨設計,單件加工,人工作業相比,成本低產能大質量高。本發明提供的養殖網箱不在使用場所附近加工,減少了對當地的污染。
具體方案為:
一種拼接升降式海域養殖網箱,所述養殖網箱的外框整體呈錐臺狀,所述養殖網箱外框的底面直徑大于頂面直徑;
所述養殖網箱的外框由若干上窄下寬的梯形框架組裝而成,且所述養殖網箱的底面安裝有網架,相鄰的梯形框架通過法蘭和連接件安裝在一起,在各梯形框架的底部設有浮筒,所述浮筒設置有進氣管和排水口,用于控制養殖網箱的浮沉;
所述養殖網箱通過錨索懸掛有魚礁錨,且所述錨索中部通過拉索與懸浮在上方的浮球組件相連,所述魚礁錨為鏤空的封閉型框架結構。
進一步的,所述外框上固定有網具。
進一步的,所述魚礁錨由頂部的棱臺框架以及底部的直棱柱框架組成;
所述棱臺框架的底面邊長大于頂面邊長,且棱臺框架的底面與直棱柱框架的頂面重合。
進一步的,所述養殖網箱的頂部設置有上下兩排走道。
進一步的,各所述梯形框架由若干梯形組件上下組裝而成,任意一梯形組件的底面邊長與該梯形組件下方的梯形組件的頂面邊長相等;
各所述梯形組件圍成的區域中設置有米字形加固架。
進一步的,所述養殖網箱設置有水下環境監控系統,與外部的監控平臺相連;
所述監控系統包括水下攝像頭、水質監測傳感器和溫度監測傳感器。
進一步的,相鄰兩個梯形框架底部之間的銜接處安裝有支腳,各所述支腳通過法蘭和連接件安裝在相鄰兩個梯形框架底部。
進一步的,所述浮筒內設置有支撐架,所述支撐架抵接在所述浮筒內壁上。
進一步的,所述排水口設有閥門。
相比較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發明的優點在于:
1、為了解決目前大型網箱架體部件間都是采用焊接,單個組件體積龐大,吊裝和加工困難等問題,我們采用多塊通過法蘭和連接件進行連接。這樣加工的單件體積小,運輸方便,使用常見型材成本也低。
2、為了解決目前大型網箱為了克服運輸問題,都采用網箱放置附近焊接完成的問題。我們將網箱分成多個標準拼接模塊,這些模塊可以在工廠內統一加工完成,通過高精設備加工、成熟工藝指導和完善的檢測體系確保每個拼接模塊的結構精度,讓網箱的使用地點不再受限。
3、為了解決目前大型剛性固定式網箱不便于移動,風暴時變通能力差的問題。我們采用的是底部加浮筒,通過進排氣管路系統對浮筒的充排氣及注排水實現網箱的升降,進排氣管路系統中的進排氣分配控制裝置保證網箱各段進排氣均勻升降均衡。在風暴來臨之時,將網箱沉到海底,通過支腳和海底接觸支撐,避開海面風高浪急。
4、為了便于了解網箱內魚的生活狀況,裝有防水攝像頭和檢測設備,完成實時監控。
5、魚礁錨采用鏤空的封閉型框架結構,一方面作為傳統錨實現固定網箱的作用,同時可以起到誘集魚群、改善水域生存環境。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拼接升降式海域養殖網箱的示意圖;
圖2a和2b為養殖網箱外框主視圖和仰視圖(不包含浮筒);
圖3a-3c為本發明在一實施例中梯形框架在不同視角下的示意圖:
圖4a-4c為本發明在一實施例中浮筒的示意圖;
圖4d為養殖網箱外框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5a-5c為本發明在一實施例中魚礁錨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給出了大量具體的細節以便提供對本發明更為徹底的理解。然而,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而易見的是,本發明可以無需一個或多個這些細節而得以實施。在其他的例子中,為了避免與本發明發生混淆,對于本領域公知的一些技術特征未進行描述。
為了徹底理解本發明,將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詳細的步驟以及詳細的結構,以便闡釋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詳細描述如下,然而除了這些詳細描述外,本發明還可以具有其他實施方式。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拼接升降式海域養殖網箱,養殖網箱的外框整體呈錐臺狀,養殖網箱外框的底面直徑大于頂面直徑;
養殖網箱的外框1由若干上窄下寬的梯形框架10組裝而成,且養殖網箱的底面安裝有網架,相鄰的梯形框架10通過法蘭和連接件安裝在一起,在各梯形框架10的底部設有浮筒2,浮筒2設置有進氣管和排水口,用于控制養殖網箱的浮沉;
養殖網箱通過錨索懸掛有魚礁錨5,且錨索中部通過拉索與懸浮在上方的浮球組件4相連,通過浮球組件4可以將錨索向上拉直,提高魚礁錨5的穩固性;其中,魚礁錨5為鏤空的封閉型框架結構。
與傳統的深海剛性網箱相比,本發明提供的錐臺形拼接結構,采用錐臺形多棱架構增強網箱強度的同時,實現模塊化、標準化和小型化的批量工廠生產,保證了制作精度和便于運輸,現場完成組裝和網箱投放。通過進排氣管路系統對浮筒的充排氣及注排水實現網箱的升降,進排氣管路系統中的進排氣分配控制裝置保證網箱各段進排氣均勻升降均衡。此外,魚礁錨采用鏤空的封閉型框架結構,一方面作為傳統錨的作用固定網箱,同時可以起到誘集魚群、改善水域生存環境。
在本發明一可選的實施例中,外框上固定有網具3,具體的,網具3固定在外框的側壁和底面,以圍成養殖區域。
在本發明一可選的實施例中,魚礁錨5由頂部的棱臺框架以及底部的直棱柱框架組成;其中,棱臺框架的底面邊長大于頂面邊長,且棱臺框架的底面與直棱柱框架的頂面重合。優選的,魚礁錨5頂部為正六棱臺,底部為正六棱柱,正六棱臺頂部設置有交錯的網狀結構,此外,正六棱柱的底面和側面設置有交錯的網狀結構,提高穩定性的同時,便于魚類在其內活動/筑巢。如圖5a-5c所示,本發明提供的魚礁錨5采用混凝土制作并為鏤空設計,完成固定網箱的同時,可以起到誘集魚群、改善水域生存環境。同時采用這種頂部為錐臺的設計,可以提高其在洋流中的穩定性。
在本發明一可選的實施例中,養殖網箱的頂部設置有上下兩排走道。如圖3a-3b所示,在養殖網箱的頂部設置有上走道8和下走道9,便于工作人員進行走動。
在本發明一可選的實施例中,各梯形框架10由若干梯形組件上下組裝而成,任意一梯形組件的底面邊長與該梯形組件下方的梯形組件的頂面邊長相等;各梯形組件圍成的區域中設置有米字形加固架13,起到加固的作用,提高養殖網箱的整體強度。如圖3a-3c所示,每個梯形框架10整體呈上窄下寬的梯形,由多個梯形組件上下銜接而成,自上而下的梯形組件尺寸逐步遞減,上下相鄰的兩個梯形組件通過法蘭和連接件固定在一起。梯形框架采用模塊化設計,便于安裝和拆卸。
在本發明一可選的實施例中,養殖網箱設置有水下環境監控系統7,與外部的監控平臺相連,水下監控系統完成網箱內養殖魚狀態的監控;監控系統7包括水下攝像頭、水質監測傳感器和溫度監測傳感器。技術人員在平臺上可以實時觀看到水下圖像數據,并可以直觀的觀察到養殖環境水質和水溫,為優化養殖環境提供依據。
在本發明一可選的實施例中,相鄰兩個梯形框架10底部之間的銜接處安裝有支腳11。支腳11的作用在于:支架11的上端固定有2個梯形框架,一方面可以起到加固養殖網箱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本發明提供的養殖網箱為可升降式,需要根據海洋環境的不同來選擇上浮或者沉入海底,在沉入海底時,支腳11可以作為支撐墊在海床與養殖網箱的框架之間,避免養殖網箱陷入海底的泥沙中。
在本發明一可選的實施例中,浮筒2內設置有支撐架12,支撐架12抵接在浮筒2內壁上,以提高浮筒2的強度。在養殖網箱沉入海底時,由于浮筒2為空心,一旦承受的水壓過大就會可能導致其變形甚至破裂,考慮到此問題,本發明在浮筒2內設置支撐架,可以提高其抗壓強度。可選的,支撐架12為穩定性較佳的三角支架。圖4a為浮筒2的立體圖,圖4b為浮筒2的截面圖,圖4c為對應于4b中a-a軸線的橫截面圖,浮筒2上面的為安裝桁架,用于固定在梯形框架底部。
進一步參照圖4d所示,各浮筒2均設置有進排氣管路系統6,通過進排氣管路系統6來控制浮筒2的浮力,進而實現養殖網箱整體的浮沉。具體為:若需要養殖網箱上浮,通過進排氣管路系統6往浮筒內沖入氣體,將浮筒2內的海水排出使其內充滿空氣提高浮力,進而使養殖網箱整體上浮;在遇到大風大浪時需要養殖網箱整體下沉,通過進排氣管路系統6將浮筒內的氣體排出,海水進入浮筒2,在養殖網箱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沉入海底。
在本發明一可選的實施例中,排水口設有閥門,進氣管沖入氣體排出浮筒2的海水后,關閉閥門,將海水隔絕在外。
與傳統的深海剛性網箱相比,本發明提供的錐形拼接結構,采用錐形多棱架構增強網箱強度的同時,實現模塊化、標準化和小型化的批量工廠生產,保證了制作精度和便于運輸,現場完成組裝和網箱投放。通過進排氣管路系統對浮筒的充排氣及注排水實現網箱的升降,進排氣管路系統中的進排氣分配控制裝置保證網箱各段進排氣均勻升降均衡;水下監控系統完成網箱內養殖魚狀態的監控;混凝土制作的鏤空狀魚礁錨,完成固定網箱的同時,誘集魚群、改善水域生存環境。
以上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實施方式,其中未盡詳細描述的設備和結構應該理解為用本領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實施;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范圍情況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術內容對本發明技術方案做出許多可能的變動和修飾,或修改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這并不影響本發明的實質內容。因此,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及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保護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