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娃娃魚養殖技術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娃娃魚生態養殖池。
背景技術:
野生娃娃魚為國家保護動物,多生存于野外溪水環境中,其營養價值高、經濟價值好。由于野生娃娃魚對生存所需的棲息環境要求高,需要水清澈無污染,所以如何通過人工養殖的方式培育娃娃魚是技術人員需要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娃娃魚生態養殖池,該養殖池實現了娃娃魚的人工養殖且養殖的娃娃魚品質好。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娃娃魚生態養殖池,包括人工河溝,所述河溝上游設有與溪水源相通的進水口、下游設有出水口,所述河溝側面由鵝卵石堆砌而成,所述河溝側面設有若干沿溪水流動方向間隔布置且供單個親本娃娃魚棲息的洞穴,所述洞穴部分浸沒在溪水中且所述洞穴出口附近種植有水生植物。
進一步的,所述河溝上游豎直設有進水管,所述進水管下端與所述溪水源相通,所述進水管上端構成所述進水口。
進一步的,所述出水口的高度低于所述洞穴的高度。
進一步的,所述洞穴頂部由石板蓋構成,所述石板蓋上方布置有用于隔熱的土層,所述石板蓋上開設有遠離所述河溝中心的通氣孔,所述通氣孔上還安裝有伸出所述土層之外的通氣管。
進一步的,所述河溝寬2~2.5m,所述河溝長15~20m;所述洞穴出口尺寸為25~35cm,所述洞穴深1~1.5m,所述洞穴露出水面部分的高度為8~12cm。
進一步的,所述河溝周邊由隔離網圍住。
進一步的,所述進水管高度70~100cm。
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本實用新型所述河溝構成娃娃魚攝食、交配以及運動的場所,所述河溝內的鵝卵石彼此中間可以形成縫隙,利于水體交換和透氣。所述河溝可以建立在富含溪水的山區附近,以便于將溪水引入河溝中使得河溝內養殖水形成流水或微流水,利于保證娃娃魚養殖水的優良水質,所述溪水以及鵝卵石可以模擬野外溪流,利于娃娃魚的人工養殖。所述洞穴并非完全浸沒在養殖水中,而是部分露出水面之上形成無水區,這樣可以防止娃娃魚鉆入洞穴后缺氧,另外多個所述洞穴可以避免親本在發情期間發生爭斗行為,提高了娃娃魚養殖的成活率與品質。所述洞穴出口附近的水生植物可以模擬原生態的棲息環境,起到一定的掩飾作用同時可以增加養殖水的含氧。本實用新型可以實現娃娃魚的人工養殖,具有良好的市場推廣前景。
(2)本實用新型所述溪水由所述進水管上端的進水口排入河溝,該進水方式的優點在于:溪水是從上方落入河溝中,水流不會很急,利于形成緩慢的流水,符合娃娃魚對生存棲息環境的要求,避免對娃娃魚造成干擾。所述出水口的高度低于所述洞穴的高度,這樣可以防止養殖水的水位過高,確保所述洞穴可以部分露出水面,防止娃娃魚進入洞穴后泡在水中發生缺氧致死。
(3)本實用新型所述通氣管與所述洞穴內部連通,使得所述洞穴深處可以與外界大氣相通,避免娃娃魚鉆入洞穴后發生缺氧,利于保證娃娃魚的養殖存活率。另外所述石板蓋上方的土層形成隔熱層,避免洞穴內部溫度過高而對娃娃魚生存造成影響。
(4)本實用新型所述河溝的尺寸便于人工養殖以及管理,具體可以根據場地大小而定。所述洞穴的深度應該要大于娃娃魚的體長,一般娃娃魚親本的體長在70~120cm,所述洞穴的大小以大致可以滿足一條親本娃娃魚的進出為準,避免多條娃娃魚棲息在一個洞穴中而出現爭斗,所以本實用新型洞穴的尺寸設置合理,利于娃娃魚棲息躲藏。
(5)為了防止其他生物來偷吃娃娃魚或者干擾娃娃魚,本實用新型在所述河溝的周邊設置了隔離網,用于保護娃娃魚的安全,避免不必要的傷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注符號的含義如下:
10-河溝 11-鵝卵石 12-洞穴 13-水生植物
14-進水管 15-石板蓋 16-土層 17-通氣管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點: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人工河溝10,所述河溝10上游設有與溪水源相通的進水口、下游設有出水口,所述河溝10側面由鵝卵石11堆砌而成,所述河溝10側面設有若干沿溪水流動方向間隔布置且供單個親本娃娃魚棲息的洞穴12,所述洞穴12部分浸沒在溪水中且所述洞穴12出口附近種植有水生植物13。
本實用新型所述河溝10構成娃娃魚攝食、交配以及運動的場所,所述河溝10內的鵝卵石11彼此中間可以形成縫隙,利于水體交換和透氣。所述河溝10可以建立在富含溪水的山區附近,以便于將溪水引入河溝中使得河溝10內養殖水形成流水或微流水,利于保證娃娃魚養殖水的優良水質,所述溪水以及鵝卵石11可以模擬野外溪流,利于娃娃魚的人工養殖。所述洞穴12并非完全浸沒在養殖水中,而是部分露出水面之上形成無水區,這樣可以防止娃娃魚鉆入洞穴12后缺氧,另外多個所述洞穴12可以避免親本在發情期間發生爭斗行為,提高了娃娃魚養殖的成活率與品質。所述洞穴12出口附近的水生植物13可以模擬原生態的棲息環境,起到一定的掩飾作用同時可以增加養殖水的含氧。本實用新型可以實現娃娃魚的人工養殖,具有良好的市場推廣前景。
所述河溝10上游豎直設有進水管14,所述進水管14下端與所述溪水源相通,所述進水管14上端構成所述進水口。所述進水管14高度70~100cm。本實用新型所述溪水由所述進水管14上端的進水口排入河溝10,該進水方式的優點在于:溪水是從上方落入河溝10中,水流不會很急,利于形成緩慢的流水,符合娃娃魚對生存棲息環境的要求,避免對娃娃魚造成干擾。
所述出水口的高度低于所述洞穴12的高度。所述出水口的高度低于所述洞穴12的高度,這樣可以防止養殖水的水位過高,確保所述洞穴12可以部分露出水面,防止娃娃魚進入洞穴12后泡在水中發生缺氧致死。
所述洞穴12頂部由石板蓋15構成,所述石板蓋15上方布置有用于隔熱的土層16,所述石板蓋15上開設有遠離所述河溝10中心的通氣孔,所述通氣孔上還安裝有伸出所述土層16之外的通氣管17。本實用新型所述通氣管17與所述洞穴12內部連通,使得所述洞穴12深處可以與外界大氣相通,避免娃娃魚鉆入洞穴12后發生缺氧,利于保證娃娃魚的養殖存活率。另外所述石板蓋15上方的土層16形成隔熱層,避免洞穴12內部溫度過高而對娃娃魚生存造成影響。
所述河溝10寬2~2.5m,所述河溝10長15~20m,所述河溝的尺寸便于人工養殖以及管理,具體可以根據場地大小而定。
所述洞穴12出口尺寸為25~35cm,所述洞穴12深1~1.5m,所述洞穴12露出水面部分的高度為8~12cm。本實用新型所述洞穴的深度應該要大于娃娃魚的體長,一般娃娃魚親本的體長在70~120cm,所述洞穴12的大小以大致可以滿足一條親本娃娃魚的進出為準,避免多條娃娃魚棲息在一個洞穴12中而出現爭斗,所以本實用新型洞穴12的尺寸設置合理,利于娃娃魚棲息躲藏。
所述河溝10周邊由隔離網圍住。為了防止其他生物來偷吃娃娃魚或者干擾娃娃魚,本實用新型在所述河溝10的周邊設置了隔離網,用于保護娃娃魚的安全,避免不必要的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