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坡面植被節水結構,用于壩肩、高速邊坡,以及導流洞、交通洞、引水隧洞等進出口開挖邊坡。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高陡邊坡植被恢復效果較差,其原因主要包括植被立地條件較差、撫育措施跟不上等,因此,土壤水分是高陡邊坡植被生長的限制因素。其中水源缺乏,無法灌溉,土壤水分不能滿足植物生長需要是一個關鍵原因。工程建設形成的高陡邊坡,土壤缺乏,只能靠人工覆土形成種植槽、穴等恢復植被,其土壤保水能力較差,僅靠自然降雨,不采取任何措施,很難滿足植物生長需水要求,特別是雨量分配不均的干熱河谷等區域,植被恢復則更為困難。對生產建設項目來說,由于缺乏交通條件,高陡邊坡植被恢復如采取灌溉措施,實施較為困難,灌溉成本也較高,無法長期人工養護。因此,尋找有效、經濟、運行管理簡單的灌溉養護措施尤為重要,節水技術的應用則可以有效解決這一難題。在目前國內水電站數量之多,形成高陡邊坡較多,植被恢復較為困難的情況下,運用節水技術,改善植被恢復效果,特別是對于降水分配不均的干熱河谷地區,使水資源得到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以形成自動收集天然降水并予以貯存的機構、同時減少水分蒸發量,并能達到在免除人力的條件下增加為植物供水的時間、減少水分消耗量的目的,從而提高植被成活率,改善植被恢復效果。
本實用新型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坡面植被節水結構,包括位于坡面下用于蓄水的排水溝,以及填有種植土的種植槽,其特征是,還包括有種植穴,所述的種植槽與排水溝之間通過蓄水管連接,種植槽上設有排水管;所述種植槽反向于排水溝的一側為斜坡體,斜坡體的坡面上開挖種植穴,種植穴與坡面的等高線呈45°-60°角,種植穴與種植槽相聯通,種植穴內回填種植土,種植穴底部設置排水管,排水管的出口穿過斜坡體的內部伸出斜坡體的坡面。利用種植槽和排水溝,能夠有效的補充土壤水分,減少蒸發,滿足植被生長需要。
作為優選,所述的種植槽內自上而下依次包括表層砂礫石、種植土層和底部砂礫石。形成保水結構,使得種植槽內水分不容易流失。
作為優選,所述的排水溝上層為排水層,下層為蓄水層,之間通過透水隔板分隔。排水層將坡面匯集的多余雨水排走,以保證邊坡安全;蓄水層為透水隔板分割出的蓄水空間,蓄水層高度根據生態需水要求、蒸發量以及經濟性三個因素計算。
作為優選,所述底部砂礫石的厚度低于蓄水層的高度。方便蓄水層內的水能夠通過蓄水管流入種植槽。
作為優選,所述的種植土層下設有若干個土柱伸入底部砂礫石內。以形成水分上升通道。
作為優選,所述土柱的截面呈倒梯型。使底部具有一定的保水功能。
作為優選,所述的排水管設置高度位于蓄水層高度之上。以滿足排水要求,使得馬道種植槽內不產生內澇。
作為優選,所述種植穴的開口上設有防水突檐。設有防水突檐并且種植穴的傾斜度大于坡面的傾角,因此可大大減少從坡面上流下的地表徑流滲入種植穴中,減少地表徑流的污染
作為優選,所述種植穴的內壁上覆蓋有一層土工膜。使得種植穴內部形成一個與種植槽聯通相對獨立的空間,方便種植各類保水植物。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方案植被恢復措施主要采取馬道上設置種植槽,并在其內回覆種植土,以改善立地條件,便于栽植植物。馬道與開挖邊坡之間設有排水溝,以排除邊坡匯水,保證邊坡安全。節水結構主要利用種植槽和排水溝,能夠有效的補充土壤水分,減少蒸發,滿足植被生長需要。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標號說明:排水溝1、排水層11,蓄水層12、透水隔板13、種植槽2、表層砂礫石21、種植土層22、底部砂礫石23、種植穴3、防水突檐31、土工膜32、蓄水管4、排水管5、斜坡體6、種植土7、土柱8。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來說明本實用新型,下列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并不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實施例: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產品包括位于坡面下用于蓄水的排水溝1,以及填有種植土7的種植槽2,本實施例還包括有種植穴3,種植槽2與排水溝1之間通過蓄水管4連接,種植槽2上設有排水管5;種植槽2反向于排水溝1的一側為斜坡體6,斜坡體6的坡面上開挖種植穴3,種植穴3與坡面的等高線呈45°-60°角,種植穴3與種植槽2相聯通,種植穴3內回填種植土7,種植穴3底部設置排水管5,排水管5的出口穿過斜坡體6的內部伸出斜坡體6的坡面。利用種植槽2和排水溝1,能夠有效的補充土壤水分,減少蒸發,滿足植被生長需要。
本實施例的種植槽2內自上而下依次包括表層砂礫石21、種植土層22和底部砂礫石23。形成保水結構,使得種植槽2內水分不容易流失。
本實施例的排水溝1上層為排水層11,下層為蓄水層12,之間通過透水隔板13分隔。排水層11將坡面匯集的多余雨水排走,以保證邊坡安全;蓄水層12為透水隔板13分割出的蓄水空間,蓄水層12高度根據生態需水要求、蒸發量以及經濟性三個因素計算。底部砂礫石23的厚度低于蓄水層12的高度,方便蓄水層12內的水能夠通過蓄水管4流入種植槽2;且排水管5設置高度位于蓄水層12高度之上,以滿足排水要求,使得馬道種植槽2內不產生內澇。
本實施例的種植土層22下設有若干個土柱8伸入底部砂礫石23內。以形成水分上升通道,且土柱8的截面呈倒梯型。使底部具有一定的保水功能。
本實施例的種植穴3的開口上設有防水突檐31。設有防水突檐31并且種植穴3的傾斜度大于坡面的傾角,因此可大大減少從坡面上流下的地表徑流滲入種植穴3中,減少地表徑流的污染
本實施例的種植穴3的內壁上覆蓋有一層土工膜32。使得種植穴3內部形成一個與種植槽2聯通相對獨立的空間,方便種植各類保水植物。
馬道種植槽2及蓄水型排水溝1形成雨水儲存及利用機構,可滿足植被生長需要,同時達到節水目的。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狀、所取名稱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構思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簡單變化,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內。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