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青飼料收獲機,具體涉及一種雙行青飼料收獲機的傳動機構。
背景技術:
近些年隨著畜牧業的迅速發展,實用的小型青飼料收獲機械在農牧業機械市場迅速火熱起來。現有的小型青飼料收獲機大多為單行收獲機,只能單行逐行收獲作物,工作效率較低,不適用于如今大面積高產量的作物收獲作業。
在現有情況下,研發雙行青飼料收獲機顯得尤為重要,以提高生產效率,適用于如今大面積高產量的作物收獲作業。而由于青飼料收獲機通常由多個作業機構相互配合完成工作,各個作業機構的運行速度及方向要求各有不同,在只有一個驅動機構的情況下,滿足各個作業機構的不同運行速度及不同運行方向的要求是不易完成的。
因此,現有技術中亟需一種結構合理簡單、工作穩定、維修方便、能滿足各個作業機構對不同運行速度及不同運行方向的要求的雙行青飼料收獲機的傳動機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合理簡單、工作穩定、維修方便、能滿足各個作業機構對不同運行速度及不同運行方向的要求的雙行青飼料收獲機的傳動機構。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雙行青飼料收獲機的傳動機構,包括與鍘切機構的刀盤連接的主軸、與主軸連接的第一鏈輪、通過鏈條與第一鏈輪連接的第二鏈輪、動力輸入端與第二鏈輪連接的變速箱、與變速箱的動力輸出端連接的第一齒輪、位于第一齒輪左側并與第一齒輪嚙合第五齒輪及與第五齒輪嚙合的第六齒輪,所述變速箱包括箱體及設置于該箱體內的動力輸入軸、與動力輸入軸垂直的動力輸出軸和設置于動力輸入軸與動力輸出軸之間的相互嚙合的兩個錐齒輪,所述第五齒輪與光喂入輥傳動軸連接,所述第六齒輪與刺喂入輥傳動軸連接。
還包括位于第一齒輪右側并與第一齒輪嚙合的第二齒輪、與第二齒輪嚙合的第三齒輪及與第三齒輪嚙合的第四齒輪,所述第四齒輪與一傳動軸連接,該傳動軸上連接有第三鏈輪和第四鏈輪,所述第三鏈輪和所述第四鏈輪分別通過鏈條與第五鏈輪和第六鏈輪連接,所述第五鏈輪與一立軸連接,所述第六鏈輪與套設于所述立軸上的立軸軸套連接。
還包括與第六齒輪嚙合的第七齒輪及與第七齒輪嚙合的第八齒輪,所述第八齒輪與一傳動軸連接,該傳動軸上連接有第七鏈輪和第八鏈輪,所述第七鏈輪和所述第八鏈輪分別通過鏈條與第九鏈輪和第十鏈輪連接,所述第九鏈輪與一立軸連接,所述第十鏈輪與套設于所述立軸上的立軸軸套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簡單,工作穩定,維修方便,能滿足雙行青飼料收獲機的各個作業機構對不同運行速度及不同運行方向的要求。
附圖說明
圖1是雙行青飼料收獲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雙行青飼料收獲機的傳動機構的結構原理圖;
圖3是撥禾筒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在圖中:1-鍘切機構;2-刺喂入輥;3-光喂入輥;4-導入板;5-第一撥禾筒;6-第二撥禾筒;7-主軸;8-第一鏈輪;9-第二鏈輪;10-變速箱;11-第一齒輪;12-第二齒輪;13-第三齒輪;14-第四齒輪;15-第五齒輪;16-第六齒輪;17-第七齒輪;18-第八齒輪;19-第三鏈輪;20-第四鏈輪;21-第五鏈輪;22-第六鏈輪;23-第七鏈輪;24-第八鏈輪;25-第九鏈輪;26-第十鏈輪;27-立軸;28-立軸軸套;29-固定梁;30-撥禾筒筒體;31-撥料鋸齒板;32-切割片;33-進料口;34-定刀;35-定刀座。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描述。
如圖1所示,青飼料收獲機包括鍘切機構1及喂入機構。其中,鍘切機構1包括殼體、穿設于殼體中部的主軸7、設置于殼體內并安裝于主軸7上的刀盤、連接于刀盤正面的動刀片及設置于殼體下部的進料口33,殼體的內側對應于動刀片在進料口33的旁側設置的定刀34,殼體的上端設置有拋送筒,殼體的頂部設置有與拋送筒連通的出料口,刀盤的背面外緣沿該刀盤的外圓周均勻連接有一圈風扇葉片。工作時,刀盤由主軸7驅動在殼體內旋轉,物料由進料口33進入殼體內,動刀片刀盤一同高速旋轉,動刀片與定刀34配合完成物料的鍘切,同時物料在風扇葉片的作用下,通過出料口由拋送筒拋送出去。喂入機構包括設置于定刀34前側的導入板4及位于導入板4前側的相互正對且轉動方向相反的刺喂入輥2和光喂入輥3,導入板4的前端設置有刃部,該刃部沿著光喂入輥3的切線方向切近該光喂入輥3的外圓周面,入料口邊緣的定刀座35,定刀34、導入板4均通過螺栓與該定刀座35連接。工作時,光喂入輥3與刺喂入輥2向內夾持旋轉,使玉米秸稈及玉米穗進入喂入機構,之后物料依次沿著導入板4、定刀34向后移動,并通過入料口進入鍘切機構1的殼體內。主軸7、刺喂入輥2及光喂入輥3分別需要不同運行速度及不同動力輸入方向。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為一種雙行青飼料收獲機的傳動機構,包括與鍘切機構1的刀盤連接的主軸7、與主軸7連接的第一鏈輪8、通過鏈條與第一鏈輪8連接的第二鏈輪9、動力輸入端與第二鏈輪9連接的變速箱10、與變速箱10的動力輸出端連接的第一齒輪11、位于第一齒輪11左側并與第一齒輪11嚙合第五齒輪15及與第五齒輪15嚙合的第六齒輪16,變速箱10包括箱體及設置于該箱體內的動力輸入軸、與動力輸入軸垂直的動力輸出軸和設置于動力輸入軸與動力輸出軸之間的相互嚙合的兩個錐齒輪,第五齒輪15與光喂入輥傳動軸連接,帶動光喂入輥3轉動,第六齒輪16與刺喂入輥傳動軸連接,帶動刺喂入輥2轉動,使主軸7、刺喂入輥2及光喂入輥3具有不同運行速度(V1、V2及V3)及不同運轉方向。
參見圖2、圖3,本實用新型還包括位于第一齒輪11右側并與第一齒輪11嚙合的第二齒輪12、與第二齒輪12嚙合的第三齒輪13及與第三齒輪13嚙合的第四齒輪14,第四齒輪14與一傳動軸連接,該傳動軸上連接有第三鏈輪19和第四鏈輪20,第三鏈輪19和第四鏈輪20分別通過鏈條與第五鏈輪21和第六鏈輪22連接,第五鏈輪21和第六鏈輪22下方為固定梁29,固定梁29的下方設置有第二撥禾筒6,第五鏈輪21與一立軸27連接,通過立軸27帶動第二撥禾筒6的切割片32順時針轉動(速度V4),第六鏈輪22與套設于立軸27上的立軸軸套28連接,通過立軸軸套28帶動第二撥禾筒6的撥禾筒筒體30及撥料鋸齒板31順時針轉動(速度V5)。
參見圖2、圖3,本實用新型還包括與第六齒輪16嚙合的第七齒輪17及與第七齒輪17嚙合的第八齒輪18,第八齒輪18與一傳動軸連接,該傳動軸上連接有第七鏈輪23和第八鏈輪24,第七鏈輪23和第八鏈輪24分別通過鏈條與第九鏈輪25和第十鏈輪26連接,設備的左側設置有第一撥禾筒5,第九鏈輪25與第一撥禾筒5的立軸27連接,通過立軸27帶動切割片32逆時針轉動(速度V6),第十鏈輪26與套設于立軸27上的第一撥禾筒5的立軸軸套28連接,通過立軸軸套28帶動第一撥禾筒5的撥禾筒筒體30及撥料鋸齒板31逆時針轉動(速度V7)。
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簡單,工作穩定,維修方便,能滿足雙行青飼料收獲機的各個作業機構對不同運行速度及不同運行方向的要求。
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內容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的簡單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均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