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手動、電動兩用板栗外殼脫離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68561閱讀:56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手動、電動兩用板栗外殼脫離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業加工機械,確切地說是手動、電動兩用板栗外殼脫離機。
在板栗生產過程中,脫去毛板栗外表的一層外殼是一個重要的生產環節,過去都是手工操作,費時費工。為了提高生產率人們進行了許多努力,如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電動、手搖兩用板栗脫蒲機,該機由傳動機構、脫蒲裝置和支架組成,其特征在于其傳動機構由電機和皮帶傳動機構組成;其脫蒲裝置由輥筒、齒板等組成,輥筒其外均勻分布有齒條。該機雖完成了脫去外殼,卻不能實現板栗與外殼的分離。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既能脫去板栗的外殼,又能將板栗與外殼分離開的手動、電動兩用板栗外殼脫離機。
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解決方案是這樣的。
該板栗脫殼機,由機架、脫殼機構和傳動機構組成,其特征在于a、脫殼機構由脫殼定子和脫殼轉子組成,脫殼定子為一弧形板,設于機架上部一側,其內凹板面上均布著齒條和釘,外圓柱面上設有齒條的脫殼轉子通過軸與其對應設于機架上,其軸端伸至機架外;b、脫殼機構的下方設有由螺旋葉輪、筒篩組成的分離機構,筒篩軸向套設在螺旋葉輪的前半部,筒篩的下方設有栗實出口,螺旋葉輪的另一軸端部設有栗殼出料口;c、其傳動機構由電機和皮帶傳動機構組成,電機設于機架下部,其輸出軸平行與脫殼轉子軸,軸端伸至機架外;機架上電機輸出軸與螺旋葉輪軸之間平行設有一傳動軸,其軸端伸至機架外;其皮帶傳動機構設于機架的一側,且由三組三角皮帶機構組成,即一組設于電機與傳動軸之間,二組設于傳動軸與脫殼轉子軸之間,三組設于脫殼轉子軸與螺旋葉輪軸之間。
脫殼轉子的外伸軸端上設有手柄。
機架上脫殼定子弧形板的下部設有一調節定子與轉子之間距離的調節螺桿。
所述的筒篩由同軸的內層筒篩和外層筒篩組成,內、外層筒篩之間設有一與螺旋葉輪葉片螺距相等的螺旋葉片。
所述的出料口分為兩個,外層筒篩的下方設有小型栗實出料口,內層筒篩前部的下方設有中大型栗實出料口。
該機由于增設了分離機構,故操作時能使板栗與外殼有效地分開。
該機脫殼率達百分之九十八以上,每小時可脫栗實180~360公斤,是人工剝殼的數十倍,且脫殼無破損。
該機結構設計合理,體積小、重量輕,即可電動作業,也可手動作業,同時,可流動作業或定位作業,使用維修方便,是利于板栗生產的板栗如工機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該機傳動機構示意圖。
圖3為圖1的A-A剖視圖。
圖4為圖1的B-B剖視圖。
圖5為筒篩結構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地描述。
由圖1可見,該手動、電動兩用板栗外殼脫離機,由機架21、脫殼機構和傳動機構組成。
由圖2可見,脫殼機構位于機架21的上方,且由脫殼定子2和脫殼轉子3組成。脫殼定子2為一弧形板,固定安裝在機架21上部一側,其內凹板面上均布著齒條和釘,即一排齒條、一排釘。圓柱面脫殼轉子3與脫殼定子2對應,通過軸4與安裝在機架21上,軸4的軸端外伸,軸端安裝有手柄22,脫殼轉子3的外圓柱面上設有齒條。機架上脫殼定子2的下部安裝著調節螺桿5,用以調節定子2與轉子3之間的距離。脫殼機構的上方為進料口1。
分離機構位于脫殼機構的下方,且由螺旋葉輪、筒篩等組成。螺旋葉輪17的輪軸13平行與軸4、且軸端伸至機架21外,螺旋葉輪17外套裝固定著用方格鐵絲網(40×40mm)卷成的內層筒篩15,其外固定安裝著與葉輪17葉片相等螺距的螺旋葉片16,該葉片16外固定套裝著用方格絲網(24×24mm)卷成的外層筒篩14,外層筒篩15的下方為小型栗實出料口20,內層筒篩14前部的下方為中大型栗實出料口19,軸13的另一端為外殼出料口18。
該機的傳動機構包括電機10和皮帶傳動機構,電機10通過支架11安裝在機架21的下部,真輸出軸平行與軸4,且軸端外伸。機架上電機輸出軸與軸13之間平行安裝一中間傳動軸,其軸端外伸。其皮帶傳動機構由三組三角皮帶機構組成,一組通過皮帶輪9、8安裝于電機與傳動軸之間,二組通過聯體皮帶輪8和皮帶輪6安裝于傳動軸與軸4之間,三組通過皮帶輪7和聯體皮帶輪6安裝于軸4與軸13之間。
使用中,將該機接通電源,板栗從進料口1倒入,在脫殼轉子3和脫殼定子2的滾動輾壓下將外殼脫去。脫殼后的板栗和外殼經送料槽12內的螺旋葉輪輸送,進入內層筒篩14,經篩選分離,外殼留在筒篩內,并由螺旋葉輪送至外殼出料口18;栗實篩入外層筒篩15內,經篩選分離,小型栗實由出料口20排出,中、大型栗實由出料口19排出。
在沒有電源的情況下,可由人力搖動手柄22來實現毛板栗脫殼。
權利要求1.手動、電動兩用板栗外殼脫離機,由機架、脫殼機構和傳動機構組成,其特征在于a、脫殼機構由脫殼定子和脫殼轉子組成,脫殼定子為一弧形板,設于機架上部一側,其內凹板面上均布著齒條和釘,外圓柱面上設有齒條的脫殼轉子通過軸與其對應設于機架上,其軸端伸至機架外;b、脫殼機構的下方設有由螺旋葉輪、筒篩組成的分離機構,筒篩軸向套設在螺旋葉輪的前半部,筒篩的下方設有栗實出口,螺旋葉輪的另一軸端部設有栗殼出料口;c、其傳動機構由電機和皮帶傳動機構組成,電機設于機架下部,其輸出軸平行與脫殼轉子軸,軸端伸至機架外;機架上電機輸出軸與螺旋葉輪軸之間平行設有一傳動軸,其軸端伸至機架外;其皮帶傳動機構設于機架的一側,且由三組三角皮帶機構組成,即一組設于電機與傳動軸之間,二組設于傳動軸與脫殼轉子軸之間,三組設于脫殼轉子軸與螺旋葉輪軸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動、電動兩用板栗外殼脫離機,其特征在于脫殼轉子的外伸軸端上設有手柄。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動、電動兩用板栗外殼脫離機,其特征在于機架上脫殼定子弧形板的下部設有一調節定子與轉子之間距離的調節螺桿。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動、電動兩用板栗外殼脫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篩由同軸的內層筒篩和外層筒篩組成,內、外層筒篩之間設有一與螺旋葉輪葉片螺距相等的螺旋葉片。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動、電動兩用板栗外殼脫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料口分為兩個,外層筒篩的下方設有小型栗實出料口,內層筒篩前部的下方設有中大型栗實出料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手動、電動兩用板栗外殼脫離機,該機由機架、脫殼機構和傳動機構組成,其特征在于:脫殼機構由脫殼定子和脫殼轉子組成;分離機構設于脫殼機構下方,采用螺旋葉輪輸送式分離,螺旋葉輪外套設筒篩。該機在完成脫殼工作的同時,還能完成將板栗與外殼分離;該機脫殼率達百分之九十八以上,每小時可脫栗實180~360公斤,且脫殼無破損;該機結構設計合理、體積小、重量輕,既可電動作業,也可手動作業。
文檔編號A23N5/00GK2341415SQ982445
公開日1999年10月6日 申請日期1998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1998年9月30日
發明者潘笑容 申請人:潘笑容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