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圈放結合的羊養殖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羊養殖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圈放結合的羊養殖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羊肉是人們生活中需求量非常大的一類肉食,由于社會人口的增多,為了節約土地也為了方便管理,現在的大規模養羊很多都采用圈養方式,但是圈養羊特別容易生病,一只羊的生病就容易感染整個羊群,從而造成大面積的死亡,且由于圈養的緣故,使得羊的運動量減少,以及人工飼料喂養的緣故,導致羊肉質量下降,降低養羊質量和效率,且在圈養過程中,人工需要按量按時提供食物,喂料勞動強度大,降低養羊效率。
[0003]通過專利檢索,存在以下已知的現有技術方案:
[0004]專利1:
[0005]申請號:201510294807.5,申請日:2015.06.02,申請公布日:2015.09.23,該發明公開了一種棉羊養殖方法,包括:在養殖場設置多個隔離的區域,每個隔離區域內均設置用作采集棉羊體溫的紅外熱成像體溫監測系統、機械手以及飼養槽;中央服務器根據預設的時間,通過自動傳送帶將飼料傳送至飼養槽喂養棉羊,紅外熱成像體溫監測系統實時監測棉羊的體溫,并將監測的體溫信息上傳至中央服務器,當中央服務器接收的來自紅外熱成像體溫監測系統的數據異常時,中央服務器通過機械手將體溫異常的棉羊抓放到診斷室進一步診斷;所述飼料按照重量份配比如下:玉米秸桿粉40份;高梁5份;食鹽4份;貝殼粉8份;大豆餅柏20份;茄子汁15份。實現避免羊群交互感染的優點。
[0006]專利2:
[0007]申請號:201510269235.5,申請日:2015.05.25,申請公布日:2015.09.30,該發明公開了一種肉羊養殖方法,采用手術去勢,去勢后,羊會變得更加的溫順,發生打斗的情況也會降低,給管理上帶來便利;同時本發明注重育肥期飼料的管理,嚴格控制日常飼料中的蛋白質飼料和青草料的占比,為羊提供必要育肥養料,為了使投喂的飼料更多的被利用,在育肥期飼料中還加入了一定量的焦山楂、神曲和茶渣,通過多年的養殖經驗,此三種物質能增加羊對日常飼料中營養元素的消化和吸收,以達到減少育肥飼料使用量的目的,采用本發明的技術進行羊的養殖,能有效縮短養殖周期,單個個體較體重增加15%左右。
[0008]通過以上的檢索發現,以上技術方案不能影響本發明的新穎性;并且以上專利文件的相互組合不能破壞本發明的創造性。
【發明內容】
[0009]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以上問題,提供一種圈放結合的羊養殖方法,它能保證養殖羊的健康生長,不易生病,長得壯,提高養殖羊肉質和毛發質量,且管理和喂養非常方便。
[0010]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圈放結合的羊養殖方法,將羊圈養在羊圈(1)里,羊圈內設置有三種食料槽(5),分別為粗料槽(2)、細料槽(3)、精料槽
(4);所述粗料槽(2)內放置有粗料;所述細料槽(3)內放置有細料;所述精料槽(4)內放置有精料;所述粗料包括下列質量份數的原料:樟樹葉0.2-0.4份、桑葉0.3-0.5份、木姜子樹葉0.4-0.8份、板栗樹葉1-1.5份、櫟樹葉0.5-1份;所述細料包括下列質量份數的原料:皇竹草0.5-1份、紫云英0.8-1.2份、野生獼猴桃0.3-0.5份、三葉草0.5_1份、高粱1_2份、紅二葉1_2份,地芙蓉0.2-0.3份,野易藤0.3-0.8份,紅署藤1-2份,玉米稻桿0.5-0.8份;所述粗料槽(2)保持常開狀態;所述細料槽(3)在23:00-6:00保持關閉狀態,其余時間每隔2小時打開一次,每次持續30-40分鐘。
[0011]進一步的,所述粗料包括下列質量份數的原料:樟樹葉0.3份、桑葉0.4份、木姜子樹葉0.6份、板栗樹葉1.25份、櫟樹葉0.75份。
[0012]進一步的,所述細料包括下列質量份數的原料:皇竹草0.75份、紫云英1份、野生獼猴桃0.4份、三葉草0.75份、高粱1.5份、紅三葉1.5份,地芙蓉0.25份,野葛藤0.5份,紅薯藤1.5份,玉米秸桿0.6份。
[0013]進一步的,所述精料內包括下列質量份數的原料:玉米1-1.5份,麥麩1-1.5份,紅薯1.5-2份,食鹽0.1-0.5份,貝殼粉0.3-0.6份,大豆1-1.5份,木炭0.2-0.4份。
[0014]進一步的,6-9月份,天晴時,15:00將羊放出,持續3_4小時后回圈;22:00時打開精料槽(4),持續25-35分鐘后關閉。
[0015]進一步的,10-1月份,2-5月份,天晴時,14:00將羊放出,持續2-3小時后回圈,20:00時打開精料槽(4),持續25-35分鐘后關閉。
[0016]進一步的,所述食料槽(5)底端與羊圈壁外側鉸接相連;所述食料槽(5)連接有控制系統。
[0017]進一步的,所述粗料長度為10-20mm長度。
[0018]進一步的,所述細料長度為2-4_長度。
[0019]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0020]1、本發明中,將羊的食料分成了三種,粗料、細料、精料,按照先后順序食用;由于羊為草食性動物,故多補充粗料,添加植物纖維來保持腸胃的正常蠕動和消化,并能清理前一晚上精料留下的殘渣,保證腸胃的健康,在進食粗料的同時,按時按量進食細料,能提高細料中維生素及粗料中植物纖維的消化速度,中和粗料中的毒素,降低腸胃活動負擔,晚上進食的精料能促進羊的快速成長,由于采用三種不同食料循環喂養,可以實現在促進羊快速成長,長壯的同時保證腸胃的正常功能,防止產生胃脹胃痛、消化不良的疾病。
[0021]2、本發明中粗料中加入的樟樹葉、桑葉、木姜子樹葉能起到解毒、治療胃脹、抗菌消炎的作用,中和粗料中的部分葉片產生的毒素,板栗樹葉、櫟樹葉能補充大量維生素和植物纖維,即提高羊的腸胃動力,又提高了羊的免疫力。
[0022]3、本發明中細料中加入的皇竹草、紫云英、紅三葉多汁潤口,能清洗腸胃,補充多種維生素,加入的野生獼猴桃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消腫、促進消化的作用,加入的野葛藤、三葉草與地芙蓉配合具有清熱解毒消炎作用,高粱、紅薯藤、玉米秸桿補充淀粉和植物纖維。
[0023]4、本發明中精料中加入的玉米、麥麩、大豆、紅薯能補充淀粉植物蛋白,加入的食鹽能使得羊筋骨長得更壯,疾病抵抗力更強,貝殼粉能補充鈣提高羊的筋骨強度,加入的木炭能使得羊不會因精料難消化導致消化不良,且能促進腸胃中病菌的排出,還能吸收食物中的毒素并排出,能快速清理腸胃中各種不良病菌殘渣,提高腸胃健康,提高毛發質量,使得羊成長更快、更壯,毛發更光亮。
[0024]5、本發明中采用控制系統控制食料槽的開關,提前設置好喂料時間段,大大降低了人工喂料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喂養效率,保證了羊的健康成長。
【附圖說明】
[0025]圖1為本發明中羊圈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2為本發明中食料槽結構示意圖。
[0027]圖3為本發明中食料槽關閉時結構示意圖。
[0028]圖中所示數字標注表示為:1、羊圈,2、粗料槽,3、細料槽,4、精料槽,5、食料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29]為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本部分的描述僅是示范性和解釋性,不應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0030]實施例一:
[0031]—種圈放結合的羊養殖方法,將羊圈養在羊圈1里,羊圈內設置有三種食料槽5,分別為粗料槽2、細料槽3、精料槽4 ;所述粗料槽2內放置有粗料;所述細料槽3內放置有細料;所述精料槽4內放置有精料;所述粗料包括下列質量份數的原料:樟樹葉0.3份、桑葉0.4份、木姜子樹葉0.6份、板栗樹葉1.25份、櫟樹葉0.75份;所述細料包括下列質量份數的原料:皇竹草0.75份、紫云英1份、野生獼猴桃0.4份、三葉草0.75份、高粱1.5份、紅三葉1.5份,地芙蓉0.25份,野葛藤0.5份,紅薯藤1.5份,玉米秸桿0.6份;所述粗料槽2保持常開狀態;所述細料槽3在23:00-6:00保持關閉狀態,其余時間每隔2小時打開一次,每次持續30-40分鐘;所述精料內包括下列質量份數的原料:玉米1.25份,麥麩1.25份,紅薯1.75份,食鹽0.4份,貝殼粉0.4份,大豆1.25份,木炭0.3份。
[0032]6-9月份,天晴時,15:00將羊放出,持續3.5小時后回圈;22:00時打開精料槽4,持續30分鐘后關閉。
[0033]10-1月份,2-5月份,天晴時,14:00將羊放出,持續2.5小時后回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