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安全防治凹唇壁蜂寄生螨的殺螨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屬于農藥制劑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安全防治凹唇壁蜂寄生螨的殺螨組 合物,并進一步公開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壁蜂屬蜜蜂總科(Apoidea)、切葉蜂科(Megachilidae)、壁蜂屬(Osmia),全世界 約有70余種品種,是蘋果、梨、桃、櫻桃、杏和李等薔薇科果樹和獼猴桃等產品的優良傳粉 昆蟲。壁蜂具有早春活動早、耐低溫、繁殖率高、活動范圍小、傳粉速度快、授粉效果好、管理 簡便的優勢。利用壁蜂授粉,果樹的坐果率明顯比自然授粉高,可與人工授粉率相當,可大 大減少授粉的工作量和資金投入。在國外,日本自20世紀40年代開始利用壁蜂進行傳粉 試驗,至70年代,美國、前蘇聯、西班牙等也實現了利用壁蜂傳粉授粉,并均取得了較好的 效果。
[0003] 目前,壁蜂中研究和應用較多的有凹唇壁蜂、角額壁蜂、紫壁蜂、紫壁蜂及叉壁蜂。 凹唇壁蜂一般體長9-12mm,體黑色,閃綠色光澤;頭與胸等寬,上顎2齒,唇基隆起,中央具 三角形的平滑凹,凹中央具不達基部的縱脊,兩側刻點淺且稀,觸角第3節短于以下兩節之 和,眼側、額、顱頂及頰刻點較密,顱頂不寬,端緣直,單眼至復眼距、后單眼距及單眼至顱頂 端緣的距離的比為1. 1 :1 :1,頰的最寬處為復眼寬1. 5倍,中胸背板及小盾片刻點較稀,腹 部橢圓形,背板刻點細且稀,翅褐色透明,翅基片褐色,翅脈深褐色。我國自1990年開始,率 先應用凹唇壁蜂在山東、北京和陜西等地應用于蘋果等果樹授粉。國內膠東半島氣候適合 壁蜂繁育,是我國壁蜂繁育的基地,其中山東省壁蜂資源比較豐富,凹唇壁蜂和角額壁蜂 均有分布。
[0004] 凹唇壁蜂寄生螨種類繁多,且繁殖力強,種群數量大,主要以侵入寄主巢筒育房內 寄生,可寄生于幼蟲、蛹及成蜂體,吸取血淋巴,造成壁蜂壽命縮短,采集力下降,嚴重時會 直接導致壁蜂的死亡。因此,蜂螨已成為養蜂業的一大重要的蟲害,給養蜂業帶來嚴重的損 失,蜂螨的防治已成為養蜂業中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的難題。
[0005] 目前,防治蜂螨的主要措施以化學/藥物防治為主,其優點是見效快,使用方便, 缺點是掌握不好用量易對蜂造成傷害,且容易產生抗藥性;而且實際應用中顯示,蜂螨對現 有常規使用的一般殺螨劑的敏感性普遍不高,因此日常使用劑量通常都超過推薦劑量,這 不僅導致果農為了達到防治效果,不得不大面積高濃度的長期頻繁地使用單一的或同一類 型的化學農藥,這也是蜂螨產生抗性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現有一般殺螨劑在使用過程 中都或多或少的對壁蜂造成一定的毒害,也產生了較大的副作用。
【發明內容】
[0006] 為此,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殺螨效果好且對壁蜂安全的防治 凹唇壁蜂寄生螨的殺螨組合物。
[0007]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述的安全防治凹唇壁蜂寄生螨的殺螨組合物,其 原料組成包括質量比為0. 5-2 :1-3 :0. 2-1 :0. 2-0. 8的雙甲脒、阿維菌素、氰戊菊酯以及次 氯酸鈉。
[0008] 優選的,所述雙甲脒、阿維菌素、氰戊菊酯以及次氯酸鈉的質量比為1 :2:0.6 : 0. 5〇
[0009] 本發明還公開了所述安全防治凹唇壁蜂寄生螨的殺螨組合物用于制備殺螨制劑 的應用。
[0010] 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殺螨制劑,是以上述安全防治凹唇壁蜂寄生螨的殺螨組合物 為有效成分,并添加常規輔料、按照常規工藝制備得到。
[0011] 且以所述殺螨制劑的總量計,所述殺螨組合物為60_80wt%,輔料為5_15wt%,余 量為水。
[0012] 優選的,以所述殺螨制劑的總量計,所述殺螨組合物為70wt%,輔料為10t%,余 量為水。
[0013] 所述輔料包括本領域常規的乳化劑、潤濕劑、分散劑、防凍劑、溶劑、助溶劑中的一 種或幾種的混合物。
[0014] 所述制劑包括水乳劑、微乳劑、懸浮劑、可濕性粉劑或水分散粒劑。
[0015] 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制備所述殺螨制劑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16] (1)取選定量的雙甲脒、阿維菌素、氰戊菊酯以及次氯酸鈉混勻,得所述殺螨組合 物,備用;
[0017] (2)將所述殺螨組合物、選定的輔料和水混勻,按照常規工藝制程所需的殺螨制 劑。
[0018] 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安全防治凹唇壁蜂寄生螨的方法,即包括噴灑所述殺螨制劑 的步驟。
[0019] 本發明所述殺螨組合物針對性的針對于安全防治凹唇壁蜂寄生螨而研發,雖然采 用的有效成分均為現有技術中的一般殺螨劑,但是所述組合物經過配比及相互影響后,可 見其在進一步提高壁蜂寄生螨的針對性效果的基礎上,驚喜的發現其對于壁蜂及蜂繭的毒 力作用也大大減弱,更加適用于凹唇壁蜂寄生螨的安全防治,取得了預料不到的技術效果。
[0020] 實驗例
[0021] -、材料與方法
[0022] 1. 1試驗蟲源
[0023] 凹唇壁蜂(OsmiaexcavateAlfken)蜂管及蜂苗由山東省文登市果農提供,蜂苗 在室溫T= 25±1°C,L:D= 16:8,RH= 75±5%的養蟲室內進行培養至羽化,并用花粉和 蜂蜜進行飼喂,羽化后第二天的壁蜂進行生物測定。
[0024] 1. 2供試藥劑
[0025] 試驗分別選取實施例1所述殺螨制劑,以及雙甲脒乳劑、阿維菌素微乳劑、氰戊菊 脂乳油、次氯酸鈉原藥對蜂螨、壁蜂和蜂繭成蜂進行生物測定,供試藥劑見下表1,確保各供 試試劑的有效成分量相同。
[0026] 表1供試藥劑
[0028] 1· 3生物測定
[0029] L3· 1蜂螨的生物測定方法
[0030] 參照FA0推薦的測定害螨抗藥性的標準方法玻片浸漬法(Slide-dipmethod)并 加以改進。將雙面膠帶剪成2-3cm長,貼在顯微鏡載玻片的一端,用鑷子揭去粘膠上的紙 片,用藍色圓珠筆在粘膠上劃線,便于觀察。把蜂螨群置于30*30左右的白紙上,待其分散 后,將顯微鏡載玻片粘膠一端輕輕反扣在白紙上,使粘到的螨盡量分散,粘螨時選擇大小一 致、個體鮮艷、行動活潑的成螨(注意:不要粘住螨足、螨須和口器),每片粘30頭左右。在 溫度(25±1)°C,相對濕度為75% ±5%,光周期為L:D= 16h:8h的養蟲室內放置4h后,用 雙目鏡觀察,剔除死亡和不活潑個體。將藥劑在預試的基礎上稀釋5-7個濃度,把帶螨玻片 一端浸入藥液中,輕輕搖動,l〇s后取出,迅速用吸水紙吸干多余的藥液,置于上述生化培養 箱中,24h后檢查結果并記錄,用毛筆輕觸螨體,以螨足不動者為死亡。每一個濃度3個重 復,另以清水作對照,對照組死亡率在10%以內為有效試驗。
[0031] 1. 3. 2壁蜂的生物測定方法
[0032] 參照標準浸蟲法,根據實驗藥劑在預試的基礎上稀釋5-7個濃度,每一個濃度3 個重復,每個重復15頭壁蜂,另以清水作對照,對照組死亡率在10%以內為有效試驗。用指 形管取壁蜂,每次取5頭,向指形管中倒入藥劑,輕輕搖動,10s后用食指堵住管口,并迅速 倒出藥劑,把壁蜂倒在吸水紙上,使其身體上的藥劑充分被吸收,然后把壁蜂放在2L側開 口養蟲瓶中,瓶內鋪一層吸水紙,瓶口用細紗布封住。把養蟲瓶放在溫度(25± 1) °C,相對濕 度為75% ±5%,光周期為L:D= 16h:8h的置于養蟲室內24h后,觀察,并分別記錄試驗死 亡數。
[0033] L3. 3蜂繭的生物測定方法
[0034] 參照壁蜂的生物測定方法,實驗藥劑的劑量在預試驗的基礎上再稀釋5-7個濃 度,每一個濃度3個重復,每個重復15枚蜂繭,另以清水作對照,對照組死亡率在10 %以內 為有效試驗。用指形管取壁蜂蜂繭,每次取5枚,向指形管中倒入藥劑,輕輕搖動,10s后用 食指堵住管口,并迅速倒出藥劑,把蜂繭倒在吸水紙上,使其身體上的殘留的藥劑充分被吸 收,然后把壁蜂放在養蟲瓶(透明玻璃瓶,瓶高15cm,瓶口徑10cm)中,瓶內鋪一層吸水紙, 瓶口用細紗布封住。把養蟲瓶置于養蟲室中,室溫(20-25Γ)進行孵化,記錄每天成功孵化 的頭數,至連續2-3天不再有繭孵化為止,并匯總每組成功孵化的頭數。
[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