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使4下苗全部進入圍溝中;同一池塘放養的4下苗須放養規格整齊一致,且蝦苗的活力強、外表及附肢無損傷。
[0024]步驟(4)中,在4月底?5月初栽插高桿水稻秧苗,剛栽插的秧苗生長7?10天后逐漸返青。水稻的種植面積不超過小龍蝦養殖池塘總面積的80%,優選為50?60%。所述的高桿水稻為中國水稻所選育的具有抗病力強和抗倒伏特性的一種水稻品種,在水稻分蘗末期無需經過烤田階段。高桿水稻不僅能夠有效凈化養殖水體,還可以為小龍蝦提供棲息場所,降低夏季池塘水溫,使小龍蝦保持在適宜的溫度快速生長,同時也可以額外獲得優質大米。在同等養殖條件下種植高桿水稻的池塘水溫比沒有高桿水稻的池塘水溫要低1?2Γ。
[0025]所述的攔網的頂端高出中央田塊15?20cm,優選為20cm。所述的攔網為一般材料的聚乙烯網,攔網的網眼大小以放養的小龍蝦幼苗無法穿越即可。
[0026]步驟(5)中,一天內池塘水位的變動范圍控制在3?5cm,以免水位變動較大對小龍蝦產生應激反應,影響小龍蝦生長。
[0027]步驟(6)中,6?8月,待小龍4下達到上市規格,開始捕撈,所述的捕撈方法為:采用申請人發明的克氏原螯蝦分級地籠(授權公告號CN 202435983 U)對小龍蝦進行捕撈,克氏原螯蝦分級地籠先在太陽下曝曬,每天下午在池塘中放入克氏原螯蝦分級地籠,第二天清晨取出、捉蝦;進入地籠網的小龍蝦,一律捕撈上岸,規格小的小龍蝦不回塘繼續飼養,以免因應激反應死亡造成其它健康存塘蝦感染。小龍蝦按規格大小分類進行銷售。所述的克氏原螯蝦分級捕撈地籠,包括:一個1字型籠身,分級區和捕納區;分級區為一圓柱形鋼筋支撐,上覆蓋大網眼籠衣,一段小網眼籠衣一端固定在圓柱形鋼筋靠捕納區一側,一端用松緊帶收口,可在分級區和捕納區上下翻動。
[0028]與已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9]1、本發明率先在水產養殖池塘中引入水稻種植,并且成功突破了小龍蝦養殖池塘中的蝦稻共作關鍵技術,為池塘生態養殖和水稻在水產養殖池塘中的種植提供了借鑒和參考。本發明是通過對小龍蝦養殖池塘進行簡單的工程改造,將小龍蝦、水稻和水草有機結合,實現蝦稻互惠共生,小龍蝦為水稻松土、去蟲害,水稻吸收水體中N、P等營養元素的特性和遮蔭作用,不僅凈化了養殖水體,還為小龍蝦提供了棲息、隱蔽場所,為小龍蝦創造了良好的生長環境,提高了小龍蝦養殖產品品質,具有獨特的創造性,對小龍蝦的健康生態養殖具有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
[0030]2、本發明方法操作簡便,適宜在蝦蟹類養殖池塘中進行推廣應用,全程生產無需用藥,優質商品蝦的比例比無水稻的養殖模式要提高10%以上,同時還額外收獲了水稻,產出的大米和小龍蝦品質高,屬綠色產品,每畝新增經濟效益1500元以上,對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具有積極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0031]圖1為標準池塘的示意圖;
[0032]圖2為圖1的A-A向剖面圖;
[0033]圖中,1_塘埋,2-圍溝,3-中央田塊,4-機耕道,5-防逃墻,6_攔網。
【具體實施方式】
[0034]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35]實施例1
[0036]—種小龍蝦養殖池塘種植水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37]1、池塘條件:小龍蝦養殖池塘的面積為15畝,如圖1和2所示,將小龍蝦養殖池塘改造形成標準池塘:塘埂1的頂寬為1.5m,塘埂1的坡比為1:2.5,沿小龍蝦養殖池塘四周的塘埂1開挖出圍溝2,圍溝2的上平面寬4m,開挖圍溝2的土堆砌至池塘中央形成中央田塊3,圍溝的溝底至中央田塊平面的距離為lm,塘埂的頂部高出中央田塊平面0.8m,中央田塊經一條寬3米的機耕道4與塘埂1連接。
[0038]2、養殖前準備:冬季,排干池塘水,先進行清塘、消毒和曬塘工作,然后進行施肥、中央田塊旋耕、防逃墻設置和伊樂藻栽種等準備工作。
[0039]具體操作為:清塘后,按照75kg/畝的用量把生石灰堆放塘底,加水適量,使生石灰遇水后起劇烈的化學作用,趁生石灰剛化時,全池潑灑池底或塘坎;池塘曝曬數天后至塘底干涸龜裂,往標準池塘中施入有機肥(采用雞糞)作為基肥,包括:在標準池塘的圍溝2中按照500kg/畝施放雞糞,往中央田塊3中按照150kg/畝施入雞糞;采用旋耕機對中央田塊3進行翻耕,旋耕深度為10?15cm,將雞糞混入泥土 ;在圍溝2中配備微孔增氧設施,微孔增氧設施的功率為0.2kw/畝,微孔增氧設施的曝氣管長度為30?40m/畝;沿著塘埂1四周設置塑料網或者鈣塑板作為防逃墻5,防逃墻5底部插在圍溝2的坡面上,使防逃墻5的底部在圍溝2注水時浸入水中,防止小龍蝦到達接近塘埂1頂部的圍溝2坡面,避免掘穴外逃;在標準池塘的進水口和排水口設置80?100目的隔網,防止野雜魚等進入池塘,往圍溝2中注入新水,在圍溝2近溝底的坡面上種植水草伊樂藻,水草之間的間距45?55cm,水位浸沒水草即可。
[0040]3、苗種放養:待水草生長穩定后,繼續往圍溝中注入新水,使圍溝水位不尚于中央田塊;4月底放養小龍蝦蝦苗,蝦苗的放養密度為6000尾/畝(按整個標準池塘面積計算),使蝦苗全部進入圍溝中;蝦苗的放養規格為180?220尾/kg,放養規格整齊一致,且蝦苗的活力強、外表及附肢無損傷;蝦苗放養后,由于氣溫較低,圍溝中小龍蝦養殖水位保持在30?60cm,以使水溫較快回升。
[0041]4、高桿水稻栽插:4月底?5月初,進行高桿水稻的育秧工作,育秧方法同普通水稻育秧;高桿水稻秧苗栽插前,在中央田塊3四周設置攔網6,攔網的頂端高出中央田塊20cm,防止小龍蝦進入中央田塊3破壞剛栽插的水稻秧苗,攔網6為一般材料的聚乙烯網,攔網6的網眼大小以放養的小龍蝦幼苗無法穿越為宜;高桿水稻秧苗栽插時,中央田塊水位為5?10cm,有利于秧苗快速扎根、返青和發根,高桿水稻秧苗株距為80cmX80cm,水稻的栽插面積為池塘總面積的50 %,待秧苗生長7?10天返青后,拆卸攔網,使小龍蝦可自由出入中央田塊。
[0042]5、種養管理:小龍蝦養殖過程中,進行水位控制、餌料投喂和病害防治等日常管理工作;秧苗栽插后2?3周,水稻進入分蘗前期,此時控制中央田塊水位在20?30cm,利于分蘗形成;水稻進入分蘗期后,生長迅速,根據株高在前述水位(20?30cm)基礎上逐漸提高水位,但以水位不淹沒心葉為準;在水稻拔節孕穗期,保持池塘中央田塊水位在50?80cm,以防止二化螟、三化螟;在高桿水稻灌漿成熟期,保持中央田塊水位在50?100cm,利于防控稻飛虱。在整個養殖過程中,水位要保持相對穩定,不要忽高忽低,一天內池塘水位的變動范圍控制在3?5cm,以免影響小龍蝦生長。
[0043]4-6月份是小龍蝦最佳生長季節,放苗后初期,為了使蝦苗快速適應新的池塘環境,提高蝦苗成活率,每日投喂2?3次,堅持“少量多次”的原則,減少餌料不足導致蝦苗之間互相殘殺;蝦苗放養后7-10天,蝦苗已經適應了新的生長環境,隨著蝦的生長,逐漸加大投飼量,日投飼率為蝦體重的5?8%,防止小龍蝦因餌料不足啃食水稻,同時投喂次數調整為1次,投喂時間在傍晚6:00?8:00之間。餌料以配合料為主,蛋白含量為36%以上。小龍蝦餌料投喂是小龍蝦養殖領域的常規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