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芝麻、生姜混作方法

文檔序號:9651196閱讀:648來源:國知局
一種芝麻、生姜混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農業種植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芝麻、生姜混作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芝麻,是胡麻的籽種,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60-150厘米。它遍布世界上的熱帶地區以及部分溫帶地區,中國自古就有許多用芝麻和芝麻油制作的各色食品和美味佳肴,一直著稱于世,芝麻是中國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深受廣大種植戶的歡迎,但近年來芝麻種植面積及總產逐年下滑,主要與芝麻種植產量低而不穩、容易發生病蟲害有著較大的關系。

【發明內容】

[0003]為解決現有技術中種植芝麻產量低而不穩,種植期間容易發生病蟲害的缺點,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芝麻、生姜混作方法。
[0004]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芝麻、生姜混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大田挖深度為20-30cm的坑,在坑底撒一層0.2-0.3cm厚的石灰粉,將雞糞、豆餅按3:1的重量比混合均勻,填入坑中,將從大田中挖出的土覆蓋在雞糞和豆餅上層,最后,在大田上方覆蓋一層薄膜,密封腐熟30-50天;
2)、腐熟后,將薄膜撤除,將大田深翻50-60cm,攤晾至土壤發白,用起壟機起壟,壟寬為20-30cm,壟高為20-30cm,4月初,將姜芽定值在壟底,定值株距為20-25cm,定植后,在壟底饒一次水;
3)、5月初,在壟上挖播種穴,穴深10-15011,播種穴間距為15-20011,每穴撒2-3粒芝麻種,撒種后,在壟上澆一次水;
4)、6月初,將由黃腐植酸、復合微生物菌劑、水按10:0.1:100的重量比混合密封在30-35°C下發酵18-20天得到的復合菌肥施撒于壟上,每畝施灑80-100kg,施撒后,進行一次霧灌;
5)、7月初,將尿素、磷酸二氫鉀、硼酸、硫酸鎂按3:1:1:0.2的重量比混合,施撒于壟上,每畝施灑30-50kg,施撒后,進行一次霧灌,霧灌液由1 -2%的硼酸水溶液、0.5-0.8%多效唑水溶液、1.2%-1.5%矮壯素水溶液按2:1:0.5的重量比混合制成;
6)、8月初,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澆灌芝麻根部;
7)、9月初,在芝麻根部施加一次速效氮磷鉀復合肥,每畝施加20-30kg;
8)、10月中旬,即可收割芝麻,并可一同收獲生姜。
[0005]本發明播種密度適宜,能降低芝麻株高,提高芝麻莖粗,增強其抗病能力,土壤酶活性高,能提高土壤養分轉化速率,增加單株蒴果數,芝麻單株產量在20.8-23.2g,芝麻與生姜混作,能有效預防芝麻黑根病和疫病、種植期間病害發生率低,能顯著提高種植收益,與單作芝麻相比,每畝可增加純收益3800-4000元。
【具體實施方式】
[0006]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說明:
1)、將大田挖深度為20-30cm的坑,在坑底撒一層0.2-0.3cm厚的石灰粉,將雞糞、豆餅按3:1的重量比混合均勻,填入坑中,將從大田中挖出的土覆蓋在雞糞和豆餅上層,最后,在大田上方覆蓋一層薄膜,密封腐熟40天;
2)、腐熟后,將薄膜撤除,將大田深翻50-60cm,攤晾至土壤發白,用起壟機起壟,壟寬為20-30cm,壟高為20-30cm,4月初,將姜芽定值在壟底,定值株距為22cm,定植后,在壟底澆一次水;
3 )、5月初,在壟上挖播種穴,穴深10-15cm,播種穴間距為18cm,每穴撒3粒芝麻種,撒種后,在壟上澆一次水;
4)、6月初,將由黃腐植酸、復合微生物菌劑、水按10:0.1:100的重量比混合密封在32°C下發酵19天得到的復合菌肥施撒于壟上,每畝施灑90kg,施撒后,進行一次霧灌;
5)、7月初,將尿素、磷酸二氫鉀、硼酸、硫酸鎂按3:1:1:0.2的重量比混合,施撒于壟上,每畝施灑40kg,施撒后,進行一次霧灌,霧灌液由1.5%的硼酸水溶液、0.7%多效唑水溶液、1.3%矮壯素水溶液按2:1:0.5的重量比混合制成,每畝霧灌液使用量為350kg;
6)、8月初,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澆灌芝麻根部;
7 )、9月初,在芝麻根部施加一次速效氮磷鉀復合肥,每畝施加25kg;
8)、10月中旬,即可收割芝麻,并可一同收獲生姜。
【主權項】
1.一種芝麻、生姜混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將大田挖深度為20-30cm的坑,在坑底撒一層0.2-0.3cm厚的石灰粉,將雞糞、豆餅按3:1的重量比混合均勻,填入坑中,將從大田中挖出的土覆蓋在雞糞和豆餅上層,最后,在大田上方覆蓋一層薄膜,密封腐熟30-50天; 2)、腐熟后,將薄膜撤除,將大田深翻50-60cm,攤晾至土壤發白,用起壟機起壟,壟寬為20-30cm,壟高為20-30cm,4月初,將姜芽定值在壟底,定值株距為20-25cm,定植后,在壟底饒一次水; 3)、5月初,在壟上挖播種穴,穴深10-15011,播種穴間距為15-20011,每穴撒2-3粒芝麻種,撒種后,在壟上澆一次水; 4)、6月初,將由黃腐植酸、復合微生物菌劑、水按10:0.1:100的重量比混合密封在30-35°C下發酵18-20天得到的復合菌肥施撒于壟上,每畝施灑80-100kg,施撒后,進行一次霧灌; 5)、7月初,將尿素、磷酸二氫鉀、硼酸、硫酸鎂按3:1:1:0.2的重量比混合,施撒于壟上,每畝施灑30-50kg,施撒后,進行一次霧灌,霧灌液由1 -2%的硼酸水溶液、0.5-0.8%多效唑水溶液、1.2%-1.5%矮壯素水溶液按2:1:0.5的重量比混合制成; 6)、8月初,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澆灌芝麻根部; 7)、9月初,在芝麻根部施加一次速效氮磷鉀復合肥,每畝施加20-30kg; 8)、10月中旬,即可收割芝麻,并可一同收獲生姜。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芝麻、生姜混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黃腐植酸、復合微生物菌劑、水按10:0.1:100的重量比混合密封在33°C下發酵19天得到的復合菌肥。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農業種植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芝麻、生姜混作方法。將田土與雞糞、豆餅腐熟后,用起壟機起壟,4月初,將姜芽定值在壟底,5月初,在壟上挖播種穴,每穴撒2-3粒芝麻種,6月初,將復合菌肥施撒于壟上,7月初,將尿素、磷酸二氫鉀、硼酸、硫酸鎂按3:1:1:0.2的重量比混合,施撒于壟上,施撒后,進行一次霧灌,8月初,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澆灌芝麻根部,9月初,在芝麻根部施加一次速效氮磷鉀復合肥,每畝施加20-30kg,10月中旬,即可收割芝麻,并可一同收獲生姜。
【IPC分類】A01G1/00, A01C21/00
【公開號】CN105409538
【申請號】CN201510851434
【發明人】尹成飛
【申請人】全椒縣大地種植專業合作社
【公開日】2016年3月23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30日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