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含氟啶蟲胺腈與烯酰嗎啉的殺蟲殺菌復配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農藥復配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含氟啶蟲胺腈與烯酰嗎啉的殺蟲殺菌 復配劑,實現一次施藥,病蟲兼治。
【背景技術】
[0002] 氟啶蟲胺腈是美國陶氏益農公司開發的砜亞胺殺蟲劑,作用于昆蟲的神經系統, 適用于防治棉花盲蝽、蚜蟲、粉虱,飛虱和蚧殼蟲等所有刺吸式口器害蟲;高效、快速并且持 效期長,被殺蟲劑抗性行動委員會(IRAC)認定為唯一的Group 4C類全新有效成分。
[0003] 烯酰嗎啉是新型內吸治療性專用低毒殺菌劑,其作用特點是破壞細胞壁膜的形 成,對卵菌生活史的各個階段都有作用,對霜霉病、晚疫病等低等真菌性病害均具有很好的 防治效果。可應用于葡萄、荔枝、黃瓜、甜瓜、苦瓜、番茄、辣椒、馬鈴薯等農作物。
[0004] 煙粉虱、蚜蟲、飛虱、介殼蟲等刺吸式口器害蟲刺吸植物汁液,分布廣,食性雜,繁 殖力強,為害重。直接為害造成植物各種癥狀,有些刺吸式口器害蟲還可以分泌蜜露引發霉 污病,更主要的是可多種植物病毒并引發多種植物病毒病。
[0005] 霜霉病是由真菌中的霜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春未夏初或秋季連續陰雨天氣最易 發生,病害嚴重時可造成20%~40%產量損失。此病從幼苗到收獲各階段均可發生,以成株受 害較重。主要為害葉片,由基部向上部葉發展,空氣潮濕時葉背產生霜狀霉層。后期病斑枯 死連片,嚴重時全部外葉枯黃死亡。
[0006] 由于發生條件較為相似,設施溫室煙粉虱、蚜蟲、飛虱、介殼蟲等刺吸式口器害蟲 和霜霉病混合發生的情況非常普遍,目前農業防治的方式多采用殺蟲劑和殺菌劑單獨使用 的方法,這會造成(1)藥劑單獨使用對作物病蟲害防治不全,容易造成某一病害或者蟲害控 制住了,另一蟲害或病害爆發,影響作物產量。(2)藥劑單一長期使用,造成作物病蟲害得不 到全面治療,農戶為了產量,盲目加大用藥量或混配用藥,進一步加重了農殘超標和中毒的 風險。(3)長期連續高劑量地施用單一的化學殺蟲劑,容易造成害蟲及病菌抗藥性的產生。
【發明內容】
[0007]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含氟啶蟲胺腈與烯酰嗎啉的殺蟲殺菌復配劑,提供一種 新型高效的農藥殺蟲殺菌組合物,解決目前單一殺蟲劑或殺菌劑防治譜窄的問題,可有效 防治煙粉虱、蚜蟲、飛虱、介殼蟲等刺吸式口器害蟲和霜霉病、霜疫霉病、晚疫病,在防蟲的 同時解決作物病害問題,增加產量。
[0008] 本發明所述技術方案是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的: 一種含氟啶蟲胺腈與烯酰嗎啉的殺蟲殺菌復配劑,該殺蟲殺菌復配劑有效成分氟啶蟲 胺腈與烯酰嗎啉的質量比為1~20:1~50。
[0009] 所述的復配劑由下列質量百分比的組分組成:氟啶蟲胺腈20%,烯酰嗎啉50%,木質 素磺酸鈉8%,十二烷基硫酸鈉1%,白碳黑5%,高嶺土補足至100%,在攪拌釜中均勻攪拌后,用 氣流粉碎機砂磨至粒徑小于5um,即為70%可濕性粉劑。
[0010] 所述助劑為木質素磺酸鈣,十二烷基硫酸鈉。
[0011] 所述的復配劑制備成70%可濕性粉劑。
[0012] 本發明能夠用于防治多種蔬菜上的煙粉虱、蚜蟲等刺吸式害蟲和霜霉病。與現有 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0013] (1)本發明是氟啶蟲胺腈和烯酰嗎啉的復配制劑,兼具防病和殺蟲兩種作用,可以 有效防治設施溫室蔬菜上的煙粉虱、和霜霉病,實現一次施藥,綜合防治的目的。具有高效、 省工、省時、省力等諸多優點,保苗增產效果明顯。本發明生產工藝簡單,使用成本低廉,易 于推廣應用。
[0014] (2)本發明選用的殺菌劑和殺蟲劑都是當前對刺吸式口器害蟲和霜霉病高效、低 毒的制劑,對人畜和作物安全,既可以保護作物,又不傷害天敵,對生態和環境影響很小,符 合當今農藥的發展方向,因此該復配制劑是一種極具發展潛力的高效農藥制劑。
【具體實施方式】
[0015] 以下通過實例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描述,這些實例不應理解為以任何方 式限制本發明的范圍。
[0016] 可濕性粉劑的制備:氟啶蟲胺腈20%,烯酰嗎啉50%,木質素磺酸鈉8%,十二烷基硫 酸鈉1%,白炭黑5%,高嶺土補足至100%,在攪拌釜中均勻攪拌后,用氣流粉碎機砂磨至粒徑 小于5um,即為70%可濕性粉劑。
[00Π ] 實施例: 為了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實質,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內容作進一步詳述,實施 例中所提及的內容并非對本發明的限定,制備方法中溫度、時間等工藝條件的選擇可因地 制宜而對結果并無實質性影響。
[0018] 實施例1:70%可濕性粉劑 以下物質均為重量比:氟啶蟲胺腈20%,烯酰嗎啉50%,木質素磺酸鈉8%,十二烷基硫酸 鈉1%,白炭黑5%,高嶺土補足至100%,在攪拌釜中均勻攪拌后,用氣流粉碎機砂磨至粒徑小 于5um,即為70%可濕性粉劑。
[0019] 從表1可以看出,氟啶蟲胺腈:烯酰嗎啉在1-5:1-5的范圍內復配時,共毒系數均大 于100,對桃蚜表現出明顯的增效作用。尤其當氟啶蟲胺腈:烯酰嗎啉在1:3時,增效作用明 顯突出,所以說鹽酸嗎啉胍:氟啶蟲胺腈在1 -5:1 -5之間均具有增效作用。
[0020]從表2可以看出,氟啶蟲胺腈:烯酰嗎啉在1-5:1-5的范圍內復配時,共毒系數均大 于100,對霜霉病表現出明顯的增效作用。尤其當氟啶蟲胺腈:烯酰嗎啉在1:3時,增效作用 明顯突出,所以說鹽酸嗎啉胍:氟啶蟲胺腈在1-5:1-5之間均具有增效作用。
[0021 ]實施例2:70%氟啶蟲胺腈、烯酰嗎啉可濕性粉劑防治黃瓜蚜蟲、霜霉病田間藥效試 驗 試驗時間:2015年8月3日。
[0022] 試驗地點:北京市海淀區北京農科院溫室 試驗方法:試驗在大棚黃瓜地中進行,試驗設5種處理,并設置清水對照,每種處理4次 重復,小區面積約15 m2,隨機區組排列,用藥時期為蚜蟲發生期、病毒發生初期。根據畝用 量,將藥劑兌水45升/畝后進行葉面噴霧,間隔10天后噴第2次藥,藥前調查蟲口基數和發病 情況,每小區標記5株調查蟲口,順壟連續定株調查20株病害,二次施藥后第5d、10d調查活 蟲數和發病情況,以株為單位進行分級記載,計算病情指數、防治效果,害蟲藥效計算方法。
[0023]
病情分級標準: 〇級:葉片上無病斑 1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1/4以下 2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1/4-1/2 3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1/2-3/4 4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3/4以上 病情指數=Σ (病級數X該級病株數)/(調查總株數X最高級數)X 100 防治效果(%)=(對照區病情指數-處理區病情指數)/對照區病情指數X 100 試驗結果表明:本發明農藥組合物70%氟啶蟲胺腈:烯酰嗎啉可濕性粉劑三種劑量處 理對黃瓜蚜蟲具有非常好的防治效果,藥后5d、10 d的防效分別達到97.76%、98.20%、99.47 和97.87%、98.62%、98.79%。藥后5d、10 d對霜霉病的防效分別達到47.76%、49.42%、50.12% 和71.56%、72.53%、73.36%,藥效明顯優于對照藥,說明70 %氟啶蟲胺腈:烯酰嗎啉可濕性粉 劑對黃瓜蚜蟲、霜霉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0024]
【主權項】
1. 一種含氟啶蟲胺腈與烯酰嗎啉的殺蟲殺菌復配劑,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為氟啶 蟲胺腈與烯酰嗎啉二元復配,其余為輔助成分,其中有效成分氟啶蟲胺腈與烯酰嗎啉的質 量比為1~20:1~50。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殺蟲殺菌復配劑,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氟啶蟲胺腈與烯酰嗎 啉在制劑中的總質量占整個制劑質量的1 %~70%,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殺蟲殺菌復配劑,其特征在于,助劑為木質素磺酸鈣,十二烷基 硫酸納,載體為白碳黑,尚嶺土。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殺蟲殺菌復配劑,其特征在于:制備成可濕性粉劑。4. 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殺蟲殺菌復配劑,其特征在于:適用于防治黃瓜、白菜等作 物上的霜霉病及煙粉虱、蚜蟲、飛虱、介殼蟲等等多種刺吸式口器害蟲。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含氟啶蟲胺腈與烯酰嗎啉的殺蟲殺菌復配劑,其有效成分為氟啶蟲胺腈與烯酰嗎啉二元復配。其中氟啶蟲胺腈與烯酰嗎啉的質量比為1~20:1~50,氟啶蟲胺腈與烯酰嗎啉在制劑中的總質量占整個制劑質量的1~70%,其余為農藥中允許使用和接受的輔助成分,該所述殺蟲組合物的劑型為可濕性粉劑。可有效防治煙粉虱、蚜蟲、飛虱、介殼蟲等刺吸式口器害蟲和霜霉病,可應用于黃瓜、白菜、蘿卜等多種作物。本發明增效作用明顯,既同時防治蟲害和病害,且防效明顯,有效減少施藥次數和施藥量,降低用藥成本。
【IPC分類】A01N43/84, A01N47/40, A01P7/04, A01P3/00
【公開號】CN105532709
【申請號】CN201610043990
【發明人】王澤華, 魏書軍, 宮亞軍, 金桂華, 陳金翠, 康總江, 朱亮
【申請人】北京市農林科學院
【公開日】2016年5月4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