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麥兩用免耕施肥播種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機械,尤其是涉及玉米小麥兩用免耕施肥播種機。
【背景技術】
[0002]小麥玉米的種植有著不同的種植行距,在同一地區種植模式也千差萬別。黃淮海一年兩熟地區(即:同一塊田地小麥收割完后種植玉米)小麥收完后播種植玉米,使得玉米免耕播種技術越來越廣泛得到應用。玉米播種時由于前茬作物小麥秸桿量大,小麥種植行距又與玉米的行距不同,導致在玉米播種時容易造成播種深度的不一致,種溝質量差,以及秸桿的纏堵,造成玉米播種時種子容易播到小麥茬秸桿上,導致種子不易覆土而影響玉米的出芽率。結合中原地區小麥玉米種植農藝模式,播種機前部加上旋刀式切草、撥草開溝裝置,可有效提高播種質量。但是,現有的播種機大部分為驅動地輪后置,播種時驅動地輪走在旋耕過的土壤上,附著力減小,滑移率增大,容易造成播種機機身嚴重顛覆;同時,現有的旋刀式切草、撥草開溝裝置不能通用于小麥、玉米的種植開溝。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玉米小麥兩用免耕施肥播種機,采用驅動地輪前置解決傳統的驅動地輪后置造成的播種機機身容易顛覆的問題,并且實現小麥、玉米播種配套種植生產時免耕播種施肥一機多用。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下述技術方案:
[0005]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玉米小麥兩用免耕施肥播種機,包括機架,還包括位于機架前端的旋刀開溝裝置和驅動地輪,位于機架上的播肥裝置、旋刀變速箱和玉米播種傳動變速箱,以及與機架活動連接的玉米播種裝置或小麥播種裝置,所述驅動地輪通過驅動播肥裝置實現播肥,傳動機構I連接傳動機構II實現玉米或小麥的播種;所述旋刀開溝裝置包括刀軸、套接在刀軸上的刀盤,以及安裝于刀盤周緣上的旋刀,刀軸兩端與機架側板之間使用軸承連接,刀盤的間距采用10-12cm、18-20cm循環重復布置。
[0006]所述驅動地輪通過地輪架固定在機架前端,傳動機構I包括連接驅動地輪的鏈輪一和地輪架上的鏈輪二,以及位于玉米播種傳動變速箱輸入軸上的鏈輪三和鏈輪四、設置于播肥裝置中的鏈輪五;其中鏈輪一和鏈輪二以鏈條連接,鏈輪二和鏈輪三以鏈條連接,鏈輪三和鏈輪四同軸設置,鏈輪四和鏈輪五以鏈條連接,鏈輪五連接播肥裝置的排肥器。
[0007]所述驅動地輪通過地輪架固定在機架前端,傳動機構I包括連接驅動地輪的第一傳動桿和地輪架上的第二傳動桿,以及位于玉米播種傳動變速箱輸入軸上的鏈輪三和鏈輪四、設置于播肥裝置中的鏈輪五;其中第一傳動桿和第二傳動桿通過萬向節聯軸器連接,第二傳動桿的另一端和鏈輪三連接,鏈輪三和鏈輪四同軸設置,鏈輪四和鏈輪五以鏈條連接,鏈輪五連接播肥裝置的排肥器。
[0008]所述小麥播種裝置包括小麥種箱、小麥排種器、小麥落種管和小麥鎮壓輪;小麥種箱和播肥裝置中的肥箱連接在一起,小麥鎮壓輪連接在機架后側;傳動機構II包括與鏈輪五同軸設置的鏈輪六、以及設置于小麥播種裝置中的鏈輪七,鏈輪六和鏈輪七以鏈條連接,鏈輪七連接小麥排種器。
[0009]所述玉米播種裝置包括連接在機架后端的平行四桿仿形機構,和與平行四桿仿形機構連接的玉米單體機架,以及連接在玉米單體機架上的玉米種箱、圓盤開溝器、玉米排種器、玉米護種板、覆土器和玉米鎮壓輪;傳動機構II包括連接在玉米播種傳動變速箱輸出軸上的鏈輪八、位于平行四桿仿形機構上的鏈輪九和位于玉米排種器上的鏈輪十;其中,鏈輪八和鏈輪九以鏈條連接,鏈輪九和鏈輪十以鏈條連接,鏈輪十連接玉米排種器。
[0010]所述地輪架上安裝彈簧。
[0011]本實用新型優點在于適應一年兩熟地區小麥玉米機械化播種生產技術。設計內容是將驅動地輪前置,并配以新的傳動方案設計,旋刀開溝裝置的布置符合區域性小麥、玉米種植農藝要求,玉米播種單體的掛接與相應旋刀位置相對應,實現小麥、玉米兩用。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驅動地輪前置方案,不僅可以增大驅動地輪與地面的摩擦力,還可以避免后置驅動地輪在作業后土壤上運動造成的機身顛覆,影響播種質量;此外,前置驅動地輪懸掛在拖拉機懸掛點的前方,從而可以減小播種機中心位置到懸掛點的距離,減小提升翻轉扭矩;實現了小麥、玉米兩用的播種驅動地輪共用,結構簡單;小麥、玉米兩用可以增加機器的利用率,新的農藝模式結構的設計解決了小麥玉米的播種配套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傳動形式結構簡單,玉米播種時只用一個變速箱即可實現對四個排種器的變速調整,降低經濟成本,后梁上采用可拆卸的安裝方法滿足了實現小麥、玉米兩用播種要求。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機架結構示意圖。
[0013]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旋刀開溝裝置示意圖。
[0014]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小麥播種機前視結構示意圖(驅動地輪通過鏈傳動與排肥器傳動連接)。
[0015]圖4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小麥播種機后視結構示意圖。
[0016]圖5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小麥播種裝置傳動結構示意圖。
[0017]圖6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玉米播種機后視結構示意圖。
[0018]圖7是圖6的I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0019]圖8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玉米播種裝置傳動結構示意圖。
[0020]圖9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小麥播種機前視結構示意圖(驅動地輪通過傳動桿與排肥器傳動連接)。
[0021]附圖中:1、三點懸掛機構,2、前梁,3、邊梁,4、中間大梁,5、中間小梁,6、后梁,7、旋刀變速箱,8、中間支撐梁,9、側板,10、小麥播深調節板,11、刀盤,12、旋刀,13、刀軸,14、小麥播量調節手輪,15、肥量調節手輪,16、小麥種箱,17、肥箱,18、種肥箱蓋,19、小麥落種管,20、排肥腿,21、地輪架,22、驅動地輪,23、排肥器,24、小麥鎮壓輪軸,25、小麥鎮壓輪,26、小麥鎮壓輪支板,27、玉米播種傳動變速箱,28、平行四桿仿形機構,29、仿形機構調節手輪,30、玉米種箱,31、圓盤開溝器,32、玉米排種器,33、玉米護種板,34、覆土器,35、玉米鎮壓輪,36、玉米單體機架,37、鏈輪一,38、鏈輪二,39、鏈輪三,40、鏈輪四,41、鏈輪五,42、鏈輪六,43、鏈輪七,44、鏈輪八,45、鏈輪九,46、鏈輪十,47、小麥排種器,48、第一傳動桿,49、第二傳動桿,50、萬向節聯軸器,51、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0022]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機架由前梁2、中間大梁4、中間小梁5、后梁6、中間支撐梁8和邊梁3焊接而成,邊梁3焊接側板9,旋刀變速箱7用螺栓固定在前梁2和中間大梁4上,小麥播深調節板10焊接在邊梁3后下方。三點懸掛機構I的下懸掛點焊接在前梁2上,上掛接點用螺栓連接在中間大梁4上。旋刀開溝裝置包括刀軸13、套接在刀軸13上的刀盤11,以及安裝在刀盤11周緣的旋刀12,刀軸13兩端與側板9之間使用軸承連接;如圖2所示,刀盤11的間距采用llcm、19cm循環重復的寬、窄行布置設計,既可以滿足小麥Ilcm和19cm的窄、寬行間隔播種要求,同時又可以滿足玉米等行距60cm的播種要求。工作時,拖拉機動力輸出軸通過萬向節傳動軸經旋刀變速箱7傳動到刀盤11的刀軸13,從而實現開溝;其中旋刀12可以是任意形式。
[0023]本實用新型作為小麥播種機時,如圖3所示,驅動地輪22由地輪架21固定在前梁2前方。機架上方設置并列排布的小麥種箱16和肥箱17,兩者上蓋種肥箱蓋18,小麥種箱16和肥箱17的側板連接在邊梁3上,該側板上位于小麥種箱16下方設置小麥播量調節手輪14和肥量調節手輪15,排肥腿20用U型螺栓固定在中間小梁5上,小麥落種管19通過螺栓固定在排肥腿20上,方便拆卸。如圖4所示,小麥種箱16和肥箱17下方為排肥器23和小麥排種器47,小麥種箱16和肥箱17的側板連接玉米播種傳動變速箱27的輸入軸。多個小麥鎮壓輪25套接在小麥鎮壓輪軸24上,小麥鎮壓輪軸24兩側連接小麥鎮壓輪支板26,小麥鎮壓輪支板26用螺栓固定在機架邊梁3上,使小麥鎮壓輪裝置掛在小麥播種機后方。
[0024]如圖5所示,小麥播種機傳動結構包括傳動機構I和傳動機構II,傳動機構I包括連接驅動地輪22的鏈輪一 37和地輪架21上的鏈輪二 38,以及位于玉米播種傳動變速箱27輸入軸上的鏈輪三39和鏈輪四40、設置于播肥裝置中的鏈輪五41,其中鏈輪一 37和鏈輪二 38以鏈條連接,鏈輪二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