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中藥材育苗專用滴灌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中藥材育苗專用滴灌裝置,包括立柱、入水管、水箱、水泵、滴灌裝置、伺服電機及控制盒,立柱為圓柱體,內部固定設置水箱,水箱底部與入水管導通,入水管伸出立柱外殼與外部水源導通,水箱頂部設有水泵,水泵的出水口與活動設置在立柱頂端的滴灌裝置導通,伺服電機固定設置在立柱頂端,與滴灌裝置配合相連,水泵及伺服電機分別通過導線與控制盒電連接,控制盒固定設置在立柱外側任意位置。結構原理簡單,通過立柱、入水管、水箱、水泵、滴灌裝置、伺服電機及控制盒的配合運用,在人員設置好的灌溉時間后,可自主的對一定范圍內種植的藥材進行滴灌,有效節約人力成本的付出,并提高生產效率,減少水資源使用。
【專利說明】
一種中藥材育苗專用滴灌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育苗設備領域,具體為一種中藥材育苗專用滴灌裝置。
【背景技術】
[0002]中藥主要起源于中國,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用于預防、診斷、治療疾病或調節人體機能的藥物。多為植物藥,也有動物藥、礦物藥及部分化學、生物制品類藥物。中藥按加工工藝分為中成藥、中藥材。
[0003]中國勞動人民幾千年來在與疾病作斗爭的過程中,通過實踐,不斷認識,逐漸積累了豐富的醫藥知識。由于太古時期文字未興,這些知識只能依靠師承口授,后來有了文字,便逐漸記錄下來,出現了醫藥書籍。這些書籍起到了總結前人經驗并便于流傳和推廣的作用。中國醫藥學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是中國人民長期同疾病作斗爭的極為豐富的經驗總結,對于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有著巨大的貢獻。由于藥物中草類占大多數,所以記載藥物的書籍便稱為“本草”。據考證,秦漢之際,本草流行已較多,但可惜這些本草都已亡佚,無可查考。現知的最早本草著作稱為《神農本草經》,著者不詳,根據其中記載的地名,可能是東漢醫家修訂前人著作而成。
[0004]在西方科技文化大量涌入的情況下,出現了中西藥并存的局面。與此相應,社會和醫藥界對傳統的中國醫藥逐漸有了“中醫”、中藥”之稱,對現代西方醫藥也因此逐漸稱為“西醫”、西藥”。由于國民政府擬定采取廢止中醫的政策,阻礙了中醫藥的發展,因而引發了中醫藥界的普遍抗爭。在學術醫藥工作者奮發進取,盡管困難重重,本草學或中藥學仍然有所發展。
[0005]隨著時代的進步,中藥由于其副作用少,治療效果佳的特性正在逐步被人們重新重視起來,從當今中藥材的使用量上就能明顯的得出這一結論。但是由于中藥材的培育往往還是通過傳統的人工種植的方式進行培育,其人力成本大,尤其在育種初期,需要對相應的藥材進行合理灌溉耗時耗力,影響到產量的增加。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通過人員設置好的灌溉時間,自主的對一定范圍內種植的藥材進行滴灌,有效節約人力成本的付出,并提高生產效率,減少水資源使用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0007]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中藥材育苗專用滴灌裝置,包括立柱、入水管、水箱、水栗、滴灌裝置、伺服電機及控制盒,立柱為圓柱體,內部固定設置水箱,水箱底部與入水管導通,入水管伸出立柱外殼與外部水源導通,水箱頂部設有水栗,水栗的出水口與活動設置在立柱頂端的滴灌裝置導通,伺服電機固定設置在立柱頂端,與滴灌裝置配合相連,水栗及伺服電機分別通過導線與控制盒電連接,控制盒固定設置在立柱外側任意位置。
[0008]優選的,滴灌裝置包括圓盤形外殼、溢流管、多通閥、溢水孔及轉輪,圓盤形外殼側面設置有若干個溢水孔,相鄰溢水孔之間間距相等,溢水孔與設置在圓盤形外殼內部的若干個溢流管導通,溢流管均通過多通閥與水栗的出水口相連,轉輪固定設置在圓盤形外殼底部,轉輪與伺服電機的驅動軸相互齒合。
[0009]優選的,溢流管向上方傾斜10?30°。
[0010]優選的,圓盤形外殼下表面設有溢流槽,溢流槽端部位置與溢水孔相對應,溢流槽寬度自端部至尾部逐漸減小。
[0011 ]優選的,還包括集水槽,集水槽為環形,固定設置在滴灌裝置正下方的立柱外側,集水槽底部設置集水孔,集水孔與集水管一端導通,集水管另一端與水箱頂部連接。
[00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3](I)本實用新型結構原理簡單,通過立柱、入水管、水箱、水栗、滴灌裝置、伺服電機及控制盒的配合運用,在人員設置好的灌溉時間后,可自主的對一定范圍內種植的藥材進行滴灌,有效節約人力成本的付出,并提高生產效率,減少水資源使用。
[0014](2)本實用新型的滴灌裝置在工作時由伺服電機帶動,進行360°的轉動,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可將溢流管內的水甩出,實現對一定范圍內的中藥材進行滴灌,通過相關人員還能夠通過設定伺服電機的轉速來調整滴灌裝置的滴灌范圍。
[0015](3)本實用新型的溢流管向上方傾斜10~30°,保證水分不容易自主的流出,降低滴灌效果。
[0016](4)在圓盤形外殼下表面設有溢流槽,將外滲的水分進行統一的導流,減少其與轉輪接觸,防止轉輪發生銹蝕,增加了設備的使用壽命。
[0017](5)在本實用新型中還包括集水槽,集水槽可有效的手機多余水分并將其反流至水箱中,減少水資源的浪費。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不意圖;
[0019]圖2為圓盤形外殼下表面細節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1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中藥材育苗專用滴灌裝置,包括立柱1、入水管2、水箱3、水栗4、滴灌裝置5、伺服電機6及控制盒7,立柱I為圓柱體,內部固定設置水箱3,水箱I底部與入水管2導通,入水管2伸出立柱I外殼與外部水源導通,水箱I頂部設有水栗4,水栗4的出水口與活動設置在立柱I頂端的滴灌裝置5導通,伺服電機6固定設置在立柱I頂端,與滴灌裝置5配合相連,水栗4及伺服電機6分別通過導線與控制盒7電連接,控制盒7固定設置在立柱I外側任意位置。其結構原理簡單,通過立柱1、入水管2、水箱3、水栗4、滴灌裝置5、伺服電機6及控制盒7的配合運用,在人員設置好的灌溉時間后,可自主的對一定范圍內種植的藥材進行滴灌,有效節約人力成本的付出,并提高生產效率,減少水資源使用。
[0022]其中滴灌裝置5包括圓盤形外殼5a、溢流管5b、多通閥5c、溢水孔5d及轉輪5e,圓盤形外殼5a側面設置有若干個溢水孔5d,相鄰溢水孔5d之間間距相等,溢水孔5d與設置在圓盤形外殼5a內部的若干個溢流管5b導通,溢流管5b均通過多通閥5c與水栗4的出水口相連,轉輪5e固定設置在圓盤形外殼6a底部,轉輪5e與伺服電機6的驅動軸相互齒合。滴灌裝置5在工作時由伺服電機6帶動,進行360°的轉動,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可將溢流管5b內的水甩出,實現對一定范圍內的中藥材進行滴灌,通過相關人員還能夠通過設定伺服電機6的轉速來調整滴灌裝置5的滴灌范圍。
[0023]并且溢流管5b向上方傾斜10~30°,保證水分不容易自主的流出,降低滴灌效果。如圖2所示,圓盤形外殼5a下表面設有溢流槽5f,溢流槽5f端部位置與溢水孔5d相對應,溢流槽5f寬度自端部至尾部逐漸減小。將外滲的水分進行統一的導流,減少其與轉輪5e接觸,防止轉輪5e發生銹蝕,增加了設備的使用壽命。
[0024]與此同時,還包括集水槽8,集水槽8為環形,固定設置在滴灌裝置5正下方的立柱I外側,集水槽8底部設置集水孔9,集水孔9與集水管10—端導通,集水管10另一端與水箱3頂部連接。集水槽8可有效的手機多余水分并將其反流至水箱3中,減少水資源的浪費。
[0025]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權項】
1.一種中藥材育苗專用滴灌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入水管、水箱、水栗、滴灌裝置、伺服電機及控制盒,所述立柱為圓柱體,內部固定設置水箱,水箱底部與入水管導通,入水管伸出立柱外殼與外部水源導通,所述水箱頂部設有水栗,水栗的出水口與活動設置在立柱頂端的滴灌裝置導通,所述伺服電機固定設置在立柱頂端,與滴灌裝置配合相連,所述水栗及伺服電機分別通過導線與控制盒電連接,所述控制盒固定設置在立柱外側任意位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中藥材育苗專用滴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灌裝置包括圓盤形外殼、溢流管、多通閥、溢水孔及轉輪,所述圓盤形外殼側面設置有若干個溢水孔,相鄰溢水孔之間間距相等,溢水孔與設置在圓盤形外殼內部的若干個溢流管導通,溢流管均通過多通閥與水栗的出水口相連,所述轉輪固定設置在圓盤形外殼底部,轉輪與所述伺服電機的驅動軸相互齒合。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中藥材育苗專用滴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向上方傾斜1?30°。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中藥材育苗專用滴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圓盤形外殼下表面設有溢流槽,所述溢流槽端部位置與溢水孔相對應,溢流槽寬度自端部至尾部逐漸減小。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中藥材育苗專用滴灌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為環形,固定設置在滴灌裝置正下方的立柱外側,集水槽底部設置集水孔,集水孔與集水管一端導通,集水管另一端與水箱頂部連接。
【文檔編號】A01G25/16GK205546783SQ201620316692
【公開日】2016年9月7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7日
【發明人】魏寧, 景玉霞
【申請人】甘肅亞東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